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起为什么不是四大名将,吴起生平简介到底有多牛

吴起为什么不是四大名将,吴起生平简介到底有多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490 更新时间:2024/2/20 14:30:22

我国古代有非常多的名将,他们在不同时期做出了很多不同的事情,但是说起来都是十分令人敬佩,拥有很多战绩的大将。不过在战国时期,人们常说有“战国四大名将”,分别是王翦、白起、廉颇、李牧四人,但是在战国时期,还有一个吴起,他一生从来没有败绩,甚至曾经以五万人战胜五十万人,为什么这样的一个人却没有办法成为四大名将之一呢?

1.吴起生平简介

吴起(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姜姓,吴氏,名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时,辅佐楚悼王主持变法。周安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因变法得罪守旧贵族,惨遭杀害。

著作有《吴子兵法》,传于世,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成为武庙十哲之一。宋徽宗时,追封广宗伯,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2.吴起到底有多牛

我们都知道战国七雄,那么谁才是战国第一霸,谁铸就了战国第一霸呢?答案就是吴起。

公元前412年,齐鲁爆发大战,鲁穆公任命吴起为将,率军大败齐军。但因为鲁国内部不稳,吴起遭到猜忌,且他的主公季孙氏被杀,所以吴起就离开鲁国投奔了魏国,铸就了战国第一霸。

吴起来到魏国之后,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连战连捷攻克秦国河西地区,最终占领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陕西黄河沿岸地),设立河西郡,缺少了这一块战略要地,秦国就永无出头之日,二是吴起改革魏国兵制,创立武卒制战国第一支精锐,最终在公元前389年,吴起用新练之兵5万人,大败秦惠公的50万人,这就是著名的阴晋之战。

自此之后,魏国成为战国第一霸,起源在于魏国李悝变法,但关键起点在于吴起。

我们熟知的庞涓孙膑斗法,庞涓率领的就是魏武卒,曾攻破赵国都城邯郸,当时齐国、秦国、楚国都不敢轻易与魏国交战。当然,魏武卒最终覆灭于马陵之战,10余万人死去,导致魏国一下子变成了二流国家。

不过,魏文侯去世之后,吴起遭到魏国内部猜忌,于是又来到楚国。

楚悼王任命吴起为宛城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所谓令尹,就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一般是楚国贵族担任,吴起能担任令尹,显示了他的能力。

担任令尹之后,吴起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简单的说就是依法治国、精简贵族官员、禁止私人请托、纠正官场不良风气等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吴起变法”。

吴起变法之后,楚国迅速强大,率军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率军向北能与不可一世的魏武卒扳手腕,甚至楚、赵两国联军还曾大败魏军。但毫无疑问,吴起变法得罪了一大批贵族,最终楚悼王去世当天,吴起就被楚国贵族刺杀,同时宣告楚国变法失败。

从以上介绍中可见,吴起是战国时代的一个超级军神。根据史料记载,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精通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成就惊人。尤其军事上,著作有《吴子兵法》,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成为武庙十哲之一。

既然如此,为何吴起无缘战国四大名将?

3.吴起为什么不是四大名将之一

一,在个人私德上,吴起有二大缺陷。吴起曾在孔门弟子曾参之子曾申门下学习儒术,但他母亲去世之后,却没有按照儒家忠孝的信条回家奔丧守孝,而被曾申断绝了师生关系;吴起妻子是齐国人,齐鲁大战时,为了表示不会偏向齐国而杀妻,显示吴起为了功成名就不择手段。

白居易评价这一段时指出,“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二,除了兵家之外,吴起最大的身份是法家,这一点非常关键。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使用的都是法家这一套,思想源于魏国李悝。这就涉及到了道统之争,儒家对法家恨之入骨,自然不会给吴起好评价,所以可以看到后世对他恶评如潮,比如汉朝班固评价他“彼孙、吴者,上势利而贵变诈,施于暴乱昏嫚之国,君臣有间,上下离心,政谋不良”等等。

2000年来,儒家一直掌握着舆论阵地,尽管军事上一生不败战绩辉煌,但私德有亏、法家身份的吴起,自然不如战国四大名将纯粹,也自然不会得到后世好评,不被儒家列入战国四大名将也就不足为奇了。(儒法思想分歧很大,儒家厚古薄今,法家厚今薄古)

其实,以笔者观之,相比战国四大名将,吴起能力明显更胜一筹,不被列入反而是正确的,后世有人将他与兵圣孙武并列,这反而才体现出了吴起的真正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战国之际的改革派,基本都是法家,三位著名改革家李悝、吴起、商鞅,都是法家代表,且都实现了强国目的。商鞅变法的思想成就,与此前的李悝、吴起密不可分。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飞将军李广自杀的原因,李广为何最终会选择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趣事

    李广,是汉朝时期一位很有名的大将,但同时也是一位人们讨论比较多的大将。后世有一句“李广难封”,说的是李广这一生尽管有战功,但是却难以被封侯,多多少少有一些愤慨之情。不过,李广难封难道就真的是因为功劳太高封无可封,或者是没有遇到赏识他的君主所以没有封吗?不尽然,而且这样一位被称

  • 柴荣是个怎样的皇帝,柴荣不死赵匡胤敢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趣事

    赵匡胤之所以能够被拥立为皇帝,成为宋朝开国国君,自然是和柴荣早逝有很大关系。不少朋友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如果柴荣不死赵匡胤还敢反吗?其实答案很明了,柴荣只要活着,赵匡胤无论如何都是没机会的。当然,影响每件事定性的因素都有很多,赵匡胤能够“黄袍加身”,柴荣的离世只是原因之一。柴荣

  • 比干挖心的故事,比干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趣事

    比干,子姓,名干,殷商沫邑(今河南卫辉)人,殷商宗室,商纣时丞相,纣王三大忠臣之一,《论语》中称微子、箕子、比干为“殷三仁”。为殷商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帝乙之弟,帝辛(纣王)的叔父,官少师(丞相) 。比干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幼年聪慧,勤奋好学,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

  • 比干死后被封为什么神,比干的生平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趣事

    公元前1125年-公元前1063年中文名:比干别 名: 国神国 籍:中国(商朝)民 族:华夏族出生地: 沫邑(河南淇县)出生日期:公元前1125年(乙巳年夏历四月初四)逝世日期:公元前1063年职 业: 少师(丞相)主要成就:辅佐中国商朝两代帝王封 号: 文曲星地 位: 殷三仁之一葬 地: 河南省卫

  • 浪里白条张顺怎么死的,张顺的生平事迹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趣事

    张顺,《水浒传》里的人物,在梁山排第三十位,水寨八员头领第三位,因为水性极好所以外号“浪里白条”,天损星。在对抗朝廷的几次围剿里,张顺接连擒拿牛邦喜、高俅,威名大振。最后随宋江征讨方腊,在涌金门被乱箭射死,死后,被西湖震泽龙君收做金华太保,留于水府龙宫为神。提名回目:第37回

  • 张顺为什么被称为“浪里白条”,张顺浪里白条绰号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趣事

    张顺,《水浒传》里的人物,在梁山排第三十位,水寨八员头领第三位,因为水性极好所以外号“浪里白条”,天损星。 在对抗朝廷的几次围剿里,张顺接连擒拿牛邦喜、高俅,威名大振。最后随宋江征讨方腊,在涌金门被乱箭射死,死后,被西湖震泽龙君收做金华太保,留于水府龙宫为神。张顺浑身象雪一样

  • 海瑞骂嘉靖的奏疏原文,海瑞骂嘉靖皇帝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趣事

    海瑞一封信,震动大明朝公元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大明皇帝朱厚熜被海瑞给臭骂了一顿。海瑞不是当面骂的,他当时正在户部任当主事的小官,没资格见到皇帝,他只能把所有的怒怼和怨气都写在奏疏里。这份奏疏的大意是说:皇上,您登基之初还算干过一些好事,可是现在,不管百姓、不理朝政、远离太子、不务国事,越混越不

  • 如何评价海瑞这个人,海瑞是生平简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趣事

    公元1514年-公元1587年中文名: 海瑞别名: 汝贤,刚峰,海青天国籍: 中国(明朝)出生地: 海南琼山出生日期:1514年逝世日期:1587年职业:官吏代表作品:《治安疏》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

  • 历史上的高俅是奸臣吗,高俅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高俅,一听到这个名字,你的脑海里一定已经浮现出了一个标准的奸臣嘴脸,在古典名著《水浒传》的刻画之下,高俅已经可以被称为是奸臣的代名词,不过其实就和很多其他人物一样,小说有作者本身和那个时代的思想在里面,对于真实的高俅,你了解多少呢?历史上真实的高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真的就是那个祸乱朝纲的奸臣吗?

  • 三国曹爽是怎么死的,曹爽真的被司马懿诛三族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趣事

    三国时期,曹爽身为魏明帝曹叡临终前的托孤辅政大臣,与司马懿一文一武,辅佐幼帝曹芳。然而曹爽骤登高位,却将司马懿排挤在外,任用自己信任的人,逐渐独揽大权。司马懿毕竟比曹爽多吃了几十年的饭,他不动声色,只让曹爽以为自己将死,老迈昏聩,谁也没想到,突然之间就发动一次政变。那么在这一次的政变之后,曹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