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孟达是个怎样的人,三国将领孟达结局怎么死的?

三国孟达是个怎样的人,三国将领孟达结局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780 更新时间:2024/2/6 6:14:35

对于吕布来说,杀害丁原、董卓等主公的行为,自然是饱受诟病的。在此基础上,建安三年(198年),吕布派遣将领击败刘备与夏侯惇后,曹操亲自出马征讨吕布,水淹下邳。吕布被部下叛变,于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城破被俘,最终被曹操斩杀。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反复无常的吕布,最终付出了性命的代价。

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孟达,也是一位反复无常的武将。并且,和吕布一样,孟达最终也没有获得善终的结局。一定程度上,孟达和吕布一样,最终的结局都是咎由自取,一点也不能怪到别人身上。

首先,孟达(?-228),字子度,本字子敬,因刘备的叔父名叫刘子敬,为避讳而改字。扶风郡郿人。在东汉末年,孟达原本是益州牧刘璋的部下,刘备来到益州后,孟达背叛刘璋,归降了刘备。但是,到了公元220年,因为之前没有救援关羽,加上受到了刘备养子刘封的欺凌,所以孟达背叛蜀汉,归降曹魏,这意味着孟达来到曹魏时,已经两次背叛主公了。

众所周知,孟达归降曹魏时,曹操刚刚去世。在曹操去世后,他的儿子曹丕继位。对于曹丕来说,直接用“将帅之才也”、“卿相之器也”来评价孟达,这显示出曹丕对于孟达的格外欣赏和器重。在曹魏,孟达被曹丕封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赐爵平阳亭侯。对于平阳亭侯来说,是一个亭侯。在汉末三国时期,侯爵主要分为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这四个档次。比如关羽的汉寿亭侯,也是一个亭侯。虽然亭侯不是一个太高的爵位,但是,孟达在曹魏没有立下战功,就能获得一个侯爵,已经是重用了。与此相对应的是,关羽则是因为在公元200年斩杀颜良,曹操才上表汉献帝刘协,册封关羽为汉寿亭侯的。

并且,曹丕还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并为新城郡,让孟达担任新城太守。因此,孟达看似只是一个郡守,却因为新城郡实际上包含了三个郡的范围,这促使孟达的地位逐渐接近刺史和州牧了。

对此,在笔者看来,先背叛刘璋,后背叛刘备的孟达之所以获得了曹丕的重用,原因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因为在汉末三国时期,人才的流动本来就非常频繁。比如在曹魏阵营中,贾诩这位谋士更换主公的数量,完全可以和吕布一较高下了。对于贾诩来说,先后跟随董卓、李傕郭汜段煨、张绣等主公。但是,不仅曹操对于贾诩不计前嫌,曹丕更是重用了这位谋士。到了公元220年,曹丕称帝,贾诩被拜为太尉,位列三公之一。

再比如蜀汉的司徒许靖,同样多次更换主公,也不妨碍他被刘备册封为司徒等官职。因此,正是因为频繁更换主公的文臣武将太多了,这让孟达的情况不是那么突出。也即放在汉末三国时期,孟达先背叛刘璋,后背叛刘备的行为,并没有引起魏文帝曹丕的反感。当然,孟达之所以获得曹丕的厚待,也是因为孟达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对于魏文帝曹丕来说,自然也有比较务实的考虑。

另一方面,根据《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20年,孟达不是孤身一人前往曹魏,而是率领率部曲四千余家来的。对于部曲来说,可理解为从属于孟达的士兵。在汉末三国时期,不少武将就拥有隶属于个人的部曲。比如东吴四大都督中,鲁肃、周瑜、吕蒙、陆逊,都拥有自己的部曲。一定程度上,拥有部曲的武将,自然拥有相对较高的地位。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孟达归降曹魏,不仅是个人的投靠,也为曹魏带来了部曲四千余家。换而言之,这意味着孟达的投靠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以让蜀汉损失一定的力量,并增强曹魏的力量。如果曹丕没有厚待孟达的话,不仅孟达会有所不满,其部曲四千余家很可能也会颇有怨言,这对于曹魏来说,自然是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除此之外,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孟达对于曹魏的价值,显然不止部曲四千余家。汉中之战后,刘封、孟达等人成功攻占了东三郡,也即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对于孟达来说,在投靠曹魏之后,无疑能帮助曹魏攻打东三郡。彼时,东三郡连接着汉中和襄樊两大兵家必争之地,处在曹魏、东吴、蜀汉三国的交界地带,所以拥有较高的战略价值。如果东三郡一直被蜀汉占据的话,那么,这将会威胁到曹魏的襄樊地区。反之,曹魏夺取东三郡之后,则可以威胁蜀汉的汉中之地。

最后,公元220年,在投靠曹魏之后,孟达和夏侯尚、徐晃等人攻占了东三郡。来到曹魏之后,孟达立下了战功,这更加得到曹丕的欣赏。并且,在笔者看来,魏文帝曹丕厚待和重用孟达,也是希望孟达可以起到一个示范作用。对于曹丕来说,这是在暗示东吴和蜀汉的将领,只要归降曹魏,我们一定会不计前嫌,并厚待和重用你们。对于刚刚即位的曹丕来说,最大的目标,自然就是消灭蜀汉和东吴,从而一统天下。而想要消灭蜀汉和东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曹丕对于孟达等降将的态度,自然会影响到蜀汉和东吴的将士。

此外,对于孟达来说,虽然获得了曹丕的信任和重用。但是,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去世,魏明帝曹叡即位。曹丕的离开,让孟达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从而在曹魏逐渐不受待见了。到了公元228年,在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推动下,孟达企图背叛曹魏,再一次归降蜀汉。

结果,孟达起兵的计划被部下泄露,驻扎宛城的司马懿得知这一情况后,先斩后奏,直接奔袭到新城郡,从而斩杀了正准备背叛曹魏的孟达。由此,对于孟达来说,最终因为反复无常,从而丢掉了性命。而这,可以说是孟达咎由自取了。毕竟,曹丕去世后,他在曹魏只是受到冷遇,远远不会丢掉性命,只是他为了贪图名利,这才不得善终的。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妇好是谁的妻子,妇好一生有何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趣事

    商王武丁在位59年,期间励精图治,一统西羌,是商朝空前繁荣的时期,史称“武丁盛世”。说来奇怪,这墓葬不铭刻君主的名字,却刻王后的名字?事实上,妇好可不仅仅是王的女人那么简单,她既是王后,也是一名祭司,更是一位征战沙场的将军,三种身份集于一身,可见她对武丁王朝有多么重要。手持两

  • 官渡之战袁绍为何会输,官渡之战曹操获胜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趣事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打算率领步兵十万,骑兵一万南下攻打许都,与曹军相持于官渡。你们知道吗?由于袁绍实力远胜曹操,因此当消息传来后,曹操的部将大多认为此战曹操无法获胜。但曹操却认为袁绍能力不足,即便实力强于他,也不足为惧。为了争取到战事的主动性,曹操没有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

  • 曹丕的死因是什么?曹丕之死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趣事

    220年曹丕继位,是为魏文帝,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曹丕从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十月底即位改元做皇帝,至此尚不足六载,那么,是何原因让这位胸怀大志的皇帝如此匆匆地英年早逝了呢?一、预判成真?汉魏时期,所谓的专门给人看相的相术家多如牛毛,但是相术灵验的却不多。而其中,也有

  • 吴三桂让清兵入关的真正原因,吴三桂真是的为了陈圆圆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趣事

    1644年李自成建国大顺,随后大同、宣府、居庸关、北京相继攻陷。崇祯皇帝在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在煤山上吊自杀,明朝灭亡。而此时,正在进京勤王路上的吴三桂,得知了京师陷落,崇祯皇帝自杀的消息后,使吴三桂失去了依靠。手握重兵的吴三桂本来打算向李自成投降。据说,当得知父亲被关押拷掠、心爱的女人陈圆圆又被霸

  • 曹植是怎么死的,曹植在兄长曹丕登基后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趣事

    今天我们要进行讨论的就是位于三国时期的曹操之子曹丕、曹植俩兄弟之间的纠葛与纷争。要提到俩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那首曹植“七步成诗”的《七步诗》。曹丕在称帝后,对争夺王位的那段经历无法释怀,仍旧十分地忌惮曹植,于是曹植在曹丕“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rd

  • 刘伯温的功劳到底有多大,刘伯温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趣事

    刘伯温是明朝初年一位传奇的人物,于是一位能够和诸葛亮媲美的军事。很多人都传着他的事迹,特别是他的《烧饼歌》能够预言死后几百年的事情。因此刘伯温在民间被称之为“神人”。刘伯温,名基,于公元(1311生于青田(今浙江文成县)一个官宦人家。因为家境好,刘伯温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教,导

  • 朱棣是明君还是暴君,历史上的朱棣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趣事

    朱棣作为最具争议的帝王之一。朱棣的知名度也是最高的一个,朱棣论功勋卓著,可以说是一代明君,有太多人说他的皇位是抢来的,这无疑是对朱棣的否认,给他施加了一种心理压力,在上位前后,朱棣更是手段残忍,杀人无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历史上的朱棣到底是什么样的?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早年被封为燕王,就

  • 明成祖朱棣生母究竟为何人,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趣事

    说起明成祖朱棣,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明成祖一生励精图治,收复国土、疏通运河。在开国皇帝通常都是称为“太祖”或“高祖”,而朱棣却是一个例外。原庙号为“太宗”,在百年后,才被朱厚熜改为了“明成祖”。而影视剧的

  • 寇准是哪个朝代的人,寇准生平有什么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趣事

    五代十国结束,宋朝建立初期,燕云十六州仍然未能完全收回,但中原王朝已经开始跃跃欲试,希望能将这块重要的战略地带收回。宋太宗时期,一场影响深远的战争爆发,那就是雍熙北伐。遗憾的是,这场战争最终以宋朝惨败而告终。从这时开始,宋朝便开始主动退让,辽朝则逐渐增加了南下侵扰的频率。宋太宗驾崩,宋真宗继位后,皇

  • 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失败的原因,官渡之战双方的兵力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趣事

    官渡之战历来是史学家以及历史爱好者关注的焦点,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最后的结果是以袁绍的惨败,曹操的崛起而收场的。从官渡之战双方的势力来对比,袁绍的军队数量是曹操的数倍,袁绍手下有更多的谋士以及猛将,但是最后还是以带着几百人仓皇逃跑收场。总结下来,袁绍有很多表面上看似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