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朝的重臣李卫,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雍正朝的重臣李卫,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747 更新时间:2024/1/27 0:51:01

历史上真实的李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卫是江苏徐州人,出生于康熙二十六年,其出身并不是《康熙王朝》中描述的是雍正的奴才,也并不是《李卫当官》中的街头混混,李卫小的时候的确不喜欢读书,也没有什么文化,其当官也并不是走的科举之路,而是他家里花钱给他买的官,明清时期流行“捐资入仕”算是给有钱有势的子孙谋一个出路,由此可见,李卫的家庭并不是普通家庭,应该是较为富庶的人家,而且祖上应该也是当过官的。

也正是因为没有受过太多儒家思想的熏陶,李卫做事不拘一格,勇于任事,敢于办事,是典型的实干型人才,从而获得雍正皇帝的赏识。

康熙晚年官场腐败,为了减少腐败,康熙在选人用人方面采取重德不重才,结果这帮人表面看起来有贤德,骨子里不但不贤德,还不作为,康熙晚年的吏治腐败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境地。

李卫虽然并非科举出身,但却是一个干实事的人,雍正因此不断破格提拔李卫,雍正继位之初任命李卫为直隶驿传道,后来改任云南盐驿道,雍正二年升任为布政使,掌管一省钱粮赋税和盐务。

雍正三年提拔其为浙江巡抚,雍正四年兼任两浙盐政使,雍正五年升任浙江总督,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大员。雍正七年加兵部尚书,雍正十年署理刑部尚书,授予直隶总督。李卫的这份履历在清朝时期可以秒杀大部分的官员,这种升迁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

李卫主政期间都做了哪些事?

当然,如果没有做出成绩,显然也是对不起这份履历的,更对不起雍正对他的信任,李卫为官虽然历经康雍乾三世,实际上主要的贡献还是在雍正朝那么几年。

从李卫的履历来看,他一直没有离手的一个职务就是盐政,首先到云南就是接管盐政,到浙江的时候依然掌管盐政。古代实行盐铁官营,历朝历代盐务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康熙末年盐政弊病很严重,最严重的就是云南,雍正让李卫到云南去管盐政,也是看看李卫有没有本事。

李卫到了云南之后,鼓励商人从事盐的运输和销售,减弱官府在其中的作用,另一方面降低盐的价格,这样不仅老百姓能够吃得起盐,也增加了盐的税收,李卫仅仅主政云南盐道八个月,云南盐政就扭亏为盈了。

到浙江后,李卫也主管盐政,通过采取对官员雷厉风行的政策,重点整治管理,查缉走私,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降低私盐的利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李卫做出最大的政绩就是在浙江推广摊丁入亩政策,摊丁入亩政策的实行对于清朝中期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变革,然而实行起来却是相当困难,因为必然会得罪很多人。

李卫因为不贪污,后面又有雍正罩着,因此无所畏惧,为摊丁入亩政策的实行起了一个好头,雍正也称赞李卫是“模范督抚”。

历史上李卫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雍正末年的时候,李卫还被雍正提拔为直隶总督,是地方总督中地位最高的一个,然而乾隆继位后并未重用李卫,李卫给朝廷的建议也多次被驳回,真是应了那句一朝天子一朝臣了。

乾隆三年的时候,李卫去世,享年五十一岁,乾隆当时按照总督的规格进行祭葬,上谥号敏达。

乾隆五年的时候,入祀贤良祠,当时乾隆对李卫的评价还算肯定:“才优干练,实心办事,封疆累任,宣力多年,勇往直前,无所瞻顾”。

当然,乾隆这个人活的岁数大了,早年可能给予一个人肯定的评价,时间一长大概就忘了,乾隆南巡的时候,就曾下谕说:"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讬名立庙,甚为可异!",命人将李卫在西湖花神庙的神像给烧毁了。

乾隆四十五年的时候,乾隆甚至直言李卫“并非公正纯臣,其在浙江亦无甚功德于民,并闻其仰藉皇考恩眷较优,颇多任性骄纵之处”,甚至还说李卫若还在世,必将其定罪究治。

其实,要我说乾隆就是脑袋不好使,还爱装大明白,自以为是,最爱干的一件事就是瞎乱翻案,很多历史人物到了乾隆这里,为了标榜个性都要给你推翻,重新认定。

大概也就是这一时期,乾隆特意整了两本书,一本是《贰臣传》一本是《逆臣传》,写个本本把一些他不是太喜欢的人都记里面。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就是鳌拜袁崇焕,鳌拜被康熙给擒拿禁死之后,康熙晚年的时候合计合计又给平反了,等到乾隆四十五年的时候,乾隆又给推翻了,说"鳌拜当日自恃政柄在握,辄敢擅权骫法,邀结党羽,残害大臣,罪迹多端,难以枚举。"

乾隆评价鳌拜也是有情可原,毕竟是清朝人,可是乾隆还要给袁崇焕平反,也不知道脑袋里面合计些什么东西,乾隆帝说:"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摊上这样个活宝皇帝,李卫的晚年郁闷也就可以理解了,死后还要把你的功绩全部抹杀,为大清朝卖了一辈子命,到头来却是这样一个评价,我都替李卫不值。

乾隆说这个是奸臣,那个是好人,却没整明白自己身边就有个清朝第一号大奸臣和珅,一天到晚还自诩十全老人。

标签: 李卫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的贾诩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贾诩,三国,历史解密

    首先,贾诩能和荀彧荀攸共传,肯定是个不简单的人。道遇叛氐,冒充段颍外孙,应变能力很强。不论是为了自保,还是想着让天下大乱,这人绝对不能算正人君子,早年举孝廉为郎,也算受了皇恩。董卓死后,只言片语,便使邦国黎民受难。诩之罪也,一大何哉!说他是毒士是不为过的。之后护佑朝中大臣,也算是挽回了一些节操。段煨

  • 柳如是死后为什么那么多人祭拜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柳如是,明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柳如是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我们经常说妓子无情,但是在我国历史上却出现过不少有情义的名妓,她们甚至比那些每天自诩高尚的文人还要来的铁骨铮铮。我国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就曾经在他晚年的时候,不惜花费巨大的心力,为这么一位女子

  • 在古代,大臣们被赐死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叩头谢恩?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爱看古装剧的朋友们都知道,皇帝贵为万人之上的天子,手上可是掌握着所有人的性命,皇上要你现在死,你绝不敢说等一会。可是小编却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那个时候的大臣犯错以后大部分都是关押大理寺听后问斩,也有部分人会被皇上赐死,反正结果一样都是死。可是他们在听到皇上要将自己赐死的时候,竟然还叩头谢恩,这是为什

  • 刘玢的在位举措有哪些?揭秘其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玢,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刘玢(920年-943年),原名刘洪度,一作刘弘度,南汉高祖刘龑第三子,母昭仪赵氏,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第二位皇帝,942年-943年在位。为政举措政治刘玢继位后,左右的人有不合心意的往往杀害,没有人敢作劝谏;只有他的兄弟越王刘弘昌和内常侍、番禺人吴怀恩多次进谏,刘玢不采纳。经常猜忌他的几个弟弟,每次邀

  • 兵马俑中最珍贵的俑人,至今只展出四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朝,历史解密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家,在地球开始出现人类文明以后,我们这片土地上就开始繁衍文明的种子,在千年又或者是万年的成长过后,这里变成了世界上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不间断传承时间最久的文明,这让很多中国人十分自豪,因为我们这个国家是真正历经千难万险还依旧强大的文明,不管哪种理论,都

  • 晋元帝司马睿次子:司马裒的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裒,东晋,历史解密

    司马裒(300年―317年),字道成,晋元帝司马睿次子,晋明帝司马绍同母弟,母为宫人荀氏,东晋宗室。司马裒因母荀氏身份卑微,故由司马睿正妻元敬皇后虞孟母抚养长大。起初过继给叔父长乐亭侯司马浑为嗣子,后改封宣城郡公,官拜后将军。建武元年(317年)四月,改封琅琊王,嗣为琅琊恭王司马觐后,授任散骑常侍、

  • 古代官员退休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一般都是多少岁退休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官员,历史解密

    退休一词出现在唐宋朝的文献资料当中,如韩愈《复志赋序》中提到“退休于居”。不过在唐代之前,官员辞职不叫退休,而是叫致仕,也称为致政。在《公羊传》中记载“退而致仕”,所谓致仕也就是还禄于君,将自己的职位空出来,交还给国君。古代官员想退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汉朝,皇帝规定凡是官员必须达到七十岁以上才

  • 美法准战争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美法准战争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美国,法国,历史解密

    战争过程美国舰队共有约25艘战舰,它们在美国南海岸和加勒比海游弋,寻找法国雇佣军。托马斯·托克斯顿对其手下训练有素,付的薪水也很可观,导致其护卫舰星座号俘获了法舰起义号和重创了复仇号。1798年7月7日特拉华号俘获了可信号。企业号俘获了八艘雇佣军舰只,营救了11艘美国舰只。实验号俘获了法舰双友号和迪

  • 李治封禅泰山,武则天为何大力支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治,唐朝,历史解密

    李治是中国历史上第四位封禅泰山的皇帝,在他之前封禅泰山的只有三个人,一个是统一六国,自称始皇帝的赢政,还有驱逐匈奴的汉武帝刘彻,以及中兴汉室的汉光武帝刘秀。李治与他们相比,似乎显得不够分量。而且他的父亲李世民开启了贞观之治,开创了大唐盛世,虽然也有大臣们建议封禅泰山,李世民都拒绝了。那么李治为什么没

  • 清朝人的辫子多久洗一次?怎么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好像只有女人是长头发,但是在清朝,男人也都是要留着辫子的,不留辫子的反而会被认为是乱党,但是小编一直有一个疑惑,那就是他们的辫子这么长,多长时间洗一次头呀当时清朝人的长辫使得西洋人非常好奇,当时的英国传教士就在书中记录了关于清朝长辫的事情。在晚清的时候,西洋文化就渗透到了我国,所以很多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