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895年02月12日:丁汝昌逝世

1895年02月12日:丁汝昌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680 更新时间:2023/12/19 6:39:41

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原名丁先达,字禹亭,号次章,安徽庐江县石头镇人。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水师提督。

丁汝昌早年曾参加太平军,随队归顺湘军。不久,隶属鸿章淮军,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官至记名提督。光绪五年(1879年),李鸿章调入北洋水师。光绪七年(1881年),统率200名北洋水师官兵赶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丁汝昌指挥北洋水师与日军展开大东沟海战,后舰队退保威海卫。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威海卫之战中,抗击日军围攻。未得上峰命令,无奈港内待援,最后在弹尽粮绝、援军未至的情况下,拒绝日军将领伊东祐亨劝降,服食鸦片自尽以谢国人。宣统二年(1910年),平反昭雪。

主要成就

海军事业

光绪五年(1879年),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光绪七年(1881年)一月,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带清政府在英订购的"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

光绪十四年(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出任北洋海军提督。在任职期间对北洋海军和北洋海防的建设有所建树。

光绪十七年(1891年),率舰队访问日本。鉴于日本海军的发展,回国后曾陈请清政府再购新舰,增强北洋海军实力,以防外患,未被采纳。

甲午拒敌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七月的丰岛海战后,命令加强各舰防护,以备再战。九月中旬,奉命率北洋舰队主力护送运兵船队赴大东沟,十七日准备返航时发现日本舰队,即令舰队起锚迎敌。由于舰队所取接敌队形严重失当,加之负伤后中断指挥,北洋舰队遭受重创,被革职留任。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一月三十日至二月十一日,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但株守港内消极待援,终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

相关争议

丁汝昌战后长期背负罪责,至今仍争议不断,有很多不实之辞应当加以澄清。指责丁汝昌的不实之辞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说丁汝昌能力不强、指挥无方。这主要是指他不懂海军专业,领导管理能力不强,造成舰队管理不善。另外,有人认为丁汝昌担任北洋舰队提督,完全是李鸿章“任人唯亲”的结果。

诚然,丁汝昌出身淮军,并非海军,专业知识不及留洋培训将领。但北洋舰队的重要性决定了提督一职在李鸿章心中的分量,他不可能不用自己人,也不可能不用“能人”,不用自己人不足以控制这支舰队,不用能人不足以驾驭这支舰队。

与北洋舰队科班出身将领相比,丁汝昌是资历最深、作战经验最丰富、战功最多的将领。行内人都知道,创建一支新军与接手一支老部队完全不是一回事,作为统领舰队的提督,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使舰队成军,并投入作战,其责任、压力和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

实际上,丁汝昌很早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一直在努力学习近代海军知识。从他留下的大量亲笔件可以看出,他海军专业术语熟练,表达准确,相当熟悉舰队业务,具体到上午操炮、下午操枪、逐日轮流打靶的训练安排,甚至舰船修理旧洞的数量他都亲自抓落实。

某次,运抵军中的煤炭短少10吨,丁汝昌硬是5次追讨,直至补齐,从中可以看出丁汝昌对舰队建设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二说丁汝昌“怯战”,消极保船,贻误战机。这一指责实际上是朝廷大员推卸责任、寻找战败替罪羊之举。

甲午战争中,丁汝昌几乎参加了北洋舰队除丰岛海战外所有的战斗和重大行动,黄海海战中,他负伤后还不肯进舱,仍坐在甲板上激励将士。而在抗敌过程中,丁汝昌时常遭受无端指责及处分。

他有许多机会推诿卸责脱离战场,但他从未这样做,有些甚至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顶着来自朝廷的问罪、处分和言官们如潮的声讨、谩骂,抱定必死决心,忍辱负重坚守指挥岗位,直至自杀殉国。

丁汝昌在指挥上深受李鸿章“保船制敌”消极防御方针的束缚,但他仅是这一方针的执行者。将“怯战”、消极保船和贻误战机的帽子扣在他头上,显然有失公正。

三说丁汝昌是主要的投降派,是失败的祸首。这是当时光绪帝和一些朝臣为推卸战败责任对丁汝昌的指责,什么丁汝昌“一贯畏怯避战”,“旅顺危急,率兵舰望风先逃”等,

现代还有人提出他是“先降后死”,称他自杀不是“以死报国”,而是自知罪责重大,以死卸责,以免家族遭到诛罚。

在舰队陷入绝境之际,日军将劝降书送至丁汝昌手中,威逼利诱他投降,丁汝昌斩钉截铁表示“予决不弃报国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臣职!”在威海保卫战中,丁汝昌以北洋舰队残余兵力多次击退优势日军的猛烈进攻。“定远”遭袭时,他正在舰上与诸将议事;“靖远”中弹时,丁汝昌正在舰上督战,并意欲随舰俱沉。仅用“以死卸责,以免家族遭到诛罚”来解释原因,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58年02月12日:全国号召除四害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四害”由来已久,195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时间内,完成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的任务。渐渐的,麻雀被“平反”,由臭虫代替。之后,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臭虫又被蟑螂取代。因此“四害”最终被定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包含物种苍蝇

  • 2000年02月12日:查尔斯·舒尔茨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查尔斯·舒尔茨(Charles M.Schulz),1922年11月26日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2000年2月12日因肠结癌辞世,享年77岁。他1950年开始创作史努比系列漫画,五十年来史努比、查理·布朗等故事人物的触角,已延伸至全球七十五个国家,透过21种翻译本刊登在2600家报纸上,以及3亿本漫

  • 1650年02月11日:笛卡尔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勒内·笛卡尔(René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现笛卡尔,因笛卡尔得名),1650年2月11日逝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

  • 1847年02月11日:爱迪生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西奥兰治。发明家、企业家。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人。他发明的留声机

  • 1929年02月11日:《拉特兰条约》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拉特兰条约》(意大利语:Patti Lateranensi),亦称《拉特朗条约》或《拉特朗协定》,是意大利王国与圣座为解决“罗马问题”于1929年2月11日在罗马拉特兰宫所订立的条约。此条约也被现今的意大利共和国接受。概述此条约包含三项文件:承认圣座在梵蒂冈城的完整主权的政治条约,由此建立主权独立

  • 1958年02月11日:《汉语拼音方案》颁布实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来,汉语拼音的推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汉语拼音已经成为识读汉字、学习普通话、培养和提高阅读及写作能力的重要工具,成为改革和创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重要依据,成为编制盲文、手语、旗语、灯语的重要基础,广泛用于中文文献

  • 1971年02月11日:《禁止在海底试验核武器条约》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1971年2月11日,63国在华盛顿、伦敦和莫斯科举行的仪式中签订《禁止在海底试验核武器条约》,即禁止在海床洋底及其底土安置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条约。这个条约是在1970年12月7日第2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条约从1972年5月18日生效。禁止在海底和洋底及其下面设置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毁灭性

  • 2003年02月11日:马三立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马三立(1914年10月1日-2003年2月11日),出生于天津市,祖籍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中国相声演员。相声八德之一马德禄之子。回族。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天津市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是五、六、七、九届天津市政协委员。亦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擅使“贯口”和文哏段子。马三立在长期的艺术实践

  • 1837年02月10日:普希金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Сергеевич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俄国诗人、作家。1799年6月6日,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地主家庭。1811年6月,考入皇村学校。1814年7月,诗歌《致诗友》发表在《欧洲通报》上。1817年3月,出版了第一

  • 1991年02月10日:国际气象节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每年的2月10日为国际气象节。在1991年2月10日,在法国巴黎附近的一个叫依西·雷莫里诺(Issy-Les-Moulineaux)的地方举办了第一个国际气象节。由来源头国际气象节的发起人是法国人,在1991年2月10日,在法国巴黎附近的一个叫依西·雷莫里诺(Issy-Les-Moulinea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