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46年02月14日:ENIAC诞生

1946年02月14日:ENIAC诞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692 更新时间:2024/2/13 14:23:46

ENIAC,全称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是继ABC(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之后的第二台电子计算机第一台通用计算机。

它是完全的电子计算机,能够重新编程,解决各种计算问题。它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宣告诞生。承担开发任务的人员由科学家约翰·冯·诺依曼和“莫尔小组”的工程师埃克特、莫克利、戈尔斯坦以及华人科学家朱传榘组成。总工程师埃克特在当时年仅25岁。

基本概况

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诞生于1946年2月14日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并于次日正式对外公布。

ENIAC长30.48米,宽6米,高2.4米,占地面积约170平方米,30个操作台,重达30英吨,耗电量150千瓦,造价48万美元。它包含了17,468根真空管(电子管)7,200根晶体二极管,1,500个中转,70,000个电阻器,10,000个电容器,1500个继电器,6000多个开关,计算速度是每秒5000次加法或400次乘法,是使用继电器运转的机电式计算机的1000倍、手工计算的20万倍。

误传

有误传ENIAC是第一台计算机,实际上,真正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Atanasoff–Berry Computer,简称ABC计算机)。事实上ABC计算机不可编程,且非图灵完全,只能进行线性方程组的计算。它的价值是确定了一些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如采用二进制、可重用的存储器等。所以说ENIAC是第一台通用计算机。

研发过程

研发的原因

研制电子计算机的想法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期间。当时激战正酣,各国的武器装备还很差,占主要地位的战略武器就是飞机和大炮,因此研制和开发新型大炮和导弹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为此美国陆军军械部在马里兰州的阿伯丁设立了“弹道研究实验室”。

美国军方要求该实验室每天为陆军炮弹部队提供6射表以便对导弹的研制进行技术鉴定。事实上每张射表都要计算几百条弹道,而每条弹道的数学模型是一组非复杂的非线性方程组。这些方程组是没有办法求出准确解的,因此只能用数值方法近似地进行计算。

时间就是胜利

不过即使用数值方法近似求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按当时的计算工具,实验室即使雇用200多名计算员加班加点工作也大约需要二个多月的时间才能算完一张射表。在“时间就是胜利”的战争年代,这么慢的速度怎么能行呢?恐怕还没等先进的武器研制出来,败局已定。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状况,当时任职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机工程学院的莫希利(John Mauchly)于1942年提出了试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初始设想——“高速电子管计算装置的使用”,期望用电子管代替继电器以提高机器的计算速度。

美国军方得知这一设想,马上拨款大力支持,成立了一个以莫希利、埃克特(John Eckert)为首的研制小组开始研制工作、预算经费为15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要不是为了战争,谁能舍得出这么大的钱!虽说战争万恶,但未始不偶尔促进科技的发展。

战争的作用

但为什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要退至40年代中期才得以问世呢?这里面主要是实际需要是否迫切和资金是否到位的问题。实际需要当然一直都存在,谁不想拥有一种最先进的计算工具呢?但光是需求并不能决定一切。凡研制一种新工具,总是需要先期投入大量资金(研制ENIAC时,一开始就投资15万美元,但最后的总投资高达48万美元,这在40年代可是一笔巨款!)。能为一种未问世的工具大胆出钱的总是少数。

最后还是战争使计算机的诞生成为现实。事实上各种各样的社会需求中,战争期间的需求始终是最迫切的,因为事关生死存亡。政府和军方总是出手大方,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到诸如战略和常规武器的研制工作上,以确保己方在军事上处于领先地位。

电子计算机正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弥漫的硝烟中开始研制的。如前面所述,当时为了给美国军械试验提供准确而及时的弹道火力表,迫切需要有一种高速的计算工具。因此在美国军方的大力支持下,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于1942年开始研制。参加研制工作的是以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机工程学院的莫西利和埃克特为首的研制小组。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67年02月14日:《拉丁美洲禁止核武器条约》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拉丁美洲禁止核武器条约》(Treaty for the Prohibition of Nuclear Weapons in Latin America)。亦称《特拉特洛尔科条约》。墨西哥、智利等14个拉丁美洲国家于1967年2月14日在墨西哥城的特拉特洛尔科区签订,无限期有效。条约采取对缔约国分别

  • 1915年02月13日:昂山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昂山(Aung San,1915年2月13日—1947年7月19日),缅甸独立运动领袖、将军,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主席,缅甸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之后退党),著名民族英雄,被尊称为“缅甸国父”。缅甸国父昂山是缅甸目前全国最大的反对党——全国民主联盟(民盟)总书记昂山素季的父亲,1947年7月19日昂

  • 1921年02月13日:赵无极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赵无极(1921年2月13日—2013年4月9日)华裔法国画家。生于中国北京。童年在江苏南通读书,并学习绘画。1935年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1948年赴法国留学,并定居法国。在绘画创作上,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油画的色彩技巧,参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蕴,创造了色彩变幻、笔触有力、富有韵律

  • 1923年02月13日:查克·叶格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查理·艾伍德·“查克”·叶格(Charles Elwood"Chuck"Yeager,1923年2月13日—2020年12月7日[1]),退休美国空军准将,持有王牌(Ace)称号的二战空战英雄,美国空军与NASA试飞员,第一个突破音障的人类(虽然纪录有点争议),被认为是20世纪人类航空史上最重要的传

  • 1980年02月13日:马里安·雷耶夫斯基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马里安·雷耶夫斯基(Marian Adam Rejewski,1905年8月26日—1980年2月13日),波兰数学家和密码学家,20世纪30年代领导波兰密码学家率先对德国使用的Enigma密码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和破译。在破译过程中,雷耶夫斯基首次将严格的数学化方法应用到密码破译领域,这在密码学的历

  • 2012年02月13日:风间雅因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风间雅,(真实姓名:王琳),国内著名的元老级CosPlay爱好者,知名的视觉系Coser。为广大国内COS爱好者提供了无数视觉盛宴,但天不护美,风间雅与2010年9月被检查确诊肝癌晚期(相关报道),在爱心人士全力援助与关心下与病魔抗争近两年,终于不敌病魔,于2012年2月13日晚上8点40分逝世,终

  • 2017年02月13日:蓝鲸1号交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2017年2月13日,由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全球最先进的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在山东烟台交付。“蓝鲸1号”由中集来福士完成从设计到采购、生产、调试至最终交付的总承包建造,并顺利通过中油海安全运营管理体系认证,交付后即刻投入作业。2015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巴西“中国

  • 712年02月12日:杜甫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

  • 1895年02月12日:丁汝昌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原名丁先达,字禹亭,号次章,安徽庐江县石头镇人。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早年曾参加太平军,随队归顺湘军。不久,隶属李鸿章淮军,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官至记名提督。光绪五年(1879年),李鸿章调入北洋水师。光绪七年(1881

  • 1958年02月12日:全国号召除四害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四害”由来已久,195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时间内,完成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的任务。渐渐的,麻雀被“平反”,由臭虫代替。之后,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臭虫又被蟑螂取代。因此“四害”最终被定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包含物种苍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