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19年01月18日:巴黎和会召开

1919年01月18日:巴黎和会召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079 更新时间:2023/12/30 10:05:44

巴黎和会是指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战后协约会议。27个战胜国的代表1000人参加,其中全权代表70人。苏俄没有受到邀请,德国等战败国也被拒之门外。

经过激烈的较量和彼此的妥协,6月28日,各战胜国终于在巴黎近郊著名的凡尔赛宫镜厅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由于大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北洋政府代表(即当时中国政府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凡尔赛和约》的这些条款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真实记录。

参加巴黎和会的国家有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比利时、玻利维亚、巴西、古巴、厄瓜多尔、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希腊、危地马拉、中国、泰国、海地、沙特阿拉伯、洪都拉斯、利比里亚、捷克斯洛伐克、乌拉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尼亚等27个独立国家,还有英国的自治的领地南非、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会议由美、英、法、意、日5国各出2名代表组成的最高理事会(“十巨头”会议)控制。3月25日,决策的10人会议缩减为“四巨头”会议: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意大利总理奥兰多。实际上,重大问题都由美、英、法三国代表决定。

历史背景

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这件事情改变了全世界命运。当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随即,这两个国家背后的德意志帝国与沙皇俄国宣战,至英德两国宣战后,意味欧洲战区全面开打。”唐华介绍,就在百年前的8月7日,中国对所有交战国宣布保持局外中立。

当时掌控政权的是袁世凯政府,而它选择中立的原因是,那时候中国有各国租借地,驻扎各国军队,如果打起来怎么办?袁世凯政府颁布若干条规则,禁止一战参战国在中国领土领空有任交战行为。

不过,袁世凯政府的中立目的并没有达到。就在一战开始后不久,日本借口与英国结盟,派军队进攻德国在中国租借地胶州湾,并且要在山东半岛借道。因为种种原因,袁世凯政府在当地划出一块交战区,中国就此被卷入一战战火。

会议结果

三个人经过无数次的争执和讨价还价后,终于有了结果:英国得到了国际联盟所规定的委任统治制度下拥有1000万人口的领土,法国得到750万人口的地区,包括阿尔萨斯、洛林、萨尔(法国只许占有萨尔15年,之后归还德国),日本也得到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而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也得以通过,美国的商品与资本可以进入这些地区,实行机会均沾,大家都有好处分享。

和会上签订了处置战败国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同时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和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次大战后由美国、英国、法国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会议通过领土分配及赔款等措施重塑现实政治格局,遏制德国及苏维埃俄国等战败国及共产国家,但与此同时通过筹组国际联盟来企图建立理想的国际外交规范。

战后德国的西部边界、萨尔区归属、德国赔偿和德国前殖民地的处理等问题均因帝国主义战胜国在分赃中各有图谋而成为和会中的难题。后经妥协,于5月7日将对德和约最后草案文本交给德国政府代表布罗克多夫-兰曹。德国曾几次对草案一些内容提出异议,但英、法等战胜国只对和约草案略做细微的改正。

6月28日在巴黎近郊凡尔赛宫镜厅举行《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签字仪式。德国外长穆勒等代表德国签字。对德《凡尔赛和约》由是成立对德国同盟国的和约在巴黎和会结束后另行签署。在中国人民的要求下,中国代表团和会提出收回战前德国侵占中国胶州湾、胶济铁路和山东的一切权利。

日本竟然要求和会同意把德国的侵华权益转移给日本,并得到英、法的支持。由于美、日在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矛盾,美国对日本的侵华野心起初持警惕态度,并表示支持中国主张。后日本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和退出和会相要挟,迫使美国最后放弃了对中国的支持。在五四运动浪潮冲击下,中国代表团不得不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帝国主义列强还秘密拟定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和经济封锁计划。

会议评价

巴黎和会其实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一场分赃大会,它并没有解决帝国主义之间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对战败国德国的苛刻的勒索,也种下了复仇的种子,法国元帅福煦事后评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

巴黎和会初期原本充满对和平的乐观期待,首次参加欧战的美国带来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和平原则,一时颇受欢迎。然而威尔逊的理想主义观点迅速被战胜各国划分势力范围和报复的企图所压倒,所谓反战、民族自决等原则皆无法实施。美国虽签署条约却未能经过国会批准,使美国没有参加国际联盟,外交政策走入孤立主义。

日本代表提出“种族平等”议案,虽然得到与会国家17票中11票支持,却遭到澳大利亚的坚决反对,最终被英美否决,消息激起了日本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而合约对战败国德国的苛刻的勒索,也埋下了复仇的种子,法国元帅福煦事后评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

中国档案箱失踪事件

1919年1月18日,举世瞩目的巴黎和会在法国凡尔赛宫隆重开幕。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为重新划分势力范围而召开的会议。作为战胜国的一员,中国从中看出了收回近代以来丧失给德奥等国的领土的希望,并派出以陆征祥、顾维钧正廷等五人为首,50余人的代表团出席这次会议。但是,会上中国代表团装有重要文件档案箱的神秘失踪给中国使团顺利完成使命制造了障碍。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71年01月18日:陈焕镛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1971年1月18日,陈焕镛在广州逝世。陈焕镛(1890年7月12日—1971年1月18日),男,出生于香港,植物学家,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首任所长。陈焕镛毕生从事植物学研究和教学事业,中国近现代植物分类学奠基人之一。1919年陈焕

  • 1992年01月18日:南方谈话的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称南方谈话。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地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

  • 1706年01月17日: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1706年1月17日,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在北美洲的波士顿。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美国政治家、物理学家、共济会会员,大陆会议代表及《独立宣言》起草和签署人之一,美国制宪会议代表及《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 1786年01月17日:恩克彗星被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1786年1月17日,法国天文学家梅尚,在巴黎用小望远镜发现了在宝瓶座β星附近有一颗不大的彗星,亮度约5等,没有彗尾。第二天,他把这一情况告诉了梅西叶,准备一起观测。可是一连几天,天公不作美,这颗彗星一直躲在厚厚的阴云中没有露面。1795年11月7日,天王星的发现者、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的妹妹卡

  • 1920年01月17日:杨昌济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病逝于北京德国医院。杨昌济(1871.4.21—1920.1.17),又名怀中,字华生,湖南长沙县人,伦理学家,教育家。1871年4月21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清泰都隐储山下的板仓冲,后求学于岳麓书院,拥护康梁变法主张,参加南学会、不缠足会等组织。先后留学日本、英国,主攻教

  • 1978年01月17日:吴宓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1978年1月17日,吴宓在老家病逝,终年84岁。吴宓(1894年8月20日—1978年1月17日),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陕西省泾阳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吴宓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著作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

  • 1991年01月17日:奥拉夫五世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1991年1月17日晚,奥拉夫五世在位于奥斯陆的皇家别墅因心肌梗塞去世,享年87岁。奥拉夫五世(Olav V;原名:亚历山大·爱德华·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1903年7月2日-1991年1月17日)是1957年至1991年期间的挪威国王,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格吕克斯堡家族的成员,奥拉夫

  • 1516年01月16日:莽应龙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莽应龙出生于1516年1月16日,莽应龙(英文:Bayinnaung;1516年1月16日-1581年10月10日),亦译帕召瑙,缅甸东吁王朝第三代国王(1551至1581年在位),原名信耶突。莽应龙曾追随其妻舅先王莽瑞体(缅名德彬瑞体)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后成为莽瑞体的妹夫,并被立为王储。1551

  • 1838年01月16日:弗朗兹·布伦塔诺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1838年1月16日,布伦塔诺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马利恩堡。弗朗兹·布伦塔诺(Franz Clemens Brentano,生于1838年1月16日,逝于1917年3月17日)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意动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出生于莱茵河畔的马利恩堡,逝于苏黎世。布伦塔诺著有《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其追

  • 1933年01月16日:苏珊·桑塔格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1933年1月16日,苏珊·桑塔格出生于美国纽约曼哈顿。苏珊·桑塔格(英文原名:Susan Sontag,1933年1月16日—2004年12月28日),美国作家、艺术评论家。1933年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著作主要有《反对阐释》、《激进意志的风格》、《论摄影》等。桑塔格的写作领域广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