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91年06月15日:皮纳图博火山爆发

1991年06月15日:皮纳图博火山爆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897 更新时间:2024/3/9 10:11:14

皮纳图博火山(Pinatubo)位于菲律宾吕岛,东经120.35°,北纬15.13°,海拔1486米。

1991年6月15日的爆炸式大喷发是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喷发之一,喷出了大量火山灰火山碎屑流。火山喷发使山峰的高度大约降低了300米,并平流层中喷射了两千万吨二氧化硫,进入平流层的二氧化硫减少了地球上的10%的阳光,结果导致了地球进入了两年的火山冬天。

喷发历史

菲律宾火山地震研究所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火山学家对皮纳图博火山的爆发做出了预测,从而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然而,猛烈的火山喷发还是造成了1202人死亡和50亿比索损失。

皮纳图博火山未发现火山喷发的历史记载,地质学家对皮纳图博火山沉积碎屑进行年龄测探,其中最年轻的为1450±50年。

根据上述年龄菲律宾火山地震研究所把皮纳图博火山划为活火山。

1991年4月2日,发生了蒸汽爆发。菲律宾火山地震研究所接到报告后开始对皮纳图博火山进行地震和光学观测。

但糟糕的是,这是人们首次对皮纳图博火山进行监测,没有地震活动背景资料,很难区分正地震活动和异常地震活动。

当地震群频繁出现,蒸汽不断喷发,人们才确认了事态的严重性。

在菲律宾火山专家的邀请下,4月23日3名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加入了皮纳图博火山监测的队伍,并带去了先进的仪器。

菲律宾火山地震研究所宣布进入最高警戒,同时提出一个20公里的疏散半径。

大约有25000人从离火山最近的村庄撤走,有约14500名家属和随从人员从火山附近的美军克拉克军事基地搬走。

1991年6月15日下午,正当台风经过时,皮纳图博火山最强烈的“普林尼式”喷发开始,火山碎屑流沉积填满河谷,一个巨大的火山灰和气体烟柱进入大气圈,使得台风强度迅速减弱,并形成了一个直径2.5公里的火山口。

为了预防更强烈的喷发疏散半径增加到40公里。

然而,台风和雨使火山灰又湿又重,降落到人口稠密的地区,约200人死在压塌的屋顶下。台风加剧了火山泥流,增加了死亡人数。

对人类影响

皮纳图博火山周围生活着1万多土生土长的山民,近百万人生活在附近三个省的城镇和军事基地。

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的成功预报极大的减少了人员的损失。

在火山监测、预报和疏散过程中,一个巨大的障碍是人们的怀疑态度,因为即使在最年长者的记忆中也从未有过火山喷发的经历,甚至也没有听到他们的长辈提起过。人们不相信火山会真的喷发。

事实上在世界上大多数长期休眠的活火山周围,人们普遍缺少对火山灾害的危机意识,其中也包括政府官员和科学家,皮纳图博火山的爆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爆发造成了大规模的环境影响,它向平流层中喷射了两千万吨二氧化硫,进入平流层的二氧化硫减少了地球上的10%的阳光,结果导致了地球进入了两年的火山冬天。

对气候影响

斯密森火山研究所Newhall和Self确定的火山活动指数(volcanic explosivity index,VEI)为6级.火山爆发将5 km的火山灰喷射到了18~30 km的高空,最高达到了40 km,其中包括约17 Mt(兆吨)的SO2(2倍于1982年4月爆发的厄尔奇冲火山),3 Mt的Cl2,42 Mt的CO2,491 Mt的H2O和大量其他气体。

根据卫星监测,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后,气溶胶经过3周环绕了整个热带地区,并迅速向两极扩散,到1992年年中已覆盖地球表面.陈洪滨等人指出全球纬向平均的光学厚度达到了0.1,比平静年份的值几乎大2个量级,在南极雪块中都明显存在皮纳图博火山灰的证据。

权理等人通过分析北京地区的臭氧总量表明厄尔奇冲和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对北京地区臭氧总量的减少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吴北婴和吕达仁利用天光光度计监测了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前后北京地区的气溶胶变化,反演得到的北京上空平流层气溶胶在0.7μm波长的光学厚度在1992年4月之前都大于0.1.北京、郑州等10个城市的大气柱光学厚度在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后的增幅都达到了0.041~0.295,晴天的短波直接辐射减小了6%~35%。

皮纳图博火山喷发到平流层的气溶胶不仅对全球辐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还对平流层的化学过程有重要影响.Johnston等人和Koike等人分析探测资料表明火山爆发之后平流层NO2发生了显著的减少,并伴随着HNO3浓度的增加.这种变化表明比较活跃的氮元素(如NO2)。

被还原成了不太活跃的形式(如HNO3),而HNO3又有助于提高Cl元素(ClO等)的活性,其活性相对于惰性较强的HCl要高。当时的观测表明,实际减少的臭氧明显比火山喷发到平流层的Cl元素所能消耗掉的臭氧要多。此外,Dlugokencky等人和Etheridge等人指出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后10年比前10年大气中的甲烷增长率显著降低。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94年05月15日:国际家庭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1989年12月8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宣布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1993年纽约特别会议提出从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定为国际家庭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amilies),以此提高各国政府决定和公众对于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和进步。发展历史家庭

  • 1941年03月16日: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1941年3月16日-2018年11月),1941年3月16日出生于意大利帕尔马,意大利导演、编剧、制作人。演艺经历1962年,执导个人第一部电影《死神》,从而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1964年,执导以意大利的帕尔马为背景的剧情片《革命前夕》。

  • 1695年04月13日:让·德·拉·封丹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让·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1621年7月8日-1695年4月13日)是法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寓言诗人。他的作品经后人整理为《拉·封丹寓言》,与古希腊著名寓言诗人伊索的《伊索寓言》及俄国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所著的《克雷洛夫寓言》并称为世界三大寓言。主要著作有《寓言诗》

  • 2000年05月15日:碘缺乏病防治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1993年9月国务院召开“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动员会”,会议并提出:5月5日为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借以加大力宣传,提高人们对防治碘缺乏病的认识。1994年起每年的5月5日定为全国碘缺乏病宣传日。国家设立五一长假后,碘缺乏病防治日(5月5日)包含在了五一长假里,不便于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经过卫

  • 2006年03月16日:谭江柏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谭江柏(1911年11月27日—2006年3月16日),生于广州,外号“谭铜头”,是中华民国在1930年代的国家代表队成员,曾于1936年代表中国队前往当时纳粹德国的首都柏林参加奥运足球赛。之后在香港曾效力东方甲组足球队,为香港著名歌星谭咏麟的父亲。获2003年第26届香港最佳足球明星选举的“球坛荣

  • 2001年0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上海合作组织(英语: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俄语:Шанхайскаяорганизация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简称上合组织(SCO、ШОС),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

  • 1743年04月13日:托马斯·杰斐逊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托马斯·杰斐逊(英语:Thomas Jefferson,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美利坚合众国第三任总统(1801年─1809年),同时也是《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与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并称为美利坚开国三杰。除了政治事业外,杰斐逊同时也是农业学、园艺

  • 1901年04月13日:雅克·拉康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公元1901年4月13日—公元1981年9月9日),法国作家、学者、精神分析学家,也被认为是结构主义者。出生和逝世于法国巴黎。拉康从语言学出发来重新解释弗洛依德的学说,他提出的诸如镜像阶段论(mirror phase)等学说对当代理论有重大影响,被称为自笛卡尔

  • 44年03月15日:尤利乌斯·恺撒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公元前100年7月12日—公元前44年3月15日),史称恺撒大帝,又译盖厄斯·儒略·凯撒、加伊乌斯·朱利叶斯·凯撒等,罗马共和国(今地中海沿岸等地区)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并且以其优越的才能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奠基者。恺撒出身贵族,历

  • 1906年04月13日:塞缪尔·贝克特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年4月13日-1989年11月10日)爱尔兰作家,创作的领域主要有戏剧、小说和诗歌,尤以戏剧成就最高。他是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代表人物。1969年,他因“以一种新的小说与戏剧的形式,以崇高的艺术表现人类的苦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人物生平塞缪尔·贝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