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94年05月15日:国际家庭日

1994年05月15日:国际家庭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519 更新时间:2024/2/29 6:23:21

1989年12月8日,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宣布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1993年纽特别会议提出从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定为国际家庭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amilies),以此提高各国政府决定众对于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和进步。

发展历史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家庭数目急增,已达10.3亿个;家庭规模日趋缩;离婚率普遍升,美国每2对结婚者中有1对婚变,西欧有三分之一的婚姻以离婚告终;人口老问题日益严重,全世界65岁以上老人已达3.5亿,欧洲60岁以上的老人已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人们的家庭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家庭问题给社会带来巨大冲击,日益为国际社会所关注。

1989年12月8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宣布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Family),并确定其题为“家庭:变化世界中的动力与责任”,其铭语是“在社会核心建立最小的民主体制”。此后联合国有关机构又确定以屋顶盖心的图案作为“国际家庭年”的标志,昭示人们用生命和爱心去建立温暖的家庭。国际家庭年的宗旨是提高各国政府、决策者和公众对于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各政府机构制定、执行和监督家庭政策。

1993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又作出决定,从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为“国际家庭日”(InternationalDay for Families)。设立“国际家庭日”旨在改善家庭的地位和条件,加强在保护和援助家庭方面的国际合作。

设立宗旨

家庭意义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个体单位。

从很早以前起,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有关的专家对家庭在社会的组成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给了高度的重视。

家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地位,家庭是应人的需求而出现的。人根据其本能的特征,需要同类的关怀和怜悯,而家庭就是为满足人的这一天性需求,而建立的一个集体。

男女的结合是符合人性的,它不但能加深双方的关系,而且使他们互完美。并奠定牢固的家庭基石,通过他俩。又可建立起新的亲戚关系,而这一裙带关系在人类历史河中,在加强社会基础中发重要的作用。

所以说,家庭作为对社会最有影响的单位在解决困惑人类社会的危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庭现状

许多社会学专家和教育家认为:家庭在建立精安宁,巩固化和社会关系,以及对后代的成长中,产生有重要影响。此外,家庭作为社会的主要成员,可以保护青年和未来工代免遭社会的不良现象的腐蚀。

家庭在过去半个世纪,特别在近20年,在各国社会中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作、迁移、信息发展、社会、经济等关系,以及战争和社会不平等因素造成家庭基础受到动摇。

当然家庭基础的动摇,不但导致离婚率上升,而且给社会带来诸多不利,如年青人离开家庭,进入社会,由于心理不平衡开始在社会上制造暴力事件,以示发自内心的不满或以此得以安慰。

调查显示:在90年代,美国的传统家庭基础已完全崩溃。继而出现的是“同居”,“单亲家庭”和“单身汉”。一个圆满家庭生活的比率从1990年的25.6%下降到2000年的23.3%。据美国家庭联合会统计:美国30%的孩是私生子。另外对美国社会的调查显示:77%的青年因为家庭原因而走上偷盗、吸毒、打架斗殴等歧途。

统计还显示:从1960年至1995年期间,无父母照管的青少年采取的暴力犯罪活动,增加了七倍。此外,在世界其它地方发生的冲突和战争中,家庭成了首当其冲的牺牲品,家庭遭战争破坏后当然对社会带来的诸多麻烦,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说,如果我们还不采取一系列正确的方案和措施,来巩固家庭基础,恢复社会精神与文化价值,那么我们将无法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

当今,包括,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及其它许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内的国际组织做出种种努力,力求提高世界各国的文化和教育水平。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41年03月16日: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1941年3月16日-2018年11月),1941年3月16日出生于意大利帕尔马,意大利导演、编剧、制作人。演艺经历1962年,执导个人第一部电影《死神》,从而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1964年,执导以意大利的帕尔马为背景的剧情片《革命前夕》。

  • 1695年04月13日:让·德·拉·封丹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让·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1621年7月8日-1695年4月13日)是法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寓言诗人。他的作品经后人整理为《拉·封丹寓言》,与古希腊著名寓言诗人伊索的《伊索寓言》及俄国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所著的《克雷洛夫寓言》并称为世界三大寓言。主要著作有《寓言诗》

  • 2000年05月15日:碘缺乏病防治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1993年9月国务院召开“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动员会”,会议并提出:5月5日为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借以加大力宣传,提高人们对防治碘缺乏病的认识。1994年起每年的5月5日定为全国碘缺乏病宣传日。国家设立五一长假后,碘缺乏病防治日(5月5日)包含在了五一长假里,不便于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经过卫

  • 2006年03月16日:谭江柏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谭江柏(1911年11月27日—2006年3月16日),生于广州,外号“谭铜头”,是中华民国在1930年代的国家代表队成员,曾于1936年代表中国队前往当时纳粹德国的首都柏林参加奥运足球赛。之后在香港曾效力东方甲组足球队,为香港著名歌星谭咏麟的父亲。获2003年第26届香港最佳足球明星选举的“球坛荣

  • 2001年0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上海合作组织(英语: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俄语:Шанхайскаяорганизация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简称上合组织(SCO、ШОС),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

  • 1743年04月13日:托马斯·杰斐逊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托马斯·杰斐逊(英语:Thomas Jefferson,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美利坚合众国第三任总统(1801年─1809年),同时也是《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与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并称为美利坚开国三杰。除了政治事业外,杰斐逊同时也是农业学、园艺

  • 1901年04月13日:雅克·拉康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公元1901年4月13日—公元1981年9月9日),法国作家、学者、精神分析学家,也被认为是结构主义者。出生和逝世于法国巴黎。拉康从语言学出发来重新解释弗洛依德的学说,他提出的诸如镜像阶段论(mirror phase)等学说对当代理论有重大影响,被称为自笛卡尔

  • 44年03月15日:尤利乌斯·恺撒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公元前100年7月12日—公元前44年3月15日),史称恺撒大帝,又译盖厄斯·儒略·凯撒、加伊乌斯·朱利叶斯·凯撒等,罗马共和国(今地中海沿岸等地区)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并且以其优越的才能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奠基者。恺撒出身贵族,历

  • 1906年04月13日:塞缪尔·贝克特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年4月13日-1989年11月10日)爱尔兰作家,创作的领域主要有戏剧、小说和诗歌,尤以戏剧成就最高。他是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代表人物。1969年,他因“以一种新的小说与戏剧的形式,以崇高的艺术表现人类的苦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人物生平塞缪尔·贝克

  • 1919年04月13日:阿姆利则惨案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阿姆利则惨案(英文:Massacre of Amritsar),又称为札连瓦拉园屠杀,是1919年4月13日发生在印度北部城市阿姆利则的札连瓦拉园,英国人指挥的军队向印度人民开枪的屠杀事件。该事件造成数百人死亡,数千人受伤。英国方面的数字是379人死亡,1100人受伤,而印度国会方面的说法是约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