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77年03月13日:雅恩·帕托什卡逝世

1977年03月13日:雅恩·帕托什卡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679 更新时间:2023/12/14 6:05:41

雅恩·帕托什卡(1907年6月1日-1977年3月13日),捷克哲学家。1925年,帕托什卡在布拉格查理大学学学院攻读斯拉夫语研究、拉丁语系研究,以及哲学,及后在1928年在巴黎就读,在那里第一次遇见胡塞尔。1931年,他在撰写博士论文,并在1932年开始讲授哲学。

但他于同一年去了柏林洪堡大学,并从1933年开始在弗莱堡大学研究现象学。在弗莱堡,他便认识了多位现象学家:他在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指导下研究现象学,他也结识了胡塞尔的助理芬克,后来更成为终生的朋友。

帕托什卡是布拉格的德语捷克语哲学学会的奠基人之一,更被选为该会的捷克裔书记(德裔书记则为Ludwig Landgrebe)。

1936年,他写成教授资格论文,题目为Přirozen yacute svět jako filosofick yacute problém(《自然世界作为哲学问题》),本文一直影响着后来捷克哲学的发展。1937年,他成了哲学期刊Českámysl(《捷克精神》)的责任编者。1938年,他加入了巴黎国际哲学学会。

在纳粹时代共产主义统治的时代,他曾多番被禁止在大学内进行任活动,帕托什卡唯有在一个研究单位中从事翻译工作。尽管如此,他仍然私下举行讲演,也在1960年代到德国和法国成为访问讲师。

1977年,他与哈维尔(Václav Havel)与伊希·哈耶克(JiříHájek)联合发表了《七七宪章》。

哲学

帕托什卡的哲学思考基本上从胡塞尔后期思想出发。在阐述这个胡塞尔哲学概念的同时,帕托什卡沿用了海德格尔哲学的一些核心概念,例如历史性、技术性等等。另一方面,他也批评海德格尔哲学未能充分处理“在世存在”之基本结构的问题。对于帕托什卡来说,“在世存在”之基本活动并不在于揭示真理(在这一点上,帕托什卡尤其对汉娜·伦特的著作感到兴趣)。通过批判海德格尔,帕托什卡提出了关于“人类生存的三种运动”的学说:一、接受;二、复制;三、超越。

另一方面,帕托什卡本人亦将黑格尔与谢林许多著作翻译成捷克语。此外,他亦对前苏格拉底哲学和古典希腊哲学进行解释,并且撰写过多篇长文,讨论希腊观念如何影响着今日欧洲概念的形成。他也积极参与捷克哲学、捷克艺术、捷克历史和捷克政治的讨论。

德里达、里科、雅各布森都曾谈论过帕托什卡的思想。德里达尤其在《死亡的赠与》一书中以不少篇幅谈论帕托什卡的《历史哲学的异端式论考》。

《自然世界作为哲学问题》

《自然世界作为哲学问题》是帕托什卡其中一部主要著作,在1936年首次出版,是为其教授资格论文。帕托什卡从胡塞尔后期思想出发,关注生活世界(Lebenswelt)的问题及结构,以及人在其中的地位,藉以揭示人与世界的自然经验。这种自然经验的缺失,导致人们不再将世界把握为一个整体,只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世界,并将世界分割来开,成为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这种世界观最终导致人们放弃追问人在世生存的意义,导致一种被动的宿命论,在此人没有什么责任可言。

本书于1970年再版,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即为其1936年的教授资格论文,在其中,帕托什卡对自然世界的分析是基于胡塞尔超越论现象学的。第二部分是帕托什卡33年后所加的详细补充,在这里,帕托什卡根据海德格尔的学说,对胡塞尔提出批评。正是在第二部分这里,帕托什卡提出了他关于人类生存的三种运动的学说。

《否定的柏拉图主义》

《否定的柏拉图主义》虽然在1990年才出版,但实际上写成于1950年代初期。在这里,帕托什卡尝试颠覆传统形而上学,不再把观念视为固定的、无时间的、永恒不变的东西。相反,他试图提出一种“否定的柏拉图主义”,把观念视为超越论的东西,并不具有正面的内容,而只具有"negative plus",超出任何给定的内容

。据此,帕托什卡批评任何正面的形而上学,后者试图把认识真理视为把握观念本身,从而衍生出操控世界并制造意识形态的结果。帕托什卡认为,人并不拥有真理,而是谦卑地、恒久地追寻着真理,服务于更高的原则。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96年03月13日:基耶斯洛夫斯基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1941年6月27日一1996年3月13日),出生于波兰华沙,波兰导演、编剧,毕业于洛兹电影学院。1966年,执导个人首部短片《电车》。1971年,执导剧情短片《工厂》。1974年,担任爱情短片《初恋》的导演。1976年,执导由杰

  • 1872年03月12日:曾国藩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出生普通耕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

  • 1898年03月12日:田汉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本名田寿昌,乳名和儿,笔名有田汉、陈瑜、伯鸿、汉儿倚声、首甲、绍伯、漱人、陈哲生、明高、嘉陵、张坤等。男,汉族,湖南省长沙县人。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编剧、小说家、词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文艺活动家,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他创作歌词的歌曲

  • 2020年04月11日:约翰·康威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约翰·何顿·康威(John Horton Conway,1937年12月26日-2020年4月11日),生于英国利物浦,数学家,活跃于有限群的研究、趣味数学、纽结理论、数论、组合博弈论和编码学等范畴。简介康威年少时就对数学很有强烈的兴趣:四岁时,其母发现他背诵二的次方;十一岁时,升读中学的面试,被问

  • 2020年04月11日:刘德海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刘德海,琵琶演奏家,教育家。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是中国五十年代末期成长起来的演奏家中的优秀代表。人们称他为琵琶大师,国宝,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代表作品:《十面埋伏》、《草原小姐妹》、《天鹅》、《老童》。人物详解刘德海,祖籍河北沧州,1937年8月13号出生在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刘德海酷爱民族音乐,

  • 1999年03月12日:梅纽因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耶胡迪·梅纽因(Yehudi Menuhin,1916年4月22日-1999年3月12日),美国小提琴家,犹太人。7岁在其师帕辛格指挥的旧金山交响乐队伴奏下演出拉罗《西班牙交响曲》,被誉为20世纪音乐史上“罕见的神童”。曾在纽约交响乐队伴奏下演出贝多芬小提琴家的行列。与欧洲、美国的主要交响乐队伴奏下

  • 258年04月10日:诸葛诞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诸葛诞(?-258年4月10日),字公休,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在魏官至征东大将军。曾与司马师一同平定毌丘俭、文钦的叛乱。之后因与被诛的夏侯玄、邓飏交厚,且见到王淩、毌丘俭等人的覆灭而心不自安,于甘露二年(257年)起兵反对司马昭,并

  • 1847年04月10日:普利策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约瑟夫·普利策(Joseph"Joe"Pulitzer,1847年4月10日-1911年10月29日),匈牙利裔美国人,父亲是犹太人与匈牙利混血,母亲为德奥混血。美国报刊的编辑、出版者。美国大众报刊的标志性人物,普利策奖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创办人。生平简介1847年4月10日,生于匈牙利中产家庭

  • 2011年03月12日:福岛核泄漏事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福岛核电站(Fukushima Nuclear Power Plant)位于北纬37度25分14秒,东经141度2分,地处日本福岛工业区。它是2011年前全世界最大的核电站,由福岛一站、福岛二站组成,共10台机组(一站6台,二站4台),均为沸水堆。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2011年3月12日

  • 1824年03月12日:基尔霍夫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古斯塔夫·罗伯特·基尔霍夫(Gustav Robert Kirchhoff,1824年3月12日~1887年10月17日),德国物理学家,出生于柯尼斯堡(今天:加里宁格勒)。他提出了稳恒电路网络中电流、电压、电阻关系的两条电路定律,即著名的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