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60年03月21日:埃尔顿·塞纳出生

1960年03月21日:埃尔顿·塞纳出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638 更新时间:2024/2/16 3:54:16

埃尔顿·塞纳(葡萄牙语:Ayrton Senna da Silva,1960年3月21日—1994年5月1日),出生于巴西圣保罗,4岁开始开卡丁车,13岁开始参加卡丁车赛,1984加入一级方程式杜尔曼车队开始了自己的F1生涯。曾经于1988年、1990年、1991年三度夺取F1世界冠军。1994年5月1日,在圣马力诺大奖赛上意外丧生。

塞纳离去已然十年车神光辉无处不在

牺牲,通焚火柱——“IMOLA"这个词的原意难道是在暗示什么?难道是因为兰岑博格的死没有能打动一些人为利益所蒙蔽的心,所以上帝选择了牺牲这位独一无二的车手以求唤醒一点点良知吗?“如果死亡降临,那就让它突如其来、无法抗拒、彻彻底底,我可不愿在一架轮椅里残度生。”这就是塞纳对于赛道上潜伏的死神近乎狂妄的藐视。

从某种残忍荒谬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结尾或许会是他所愿意接受的安排,传奇的诞生延续总是如此无情。“在赛车里飞驰的时候,和所有正人一样,我不想伤害自己。作为一个F1车手,你可能会在某个瞬间从这个世界上永远地消失。生命随时可能会终结,你会发现自己实在如宇宙中的尘埃一般微不足道。

扪心自问:这一切究竟值得吗?是否还应该继续下去?继续到年何时?也许类似的置疑会让你在原来的路上更加坚定地走下去,也许你会彻底放弃。我不止一次地这样追问自己。可是每一次只要略加思索,答案对我来说非常明了:迈出第一步时,我就知道这一切;而今天,我一如既往地这样,不知不觉间,我早已接受了如此安排,并进而成为了主宰。在我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就体现在面对危险的态度中。”

塞纳生前的这一段话阐明了他对F1的理解:赛车从来就是无上幸福和极度痛苦的混合体。同时有着天使面孔和魔鬼意志的他在矛盾中求索属于他的真实信仰——超越极限。刚刚在赛道上证明了自己的强大后,他常常是那般虚弱;片刻前是一搏到底的坚定,跨出车舱后看上去却又如此脆弱。人们多次见到这位了不起的冠军在领奖台上费力地举起奖杯,面色苍白,听凭眼泪无声滑落。

目睹过塞纳驾车的F1老将都对他在比赛中所投入的能量而惊叹不已。这种超常的力量源于切肤入骨的求胜饥渴——或许这是唯一的解释。1991年3月,塞纳迎来了在故乡圣保罗的第一个冠军。然而,终点黑白旗挥起之后,车队工程师从无线电波另一端没有听到惯常的感谢辞,传来的是混合了极度痛苦和无比幸福的撕心裂肺的叫喊。在变速箱失灵的情况下,他以难以想象的力量挺到了比赛最后一圈,肩膀麻木、肌肉抽筋,筋疲力尽的他站在领奖台上时连欢庆的气力都没有。

1994年的巴西站,首发的他在进站加油后被舒马赫抢去了领先,目标锁定冠军的他在所驾驶的FW16尚为一匹未受驯化的野马的情况下,依然向对手、向身下的坐骑、向自身的极限发起了挑战。然而,竭尽全力的臂膀在关键时刻因僵化而出错,赛车追尾出局。事后他就自己的失误向车队致歉,而队友达蒙·希尔则对他毫无保留地拼命、几乎是用血肉之躯去弥补赛车自身不足的举动流露出不解:“我难以相信塞纳竟然能够把这部车开得这么快,我的车和他的一样构造,而我觉得这家伙实在无法驾驭!”

对于这个执拗的车手来说,躯体必须完全服从于意志,在比赛中他的每一块肌肉和骨骼都别想得到善待,他的身体就是金属制造的赛车的一个延伸部分。将塞纳归于靠天性和本能驾驶的那一类车手并不为过,在讲述赛车表现时,他不会用精确的专业词汇,而会以一种电影蒙太奇的方式把每一幅画面、每一种声响和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会有的感觉细致无误地重现出来,毋庸置疑,赛道上的他完全和赛车融为了一体,它们就这样自然和谐地结合在彼此之中。

“想要在赛道上击垮塞纳的人必须重新发明赛车运动”,老冠军尼基·劳达曾给他无愧的继承人如此评价。一次被问及退役后的打算,这位容易动情的巴西人在以家庭和孩子应答后,最终还是禁不住感叹:“我怀疑自己这一生是否还能够以同样的方式爱上赛车以外的东西……”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99年03月21日:世界诗歌日设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每年3月21日庆祝世界诗歌日,目的是为了推广诗歌这一优美的文化形式的创作、阅读和出版。1999年在巴黎举行的教科文组织第30次大会决定宣布3月21日为世界诗歌日。诗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

  • 2001年03月21日:世界睡眠日设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世界睡眠日是每年的3月21日。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此项活动的重点在于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

  • 2004年03月21日:蔡继琨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蔡继琨(1912-2004年3月21日),祖籍台湾彰化,出生于福建泉州市,毕业于厦门集美学校高级师范,后赴日本东京帝国音乐学院留学,1936年以管弦乐作品《浔江渔火》获得国际交响乐曲公募首奖,是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大奖的交响乐作曲家。蔡继琨被誉为“台湾交响乐之父”,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和教育家。

  • 1866年03月20日:理查德·诺拉克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理查德·诺拉克(Rikard Nordraak,1842年6月12日-1866年3月20日)挪威作曲家。他是最有名的挪威国歌的作曲者。早年尽显音乐天赋,可是家族希望诺拉克继承祖业,于是15岁被送去哥本哈根学习商科,但其间诺拉克没有放弃音乐学习,后又去德国继续深造音乐,之后又回到奥斯陆继续音乐学习。其

  • 1915年03月20日:里赫特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斯维亚托斯拉夫·特奥菲洛维奇·里赫特,1915年3月20日出生于日托米尔,钢琴演奏家。他以极广的演奏范围,举重若轻的技术以及富有诗意的分句闻名,他的演奏曲目如同百科百书一样广,不管是视谱或背谱演出,都能弹出杰出且深刻的音符,令人赞赏的演奏技巧,与对各个作品深邃且独特的了解。里赫特首次引起西方世界的注

  • 1919年03月20日:巴克霍恩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格尔哈德·巴克霍隆恩1919年3月20日出生于哥尼斯堡,是仅次于埃里希·哈特曼的德国空军王牌飞行员。与哈特曼和京特·拉尔同属著名的第52联队,他执行了超过1,100次战斗任务并于东线击落301架敌机。如果巴克霍隆恩不是常常受伤的话,毫无疑问他一定会超越哈特曼成为第一王牌。他和哈特曼是二战时仅有的两个

  • 1972年04月16日:川端康成自杀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やすなり,1899年6月14日~1972年4月16日),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亚洲第三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毕业于东京大学。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

  • 2013年03月20日:国际幸福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2012年6月28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宣布,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决议将今后每年的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简介2012年6月28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28日宣布,将今后每年的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意义联大当天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会议

  • 2020年03月20日:斯坦科维奇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博里斯拉夫·斯坦科维奇(Borislav Stankovic)(1925年7月9日-2020年3月20日),出生于前南斯拉夫比哈奇市。曾任国际篮联常务副秘书长,国际篮联第二任秘书长,国际奥委会委员、主席。2020年3月20日,前国际篮联秘书长博里斯拉夫-斯坦科维奇老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4岁。人物生平

  • 245年03月19日:陆逊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蜀章武二年(2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