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827年03月05日:亚历山德罗·伏特出生

1827年03月05日:亚历山德罗·伏特出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917 更新时间:2024/1/22 18:05:40

亚历山德罗·朱塞佩·安东尼奥·安纳塔西欧·伏特(Count Alessandro Giuseppe Antonio Anastasio Volta,1745年2月18日-1827年3月5日),意大利物理学家。

因在1800年发明伏打电堆而著名。后来他受封为伯爵。

电学实验

伏特在青年时期就开始了电学实验,他读了他能够找到的许多书,对这工作深感兴趣。他的好友加托尼送给他一些仪器,并在家里让出了一间房子来支持他的研究。伏特十六岁时就开始与一些著名的电学家通信,其中有巴黎的诺莱都灵的贝卡里亚。

贝卡里亚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国际知名的电学家,他劝告伏特少提出理论,多做实验。但事实上,伏特年青时期的理论思想远不如他的实验重要。随着岁月的流逝,伏特对静电的了解至少可以和当时最好的电学家媲美。不久他就开始应用他的理论制造各种有独创性的仪器,用现代的话来讲,要点在于他对电量、电量或力、电容以及关系式Q=CU都有了明确的了解。1769年发表第一篇科学论

伏特制造的仪器的一个杰出例子是起电盘。一块导电板放在一个由摩擦起电的充电树脂“饼”上端,然后用一个绝缘柄与金属板接触,使它接地,再把它举起来,于是金属板就被充电到高电势,这个方法可以用来使莱顿瓶充电。这种操作可以不断地重复。这一发明是非精巧的,以后发展成为一系列静电起电机。

伏特强烈地感到,他必须定量地测定电量,于是他设计了一种静电计,这就是各种绝对电计的鼻祖,它能够以可重复的方式测量电势差。他还为他的静电计建立了一种刻度,根据电盘的发明,根据他的描述,我们可以确定他的单位是今天的13,350伏。

由于起电盘的发明,1774年伏特担任了科莫皇家学校的物理教授,1779年任帕维亚大学物理学教授。他的名声开始扩展到意大利以外,苏黎世物理学会选举他为会员。

伏特的兴趣并不只限于电学。他通过观察马焦雷湖附近沼泽地冒出的气泡,发现了沼气。他把对化学和电学的兴趣结合起来,制成了一种称为气体燃化的仪器,可以用电火花点燃一个封闭容器内的气体。

伏打电堆

伏特在四十五岁生日后不久,读到了伽伐尼1791年的文章,这促使他去作出了最大的发明和发现。他开始还有些犹豫,但不久他就开始了工作,用伏特的话说,他实验的内容“超出了当时已知的一切电学知识,因而它们看来是惊人的”。

起初他同意伽伐尼用蛙做莱顿瓶的观点,但几个月后,他开始怀疑蛙主要是一种探测器,而电源则在动物之外,他还注意到,如果两种相互接触的不同金属放在一起会起电。他假定,两种不同的金属,例如铜和锌接触时会得到不同的电势。他测量了这种电势差,得到的结果与我们所知的接触电势差没有多大差别。至少当连接肌肉上,就会引起一种特殊的感觉,有的是酸性的,有时是碱性的。

和神经的金属电弧是双金属时,只要假定蛙是一种非常灵敏的静电计,伽伐实验就到了解释。当然,伽伐尼回答说,甚至当金属电弧是单金属的时,他也能够观察到肌肉的收缩。这是一种严峻的反对意见,伏特对这些指出了金属的不纯和其他原因来为自己辨解。

伏特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1800年3月20日他宣布发明了伏打电堆,这是历史上的神奇发明之一。

伏特发现导电体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金属,它们接触时会产生电势差;第二类是液体(在现代语言中称为电解质),它们与浸在里面的金属之间没有很大的电差。而且第二类导体互相接触时也不会产生明显的电势差,第一类导体可依次排列起来,使其中第一种相对于后面的一种是正的,例如锌对铜是正的,在一个金属链中,一种金属和最后一种金属之间的电势差是一样的,仿佛其中不存在任中间接触,而第一种金属和最后一种金属直接接触似的。

伏特最后得到了一种思想,他把一些第一种导体和第二种导体连接得使每一个接触点上产生的电势差可以相加。他把这种装置称为“电堆“,因为它是由浸在酸溶液中的锌板、铜板和布片重复许多层而构成的。他在一封写给皇家学会会长班克斯的著名信件(用法文写的)中介绍了他的发明,用的标题是《论不同导电物质接触产生的电》。

电堆能产生连续的电流,它的强度的数量级比从静电起电机能得到的电流大,因此开始了一场真正的科学革命。拉果在1831年写的一篇文章中谈到了对它的一些赞美:“……这种由不同金属中间用一些液体隔开而构成的电堆,就它所产的奇异效果而言,乃是人类发明的的最神奇的仪器。”他描述了当时所知道的一切情况,我们必须记住,在1831年,电流还没有什么重要的实际应用。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871年03月05日:罗莎·卢森堡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罗莎·卢森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理论家、革命家,被列宁誉为“革命之鹰”。在反对资本主义、修正主义和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暴风骤雨中,始终英勇斗争,不畏强暴,展现了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如其所言:“要有耐心和勇气,我们还要活下去,我们还要经历惊天动地的事呢……”德国现有以她命名

  • 1964年04月05日:麦克阿瑟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英文:Douglas MacArthur,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美国军事家、政治家。1899年,麦克阿瑟考入西点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晋升为上校并前往法国参战。1919年6月,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

  • 1920年03月05日:汪曾祺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1

  • 1983年04月05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成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成立于1983年4月5日,前身是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始建于1949年8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担负国家赋予的国家内部安全保卫任务的部队。自2018年1月1日零时起,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党中央、中央军委集中统一领导,实行中央军委-武警部队-部队领导指挥体制。武警部队职能属性

  • 1953年03月05日:斯大林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注:斯大林执政时官方称其生日为1879年12月21日,但史学界考证为1878年12月18日),原姓朱加什维利,格鲁吉亚人,苏联政治家,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苏联大元帅,是苏

  • 2005年04月05日:殷雪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殷雪梅,女,1954年7月出生,江苏金坛人,小学高级教师。1976年2月,具有高中毕业文凭的殷雪梅作为优秀青年被选拔担任公办代课教师,走上了教师岗位。1986年9月参加了中师函授,4年后,取得中师文凭。1992年9月被金坛县政府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1994年9月被金坛市政府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

  • 188年03月04日:汉景帝刘启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3月4日—公元前141年3月9日),(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汉文帝刘恒嫡长子,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所生,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谥号孝景皇帝,葬于阳陵。刘启在位期间,推行“削藩策”,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

  • 2017年04月05日:黄易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黄易(原名黄祖强),1952年出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香港作家。求学期间专攻传统中国绘画,1989年辞去工作,隐居大屿山专心从事创作。2017年4月5日(周三)中风,于医院病逝,享年65岁。人物经历黄易,求学期间专攻传统中国绘画,曾获“翁灵宇艺术奖”后出任香港艺术馆助理馆长,负责推动当地

  • 1884年04月04日:山本五十六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山本五十六(日文平假名:やまもといそろく;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原名高野五十六,日本帝国海军大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偷袭美军珍珠港和发动中途岛海战的谋划者。山本五十六1916年毕业于日本海军大学校,曾于1919年到192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历任

  • 1902年03月04日:美国汽车协会成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1902年3月4日,来自美国各地九个汽车俱乐部在芝加哥联合成立美国汽车协会(全称Americ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简称AAA),协会的目的是改善汽车的可靠性,争取建筑更好的公路,并敦促国会通过统一的交通法。会员来自富裕并有影响力的地区。现在,AAA的服务更扩展到为会员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