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03年03月18日:埃·奥·卜劳恩出生

1903年03月18日:埃·奥·卜劳恩出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489 更新时间:2024/1/17 7:57:25

埃·奥·卜劳恩(E.O.Plauen,1903—1944)是德国著名漫画家。他是继海恩里希·霍夫曼(Heinrich Hoffmann)威廉·布施(Wilhelm Busch)之后的又一位德国艺术巨匠,他的艺术生涯十分短暂,作品不多,但成就卓著,他的《父与子》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人物生平

埃·奥·卜劳恩1903年3月18日生于德国萨克森州福格兰特山区尔多夫附近的翁特盖滕格林村(Untergettengrün)。卜劳恩的父亲保罗出生于一个磨坊主家庭,服过12年兵役,之后在边境海关工作;卜劳恩的母亲是一名家庭主妇。

1907年,由于父亲的工作调动,全家迁到了福格兰特山区的首府卜劳恩市(Plauen)。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卜劳恩没能上理中学,而去当了一个钳工。三年难辛的学徒生活,并没有削减他对艺术的追求。学徒生涯结束后,他踏上了去莱比锡皇家绘画与出版学院(Knigliche Akademie für graphische Künste und Buchgewerbe)求学之路。

1921—1926在莱比锡皇家绘画与出版学院的这五年中,前两年奥塞尔边打工边求学。19岁时,奥塞尔的作品首次在卜劳恩市的画展上亮相,获得了高度评价。从此他开始参加各类的绘画比赛,获奖作品频频出现在报刊上。他也因此结识了许多世界一流的艺术家、评论家、戏剧家和出版家。

1930年10月18日奥塞尔和同学马丽加尔德·班策尔(Marigard Bantzer)在柏林举行了婚礼。第二年爱子克里斯蒂安(Christian)出生。

1933年纳粹掌权后,奥塞尔的政治漫画被禁止发表。之后由于《柏林画报》(Berliner Illustrirte Zeitung)的交涉,纳粹当局取消了对奥塞尔的职业禁令。不过只允许他在《柏林画报》上发表无任政治倾的漫画。由于他过去有所谓的左的政治问题,奥赛尔改用笔名埃·奥·卜劳恩,这个笔名是由他姓名的第一个字母(Erich-E Ohser-O)以及他童年生活过的城市卜劳恩(Pauren)构成的。

1934年12月13日《父与子》第一个连环漫画故事《差透了的家庭作业》问世于《柏林画报》第50期上,随后每周发表一个《父与子》故事。至1937年间,长篇连环漫画《父与子》(Vater und Sohn)发表,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父与子》的成功主要来自卜劳恩的爱子之情。作品中的父子俩实际上就是卜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写照。

1934年《父与子》问世时,天真无邪的克里斯蒂安年仅3岁,当时联邦德国《斯卡拉》杂志发表了一幅卜劳恩伏在地上给儿子当马骑的照片,并注释道:“尽管卜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在一起的无忧无虑的日子很短暂,但连环漫画《父与子》的素材多来源于此。”

1944年3月,卜劳恩被纳粹分子告发,指控他犯了“反国家言论罪”。1944年4月5日(他将被审讯的前一天)卜劳恩在牢中自杀,他毫无疑问已预感灾难将降临在其老朋友和那些与他有关并被逮捕的人的头上,如记者、作者和《人民报》(Volkszeitung)的编辑埃里希·克瑙夫(Erich Knauf,1895年—1944年)就在几个星期后惨遭杀害。

卜劳恩在遗书中,承担了纳粹臭名昭著的“人民法庭”的全部指控,想以此为朋友开脱。在给妻子马丽.加尔德的诀别信中他写道:“……我为德国而画画……还望把他(克里斯蒂安)哺养成人。带着幸福的微笑,我去了。”这样,一代幽默大师被无情的法西斯扼杀了。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874年04月15日:约翰尼斯·斯塔克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约翰尼斯·斯塔克(Johannes Stark,1874年4月15日-1957年6月21日),男,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种族主义者,19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斯塔克效应”的发现者。1874年4月15日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的希根霍夫。1957年6月21日卒于德国巴伐利亚的特劳恩施泰因。科学成就斯塔克以

  • 2005年05月17日:国际不再恐同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国际不再恐同日,全称为国际不再恐惧同性恋、跨性别与双性恋日,简称国际不再恐同恐跨恐双日(IDAHOTB)日期为5月17日(源于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希望唤醒世人对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群体的恐惧的关注,和因性倾向及性别认同的差异而产生的一切加在

  • 1980年03月18日:艾瑞克·弗洛姆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艾瑞克·弗洛姆(Erich Fromm,1900年3月23日-1980年3月18日),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毕生致力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西方人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精神处境。精神分析学说对世界有影响力。简介弗洛姆(Erich Fromm,1900年3月23日-1

  • 1886年04月15日:古米廖夫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尼古拉·斯捷潘诺维奇·古米廖夫(1886年4月15日-1921年8月24日),杰出的俄罗斯诗人,现代主义流派阿克梅派(高峰派)宗师。出身贵族。他才华卓越,充满幻想,酷爱冒险和猎奇,曾留学法国,漫游英国、意大利等,并三次深入非洲探险。著有成名作《珍珠》,以及《浪漫之花》、《异国的天空》、《箭囊》、《火

  • 2006年05月17日:国际不再恐同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国际不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简称IDAHO或idahomophobia),日期为5月17日(源于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希望唤醒世人对同性恋的恐惧的关注,和因性倾向及性别认同的差异而产生

  • 2001年03月18日:全国爱肝日设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全国爱肝日(National protect liver day,NPLD),是在我国乙肝、丙肝、酒精肝等肝炎肝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人民健康面临严重威胁情景下,为集中各种社会力量,发动群众,广泛开展预防肝炎肝病科普知识宣传,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而设立的。全国爱肝日时间定在每年的3月18日。每年选定一个宣传

  • 2020年04月15日:布莱恩·丹内利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布莱恩·丹内利(Brian Dennehy,1938年7月9日-2020年4月15日),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演员、制片人、导演、编剧。丹内利参演了《第一滴血》、《罗密欧与朱丽叶》、《魔茧》、《乌龙兄弟》、《罪恶黑名单》、《傲骨贤妻》等一百多部影视剧,也活跃在戏剧界,因出演《推销员之死》、《长日入夜行

  • 2020年04月15日:鲁本·丰塞卡因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鲁本·丰塞卡(1925年-2020年4月15日),巴西小说家,剧作家。2020年4月15日,巴西作家鲁本·丰塞卡(Ruben Fonseca)因心脏病抢救无效在里约热内卢去世,享年94岁。人物生平小说家,剧作家。他深居简出,极少接受采访。1925年出生于巴西东南部的茹伊斯迪福拉市,年轻时曾就读法学院

  • 2021年04月15日:国家安全教育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2021年4月15日是第六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021年4月,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会议精神,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国开展2021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据悉,2021年的活动主题为“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

  • 2008年03月18日:安东尼·明格拉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安东尼·明格拉(Anthony Minghella,1954年1月6日-2008年3月18日),出生于英国怀特岛,毕业于赫尔大学,英国导演、编剧、制片人。1990年,安东尼·明格拉编剧并导演了他个人第一部电影作品——爱情片《一屋一鬼一情人》,并获得英国影视学院颁发的最佳原著剧本奖。1993年,执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