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偷渡阴平是什么意思

偷渡阴平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649 更新时间:2024/1/24 5:13:47

偷渡阴平,是三国末期,曹魏灭蜀汉之战中的一次决定性的军事行动。钟会所指挥的东路魏军是主力,被蜀军阻拦在险要之地剑阁,无法前进。魏军西路指挥官邓艾在攻占沓中后,向钟会建议说:“如果从阴平偷越,直向涪城,剑阁守敌必定回救涪城,大军即可乘势前进;如果剑阁守敌不撤,涪城空虚,定能攻下。”钟会接受这一建议,令邓艾实施。

阴平与剑阁相隔百余里,是氐羌民族居住区,崇山峻岭,很难行走,蜀军也没有设防。邓艾从沓中出发,通过了阴平小道,直扑涪城。涪城守将马邈面对从天而降的魏军,不战而降。魏军从此迅速连下涪城、绵竹,逼近成都,刘禅投降,蜀汉亡。

过程

十八万兵入汉川

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魏“征四方之兵十八万”,分三路进攻蜀国:征西将军邓艾率兵3万多,自狄道向沓中;雍州刺史诸葛绪率3万多人马,自祁山向武都、阴平桥头,镇西将军钟会率主力10余万人,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

应该说,这一进军路线是“既狠又准”。蜀汉内部政治斗争使主帅不在必争之地“汉中”,跑到了“沓中”。司马昭抓住这个机会。他的本意是用邓艾死死的钳制住姜维,让诸葛绪断阴平桥,切断姜维后路,同时用钟会进攻没有蜀军主力的战略要地汉中。这样是一石二鸟,既可以围困姜维,使姜维无法救汉中;同时由于汉中的空虚,用优势兵力趁虚占据汉中,避免了消耗巨大的攻关。即使邓艾和诸葛绪一时吃不掉姜维主力,只要钟会如期拿下汉中,那么姜维就面临被彻底合围的危险。

这个计划一旦实现,那么蜀汉主力将被全歼于关城之外,那时候蜀国的雄关将面临无兵可守,无将可派的窘境。但是姜维不会让司马昭为所欲为的。他巧妙的调动了诸葛绪,让这个战役实施的关键一环调离了阴平桥,跳出了包围圈。听说汉中和阳平关已经失守,于是与北上来援的廖化张翼董厥等部队会合,退到了剑门关。

由于诸葛绪的失误,导致西路军合围姜维主力的计划落空,魏军将面临与蜀军主力在雄关决战的不利处境。虽然如此,益州的北大门汉中,还是让钟会的大军不废吹之力就取下了。要知道当初刘备取汉中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而且魏延、诸葛亮、姜维在此惨淡经营几十年,即使没有主力部队,抵抗也还是应该顽强的,可实际并非如此。也许司马昭也没想到蜀汉堕落到这样的地步。

汉中失守,姜维是脱不了干系的,他没有遵守“错守诸围”,据敌于外的旧制,认为“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为了“获大利”,他采取“敛兵聚谷”,坚壁清野的战略,等敌人撤退时“与游军并力搏之”。这个战略构思固然巧妙,但是人家司马昭偏偏抓住了你主力不在汉中这个时机,这样由于蜀军兵力不足,无法固守关隘,不但原本坚壁清野的战略无法实现,反而使魏军轻松的进入汉中腹地,用了极短的时间的就拿下汉中全境。另外,成都方面命令汉中部队不在外围抵抗,全线退缩也可以看作是在执行姜维的计划。

这样,魏军钟会主力与蜀军主力在剑门关对峙,邓艾则抵达了阴平路口。其后有个小插曲,西路军邓艾欲与诸葛绪联合由涪城,避开剑阁,直取成都。但是诸葛绪说要“邀击”姜维,拒绝了这个提案,率军东进与钟会在白水会合。结果可怜的诸葛绪却被钟会陷害了,他的部队也归了钟会。

邓士载偷渡阴平

从白水关到成都,刘备时期就开始休整交通,从涪城直接进犯成都,这对蜀国是致命的。但是由于阴平道人迹罕至,看起来根本就没有可行之路,更何况是军队通过。因此蜀汉根本没有任何防备动作,只有刘备在平武放了“三校”人马,还被钟会派田章扫除了,因此这条路没有人认为它能行军。

当时的局势是:钟会十三万人的主力部队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阁挡住,进退两难,粮草殆尽,运粮困难,钟会甚至想过退兵。一旦退兵,此次战役将前功尽弃,半途而废。可是要说进兵,面前雄关是他难以逾越的。邓艾很明确当前的形势,于是他大胆的提出了“偷渡阴平,从涪城走左儋道进攻绵竹”的大胆计划。

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里,去成都三百馀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应该说,邓艾这个计划有很大冒险成分:1、阴平道“七百馀里无人之地,山高谷深,粮运艰难”。部队行此险地,一旦敌人有所察觉,那将是全军覆没。即使敌人没有察觉,自己能不能从险地中从出来仍然是个问题。2、既然是“偷渡”,不可能用太多人,最多几千精锐而已。这几千人将面对涪城守军,绵竹守军和成都蜀汉的中央部队,如果蜀军临威不乱,固守待援,那么邓艾这几千人后无援军,内无粮草,能有作为吗?恐怕很难。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阴平就在现在的甘肃文县,至今那里还有邓艾入蜀时修的栈道。“路”算是过来了,但是此时他们已经精疲力竭,腹中无食了。前面就是涪城,可以说这个城的守军对双方都至关重要。因为,一旦这座涪城城失守,邓艾的精兵将得到补充,恢复战斗力,进而直取成都。但是如果涪城城据城死守,那么邓艾的这数千疲师将成为军事史上典型的反面教材。

老天眷顾邓艾,蜀汉十分腐朽,已经成为事实的事情不容假设,因为历史是蜀军涪城守将马邈投降了。这一来,形势对蜀汉急转直下。涪城的失陷,使这座城成为了邓艾的补给基地。邓艾部队从死地中恢复,进可取成都,退可夹剑门。可以说涪城的占领,宣告邓艾的计划已经实现了一半。

邓艾能兵不血刃的占领涪城,我们说有很大运气成分,但是他的主观作用才是决定性因素,那就是“奇”。可以想象,马邈一直听说北线曹魏大兵南下,汉中失守,姜维在沓中战败,退守剑阁。蜀汉已经到了危亡时刻。此时任何蜀汉地方官都知道平时自己的皇帝和官员是如何的昏暗,他们是心中更多的是惴惴不安。而此时魏军象从天上掉下来一样出现在自己面前,那么马邈肯定得慌神。也许他是在慌乱中不明不白的投降了邓艾的“先登”;也许他压根认为蜀汉就要亡了,干脆明哲保身;又或者他在慌乱中觉得是魏军打败了剑阁主力,直接攻到了涪城,所以只有投降。

但不管哪一种,“奇”字才是轻松取胜的根本原因。就像邓艾自己说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蜀国在此根本就没有多少人马。虽然诸葛亮说过:“全蜀之防,当在阴平”。但看来蜀汉后代并没有会意。

蜀汉暂时没有灭亡,它还有成都全师在,完全可以一战。但是邓艾没有给蜀人任何机会。诸葛瞻率领最后的力量要“力挽狂澜”,曾经击败邓忠和师纂,但是邓艾明白,自己是没有退路的,必须勇往直前。终于破了蜀军前锋,进而攻破成都之前最后的防线——绵竹。

一般认为,诸葛瞻此时应该固守,不应出战。实际上此时蜀汉已经基本被邓艾这好似“剜心一刀”的计划“刺死”了。因为邓艾的“神兵天降”使蜀汉上至君臣,下至将校已经胆裂。要想守,必须要有一场胜仗,起码是一场不胜不败的战斗来稳定军队的士气,然后固守。诸葛瞻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才奋死出战,谋求一胜。他能击败了邓艾的前锋应该是出于这种精神推动。但令他始料不及的是,邓艾军队立刻重振旗鼓,卷土重来,这次蜀汉的军队终于崩溃了,诸葛瞻也战死了,蜀国的都城成都,彻底暴露在邓艾的兵锋之下。之后刘禅听从谯周的建议,献成都,投降邓艾,至此,蜀汉灭亡。

结果

姜维得知成都被偷袭,率蜀军主力四五万人由广汉、郪道撤退,观察动静,但令他万万想不到的是,等到的是一纸投降的赦命。姜维没有料到魏军会从阴平偷渡,没有料到诸葛瞻这么快就败了,更没有料到后主会全城降魏。他作为一方主帅,做了他能做的,但是蜀汉的腐朽已经不允许他做更多了。这或许就是“雄关在德,不在险”的道理吧。对于姜维南撤的军事动向,我也曾经置疑,他为什么不直接往成都方面撤退?后来明白姜维这么做也是有他的道理的。

如果他全师救援成都,那么钟会大军随后延金牛大道跟进,自己的部队就有进退无路的危险,那时候失去了险关依托,面对数倍的魏军,是没有出路。当时姜维只知道邓艾进攻成都,并不知道后主会立刻投降,他考虑后主有可能入南中建宁,或者入吴。这样理解就不难解释姜维的战略目的了,那就是“确保阆中一线与东部南部的联系”,这样将来无论后主怎么样选择,蜀国的残余力量还是有逃出升天的可能。

可他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后主会投降。蜀军将士知道后,也都拔剑砍石。钟会也知道了邓艾奇谋成功,看到姜维撤退,他命令胡烈、田续、庞会追击姜维,自己率主力赶往成都。姜维接到诏书,知道大势已去,率全师投降。邓艾得其主,钟会得其军。也算各得其所。之后,残酷的政治斗争使邓艾、钟会、姜维这些三国末年的豪杰们离去,倒是后主刘禅“乐不思蜀”,自在快乐。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子午谷奇谋会不会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

  • 盲盒是什么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盲盒里面通常装的是动漫、影视作品的周边,或者设计师单独设计出来的玩偶。之所以叫盲盒,是因为盒子上没有标注,只有打开才会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不确定的刺激会加强重复决策,因此一时间盲盒成了让人上瘾的存在。就这点来看,这和买彩票颇为相像,都有赌运气的成分。发展历程盲盒并不是什么新鲜产物,有人考古到了明治末

  • 流沙是怎么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流沙,简单地说就是沙像液体一样可以流动,也就是可以流动的沙。是一种自然现象。常出现在地基不稳的沙漠,当有重物置于沙体之上,就像沉底一样,沉到底部。流沙表面一旦受到干扰就会“液化”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柏恩在一次前往伊朗的度假旅行之中,遇见过一位当地牧羊人。他指着流沙告诉柏恩,村里曾有骆驼陷下去后就立即

  • 流沙怎么逃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流沙只是一种地理现象,但确实沙漠中恐怖的存在之一。如果万一不幸遇到流沙,我们该怎么顺利脱困呢?要知道,最明智的做法是不要在流沙中挣扎。研究认为,陷入流沙的人一般都动不了,密度增加以后的沙子粘在掉进流沙里的人体下半部,对人体形成很大的压力,让人很难使出力来。即使大力士也很难一下子把受困者从流沙中拖出来

  • 草蜱子是什么虫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草蜱子(pí)即蜱,对人类健康威胁仅次于蚊子。蜱虫,全国各地方言也称壁虱,鳖吃,俗称草扒子、狗鳖、草别子、牛虱、草蜱虫、狗豆子、牛鳖子、草爬子(东北某些地区把蚰蜒也称为“草爬子”)。在四川方言中有叫逼煞(读音)等。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

  • 钟会之乱讲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钟会之乱是钟会在新亡的蜀汉的将领姜维的帮助支持下,于264年反对曹魏的一场起事。钟会自认为能力足以战胜司马昭,进可以争夺天下,退也能占据蜀汉,遂陷害原同僚邓艾,并且图谋反叛。最终,邓艾被杀,叛乱也因为钟会部下的叛变而瓦解。背景邓艾和钟会都参加了公元263年(景元四年)的魏灭蜀之战,在攻蜀期间彼此衬托

  • 骨灰是什么物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骨灰是人焚烧后骨骼化成的灰,人体骨灰X射线粉晶衍射中显示,和磷灰石很相近,因为火化后,人体的有机质已经全部燃烧,剩下的成分就是无机质,元素成分以钙、磷、氧、碳为主。其中骨灰中的碳可以被做成人工钻石。基本信息1、骨灰的各种成分都是肥料,主要成分是钙及磷质,是细菌最好的肥料,细菌可以借助这些矿物质更易滋

  • 灵芝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灵芝(学名:Ganoderma Lucidum Karst):又称为瑞草、神芝、仙草、瑶草、还阳草、林中灵、菌灵芝、万年蕈、灵草、赤芝、丹芝、琼珍等,是一种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其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在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有灵芝的记载。主要成分上古时期称为“瑶

  • 五峰山长江大桥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五峰山长江大桥是中国首座公铁两用悬索桥,是连云港—镇江高速铁路的过江通道,是世界首座高速铁路悬索桥,是继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之后的长江江苏段第三座公铁两用大桥,是八车道高速公路和四线高速铁路过江的大运量综合公路、铁路通道。五峰山长江大桥是连镇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南延的关键节点工程,是中国高速铁路第一座现

  • 口红原料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口红,是一种主要使用于嘴唇上并可以增加嘴唇的色泽或改变嘴唇的颜色的化妆品,是重要的彩妆之一。基本信息口红是唇用美容化妆品的一种。口红的主要功能使赋予嘴唇色调,强调或改变两唇的轮廓,显示出更有生气和活力。原料口红的原料包括着色剂、填充剂、蜡类、油类、珠光剂、香精以及防腐剂等。着色剂 含有颜料或染料,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