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家分晋为什么是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

三家分晋为什么是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54 更新时间:2024/3/11 13:08:46

有一首耳熟能详的历史歌诀,“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正如歌诀中所说,东周被后世史学家分为了春秋和战国两段,而其分水岭便是“三家分晋”。由于是人为划分,因此必然有其缘由,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史书记载的习惯,二是礼乐崩坏的分界线。

史书记载的习惯,春秋和战国的由来

“春秋”一词源于鲁国史书《春秋》,而“战国”一词则取自于汉代《战国策》,而“三家分晋”成为春秋、战国的分水岭,便与这两本史书密不可分。

《春秋》:鲁国史官将当时各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按照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则分春、夏、秋、冬四季记载,于是这部编年史便被简称为了“春秋”。《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计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载的历史起止年代,大体上与平王东迁(前770年)到战国前期(476年)的时间基本相当,总共295年,于是历代史学家便将《春秋》这个书名作为了历史时期的名称。

《战国策》:“战国”一词其实早已有人使用,而直到西汉末年刘向《战国策》一书之后,才开始将春秋之后到秦国统一天下的这段时期称为“战国”。由于战国的各国史籍被秦国付之一炬,导致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已经难以找到依据,于是便将周元王元年,即前476年定为了战国之始。

可见,此时虽然已经开始用“春秋”和“战国”分别形容两个时期,但时间节点却是在公元前476年,而并非“三家分晋”的前403年。直到后世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时,以“三家分晋”为开篇,所以后代史学界才开始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分水岭,这个时间点便是前403年。

司马迁为何以“三家分晋”为开篇,礼乐崩坏的起始点

从前文可知,“三家分晋”被作为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密不可分。那么司马光为什么会以“三家分晋”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呢?司马迁其实对此作了解释,由于三家分晋这个事件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因而他认为这一事件乃是真正礼乐崩坏的起点。

“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资治通鉴》)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天子册封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司马光认为这是礼乐崩坏的体现。他认为,天子的职事应该以礼制为重,礼制则应该以职分为重,职分则应该是名分为重。而所谓的职分,便是君和臣;所谓的名分,便是公、侯、卿大夫。也就是说,天子的职事就是维护礼制,用礼制来治理国家,使天下臣民做到上下有别、尊卑有序,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早在春秋时期,虽然周王室已经逐渐衰微,各诸侯已然有僭越的情况出现,但周天子却任然在维持着基本的礼制,天下虽有霸主但表面上仍然尊周天子为共主。然而,周威烈王册封晋国的三个大夫为诸侯,则完全打破了这一礼制,从此之后“居下位的侵凌居上位的,居于上位的权力衰落,诸侯专擅征伐大权,大夫专擅诸侯的国政,礼制大体十之七八己经丧失”,司马光认为这是礼制的全面崩坏。

正是由于《资治通鉴》的出现,后世普遍将前403年的三家分晋作为了春秋、战国的分水岭,例如清代马骕撰写的《左传事纬》便明确指出“智伯灭而三晋之势成,三晋分而七国之形立,读《春秋》之终,而知战国之始也”。

以上,便是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战国分水岭的原因。不过,有人说前334年的徐州相王才应该是春秋、战国的真正分水岭,因为这才真正代表了礼制的全面崩溃,毕竟在此之前还没有哪个诸侯敢于在名分上挑战周王室,而此后各诸侯们则在名分上已经和周王室分庭抗礼、僭越到底了。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三家分晋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三家分晋,指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

  • 三家分晋为什么韩国分的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熟读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三家分晋是战国春秋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奠定了战国的基础,是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将三家分晋作为开篇。春秋末期诸侯并起吞并小国,晋国发智家已然名存实亡,大权落到作为臣子的大夫手中,于是韩赵魏开始瓜分庞大的晋国。然而历史不是一蹴而就的,三家分晋也不不是一朝一夕就完

  • 三家分晋后晋国国君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春秋末年周王室权利进一步削弱,当时的晋国通过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已经成为了各诸侯国无法匹敌的霸主,虽然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和广袤富饶的领土的晋国也暴出致命的弱点。晋国崛起于中原地区历代国君也十分遵从周王室礼法,分封制使得晋国宗族势力过于强大。后期的晋国国君为加强中央集权打压宗族势力。在晋文公时期宗族势力弱

  • 三家分晋是谁的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发生了一件足以改变天下局势和历史走向的事:周威烈王姬午分封中原大国晋国国内的三位卿大夫为诸侯国君,而原先的晋国彻底灭国,其封地被魏斯、赵籍、韩虔所分。史称:三家分晋。关于三家分晋,历代有不同的说法和观点,有的认为它是春秋争霸的结束、战国兼并的开始,有的认为这是周朝彻

  • 周天子为什么同意三家分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公元前403年,曾是中原霸主的晋国在一场内乱中被瓜分了,原本属于晋国大夫的家族赵家、韩家、魏家均派出了使者来到洛阳城拜见周天子,请求周天子正式册封三家为诸侯。周天子陷入两难。若承认其诸侯地位,则乱了礼制,更坏了周天子之尊严;若不承认,亦无法改变其事实,同时又三面树敌。早已名存实亡的周王室最终还是承认

  • 中国有哪些名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中国名山指的是中国有名气的一些山,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有些山巍峨壮观、气象万千;有些山旖旎秀丽、千姿百态;还有些山与宗教、文化融为一体。这些著名的山岳,引来人们竞相攀登游览。关于名山的说法,个人心中看法不一,现简要介绍一些最为出名的。三山人们所说的“三山五岳”中的“三山”,指的是安徽黄山、江西庐山和

  • 武夷山在哪里个省市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武夷山,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

  • 人面鱼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人面鱼是鲤鱼与鳜鱼的后代,人面鱼的形体比较大,宽大约就在50~80CM之间。由于它们的颜色美丽,它们还被称作“橘子鱼”。这种人面鱼最早是在韩国青州市发现的,发现时这种人面鱼已经有18岁啦。鱼的主人这位韩国老人从1986年起开始饲养这种人面鱼,它们已经有18岁了,但在此之前,它们没有引起社会上任何的关

  • 港风是什么风格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港风”一直颇受欢迎,但其实到现在,对于港风依旧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但是大部分人都认同的说法是: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之间的香港的普遍的流行风格。每次说起港风,总能想起小时候看的港片,明星大佬们帅气的造型也成了80、90后一代人的回忆。从1997到2017,如今的香港依然是潮流文化的先驱。而老

  • 次声波的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频率小于20Hz(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而次声波的波长往往很长,因此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某些次声波能绕地球2至3周。某些频率的次声波由于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近甚至相同,容易和人体器官产生共振,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危险时可致人死亡。产生在自然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