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吴交趾之战结束后发生了什么事

晋吴交趾之战结束后发生了什么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329 更新时间:2024/3/14 3:51:36

晋吴交趾之战以孙吴顺利接受交州结束,但是战争虽然结束了,事情可还没完结。修允未报杀父之仇,将毛炅英杀死,陶璜家族世代任交州刺史,镇守交州,在晋朝也是如此。

九真守将素听说交趾兵败的消息之后,与牙门王承等人计划逃回南中(南中都督治今云南省曲靖县),结果中途被陶璜部将卫濮俘获。功曹李祚与都尉邵胤率军坚守九真,陶璜遣部将前去攻打,李祚的舅舅黎晃也有随军,便劝李祚降吴,被李祚拒绝,后来花了较多时间才将九真平定。不久,日南等郡也向吴军投降,孙吴成功收复交州。

修则之子修允当时在陶璜军中,听说晋将毛炅被俘后,要报杀父之仇,坚持要求将其处死。陶璜看重毛炅英勇善战,企图招降,因而并未允许。但毛炅事后密谋袭击陶璜,事泄未遂。毛炅被再度收押后拒绝屈服,大声喝骂吴军,修允将其剖腹割肝,毛炅骂声犹不止。被俘的晋将杨稷、孟干、爨能、李松等人私下盟誓,立志等将来伺机逃回西晋。后来在被押往建业的途中,杨稷在合浦病逝,吴军将其首级送回建业,尸体抛入海中。

孟干等人押至建业后,吴主孙皓本想将他们处死,有朝臣劝孙皓宽宥他们以招揽敌国边将,于是孙皓改判孟干等人流放到临海(今浙江省台州市)。孟干等人担心流放到东方后不便于北归,听说吴人喜欢蜀地的竹弩,便称自己能够制作,因此被留在了建业。吴凤凰二年(273年,晋泰始九年),三人看准时机,从吴地逃往西晋,爨能、李松在途中被捕后处死,仅孟干成功到达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孟干向晋武帝叙说了事件的原委,并进言讨伐吴国。

当初晋武帝本打算封杨稷为交州刺史、毛炅为交趾太守,因有传闻称他们投降吴国而未实行。晋武帝听孟干诉说了事情的原委后,下令追封杨稷为交州刺史,封孟干为日南太守,诏令毛炅、爨能、李松的儿子袭爵,并赐毛炅的另外三个儿子为关内侯。

吴军收复交州后,吴主孙皓宣布大赦,分交趾郡置新昌郡,以加强对交趾的控制。其后吴军与当地的扶严夷等夷民产生冲突,汜、陶璜等人又率军平定扶严夷,在扶严夷故地设置武平郡。此后陶璜又开拓九德郡及九真属国三十余县,巩固了吴国在交州的统治。孙皓下令再次晋升陶璜为使持节、都督交州诸军事、前将军、交州牧,虞汜因功封为交州刺史、冠军将军、余姚侯,但没过多久,虞汜病故,薛珝也在班师回朝的途中病逝。

交州安定后,孙皓曾有意以合浦太守修允代替陶璜的位置,调陶璜镇守军事要地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但因为当地民众坚持要求陶璜留任而作罢。交州的吴晋之战虽告一段落,然而交州南邻林邑国(即占婆国)却再挑起战事,陶璜与林邑作长期周旋,达十余年。吴天纪三年(279年,晋咸宁五年),修允调任桂林太守,不久病逝于广州(州治今广东省广州市),其部曲督郭马等人煽动兵民发起“广州之乱”,波及广州大部,并延及荆州南部。

孙皓立即派滕脩、陶濬(陶璜之弟)率军讨伐,并令陶璜引军从西侧夹击。次年,吴国亡于晋,陶璜接到孙皓要求各地守军降晋的手谕后,也归顺晋武帝。晋武帝仍令其镇守交州,改拜冠军将军,封宛陵侯。在陶璜死后,陶璜子陶威、陶淑,陶威子陶绥也先后担任交州刺史,世代镇守交州。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20年11月26日:吕晓栋因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吕晓栋(1957年11月21日-2020年11月26日),男,汉族,出生于中国台湾,音乐制作人,主要从事闽南语歌曲的制作。1979年创作出第一首歌《小秘密》,1981年退伍后正式进入音乐圈,曾为翁立友、谢金燕、曹雅雯等多位艺人制作音乐专辑。2020年11月26日,吕晓栋因心脏相关疾病去世。主要作品1

  • 我裂开了这个梗出自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我裂开了,网络流行词,这句话的意思类似于我心态崩了或者我炸了。词语来源随着冬瓜强的我裂开了传到PDD后,在直播间一直重复我裂开了这句话,使这句话迅速火遍网络。引申含义这句话的意思类似于我心态崩了或者我炸了,但比上述两个词程度要轻。相关信息形容自己心态炸裂,可能是我死了,我心态崩了,我炸了,我不行了。

  • 武昌起义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

  • 武昌起义的起因经过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起因保路运动亦称“铁路风潮”。1911年(宣统三年)5月,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

  • 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

  • 武昌起义的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近代报纸《申报》详细记载了武昌起义的过程和事件,共有报道涉及百余篇,部分报道内容如下:1911年10月13日《申报》在2、3、4、5版登了《武昌革命》、《

  • 芷江受降的背景及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芷江受降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正式投降之前,派出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作为受降使节,在此地与中国陆军相关高级参谋人员商定日军向中国军民投降的所有事宜,并在日本投降时注意事项备忘录上签字。“芷江受降”标志侵华日军开始同中国政府接触讨论投降的具体细节。随后的9月9日,中国战区范围内的侵华日

  • 网恋的优点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网恋虽然是虚幻的,但是网恋也有好处,网恋有如下的优点:第一、真实:这里的“真实”已经是包括独立的、存在的、定型、稳固、全面的真实性,真实就是说网络是千真万确的、上网的人也是真人的。在某个时候人的思想、行为、语言、微笑、声音、表情等都是真实的,这是毋庸质疑的。当上网者在“茫茫人网”上早不来迟不到的遇见

  • 网恋是什么概念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有一样东西已经流行很久,这就是上网。和上网一样流行的就是“网恋”。随着网络的普及,由于网络与爱情之间的某种契合度,人们发现了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可同时满足对爱以及安全感的需求网恋——即以网络为媒介,借用聊天工具等进行互相聊天,进行人们之间的互相了解,从而相恋。同时,网恋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诈骗和危险,也是十

  • 网恋的特点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网恋跟所有的问题都是一样的,没有一个好坏之分,最主要的是如何去把握这个度。只要把握好了度,那么一样可以幸福美满!特性虚拟性网络因为不真实所以浪漫。人有时因为现实而无法浪漫,只是为了精心维护其网络形象而不得不给自已加上一份人性和爱情。然女人大多是有浪漫情结的,那些因为恋爱或已婚多年的男人,在淡忘了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