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昭弑君案的背景是什么

司马昭弑君案的背景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478 更新时间:2023/12/10 21:26:40

司马昭弑君一案诞生了著名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晋祚不长两个典故。司马氏在朝中势力越发的大,皇权式微,因此曹髦就有除掉司马昭的想法。

司马之心

正始十年(249年)起的十年间,司马懿及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先后发动高平陵之变、 嘉平之变,镇压淮南三叛。在这些事件中,司马氏集团废少帝曹芳,逼死宗室曹彪,杀大臣曹爽、桓范何晏、王凌、夏侯玄、李丰、张缉、许允、毌丘俭、诸葛诞等(大多诛及家人),其权力日益巩固下来。

司马氏集团注重豢养亲信,培植势力。司马师曾暗中豢养死士三千人。司马昭也豢养死党,例如替司马昭弑君的成济,弑杀曹髦时担任太子舍人;传世文献中并无关于曹髦立太子的记录,胡三省判断,成济的太子舍人之职,是司马昭私相授受的结果。他们也注意把控军权,控制禁军的中护军贾充即是司马昭的心腹。

曹髦之志

自正始十年(249年)至甘露三年(258年),曹魏皇权日渐衰微。尤其是曹芳被废后,皇宫卫士被大量削减,仅以老弱戍守;又据毌丘俭所言,司马师不上朝觐见君主,曹髦欲探问其疾病,也被司马师拒绝,皇权之衰微可见一斑。

曹髦虽无实权,但才慧早成,有志于中兴曹魏,尤其推崇中兴夏朝的少康。即位之初,曹髦曾采取减省用度、派遣侍中巡视等举措。司马师死去后,曹髦命司马昭镇守许昌,令尚书傅嘏率六军回京师,由此可以达到削夺司马昭的兵权的效果,但司马昭用傅嘏及钟会的计谋,公然抗旨,自己率军回京。曹髦计划落空,又不得不对司马昭加以笼络。此后,曹髦还曾写作《潜龙诗》以自讽,司马昭对此感到厌恶,二人的矛盾逐渐激化。

曹髦讨伐司马昭的直接原因,是难以忍受司马昭擅权、皇权日渐衰微的局面,且担心自己遭遇被废黜的结局。其导火索,则可能是曹髦被迫对司马昭进行的封赏和司马昭的矫饰推脱。曹髦曾于甘露三年(258)五月封司马昭为晋公、建立晋国并设置相应官府机构、加九锡、升相国,司马昭九次推辞,这件事停了下来,改为在原爵位高都公中增加万户、三县的食邑,无爵位的儿子都封为列侯。

甘露五年(260年)四月,曹髦被迫再次进行前述封赏,此时距政变爆发仅有一月的时间。这一次,司马昭并没有像先前一样“前后九让”、加以推辞,有研究者认为,这是司马昭与曹髦之关系彻底破裂的直接诱因。

此外,卢弼根据《晋书·文帝纪》的记载,推测当时司马昭的确有废黜曹髦的图谋,而《魏氏春秋》记载的郑小同的被毒杀,也正是缘于司马昭担心自己废立君主的图谋泄露。 另据《魏晋世语》、《晋书·石苞传》等记载,时任镇东将军石苞曾觐见曹髦,被曹髦挽留了很久。司马昭派人请来石苞询问情况,石苞说:“这位君主可不是一般人。”次日石苞就离开洛阳,不几日即发生司马昭弑君之事。

天象灾异

曹髦在位时期出现了一些异常“天象”,例如频繁出现的“龙现于井”的情况,又如甘露五年正月初一日(己酉,260年1月30日)发生日食。西汉的京房、东晋的干宝等学者,依据天人感应等学说,认为此类现象预示着君权衰落、祸事兴起。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当事人的心理状况也难免受到此类天象的影响,例如曹髦借“龙现于井”写作的《潜龙诗》即是以此类观点为主旨的。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司马昭弑君案的后续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司马昭在解决掉曹髦之后并未停止脚步,他诛杀了众多大臣,还把成济作为替罪羊,灭三族。之后司马昭贬曹髦为庶人,迎曹璜为天子。贼喊捉贼五月七日(己丑,6月2日)当天,颁布郭太后令,宣称曹髦弑母不孝,将他废为庶人,就以庶人礼安葬;并且表彰告密的王沈、王业,而要求将与司马昭不同心的王经及其家属逮捕治罪。这篇令

  • 司马昭弑君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司马昭与曹髦的对决充满了惊心动魄,由此还流传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曹髦欲击杀司马昭,被身边人告密,失败。曹髦被司马昭的部下杀害,司马昭杀掉曹髦的忠良之臣。宫禁之议甘露五年五月初六(戊子,260年6月1日)夜,曹髦亲自带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人夺下陵云台发放铠甲兵器等物,准备趁机亲自率领他

  • 司马昭弑君案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司马氏在曹魏的政权已经达到巅峰,司马昭杀掉曹髦的行为彻底揭下司马氏代魏建晋的野心。司马昭弑君事件的影响还是很深远的,对司马氏篡权的进度、司马昭的名声都有很大影响。禅代进程在政治权力层面上,随着曹髦的被弑杀,从朝廷到地方,忠于曹氏的势力大体已被全部翦除。司马代魏的最后一个障碍被扫除 (另有观点将钟会视

  • 一颗价值超2亿钻石运抵上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马上就要在上海开幕了,不少海外参展品开始陆续抵达。随着进博会的开幕日益临近,各国参展展览品,也进入最后的入境高峰。上海海关已累计受理完成241批次、1512.74万美元的第三届进博会进境展览品的通关放行。正是应了那句“越后越精彩”的老话,进境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展览

  • 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根据计划,美军将根据天气情况确定轰炸地点:京都、新泻、广岛、小仓,长崎是后来才加上去的。广岛,与其在半个多世纪中拼命向世界表现的“和平之城”形象不同,当时是一座陆军之城。它是日本本土防卫军第二总军的司令部所在地,也是中国(日本地名,相当于中部地区)军管区所在地。在广岛市南面的宇品港,一代又一代的日本

  • 广岛原子爆炸伤亡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广岛原子弹事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末的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1945年夏,日本败局已定,但日本在冲绳等地的疯狂抵抗导致了大量盟军官兵伤亡。当时美军已经制订了在九州和关东地区登陆的"冠冕"行动和"奥林匹克"行动计划,出于对盟军官兵生命的保护,尽快迫使日本投降,并以此抑制苏联,美国总

  • 日本倒幕运动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倒幕运动是日本近代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明治维新前,在日本,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派中心在西南部经济较发达的萨摩、长州、土佐、肥前四藩。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国家的落后民族的危机,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实质是推翻幕府统治。运动经过早在1837年,下级武士出身的大盐平八郎,在大阪发动武装起义,

  • 日本黑船事件有几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黑船事件是指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的事件,日本嘉永六年(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培里(也译作“佩里”)和祖·阿博特等率舰队驶入江户湾浦贺海面的事件,最后双方于次年(1854年)签定《日美和亲条约》(又称《神奈川条约》)。19世纪上半期,当日本在锁国政策下局限于东北亚一隅时,世界正

  • 嫁接的原理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嫁接,是植物的人工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株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株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嫁接的方式分为枝接和芽接。嫁接是利用植物受伤后具有愈伤的机能来进行的。嫁接原理嫁接,也就是无性繁殖中的营养生殖的一种。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接上

  • 十字军东征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在巴勒斯坦有一座犹太人和阿拉们人聚居的城市,名叫耶路撒冷。耶路撒冷集三教圣地于一城,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奉为各自的圣地。“耶路撒冷”一词取自希伯来语,意为“和平之城”,但它很多时候却被战争所笼罩。公元前11世纪,来自西亚的征服者土耳其人人侵巴格达,战乱使不少的基督教会和修道院遭到破坏,大批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