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为何迁都咸阳

秦国为何迁都咸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438 更新时间:2024/1/18 4:18:52

晚唐诗人许浑虽然名气不大,但那句“山雨欲来风满楼”却家喻户晓。这首七律的头两句是“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是在哪里的高城发“万里愁”的呢?这座城市大名鼎鼎,就是咸阳。证据呢?这首诗的标题就叫《咸阳城东楼》……

陕西省咸阳市,最为著名的一张历史标签,无疑是“秦都”。战国时期,秦国历代君主就是在咸阳发号施令,“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一统天下。作为晚唐诗人,许浑看到了大唐帝国的腐朽与不堪,他自然会想到秦国时的咸阳。那时的咸阳,是何等的大气磅礴,气势雄伟。许浑希望唐朝能像秦国那样励精图治,重新收拾旧河山。那么,秦国为何要把都城放在咸阳?

由于史料的缺失,秦国早期的都城在何处,争议较大。比如早期都城西犬丘(西垂)到底是不是秦国都城,学术界有不同意见。根据古人的说法,西犬丘的位置约在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虽然有争议,但秦国的地图还是把西犬丘标注为秦国第一个都城。

之后,秦国不断东迁,而国君所居之地,一般也被视为秦都,比如汧渭之会(一说为今陕西宝鸡市区,一说为今陕西眉县附近,还有很多种说法),此时的秦国君主是秦文公。随着地盘的不断扩大,秦宁公二年(公元前714年),秦都迁到了平阳(陕西省宝鸡市以东),也是地图标注的秦国第二个国都。

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秦都又迁至平阳西北不远的雍(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为地图上所标注第三个秦都。当时,晋国与楚国将秦国阻在关西(潼关以西),秦国地盘主要是狭长的关中地区。只不过由于晋、楚实力太强,秦国无法取向东向的巨大进展。秦国国都在雍三百多年,但迁都于雍,依然是秦国东向战略的必然选择。秦国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机会。

机会果然来了,赵、魏、韩三家分晋,虽然魏国实力很强,但以秦国的实力是可以与魏国抗衡的。公元前419年,秦灵公将国都从雍迁到了东边的泾阳(今陕西泾阳)。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到,雍距离泾阳150公里左右,而泾阳距离魏国的河西(今陕西韩城、大荔一带)不过一百公里左右。这次迁都,虽然有秦灵公想摆脱雍的守旧势力的纠缠,但东向之意非常明显。

泾阳位于渭水以北、泾水以东,北有北山,南有秦岭,地理优势明显。不过,由于魏国有名将吴起,尤其是公元前389年,魏军大破秦军50万,秦国迁都的优势并没有显现出来。秦国的战略依然还是那个可怕的字——等,需要等多久就等多久!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之后,赵国与魏国翻脸,再加上魏国的精力明显放在东线(齐、赵),秦国不但防御压力下降,还有机会东向。公元前383年,秦献公再次将国都东迁,新都是栎阳,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栎阳镇。栎阳位于泾阳以东约30公里,地理上距离不算太长,但这次迁都,给秦国主要带来了心理上的影响。公元前340年,秦将商鞅大破魏将公子昂。魏国招架不住,决定把河西之地让与秦国,魏国迁都大梁(河南开封)。不过,秦国真正得到河西之地,是在公元前330年。而早在公元前350年,秦国又一次迁都,新都是咸阳。

为什么叫咸阳呢?古人定地名,有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山之南、水之北称为“阳”。而咸阳地位于渭水之北,又位于九嵕(“嵕”读“宗”)山之南,山水都是“阳”,所以叫咸阳。“咸”的意思是“都(dou)、皆”。

营建新都咸阳,是商鞅向秦孝公嬴渠梁提出来的,时间是公元前350年,孝公即位第12年。值得注意的是,咸阳位于栎阳以西约30公里,旧都泾阳正南不远处。迁都咸阳,主要有几个考虑:一、秦国规模越来越大,栎阳城小,不足以容纳更多的人口,以及国君对宫室的需求。咸阳位于关中中部,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迁都的合适所在。二、秦国已攻下河西之地,整个关中都可以解除来自东方的军事威胁。当然,都城往西迁,也是在万一有敌军从东线攻秦的情况下,争取到战略空间和时间。

秦定都咸阳,还有一个好处,距离西南的蜀国更近了。秦国虽强,但与东方诸侯的优势并不太明显。秦国要壮大,非取蜀不可。定都于咸阳,方便取蜀。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纳司马错之议,出兵灭了蜀国。取蜀之后,秦国有了巨大的后方补给基地,综合实力远在六国之上,为日后的秦灭六国统一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中华秋沙鸭是几级保护动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中华秋沙鸭(学名:Mergus squamatus)为鸭科秋沙鸭属的鸟类,俗名鳞胁秋沙鸭,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嘴形侧扁,前端尖出,与鸭科其它种类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嘴和腿脚红色。雄鸭头部和上背黑色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白色;翅上有白色翼镜;头顶的长羽后伸成双冠状。胁羽上有黑色鱼鳞状斑纹。中华秋沙鸭是第三

  • 吞金真的可以致死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吞金块真的能自杀?专家表示,吞金自杀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喜欢看小说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吞金自杀,尤其是在一些历史小说中,吞金自杀是比较常见的桥段,尤其是在宫廷剧或者古装剧里面,吞金自杀是女子和太监最长使用的一种自杀手段。那么吞金真的能自杀吗?或者说黄金这种东西吃到人体里面到底是用什么方法让人死亡的?在

  • 古代夏天是怎么避暑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夏天的高温天让人热的坐不住,不呆在空调房里都不知道往哪躲,空调是现代才有的,那么,古人夏天是如何避暑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古人避暑的十大妙招。1、摇扇子纳凉以前的老百姓主要是靠扇子来降温,扇子多是用竹编的。古人称之为“摇风”,又叫“凉友”。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会买用绢帛制成的扇子,摇起来也轻松,如果是文人

  • 古代是怎么统计人口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想要准确统计出全国的人口数字也不是一件易事,毕竟直到今天我们也很难统计出最精准的人口数量。现代主要还是根据户口来计算人数,那古时候究竟通过何种办法来统计全国人口呢?其实这对于古人来说也是一个头疼事,因为古时候百姓居住的十分分散,想要统计只能每个地方都走到,这种事施行起

  • 古代犯什么罪诛九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对古人来讲,强大的宗族是自己一生的依靠,而自己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整个家族。如果犯了诛九族的罪,那就是死了也无颜面对列祖列宗。所以皇帝们对自己痛恨至级的人就会采用这种“让他们死不瞑目”的狠毒方式。诛九族就是把所有你能叫出名字的亲戚杀死,九族包括:父族(四族):1自己一族;2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3出嫁的

  • 古代人为什么诛九族不会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在古代的刑法之中,真正让人感觉到后怕的就算是诛九族的刑法了吧。可能其他的刑罚比较残酷,但这往往不会是最彻底的。所谓的诛九族,其实大家可以理解成就是一个大家族之中,一个同姓的人都不会放过,哪怕一点血缘关系的也会被斩首。既然诛九族这么可怕,那为什么古代人在面临着诛九族的刑法来临时,为什么没有传出逃跑的消

  • 历史上有几次诛九族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在重视亲缘血统的中国人里,一直都有一项被称为灭门律条的刑罚,那就是株连九族,其实在诛杀九族之外,还有七族、三族等刑律,这些殃及家人的惩罚都出自与“族”刑。其中以九族最为酷烈,就是将犯罪者所在的大家族中从高祖、曾祖、祖父、父亲、本人、子、孙、重孙、玄孙这九辈人全部杀光。这种牵连甚众的刑罚其实在中国源远

  • 2021年1月4日:李香琴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李香琴(1930年1月13日),原名李瑞琴,广东顺德人,粤剧界出身,香港粤语电影演员。早年居于澳门,入读励群小学;从小爱好粤剧,十六岁正式踏足舞台,曾有“二帮王”(“二帮”即粤剧中的第一女配角)之称。据港媒报道,2021年1月4日资深演员李香琴因病在家中去世,享年88岁。其女儿已经向亲友通知母亲病逝

  • 心梗会引发什么并发症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心梗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本病在欧美最常见,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中国近年来呈明显上升

  • 为什么会心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心梗即急性心肌梗死,会引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急性心梗本在欧美较为常见,但是中国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病因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