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色长颈鹿灭绝了吗

白色长颈鹿灭绝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042 更新时间:2024/3/14 4:10:16

白色长颈鹿,是地球上最稀有的长颈鹿品种之一 ,最早于2017年6月初在肯尼亚被发现,当地居民将白色长颈鹿视作自然的守护神。专家称,这两头长颈鹿之所以皮肤呈白色,是由于一种罕见的“白化基因”导致。随后,肯尼亚又发现了第三只白色长颈鹿。

2020年3月,位于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区的两只白色长颈鹿遗骸被发现,当地自然保护协会称是被偷猎者所杀,使得世界上仅存最后一只白色长颈鹿消失。

栖息环境

2017年6月初,肯尼亚当地居民最早发现这两头白色长颈鹿,并将这对母子视作自然的守护神。认为看到白色长颈鹿,能为他们带来好运。

2017年9月,肯尼亚加西萨县的Ishaqbini Hirola自然保护区,镜头拍下了两头罕见的白色长颈鹿,通身雪白。这两头长颈鹿是一对母子,专家称,这两头长颈鹿的异色,应该是一种被称为白化基因的遗传原因。与只是单纯缺乏黑色素的白化症不同,白化基因会阻止皮肤上各种色素的沉淀,产生白子,或淡色皮肤。

在坦桑尼亚肯尼亚的国家公园,均有过居民目击白色长颈鹿的报告,但白色长颈鹿还是首次被镜头捕捉到视频。拍摄视频的保护区工作人员称,“它们非亲密,非常静,似乎并没有因我们的存在而受到干扰。”

发现过程

非洲有一名研究人员发现了稀有的白色长颈鹿。为寻找这种动物,他一直在非洲生活了12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而且以示证明。

福利被这种传说激起了兴趣,决定程去寻找白长颈鹿这种动物,但第二年,那只白长颈鹿没有再出现。他说:“我猜想那只白色长颈鹿已经死了,要么死于人类之手,要么死于自然之手,但我从来没有停止寻找。”

福利的耐心终于在2005年天得到了回报,当他在对该公园的一个象群进行例行性的航空调查时,他看到了远处有一个白点,福利说:“我看着那个白点,眨了一下眼再看,发现那个白点仍在那里。”福利告诉他的飞行员再飞越那个地方,在他们飞越树林前设法对那个白长颈鹿拍下了照片。福利说:“证据显示,那是一只大部分是白的长颈鹿,身上有小的黑色斑点,只是在腿的下半部分有传统的棕色。”

福利怀疑他拍摄的这只长颈鹿可能就是1993年被发现的那只,而且可能不是纯粹的白化病动物,患白经病的动物缺乏让它们的皮肤呈现出颜色来的色素。福利认为,那只白长颈鹿的颜色只是比正常的颜色要淡一些而已。

动物现状

2020年11月17日,肯尼亚,世界上唯一已知的白长颈鹿在觅食时被安装上GPS追踪装置,以防止它被偷猎者杀害。安装在鹿角上的追踪装置每小时会发出一次讯号,提醒护林员长颈鹿的所在位置。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干扰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干扰弹是用来诱骗敌方红外制导武器脱离真目标,具有较高温度的红外辐射弹,亦称红外干扰弹。简介它广泛地应用于飞机、 舰船的自卫。 红外诱饵弹大多数为投掷式燃烧型,内装的烟火剂多为镁粉、硝化棉和聚四氟乙烯的混合物。燃烧时,能产生强烈的红外辐射,在红外寻的装置工作的1~3微米和3~5微米波段范围内。分类分种

  • 坤宁宫事变讲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坤宁宫事变又称宋仁宗遇刺案,发生于庆历八年(1048年)闰正月十八日夜间的坤宁宫附近一带,有四名宫廷禁卫军士兵叛变大举杀人放火,一度危及皇帝安全,但被平定。然而此事疑似涉及宫廷幕后斗争,事后被轻放处理,宋仁宗本人也以息事宁人的态度将事件压下,事件史料也不多,目前仅有史学家拼凑出的事件全貌。庆历八年事

  • 庆历新政为何昙花一现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公元1043年,宋仁宗眼见国家经济发展势头正好,社会也趋于稳定。但是,与此同时,北宋王朝内部俨然是官僚系统臃肿、转而带来的行政效率极其低。随后,宋仁宗为了提高北宋的国力,便决定进行改革——这便是王安石变法之前,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当然,宋仁宗改革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北宋国内当前的局势逼迫,而是来自外部压

  • 张居正改革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张居正改革(又称万历中兴),是在明神宗时期,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在政治、经济、国防等各方面进行的一场变法革新运动。改革自万历元年(1573年)开始,至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去世结束。张居正改革,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整顿,尤重于经济的改革,企图扭转嘉靖、隆庆以来政治

  • 张居正改革的经济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1530)提出,之后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一条鞭法”上承唐

  • 张居正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张居正改革是张居正为了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进行了一场变法革新即。这场改革前后持续了十年,据史料记载,“张居正及揽大政,登首辅,慨然有任天下之志。……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的财政收入有了很大的改观,社会经济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甚至出现

  • 张居正改革的政治举措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整顿吏治既是改革本身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关系到整个变法革新能否启动并取得成功的前提。张居正认为“致理之遣,莫急于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核吏治”,明确把“核吏治”当作“安民”、“治理”的前提。他一开始就围绕“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等方面,大刀阔斧进行整顿,以刷新振举“纪纲不肃,法度不行上,下

  • 2020年11月22日:潘鹤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潘鹤(别名潘思伟,1925年11月-2020年11月22日),男,汉族,生,广东南海人。中国著名雕塑家、书画家,国务院授予“国家级首批有突出贡献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从岭南派画家学国画。后在香港、澳门等地从事肖像雕塑。1949年后入华南人民文艺学院学习。人物生平192

  • 钙华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钙华是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钙华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和文石;质硬,致密,细晶质,块状,空心或实心球状,厚板或薄层,具纤维或同心圆状结构。钙华体形态异离多变,常见钙华锥、丘、扇、钟乳石等。简介钙华又称石灰华,是在地表由岩溶泉、河、湖水沉积形成

  • 钙华是怎么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钙华又称石灰华,是在地表由岩溶泉、河、湖水沉积形成的大孔隙次生碳酸钙,一般具有多孔隙的海绵状结构,以及薄层壳状、块状构造。其成因是由于岩溶地区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在适宜的环境下,且往往是在植物作用影响下,导致碳酸钙过饱和而沉积。一些地区的地下热水以温泉的形式出露地表后,由于压力和温度等环境条件的改变,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