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十六帝为什么十三陵

明朝十六帝为什么十三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501 更新时间:2024/3/24 2:44:57

明朝自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以来,传到明思宗朱由检,一共历经了16位皇帝,但是今天北京著名景点明十三陵却只埋藏了十三位皇帝,这里面的故事多于秘密,完全得以于明朝跌宕起伏的276年传奇统治。

首先是朱元璋南京称帝之后,本就一直考虑迁都的问题,太子朱标曾经西安,洛阳,开封,北京等地考察,一直有迁都打算。后来太子朱标去世,紧接着一直到朱元璋去世时候,迁都都没有落实下来,所以朱元璋也就就地埋在了南京,也就是今天中山陵附近的明孝陵。

按照朱标先前的考察,朱允炆之准备在削藩成功之后把京城迁到西安的,如果历史这样发展,后面的故事可能会大不一样,而且很可能会连着朱元璋的坟一起,明朝所有皇帝都会埋在西安。

但是靖难之役发生了,北京的燕王朱棣当上皇帝之后很自然的把皇宫修在了北京,而侄儿朱允炆在明故宫的一把大火之中失踪,所以也不知道其尸首最终在何处。这样算来,也应该有十四个皇帝应该在十三陵当中啊,是少了哪个皇帝呢?

他不是短命皇帝明仁宗,不是超级败家子明英宗,不是死在外面的明武宗。甚至自己吊死在煤山的朱由检都被李自成安葬(埋葬崇祯的是昌平州的一个街道办事员,占用了崇祯之前死的嫔妃田氏的陵墓,只花了233两银子,一代帝王不禁令人唏嘘)。但是清朝入关后,顺治,康熙皇帝都还是重金修缮过崇祯帝的陵墓,多少有一些帝王气魄。

其实这个没有葬入十三陵的皇帝是明英宗的而弟弟明代宗朱祁钰。看这个庙号就应该知道这哥们是一个"代"的皇帝。他能上位是因为他哥哥朱祁镇听信宦官王振的谗言亲征土木堡被活捉,朱祁钰临危受命,于谦等仁宣旧臣,成功领导北京保卫战,后又恢复宣宗时候的国策,让明朝国力得到恢复,和超级败家子筑起正相比他优秀得多。

可惜朱祁镇后来发动夺门之变,软禁朱祁钰致死。死了还不放过,朱祁镇完全不承认其弟弟皇帝的身份,把其一直在修缮的天寿山皇陵捣毁,最后以王的身份埋葬在北京西郊玉泉山下。后来的皇帝都是朱祁镇的子孙,所以一代帝王,终没有进大明皇陵。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东吴大都督与史实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孙吴是三国中的一国,拥有众多名称武将,最为出名的莫过于“四大都督”。四大都督的正式名称应该是“东吴四英杰”,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四个人都是吴大帝孙权的心腹近臣和孙吴政权的股肱之臣,先后为孙吴政权的建立立下了功勋大业。小说《三国演义》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先后被拜为吴国大都督,因此也产

  • 美国的反锡安主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在美国,反锡安主义(一译反犹太复国主义)是个敏感词。如果名人与这个词连在一起,铁定是个大新闻。梅吉森7月28日因醉酒开车,被警察截停检查,不知怎的扯上战争和犹太人,梅吉森口无遮拦,说什么战争都是犹太人开始的,他说犹太人应为战争负责。梅吉森随后向犹太人社区道歉,表示那是酒后乱性所致,当不得真。一般而言

  • 犹太复国主义的历史与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16世纪时,唐·约瑟夫·纳西就已经有借奥斯曼帝国之力恢复犹太国家的尝试。19世纪80~90年代在俄国、法国、德国出现反犹太主义浪潮后,形成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潮和运动。1882年俄国敖德萨犹太人医生L.平斯克尔提出:“人们歧视犹太人,是因为我们不是一个国家,这个问题的惟一解决方法就是建立犹太国。”同时

  • 二宫之争的背景与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二宫之争,又称南鲁党争,是三国时期东吴太子孙和(孙权第三子)与鲁王孙霸(孙权第四子)之间争夺储君之位而引发的党争。东吴东宫称为“南宫”,是发生于三国时期东吴的政治事件,发生于吴大帝孙权在位期间,大约始于吴赤乌五年(242年),结束于赤乌十三年(250年)。二宫之争源于太子孙和及鲁王孙霸之间因储君问题

  • 2009年11月12日:世界肺炎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世界肺炎日(World Pneumonia Day)于2009年11月2日由全球近百个组织和机构组成的联盟——全球消灭儿童肺炎联盟(The Global Coalition against Child Pneumonia)发起。并确定与每年的11月12日是世界肺炎日,以督促政府加强对肺炎的预防和治疗

  • 二宫之争的开端与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二宫之争源于太子孙和及鲁王孙霸之间因储君问题而生的矛盾,及后引发起朝中大臣因分别支持太子和鲁王而分裂。最终孙和被废而孙霸被赐死,孙权改立第七子孙亮为太子。开端赤乌五年(242)正月,孙和正式被立为太子。百官同时上奏要求立皇后及令四子为王,孙权以天下尚未安定,不宜尊宠妃妾皇子为由拒绝了。早在229年的

  • 二宫之争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孙权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但是在选继承人上他确实不行,甚至引发了二宫之争。二宫之争,又称南鲁党争,是三国时期东吴太子孙和(孙权第三子)与鲁王孙霸(孙权第四子)之间争夺储君之位而引发的党争。赤乌五年(242)正月,孙和正式被立为太子。百官同时上奏要求立皇后及令四子为王,孙权以天下尚未安定,不宜尊宠妃妾皇

  • 东兴之战详细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东兴之战是发生在三国时期公元252年,魏吴两国之间的一场战斗,孙吴以少胜多,取得胜利。战前孙权令作濡须坞,又于东兴(今安徽含山西南)濡须水上筑堤,以阻挡魏军。四征献策镇东将军诸葛诞对司马师说:“如今趁着吴国深入内地侵略,可以派王昶逼取江陵,派丘俭攻向武昌,以羁绊住吴国上游的兵力,然后挑选精锐兵力进攻

  • 东兴之战的背景与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东兴之战,发生于公元252年(魏嘉平四年、吴建兴元年)十一月;魏出动15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东吴的南郡、武昌、东兴。司马昭因此战的战败而被削去侯爵,诸葛恪则在吴国的声望达到了顶点。其中,东路军以司马昭为都督,领兵7万,直逼东兴。东吴以太傅诸葛恪为统帅,率军4万,迎击向东兴进攻的魏军。魏军战败。背景

  • 我国成功发射天通一号02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11月12日23时5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通一号02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的天通一号02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研制,是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终端组成。天通一号02星入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