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靖难之役的影响

靖难之役的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230 更新时间:2024/2/15 21:52:20

朱棣称帝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八日,恢复了周王朱橚、齐王朱榑的爵位。随后恢复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的爵位。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明成祖令周、齐、代、岷四王归藩。六月二十六日,成祖取消建文帝之父朱标的兴宗庙号,重新称懿文太子;七月十二日,成祖将朱允炆的三个弟弟由亲王降为郡王;十一月将朱标之子朱允熥、朱允熞废为庶人,囚禁在老家凤阳。

朱棣因为反对建文帝削藩而起兵,为了争取诸王拥戴,还改变祖制给予宗室更高的品级。如按照洪武年间规定,镇国将军(郡王之子)为三品,辅国将军四品,奉国将军五品,镇国中尉六品,辅国中尉七品,奉国中尉八品。而成祖“遂加镇国将军从一品,辅国将军从二品,奉国将军从三品,镇国中尉从四品,辅国中尉从五品,奉国中尉从六品”。

然而由于朱棣自己是武装夺权的,为了保证中央政权稳固,他即位后先将诸边塞王改封于内地,然后逐渐解除诸王的兵权:永乐元年(1403年)削代王护卫及官属;永乐四年(1406年)削齐王护卫及官属,不久废为庶人;永乐六年(1408年)削岷王护卫及官属;永乐十年(1412年)削辽王护卫;永乐十五年(1417年)废谷王为庶人;永乐十九年(1419年)周王见势不妙,主动献还护卫。洪武朝带兵的十三位亲王,永乐朝削去了六个护卫。与此同时,大封靖难功臣,将大批有经验的武臣保留下来,加强中央政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央和诸藩的军事力量对比。

虽然朱棣实现了朱允炆当年的目的,但只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并没有改变祖制;其子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仍然设立了三护卫。宣德元年(1426年),朱高煦叛乱,再次证明亲王典兵不是办法。亲征平定叛乱后,明宣宗利用其威望,迫使绝大部份藩王交出了护卫,并从各个方面对宗室加以控制。此后,宗室与中央的矛盾逐渐由军事上对政权的威胁转变为大量增加的俸禄对中央财政的压力。

强化集权统治

为了更有效率地处理国务,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初一,朱棣令解缙黄淮入直文渊阁,预机务。随后扩充内阁至七人。从此内阁开始在明朝政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清朝仍沿用此制度。

另一方面,由于朱棣是造反称帝的,对大臣有所猜忌,故恢复了洪武年间废除的锦衣卫,重新开始实施明朝的特务统治。随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又设立了东厂,令亲信太监掌权,加强特务统治的同时提高了宦官的地位。有明一代,特务统治几乎贯穿始终,成为一大特点。

由于靖难之役时,京中宦官提供的情报帮助成祖击败惠帝,成祖即位后便改变太祖以来禁止宦官干政的政策,开始重用宦官。一方面,明朝出现了郑和等著名的优秀宦官,下西洋宣扬国威;另一方面,由于司礼监、东厂等宦官掌权的部门地位提高,且地方镇守、监督采办等重要工作皆由宦官担任(不全为朱棣设置),埋下了日后宦官祸国的种子。

迁都北京

由于洪武年间,北方的防务多由几位边王(如朱棣、朱权)负责,而靖难后朱棣徙诸边王于内地,导致华北防务空虚;又由于有唐朝之守外虚内、宋朝之守内虚外的教训,故在军事上,定都金陵(南京)、遥控将领守卫边界的风险很大;“天子守国门”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南京的建文帝影响较大,在政治上考虑,作为朱棣大本营的北平更加适合作为帝都。故考虑各种因素后,朱棣决定迁都北京。

永乐元年(1403年)二月,朱棣改北平为北京,名顺天府(与元朝大都区别);随后迁徙各地富民于北京。称北京为行在。永乐年间,迁都北京的准备一直在进行,如建北京城、建宫殿、疏通漕运等;直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皇宫(即紫禁城,故宫)和北京城建成,遂下令迁都,以南京作为留都。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小橘灯要怎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小桔灯是一种用桔子(或橙子、柚子)制成的油灯(或蜡烛灯),这是大多数人童年的回忆。最近流行的小桔灯与传统有所区别,但含义是不变的。一盏小桔灯,满目光明,愿能温暖你整个冬天。传统制作方法1、根据各人喜好,可大可小,可千奇百怪,可色彩斑斓,但必须新鲜(推荐小一点,扁一点,颜色鲜艳点为极好的)。2、将桔子

  • 靖难之役为什么没有人勤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朱棣在打下天下来之后,竟然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一次又一次的对北方的敌人进行了血一样的碾压,而这些碾压足以让北方的敌人魂飞丧胆。朱棣似乎也卯足了力气,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能够向天下证明:自己才是真命天子,皇帝把这个位子传给自己的侄子,传给皇帝的孙子是一件非常不靠谱的事情。那在我们具体了解的时候,自然而然

  • 唐朝会昌灭佛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会昌毁佛指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间(840年-846年),推行一系列“灭佛”政策,以会昌五年(845年)四月颁布的敕令为高峰,而会昌六年唐武宗逝世、唐宣宗即位又重新尊佛,灭佛就此结束。这一事件使佛教在中国受到严重打击,史称“唐武宗灭佛”或“武宗灭佛”。因唐武宗年号“会昌”,故佛教徒又称之为会昌法难,将它与

  • 半影月食天象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半影月食是月亮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通过地球的“半影”内的一种特殊天象。月球进入地球半影的天文现象,这时地球挡住了一部分太阳照向月球的光,月球看上去要比平时昏暗一些,如果使用望远镜观测月亮,变暗的感觉会非常明显。在半影月食发生的过程中,只有半影月食的食分大于0.7时,肉眼才可以察觉到。2020年1月1

  • 冰屋里为什么不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北极是因纽特人世代居住的地方,当地的特色建筑就是冰屋。那不禁让人好奇,冰屋是怎么做的,冰屋为什么会防寒保暖呢?面临恶劣的气候,勤劳勇敢的因纽特人就地选材,选用一种原始方法建造了非常环保的御寒建筑——冰屋,以抵挡凛冽刺骨的暴风雪,度过漫漫隆冬。建冰屋只需要一到两人,工具只需要雪刀,时间只需要1到2小时

  • 冻疮要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冻疮常见于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复红斑、肿胀性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溃疡,病程缓慢,气候转暖后自愈,易复发。病因寒冷是冻疮发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原因是冻疮患者的皮肤在遇到寒冷(0~10℃)、潮湿或冷暖急变时,局部小动脉发生收缩,久之动脉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病。

  •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能延续一百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历数中国古代的王朝,唐朝无疑是最为强盛的一个,在公元8世纪左右,唐朝不仅在对外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国内也是在隋末大乱之后休养生息,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手里,更是达到了顶峰。然而,衰极必盛,盛极必衰,在经历了开元盛世的一片繁华之后,让唐朝疼到骨子里的安史之乱,却在所有人的意外之中发生了。而安史之乱叛军

  • 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了怎样的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广德元年(763年),“安史之乱”最终以妥协的方式结束,至此,唐朝进入了中晚唐时期。诚然,这场由安禄山领导的边镇叛乱,并没有使唐王朝的历史终结,但却使唐朝陷入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衰败的期。而危机时断时续,亦成为了“安史之乱”后唐朝,最为真实的一个写照。那么,“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究竟陷入了怎样的危机之

  • 有什么适合十二月发的文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今年是进入20年的第一年,今冬也是第一个冬天。一眨眼时间已经来到了12月,即将迈入新一年,让我们看看有什么适合迎接12月的文案吧。1、你的12月好运正在派件,请保持好心情。2、喜欢每个月的一号,一切好像都可以重新开始。3、南方的十二月,雪还没有下,霜还没有打;时间却不知不觉的走到了尾巴,我们是否该对

  • 安史之乱长安陷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安禄山指挥叛军主力进攻洛阳、潼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