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靖难之役战争路线

靖难之役战争路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608 更新时间:2024/2/8 4:33:27

在建文帝时期,发生了一次较为著名的内战——靖难之役。当时,燕朱棣反叛建文帝朱允炆,利用了三年时间,从其手中夺走了皇位。可以说,与朱允炆相比,朱棣的确有勇有谋,更胜一筹。最终,这场战争以朱棣的胜利告终。之所以会引发这场内战,主要是作为燕王的朱棣对建文帝削藩政策颇为不满。

与此同时,他更加不满足于屈居人臣,认为朱允炆无勇无谋,根本没有办法与自己相比。于是,他便联合了其他藩王,一起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这场内战。然而,之所以称之为“靖难之役”,主要是“靖难”二字有清除乱臣,扫平战乱的意思。

其实,朱棣早就对朱元璋传位给朱允炆心怀不满,而削藩不过是一个导火索,点燃了这场战火。早在朱元璋生前,就说过:对那些有野心的臣子们,必须依靠武力镇压将其清除,“以达到清君侧的效果。”而朱棣发动这次叛变,便以齐泰等人是奸臣为由,大张旗鼓地使用暴力将其绞杀。

可是,作为皇帝的朱允炆,向来都是一身书生气,根本不像一个帝王。他不仅没有魄力,做事唯唯诺诺,毫无战斗能力,还在用人方面出现了差错,使其在对抗叛军的过程中选错了统帅,让朱棣有了可乘之机。其实,靖难之役本是一次反叛的运动,但最终反叛者却取得了胜利,夺取了皇权,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比较少见的。此外,靖难之役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胜利,还与其为人称道的作战线路密不可分。

那么,靖难之役的作战线路到底是如何选择的?

其实,作为燕王的朱棣,主要是带领他的军队从北京向南进发,最终目的是攻打南京。但是,在南下的过程中,朱棣的部队经历了多次战争,使其路线出现了多次调整。刚开始,朱棣部队的主力集中在北方。因为,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进行的反叛行动,所以,有很多人响应,并主动加入到了燕王的队伍当中,让朱棣的实力得到了补充。

眼看自己得到了如此多的支持,朱棣便开始一路南下,并在行进途中拿下了数个城池,包括通州和蓟州等重要城市。之后,朱允炆派兵前来应战,但在雄县,朱允炆的军队却遭遇了朱棣的偷袭,以惨败收场。后来,双方在真定开战,但结果依旧是朱允炆军队的失败告终。于是,朱棣的部队开始一路南下,在抵达大宁的时候,朱棣的军队重返北京,继续与朱允炆军队展开厮杀。

第二年,朱棣的部队在白河沟再次交火,重挫朱允炆,攻占了济南。在之后的战斗中,朱棣的部队基本上是顺风顺水,南下沿途的大小城池统统被其收入囊中,最终,占领了南京。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这便是靖难之役的主要战斗路线。

这场战争一打就是三年多,最终,朱棣取得了胜利。但是,在当时反叛的时候,朱棣也联合了其他几位藩王,可在战斗胜利后,坐上皇位的人却是朱棣,为什么其他藩王会同意,这其中又有什么隐情呢?

因为,靖难之役的本质就是一场皇权争夺战,是燕王朱棣带头发动的。虽然,在表面上看,削藩让各地藩王的利益受损,但实际上,靖难之役的实质并非那么简单。其实,在战斗打响之前,建文帝就对包括朱棣在内的藩王势力有所畏惧。所以,便想着利用削藩的行动,将他们的势力消弱。但这样的用意,朱棣怎么会不明白,于是,他开始装疯卖傻静待时机。在做好准备后,他便发动了反叛行动,打了建文帝一个措手不及。

随后,朱棣发动的一系列行动,虽然,从表面上看是不满削藩才这么做的,但实际上,朱棣对朱允炆做皇帝早就心存不满,认为自己更适合统治大明。其实,朱棣的想法也并不复杂,本来他就是朱元璋的儿子,按理说,就应该传位给他。但是,朱元璋却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资质平庸的朱允炆。这让怀有治国之心的朱棣,怎么能咽下这口气。所以,朱棣这次发动战争,实际上,就是冲着皇权来的,其最终目的就是把朱允炆赶下台,自己做皇帝。

任何一场战争都难免有人伤亡,更何况,靖难之役一打就是三年的时间,死伤更是不计其数。

那么,这次大战到底死了多少人呢?

作为一场异常残酷的战争,靖难之役到底死了多少人,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根据推算,死伤人数超过了五十万,这在中国历史上的各大战役中,都是排在前列的。但这其中,以朱允炆一方的明军伤亡最为惨重。因为,在这五十多万人中,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朱允炆的将士,朱棣一方损失了不超过十万兵力,不得不说双方的差距甚大。

但是,战争所带来的损失远不止将士的伤亡,还伴随着百姓生活的动荡、国家发展的停滞等。此外,双方死亡人数的巨大差距,也预示了江山易主的在所难免。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靖难之役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朱棣称帝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八日,恢复了周王朱橚、齐王朱榑的爵位。随后恢复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的爵位。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明成祖令周、齐、代、岷四王归藩。六月二十六日,成祖取消建文帝之父朱标的兴宗庙号,重新称懿文太子;七月十二日,成祖将朱允炆的三个弟弟由亲王降为郡王;十一月将朱标之

  • 小橘灯要怎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小桔灯是一种用桔子(或橙子、柚子)制成的油灯(或蜡烛灯),这是大多数人童年的回忆。最近流行的小桔灯与传统有所区别,但含义是不变的。一盏小桔灯,满目光明,愿能温暖你整个冬天。传统制作方法1、根据各人喜好,可大可小,可千奇百怪,可色彩斑斓,但必须新鲜(推荐小一点,扁一点,颜色鲜艳点为极好的)。2、将桔子

  • 靖难之役为什么没有人勤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朱棣在打下天下来之后,竟然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一次又一次的对北方的敌人进行了血一样的碾压,而这些碾压足以让北方的敌人魂飞丧胆。朱棣似乎也卯足了力气,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能够向天下证明:自己才是真命天子,皇帝把这个位子传给自己的侄子,传给皇帝的孙子是一件非常不靠谱的事情。那在我们具体了解的时候,自然而然

  • 唐朝会昌灭佛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会昌毁佛指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间(840年-846年),推行一系列“灭佛”政策,以会昌五年(845年)四月颁布的敕令为高峰,而会昌六年唐武宗逝世、唐宣宗即位又重新尊佛,灭佛就此结束。这一事件使佛教在中国受到严重打击,史称“唐武宗灭佛”或“武宗灭佛”。因唐武宗年号“会昌”,故佛教徒又称之为会昌法难,将它与

  • 半影月食天象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半影月食是月亮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通过地球的“半影”内的一种特殊天象。月球进入地球半影的天文现象,这时地球挡住了一部分太阳照向月球的光,月球看上去要比平时昏暗一些,如果使用望远镜观测月亮,变暗的感觉会非常明显。在半影月食发生的过程中,只有半影月食的食分大于0.7时,肉眼才可以察觉到。2020年1月1

  • 冰屋里为什么不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北极是因纽特人世代居住的地方,当地的特色建筑就是冰屋。那不禁让人好奇,冰屋是怎么做的,冰屋为什么会防寒保暖呢?面临恶劣的气候,勤劳勇敢的因纽特人就地选材,选用一种原始方法建造了非常环保的御寒建筑——冰屋,以抵挡凛冽刺骨的暴风雪,度过漫漫隆冬。建冰屋只需要一到两人,工具只需要雪刀,时间只需要1到2小时

  • 冻疮要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冻疮常见于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复红斑、肿胀性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溃疡,病程缓慢,气候转暖后自愈,易复发。病因寒冷是冻疮发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原因是冻疮患者的皮肤在遇到寒冷(0~10℃)、潮湿或冷暖急变时,局部小动脉发生收缩,久之动脉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病。

  •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能延续一百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历数中国古代的王朝,唐朝无疑是最为强盛的一个,在公元8世纪左右,唐朝不仅在对外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国内也是在隋末大乱之后休养生息,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手里,更是达到了顶峰。然而,衰极必盛,盛极必衰,在经历了开元盛世的一片繁华之后,让唐朝疼到骨子里的安史之乱,却在所有人的意外之中发生了。而安史之乱叛军

  • 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了怎样的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广德元年(763年),“安史之乱”最终以妥协的方式结束,至此,唐朝进入了中晚唐时期。诚然,这场由安禄山领导的边镇叛乱,并没有使唐王朝的历史终结,但却使唐朝陷入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衰败的期。而危机时断时续,亦成为了“安史之乱”后唐朝,最为真实的一个写照。那么,“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究竟陷入了怎样的危机之

  • 有什么适合十二月发的文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今年是进入20年的第一年,今冬也是第一个冬天。一眨眼时间已经来到了12月,即将迈入新一年,让我们看看有什么适合迎接12月的文案吧。1、你的12月好运正在派件,请保持好心情。2、喜欢每个月的一号,一切好像都可以重新开始。3、南方的十二月,雪还没有下,霜还没有打;时间却不知不觉的走到了尾巴,我们是否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