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手握重兵的靖南王耿精忠,最后为什么投降了?

手握重兵的靖南王耿精忠,最后为什么投降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94 更新时间:2024/1/28 12:08:53

这个说起来真的很讽刺,看看耿精忠这个名字,“耿”、“精”、“忠”;这三个字,哪一个不是“至情至信”的字眼?“忠心耿耿、精忠报国、忠义无双”,耿精忠一样也没做到。

耿精忠的爷爷耿仲明本是大明臣子,满清入关时耿仲明卖主求荣,归降了大清。

努尔哈赤对耿仲明不薄,又是封王,又是封地,耿仲明感念清朝皇室的恩德,故将其膝下的孙儿取名为“耿精忠”,期望他能够精忠报国,报答清朝皇室对耿家的恩情。

对没错,这个耿精忠是忠于大清;可讽刺的是,三藩之乱,耿精忠跟着吴三桂反了;然而没多久又投降了,而且是三藩中第一个投降的,如此的反复无常,比起吴三桂那也是不遑多让啊,典型的首鼠两端。

耿精忠这个名字,简直就是天大的讽刺。

公元1673年11月,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口号,正式起兵造反。驻守福建的耿精忠非旦没有协助康熙皇帝讨伐吴三桂,反而是因为看到吴三桂势大,心想有利可图,于是便跟随吴三桂一同造反,丢尽了他爷爷的脸面。

起初只有吴三桂他一藩造反,另外两藩,耿精忠和尚可喜都没参加。当时尚可喜不愿意造反,对吴三桂的行为非常抵制。耿精忠倒是想造反,但他对吴三桂没信心,想再等一等,看看时势再说。也就是先看看吴三桂的战斗力再说。

五个月后,耿精忠见吴三桂势大,俨然有割据半壁江山之势。如果他再不起兵,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论功行赏也轮不到他。于是1674年,耿精忠大开杀戒,屠戮了范承谟全家,正式开了靖南王的造反之路。(其实耿精忠起先并没有杀范承谟,后来是投降之前为了灭口,毁灭自己主动造反的证据才杀的。)

当时范承谟是福建总督,亦是康熙的爱臣,康熙听闻范承谟殉国之后十分悲愤立即用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下令将耿精忠的两个弟弟软禁起来,另一方面派人劝说耿精忠归降。当时吴三桂正是鼎盛时期,声势滔天,耿精忠自然要抱紧大腿,于是坚定的拉开大旗要造反,无可奈何的康熙皇帝只好应战。

其实从耿精忠观望之后再造反这就个行为就可以看出,他对造反的态度是带有首鼠两端心态的。他始终都在拿吴三桂当挡箭牌,吴强则帮吴,清强则助清,对反清一事的态度不如吴三桂那么决绝。这也为他后来的投降埋下了伏笔。

耿精忠善于造势,他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在福建拉拢无知百姓加入军队,很快便将队伍发展到了十万人之多。但是耿精忠起兵时没有考虑粮草的问题,军队的规模越来越大,可军粮却越来越少,俗话说“狗急跳墙”,耿精忠在情急之下纵容手下军队劫掠村庄、强收民粮,最终导致耿精忠失去了民心。其实这也是由于兵员素质太差,一群草台班子,战斗力不行不说,还没有纪律性,乌合之众。

老百姓们见到耿精忠的军队,纷纷唯恐避之而无不及,导致耿精忠的部队越打越少,战士们的战意越来越小,大批大批的部队投降清军。无可奈何之下,耿精忠只好向吴三桂求援,但是吴三桂忙着和清军的主力周旋,当时王辅臣被清军围困,吴三桂心思都放在那里去了,哪有时间支援耿精忠?

当时康熙的战略很清晰,其先在南线稳住吴三桂的主力,然后集中兵力向西北的王辅臣发动猛攻。当王辅臣被围困于平凉城后,吴三桂就得派兵去救他。这样一来,他就没有多余的兵力与耿精忠就无法在江西会和了。

更惨的是,同为大明旗下的郑经,和吴三桂他们穿的不是一条裤子,在这种大反攻的时候,本应该凭借自己海军的优势,袭扰清军,为耿精忠掠阵。结果却背后捅刀子,直捣耿精忠后庭,给耿精忠来了一个釜底抽薪。

但这也不能全怪郑经,之前原本吴三桂在与耿精忠汇合无果之后,就是希望耿精忠能够联合郑经,在东南搞出点事情来,一次缓解其在西北的压力。但是耿精忠扩军之后,极度膨胀,不仅不把郑经放在眼里,还想乘势吞了郑家势力。这才导致郑经不敢与其合作,并乘火打劫。总的来说就是,你耿精忠不仁在先,那就休怪我郑经不义了。当然,不管怎样,确实有些短视了,这种时候不该是斤斤计较。

如此一来,面对前方如狼似虎的清军以及背后捅刀子的郑经,耿精忠是前进也不是,后退也不是,堂堂的“靖南王”居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数日之后,清军将耿精忠的部队团团包围,贪生怕死的耿精忠举起白旗,成为了“三藩”之中,第一个投降清朝的藩王。

降了就降了吧,康熙皇帝也没有难为耿精忠,毕竟人家投降需要拉拢,而是命令他统兵攻打尚之信,好戴罪立功。但是耿精忠死命不改,居然企图联合尚之信,再次背叛清朝,康熙皇帝一早便在耿精忠的身边安插了“卧底”,耿精忠的一举一动康熙皇帝都了如指掌。掌握了耿精忠再次谋反的证据之后,康熙皇帝迅速剥夺了他的军权,并革去其王位,将耿精忠凌迟处死。

当然了,说此时的耿精忠谋反,可能性不大,吴三桂都完蛋了。估计是康熙想算账了,毕竟造反这事儿,不是投降就能抹过去的。吴三桂在的时候,自然是要安抚为主,这下腾出手来了,自然是要把这种首鼠两端,反复无常的不确定因素给彻底的除掉。

说实话,比起吴三桂,这耿精忠差远了。

标签: 耿精忠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忽必烈对文天祥钦佩不已,他死后彻底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天祥,宋朝,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传承上千年,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无论身居何种位置,都想着报效祖国,甚至不惜为此牺牲生命,这些人就是国家栋梁,是中华精神的实践者,同样也是全世界人类的榜样。提到救国,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武将,诚然无论是打江山还是守天下,一个王朝的军事实力

  • 水浒传中,花荣真的是宋江的心腹吗?他们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花荣。虽然梁山上不乏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帅哥,如眉清目秀、面白须长的吴用,龙眉凤目、皓齿朱唇的柴进,但他们都没花荣帅的出名。花荣一出场,必然惊艳四座。“齿白唇红双眼俊,两眉入鬓常清”的花荣就是众多读者心目中的梁山第一美男子。可这个梁山靓仔结交的朋友,却让人大跌眼镜,这个人

  • 历史上的魏延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不被诸葛亮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魏延,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魏延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魏延在《三国志》中是以罪将的身份出现在书中的,原因是他当时有谋反篡逆的意图。然而真正读完关于魏延那一章才能发现,其实魏延只是和杨仪观点不同,加上诸葛亮死后,小人杨仪掌权,小肚鸡肠的杨仪为了报政见不和之仇,陷害了魏延。得到刘备赏识而在三

  • 历史上的孙权是怎么看待孙策 和演义中的区别有多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权,孙策,孙策,历史解密

    看过演义的朋友都知道,江东三氏打拼才有了后来的吴国,第一是孙坚的,孙坚是个能文能武的将军,一生驰骋疆场,最后却被刘表陷害,中箭身亡,孙坚死后长子孙策继位,带领手下的程普黄盖等人从袁术手中逃出,来随后周瑜追随孙策打下了江东的半壁江山,但是不幸的是孙策又被仇家杀害。最后孙策临死之际孙策把自己的江山托付给

  • 三国典故——偷渡阴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偷渡阴平,历史解密

    偷渡阴平,是三国末期,曹魏灭蜀汉之战中的一次决定性的军事行动。钟会所指挥的东路魏军是主力,被蜀军阻拦在险要之地剑阁,无法前进。魏军西路指挥官邓艾在攻占沓中后,向钟会建议说:“如果从阴平偷越,直向涪城,剑阁守敌必定回救涪城,大军即可乘势前进;如果剑阁守敌不撤,涪城空虚,定能攻下。”钟会接受这一建议,令

  • 在长平之战中楚国明明可以趁机攻打秦国,为什么却没有付出行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说到在历史上的长平之战,我觉得始终是一个疑团,为何那么说,因为那时候的秦国整体实力并非那麼强,最终却可以完爆,我觉得,网编觉得这应当還是与那时候的当政相关的,那时候楚国的整体实力不通常,可最终却输掉,不为人知彻底就是说自个沒有抓住机会,网编见到有至少的人到问网编历史时间中长平之战楚国我也可以在借着秦

  • 揭秘:近80岁的姜子牙为什么那么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姜子牙,商朝,历史解密

    姜子牙,一个传奇般的人物。他的历史地位是不容动摇的,就连诸子百家都说姜子牙是他们家的人,所以姜子牙有一个十分光荣的称号“百家宗师”。我们大部分的人了解姜子牙是通过《封神演义》这本书,这本书是万历时期的人写的,书中有两条脉络,一条是根据历史的结局,一条则是仙界的争斗。历史上的结局很好理解,姜子牙最终帮

  • 扁鹊究竟是谁?历史上是否真有扁鹊?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国,扁鹊,历史解密

    扁鹊究竟是谁?历史上是否真有扁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过去在中学语文课程,我们都学过一篇叫《扁鹊见蔡桓公》的文章,扁鹊仅凭肉眼就能看清蔡桓公所患的疾病,主动提出为他治病,一连劝了三次,蔡桓公以讳疾忌医的心态对待,压根不信。直到病症发作,派人去请扁鹊,扁鹊早已逃到了秦国,最后蔡桓公病发

  • 古代留下的6个神秘现象至今无解,你知道哪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周朝,历史解密

    要说世界上文明最古老的莫过于中华文明了,在这文化里面留下了许多至今都无人能解的谜团,一些地方更是至今没有人去探索,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都有哪些呢?第一个,九鼎。鼎的历史可谓是异常久远,需追溯到我国封建时期的夏商周朝代,是一种神秘的礼器。而在夏商周时期,经常流传着关于九鼎的事迹。据说九鼎可谓是夏商周的传

  • 李世民临终问武则天:朕死了,你怎么办?武则天怎么回答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世民,唐朝,历史解密

    唐宗宋祖,秦皇汉武,这几个皇帝的故事总是让人热血澎湃。特别是一代皇帝李世民, 利用自己的军功和身边人的辅佐,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围绕李世民的故事很多,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与武则天之间的纠葛。根据《旧唐书本纪第六》记载:“则天皇后武氏,讳曌,并州文水人也。父士,隋大业末为鹰扬府队正。”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