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舍利和舍利子的区别

舍利和舍利子的区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274 更新时间:2024/3/13 14:37:48

舍利,在佛教中受到重视与尊敬。但是在佛教中,“舍利”“舍利子”,概念是有所不同的。

死后遗——舍利

舍利是印度语,梵śarīra,或译室利罗、设利罗;义“骨身”、“体”、“遗身“,是印度人死后身体的总称。但本意却非如此。舍利最初意思是代“米粒”,因为佛舍利形似米粒,所以得名。所以舍利最初只是一借代词语,完全是从其形状立名的。

在印度,人死后的遗体,俗例多用火葬,火葬后的骨灰(舍利),藏在金属的、石质的、陶质的容器中,埋在地下。稍高出地面的即称为塔,塔是高显的意思,当于中国的坟。藏舍利的容器,无论是金属的石质的,有特殊形式,可以供奉在屋里,也称为塔。这种藏舍利的塔,就是中国宝塔的来源。因此,舍利与塔,在印度民族宗教中,成为尊敬的对象。而中国对于祖先的遗体,坟墓便成为尊敬对象。

依于尊敬遗体的道理,高僧大德生前剃下的发、剪下的爪、牙齿、骨灰等,都是舍利,而受到尊敬。所以佛教中,有发舍利、爪舍利、牙舍利,及发塔、爪塔、牙塔等。

坚固微粒——舍利子

舍利子,是舍利中的坚固微粒,又名“坚固子”。舍利这一称谓,至后世脱离了其本意,而是特指佛陀或高僧遗骨火后结成的珠状结晶体。高僧大德火化后,在遗体骨灰(舍利)中发现坚固或结晶的微粒。因此佛教徒,对此舍利中的“坚固子”,特别重视和尊敬,称为“舍利子”。

舍利的分类

全身和碎身之分

古印度吠陀时代,有埋葬和火葬两种葬法,埋葬保留全身即为全身舍利,火葬即碎身舍利。全身舍利与碎身舍利,菩萨处胎经等也有所提及。《法华经》中提到有以佛的全身舍利造塔供养;广东韶关的南华禅寺,即供奉有六祖惠能的全身舍利。

于火葬所得的碎身舍利,《法苑珠林》认为:骨舍利为白色,发舍利为黑色,肉舍利为赤色。《释氏要览》则提到佛舍利有五色并且不能被损坏。

色身和法身之分

《浴佛功德经》提到,佛舍利有身骨舍利和法颂舍利两种。佛涅槃后,不仅色身遗骨留下舍利,还留下了佛法,并以佛经为载体流传世间,佛的遗教即为法身舍利(法颂舍利)。

法颂舍利即法身理体的表现,佛法犹如金刚石一般,坚固而不可摧毁,法身是金刚不坏且不生不灭的。将佛法的金刚不坏引申到色身舍利,于是便认为佛的身骨舍利,也是椎打不碎的。《法苑珠林》说:“若佛舍利,椎打不碎;若弟子舍利,椎击便破”。这里的椎打不碎,便是由法身金刚不坏的思想而来,实则佛的色身照例也要示现无常败坏。

佛的身骨舍利和法身舍利,常做同等的看待,佛的遗骨被视为佛身或者佛法的代表。如《大般涅槃经》说:“若见如来舍利,即是见佛”,又说:“供养舍利即是佛宝,见佛即见法身”。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盾构机是干什么用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盾构机是一种使用盾构法的隧道掘进机。盾构的施工法是掘进机在掘进的同时构建(铺设)隧道之“盾”(指支撑性管片),它区别于敞开式施工法。国际上,广义盾构机也可以用于岩石地层,只是区别于敞开式(非盾构法)隧道掘进机。而在我国,习惯上将用于软土地层的隧道掘进机称为(狭义)盾构机,将用于岩石地层的称为(狭义)

  • 1963年10月10日:梅艳芳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梅艳芳(1963年10月10日—2003年12月30日),出生于中国香港,祖籍广西合浦,中国香港女歌手、演员,香港演艺人协会的创办人之一及首位女会长。1982年获“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冠军”;同年推出个人第一张专辑《心债》。1983年凭借歌曲《赤的疑惑》获得关注。1985年-1986年跨年举行首次个人

  •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

  • 见日之光镜的原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铜镜是古人照面容用的器物。但是西汉透光镜却具有特殊的效应。这是一面特殊的青铜镜,镜面不仅能照人,在阳光或者平行光照射时,还可以呈现镜背面的纹饰与铭文,效果恰似光线从铜镜透过一般。西汉“见日之光”镜西汉“见日之光”镜是西汉时期的铜镜,该面铜镜正圆,半径3.7厘米,直径7.

  • 揭秘西汉魔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西汉魔镜是一件神奇的“魔镜”,出土于西汉古墓之中,最大的神奇之处在于,当把铜镜对准阳光,反射出来的光斑中,竟会出现镜子背面的影像,周恩来总理在博物馆中看到这面透光魔镜,也百思不得其解,科学家们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更是用了十年时间。简介透光的说法是从唐代开始的,因为光线好像穿透了金属的镜体,从镜子背面反

  • 1992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包括拍摄、宣传促进精神发育健康的录像片、开设24小时服务的心理支持热线、播放专题片等等。199

  • 《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汉谟拉比法典》(The Code of Hammurabi),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公元前1750年在位)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基本内容一、社会结构 体现了早期奴隶制社会的特点。巴比

  • 1912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纪念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纪念日是每年公历10月10日,是为了纪念推翻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的节日,民国政府称“双十节”,是中华民国的诞生日,纪念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辛亥革命。它是在清政府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封建统

  • 1895年10月10日:林语堂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54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

  • 为什么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巴比伦时期农村社会分化已很激烈,份地已经可以买卖,抵押,转让和继承,长子的继承份额则为双份。占有村社份地的人必须向国库缴纳实物租税,其数额约占收获量的十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不等,而且还要服劳役和兵役。根据习惯法,凡三年不纳租税和不服役者,丧失份地的占有权。绝户、逃亡户或三年不纳租税者的份地,都没归公社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