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504年9月8日:《大卫》首次展出

1504年9月8日:《大卫》首次展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982 更新时间:2024/2/14 4:59:15

《大卫》是1501年—1504年间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创作的大理石雕塑,现收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此雕塑为大理石雕像,高3.96米,连基座高5.5米。该雕像展现了一个年轻有力的裸体男子形象,体态健美、神情坚定、肌肉饱满、有生命力,似乎能够感觉到人物身体血管的跳动,更突出了大卫作为一名英雄的高大形象。

《大卫》体现了人体的神圣美与大卫即将迸发出的巨大热情,从而成为西方美术史上值得夸耀的男性裸体雕像之一。

重要展览

1504年9月8日,《大卫》首次在佛罗伦萨展出。

2017年7月15日,《大卫》复制藏品正式登陆鸟巢体育场,展览周期为三个月。

雕塑内容

《大卫》雕像是一个赤身裸体、身材高大、肌肉健壮、发育很好的青年男性。他的站立姿态十分自然、优美:两腿自然开,右手下垂自然放松,头部转左侧,生殖器自然下垂。大卫的面孔看起来格外英俊,眼晴大而有神,鼻部很高,棱角突出,看起来很有立体感。欧罗巴人种男性普遍身材高大,发很多,这个雕塑作品中的男性头发浓密卷曲,阴部的毛也较多。

艺术鉴赏

主题

《大卫》是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

人物形象

米开朗基罗没有沿用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他精心刻画了大卫临战前的刹那神情:他充满自信地站立着,英姿飒爽,面容英俊,头部微微转向左方,双目紧紧凝视着敌人,仿佛正在向地平线的远处搜索着敌人,随时准备投入一场新的战斗;他左手持握肩上的投石器,右手自然下垂,略握拳状;右腿坚定地屹立于大地,左腿则略显休闲地微屈。

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视着前方,表情中充满了全神注的紧张情绪坚强的意志,身体中积蓄的伟大力量似乎随时可以爆发出来。与前人表现战斗结束后情景的习惯不同,米开朗基罗在这里塑造的是人物产生激情之前的瞬间,使作品在艺术上显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态似乎有些像是在休息,但躯体姿态表现出某种紧张的情绪,使人有强烈的“静中有动”的感觉。

雕像是用整块的石料雕刻而成,为使雕像在基座上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艺术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头部和两个胳膊,使得大卫在观众的视角中显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满了巨人感。整个雕像体魄雄伟强健,肌肉起伏有力,外轮廓刚毅健美,脸部显示出高尚、勇敢、坚强的神情和不可战胜的气概。这些正是当时受外来侵略者所蹂躏的意大利人民所渴望的。雕塑家在大卫身上寄托着人民的希望和爱国者的理想。

整体形象

大卫体格雄伟健美,神态勇敢坚强,身体、脸部和肌肉紧张而饱满,使塑像具有内在的紧张感与动感,体现着外在的和内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

大卫的胸部隐见的肋骨和显见的肌肉共同组成起伏的波纹。而大卫的头部是紧张而机警、带有挑战性的,头部、颈部与身体的和谐,隐含着一个骄傲的男性在袒露自己身躯时所特有的、像雄鸡或雄性凤凰一样的自豪感、夸耀感。大卫的双手是巨大的,巨大的双手在炫耀着男性力度的同时,也夸张着男性在性美感、肉体美感指向外在时所具有的付出、奉献、自信的心理感觉。

大卫的腰部极具魅力,“腰部成了塑像的主要兴趣所在,从那里放射出身体的所有其他平面”。

整体结构

在这个高大的雕像上,尽管在整体结构上,米开朗基罗作了些艺术上的夸张处理(如手关节较大,大腿过长等),以加强巨大的感觉,但它的每一细节的解剖结构的精确都是无懈可击的。

手法

学者们经谈到《大卫》人体的分割感——他的形体被有意识地分割成“生命的活力”和“生命的冥想”两部分。这一点从人物垂直线的运用上可以看出来,它将雕塑分割成看上去不同的两个部分。

人体的右半部分是起支撑作用的,健壮、略为夸张的右手握着将要杀死敌人哥利亚的石头,使这位勇士成为以色列。他的右腿承载着人体全部的物资和精神重量,再一次反映了无理性行为的必要。右半部分是《大卫》存在的基础,因为它在视觉上起着支撑向上的、富有活力的姿势。左半部分起完全不同的作用,左手温文尔雅地握着搭在肩上的投石器,在那思想的永恒瞬间里,让行动(这里的行动意味着敌人的死亡)的武器处于松弛状态。左腿,在生命力不堪重负的行动中处于休息状态,保持着永远的闲淡。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886年9月9日:《伯尔尼公约》签署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简称《伯尔尼公约》,是关于著作权保护的国际条约,1886年9月9日制定于瑞士伯尔尼。基本资料19世纪,西欧尤其是法国涌现出许多大文学家、大艺术家,他们创作的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流传到世界各地,这些国家开始相应地也就重视版权的国际保护。1878年,由雨果主持在巴黎召开了

  • 伊苏斯战役的布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伊苏斯战役是公元前333年秋季,在亚历山大东征中,马其顿军队(3—4万人)和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的军队(12—13万人),在奇里乞亚(小亚细亚)古城附近的伊苏斯(今土耳其伊斯肯德仑北)进行的一次交战。布局西方史学家考证,皮纳罗河就是今天的帕亚斯河(Payas River)。这条河发源于阿曼山脉,全长大

  • 伊苏斯战役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总结伊苏斯战役,波斯王大流士的战役指挥几乎无可挑剔,战略布局和战术安排都可圈可点。和亚力山大一样,大流士将精英部队放在右路,期望波斯铁甲骑兵在这里突破,迂回到侧后攻击马其顿密集阵。如果不是亚力山大有针对性地部署反击力量,波斯铁骑将轻松完成战役目标。大流士在中路的战术意图非常清楚,就是诱使马其顿密集阵

  • 海达斯佩斯河会战的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海达斯佩斯河会战(Battle of the Hydaspes)是亚历山大帝远征印度时爆发的一场大战,最终以马其顿战胜而结束。战争起因作为有史以来,靠自己策划和实施计划,且占领领土面积最大的军事奇才,亚历山大早已经成为了一段传奇。从欧洲到亚洲内陆,后世不知多少名王将相,都在建功立业时,以亚历山大为主

  • 1890年9月9日:哈兰·山德士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哈兰·山德士(Colonel Harland Sanders,1890年9月9日-1980年)是肯德基品牌的创始人。发明了著名的“肯德基炸鸡”,开创了“肯德基快餐连锁”业务。肯德基是世界最大的炸鸡快餐连锁企业,在世界各地拥有超过15000家的餐厅,以山德士形象设计的肯德基标志,已成为世界上最出色、最

  • 高加米拉战役的布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高加米拉战役(The battle of Gaugamela),又译作高加麦拉战役、高加美拉战役,或称高加米拉会战,指的是公元前331年10月1日马其顿帝国与波斯帝国在巴比伦(今巴格达)以北的高加米拉地区进行的一场战役。公元前331年9月初,亚历山大在完全平定埃及以后,终于率领大军从叙利亚北部进入两

  • 1828年9月9日:列夫·托尔斯泰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创作特点作品主题托尔斯泰在小说中对人性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从这些思考中可以

  • 高加米拉战役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高加米拉战役(ThebattleofGaugamela),又译作高加麦拉战役、高加美拉战役、或称高加米拉会战,指的是公元前331年10月1日马其顿帝国与波斯帝国在巴比伦(今巴格达)以北的高加米拉地区进行的一场战役。在得到马其顿军队步步紧逼的消息后,等候多时的大流士也确定了自己的作战方案。他将用大量的

  • 2001年9月9日:马苏德被刺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生前是阿富汗抵抗运动军事领导人,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先后参与了抵抗驻阿苏军、苏联支持的傀儡政权以及塔利班政权的斗争,被誉为“潘杰希尔雄狮”。由于他所领导的武装力量进行了顽强抵抗,塔利班政权始终未能占领阿富汗全境。2001年9月9日,两名伪装成外国记者的塔利班成员在马苏德身边引

  • 李渊攻取长安之战的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李渊攻取长安之战,是隋朝末年地主阶级内部进行的一场争权夺利战争。是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攻占隋都长安(今西安)的作战。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八月,霍邑之战后,李渊率军进至龙门(今山西河津西),派兵6000渡河。十月初四,李渊引兵至长安与诸军会合,兵力达20余万。二十七日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