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11年9月20日:罗伯特·赫德逝世

1911年9月20日:罗伯特·赫德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317 更新时间:2024/3/3 21:12:15

罗伯特·赫德(Robert·Hart,1835年2月20日-1911年9月20日),英国政治家;1854年来到中国,1861年起在上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职务,1863年正式接替担任海关总税务司,1908年休假离职回国,1911年死于英国白金汉郡,清廷追授其为太子太保;赫德曾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达半个世纪之久(1861年-1911年),在任内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他主持的海关还创建了中国的现代邮政系统。著有《中国论集》等。

人物经历

1835年2月20日,罗伯特·赫德出生于英国北爱尔兰亚尔马郡之波塔当,1853年毕业于贝尔法斯特之后学院。

1854年5月(19岁)来华,先在香港接受见习翻译的培训,随即被派往英国驻宁波领事馆担任翻译;1858年被调到英法联军占领下的广州。

1859年辞去领事馆的职务,参加中国海关工作,任广州粤海关副税务司。

1861年起代理泰国(N.Lay,1832-1898)在上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职务。1863年11月30日正式接替担任海关总税务司。1864年赫德加按察使衔,成为清朝的正三品大员。

1865年,总税务署从上海迁到北京(1929年迁回上海),从此,赫德居住在北京40多年。1869年晋升布政使,官阶从二品。1889年,升为正一品。

1908年4月13日上午7时,赫德在办公室留下一张意味深长的便条后休假离职回国,但仍然挂着总税务司的头衔,直到三年后去世,由妻弟、副总税务司裴式楷代理总税务司一职。

1911年9月20日,赫德在英国白金汉郡的马洛病逝,清朝追授他为太子太保。

成就评价

掌管中国海关

赫德主持晚清海关长达半个世纪,他还创建了中国的现代邮政系统。

赫德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中国雇员的身份,“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国人民的“同胞”,是中国政府用来对付外国商人的外籍雇员。因此当1885年6月被英国政府任命为驻华公使时,他辞谢不就。

但是,从当代的角度来看,外国人把持海关无疑是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特别是中国港口的引水权)

晚清风云人物

赫德长期居留北京,擅长幕后的“业余外交”,是总理衙门“可以信赖的顾问”,“不但在税务和商务问题方面,而且在外交和内政方面”,都有其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甚至封疆大吏的人事任命,有时也要咨询他的意见。恭亲王奕䜣说:“赫德虽系外国人,察其性情,尚属驯顺,语言亦多近礼。”

1862年,中国第一个新式学校--京师同馆成立,经费来自海关税收,负责人也由总税务司推荐。

1865年-1868年,他和英国公使威妥玛清廷提出许多改制强国的建议,不过这些建议要到30年以后才引起中国改良派的共鸣。他写道:“如果政策改变了,中国可以成为各国的领袖;如果政策不改变,它将变成各国的奴仆。”

1866年,赫德回国完婚时,劝说清政府第一次派员出国考察。

1879年,赫德协助清帝国购买8艘军舰。这成为中国北洋海军的起源。

1887年,为解决走私问题,劝说中葡两国签订里斯本会议草约,由葡萄牙“永据”澳门,换取澳葡当局协助海关征收鸦片税。

赫德还曾参与《烟台条约》、1885年《中法新约》、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和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此外,他还利用关税的抵押担保,直接参与中国举借外债的活动。

人物评价

特定的历史条件,特定的人物,给后人留下难以定论的遗产。毫无疑问,赫德是一个外国人,而且又处于中外不对等的博弈关系中。到底是该从赫德的个人目标和行动中确立判断的标准,还是从中外关系的大势中推演赫德的行为价值,的确是一个需要审慎思考的难题。

一百年来,围绕赫德的评价呈针锋相对的两极——中国人认为他是“最险恶最阴险的敌人”,教科书上给他下了“英国侵华的主要代表人之一”的定义;西方的汉学家们则不乏溢美之词,说他是“中国坚定不渝的朋友”,“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倡导者”,“沟通中国和西方观点的桥梁”……不管用这些概念化的词汇给他打上多少标签,作为一个几乎参与了晚清历史所有重大事件的英国人,赫德绝对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一个比较稳妥的看法是:赫德控制中国海关,有损中国主权。他本人是不平等条约关系的实践者,这一点毫无疑义。而另一方面,赫德却以客卿的身份,尽量在其可能的范围内对内主张改革,对外多次表达对中国立场的支持,又是值得肯定的。但后一点显然属于大是大非之下的次要层面。因为这些意见的表达多半是在无损英国重大利益的情况下做出的。

判断赫德的言行,还可以从中国在19世纪后期需要以种姿态对待内政和外交的角度看待。中国需要改革,赫德先后向清政府提出10个改革方案,并在自己的衙门权限内进行了近代化的改革。

中国需要抗敌,赫德也曾鼓舞中国抗敌。中法战争期间,他对于法国的侵略表示强烈愤慨。他写信给金登干,批评法国人的行为是“一连串恶毒的、不必要的、不公正的、毒辣的屠杀”!他希望“老天将给他们报应”,并义正严词地说,“如果我是一个中国佬,我也是要打的”。因此,中法战争期间,赫德是一个主战派,他曾对总理衙门的大臣们说:“如果你们有把握能一致决心战斗到底,我劝你们打,因为正义是在你们这边,而法国劳师远征是必会疲惫的。”

中国需要保持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赫德也曾支持中国的领土完整主张。经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侵华事件,赫德感到重新建立合适的中外关系的重要性。他劝说列强在赔款问题上“接受中国所愿承担的赔偿”、“维护中国的行政管理完整和维护其领土完整”,并在中英谈判中主张等中国整顿和完善了法律体系后“英国即允弃其治外法权”。

若抛弃目的论看待赫德,其人之言行本身即已说明了一个特殊的人在一个特殊时代的地位和价值。

另一方面,与赫德同时代的英国军政人物对中国的悍然侵略,也可以反证赫德的历史地位;换言之,英国是使用了文武的两手,对付一个衰落的东方帝国。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濒死体验的两种理论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解释濒死体验的理论划分为两个基本的类别:科学的解释(包括医学、生理学及心理学的解释)和超自然的解释(包括精神的和宗教解释)。当然,这些解释,缺少证据。对于超自然解释的接纳,是建立在信仰、宗教和文化背景上的。最基本的超自然解释认为,经历过濒死体验的人的确体验过并能回忆起他们的意识脱离肉体之后所发生的事

  • 赤壁之战有哪些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关于赤壁之战,也有一些争议。发生地争议多年来,学术界对于“赤壁”地望问题讨论,诸说并起被近代传媒称为“新赤壁大战”。数百

  • 1878年9月20日:厄普顿·辛克莱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厄普顿·辛克莱(Upton Sinclair,1878年9月20日-1968年11月25日)美国作家,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社会丑事揭发派”(muckraker)作家。1906年发表《屠宰场》(The Jungle),描写大企业对工人的压榨和芝加哥屠宰场的不卫生情况,引起人们对肉类加工质量的愤怒,导

  • 濒死体验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濒临死亡,是人的脑部神经细胞接近于死亡临界点,此时,心脏也处于暂时的停顿期。但在对此种情况下的人体实施抢救过程后可使其脑神经系统很快恢复于正常的生命征兆,人们把这种状态称为人的濒临死亡现象。凡是濒临死亡的人或是一种暂时的失去大脑正常功能的人只是一种假死状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体死亡。在这种情况下,

  • 濒死体验的医学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在濒于死亡边缘时,一些人表示曾有过灵魂出窍的经历,其他人则表示好像走在一个充满光或者安宁感的地道内。所有这些感受并不是与死后经历的一次亲密接触。根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所说的濒死体验可能不过由垂死大脑内发生的“电暴”所致。这项针对重病患者大脑进行的研究揭示大脑死亡前出现的短暂电活动爆发。研究员、重病特

  • 1865年9月20日: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成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或江南制造总局,又称作上海机器局,是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近代军事工业生产机构,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早期厂房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为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军火工厂。2018年1月,入

  • 2008年9月20日:深圳龙岗俱乐部火灾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2008年9月20日23时许,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龙东社区舞王俱乐部发生一起特大火灾,经龙岗区消防部门全力扑救,火灾很快被扑灭,事故共造成43人死亡,88人受伤,其中51人需住院治疗。事件经过据深圳警方初步调查:舞王俱乐部是一家歌舞厅,事发时,俱乐部内有数百人正在喝酒看歌舞表演,火灾是由于23时许舞

  • 2003年9月20日:公民道德宣传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经党中央同意,2003年9月11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决定,将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设立“公民道德宣传日”的目的是更广泛地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道德建设,使公民道德建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

  • 开心果的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开心果(pistacia vera L.)又名阿月浑子,为漆树科(Anacardiaceae)黄连木属(Pistacia)的多年生落叶果树。野生种起源于中亚和西亚山区,西亚栽培最早,有3500年栽培历史,中亚栽培历史有2000年,欧州栽培最早的是意大利,有1500年历史。1854年开心果被引种到美国

  • 开心果的特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开心果是漆树科多年生落叶果树,能适应严酷的生长条件,具有耐旱、抗热、抗盐 碱地等特性,可供干旱地区和丘陵山坡大面积种植。枝、叶特性开心果是一种小乔木,高5~7m,树姿开张,有明显主干,无中央领导干,干上开心,主枝分枝角常呈90°,树冠枝条分布均匀,有利于光的吸收和利用。冠径3~6m,树皮暗灰色,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