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渤海国:扳倒武则天,帮助金朝灭辽

唐代渤海国:扳倒武则天,帮助金朝灭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195 更新时间:2023/12/19 4:13:51

历史上的女真民族是一个活跃的民族,但是人们往往十分熟悉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和女真人演化而成的满族建立的清朝。其实,早在唐朝武则天时期,广袤的东北地区就曾屹立着一个盛极一时的女真国家——渤海国。虽然关于渤海国的史料存世不多,但是《新唐书》还是记载了渤海国的来龙去脉。

“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高丽灭,率众保挹娄之东牟山,地直营州东二千里,南比新罗,以泥河为境,东穷海,西契丹。筑城郭以居,高丽逋残稍归之。万岁通天中,契丹尽忠杀营州都督赵翙反,有舍利乞乞仲象者,与靺鞨酋乞四比羽及高丽馀种东走,度辽水,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树壁自固。”

“武后封乞四比羽为许国公,乞乞仲象为震国公,赦其罪。比羽不受命,后诏玉钤卫大将军李楷固、中郎将索仇击斩之。是时仲象已死,其子祚荣引残痍遁去,楷固穷蹑,度天门岭。祚荣因高丽、靺鞨兵拒楷固,楷固败还。于是契丹附突厥,王师道绝,不克讨。祚荣即并比羽之众,恃荒远,乃建国,自号震国王,遣使交突厥,地方五千里,户十余万,胜兵数万。“

”颇知书契,尽得扶馀、沃沮、弁韩、朝鲜海北诸国。中宗时,使侍御史张行岌招慰,祚荣遣子入侍。睿宗先天中,遣使拜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所统为忽汗州,领忽汗州都督。自是始去靺鞨号,专称渤海。”——《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四·渤海传》

总结起来,渤海国能建立的原因一是要感谢唐朝刺史赵文翙,二要感谢契丹,三要感谢突厥。总之,渤海国算是捡了大便宜。算起来,渤海国的建立者大祚荣和满族创始人努尔哈赤算是同源。不过大祚荣祖籍属于粟末靺鞨,努尔哈赤祖籍属于黑水靺鞨。

注:靺鞨是先秦时代的肃慎,以供奉“楛矢石砮”闻名。汉朝时,又改称“挹娄”;南北朝时,又称“勿吉”;隋唐时,才称“靺鞨”。不过此时的靺鞨已经分为七部:安车骨部(阿什河流域)、坲捏部(兴凯湖附近)、号室部(乌苏里江流域)、伯咄部(松花江拉林河流域)、黑水部(松花江、黑龙江合流处)、白山部(长白山地区)、粟末部(松花江鞨牡丹江上游,最靠近汉地的部落,故而最早萌发了民族意识,最后也把这种民族意识间接传递给了其他女真部落。)

武则天时,营州(辽宁朝阳市)都督赵文翙刚愎自用,视契丹如奴仆,坐观其族饥饿而不赈济。契丹族李尽忠、孙万荣愤恨之余,旋即起兵攻杀赵文翙,开始武装反唐。除了契丹族外,和契丹比邻而居的靺鞨人也参加到李尽忠的起义队伍中。于是,武则天随即征发军队讨伐。敌我悬殊,契丹人一边设伏硖石谷(迁安),一边释放俘虏引诱唐军入伏。硖石口之战,唐军几乎全军覆没。武则天震怒之余,准备再次征发军队平叛。同时,东突厥可汗趁李尽忠病死,率军袭击了契丹人。契丹人反应过来后,又召集残部突入河北地带,其兵锋一度波及今河间地区。这下,受到震动的唐朝毫不拖泥带水地集合17万军队立即开赴前线。两军再战硖石谷,唐军又败,契丹人一度入无人之境。同时,契丹人又喊出了一句口号,”何不归我庐陵王(将皇位还给退位的唐中宗)“无疑,此两战对晚年武则天的政治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这也间接促成了705年唐朝大臣逼迫武则天退位的神龙政变。当然,对武则天来说,此时继续调动兵力平叛当是不得不做的头等大事。

同年四月十八日,武则天再次征发20万大军征讨契丹,但屡战屡败的唐军恐惧对敌,只是退守今安阳地区畏缩不战,契丹势力深入到今石家庄赵县地区。恰在此时,突厥人再次袭破孙万荣老巢。于是,汇同契丹人叛乱的奚族人叛变在后,唐军攻击在前,契丹人一路溃逃到今通州潮白河流域,孙万荣仅存数骑,被唐军追及斩首。平定了契丹人后,唐军一路深入,兵锋直指靺鞨人。靺鞨首领乞四比羽、乞乞仲象先后败死,只剩乞乞仲象之子大祚荣率残部窜逃。看到唐军紧追不舍,大祚荣旋即列阵天门岭。天门岭一战,唐军再次战败。

但对唐军来说,此战不过是小挫兵锋。正在唐军调集军队再次镇压靺鞨人时,突厥人再次对唐朝叫板。担心后路被断的唐军,不甘心地放弃了追剿大祚荣。利用这一机会,698年,大祚荣建立震国,自称震国王,定都今吉林省敦化县敖东城。直到703年,唐朝与突厥的关系再次缓和,大祚荣充分利用这一段三不管的“真空时期”召集散亡,壮大了力量。

渤海国705年,武则天退位,唐中宗复位。大祚荣深知震国并非唐朝对手,只好选择臣服,并派自己的儿子大门艺入唐为质。此时唐朝的政局和国防并不稳定,故而唐朝也不愿在边疆生事。713年,唐朝派使者册封大祚荣为忽汗州都督,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为了控制自己的统治,大祚荣从此废弃靺鞨称号,改称“渤海”。49年后,唐朝将渤海升格为国。926年,渤海国被契丹人耶律阿保机攻灭。国破家亡的渤海人如鸟兽散,一部做了顺民,一部逃到高丽,一部投奔了他们的族人黑水靺鞨。于是,黑水靺鞨渐渐开化,并最终在女真人著名的首领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于1114年起兵,1125年攻灭契丹人建立的辽国。

标签: 渤海国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是李世民最疼爱的儿子,却遭大唐第一名臣诬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其实唐太宗最喜欢的一个儿子,他的名字叫李恪。唐太宗生前有打算让李恪继位的意愿,但是后来被群臣力劝,才打消了这个念头。李恪面相英俊潇洒,从小爱读书射箭,可以说的上是文武全才,在唐太宗所有的儿子中,是最有才华的一个,因此也最得唐太宗的宠爱。李恪本来是有很大的希望继承皇位的,但是命运却被自己的身世所决定,

  • 贵为皇子却只能装疯?硬生生耗死四位皇帝,登基之后大杀四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比如李世民,在抗隋的时候,和两位兄长相互扶持,兄弟情深。可是一旦掺杂了权力争夺,兄弟之情就变的没有那么重要了。甚至演变到了后来,李建成因为李世民的影响逐渐变大,下决心要除掉他。这才让李世民狠下心来,发动玄武门之变,射杀自己的两位兄长。今天要说的这一位,虽然没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那么令人熟知,但是他

  • 胡服骑射后的赵国逐渐强大,为何还是难敌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历史解密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后,赵国逐渐富国强兵,为什么最后还是难敌秦国?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商鞅者,秦之俾斯麦。而武灵王者,赵之大彼得也。正如开篇梁启超先生对赵武灵王的赞许一样,赵武灵王在战国的历史上,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雄主一般的存在。以至于,1903年的时候,梁启超先生

  • 除了吕布外,三国还有哪些人能打败关羽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关羽,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所有人公认的战斗力最强的将领是吕布。吕布当年和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虎牢关大战不落下风的形象深入人心。也是凭此一役,奠定了吕布是三国时期武力最强的人。但是三国之中,战绩最好的人,却是关羽。因为和关羽交手,却被关羽斩于马下的名将,比吕布多得多。而且在历史上,和关羽的名声也比吕布好太多了,感兴趣的

  • 传奇姐妹花:姐姐是皇后,妹妹是皇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清朝后宫中有好几个姐妹共嫁一夫的例子,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康熙后宫之中的一对亲姐妹,他们分别是康熙皇帝的孝懿仁皇后与悫惠皇贵妃。根据载,孝懿仁皇后与悫惠皇贵妃都为佟佳氏,她俩都是佟国维的女儿,这个佟国维是谁呢?说起这个佟国维,他与康熙的关系还真不一般,他是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的亲弟弟,换言之,佟国

  • 甄宓为何会日益失宠?她失宠后写下一首著名的相思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甄宓,曹魏,历史解密

    甄夫人,名不确定,相传为甄宓,是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甄夫人在三国时代是货真价实的美女,在当时有“江南有二乔,河北有甄氏”之说,甄夫人的美貌可与著名的美女大乔、小乔相比。曹植专门为描绘自己嫂子甄夫人的风华绝代,而写出的那篇脍炙人口的《洛神赋

  • 古代同样都是状元 为何两者之间却有天壤之别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古代,状元,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普通人要想走入上流社会,成为国家的官吏,他们一般都会通过科举考试来取得功名。但不是所有人都特别擅长诗词歌赋,所以朝廷又开设了武举考试。科举考试的第一名被称为“状元”,武举考试的第一名也是状元。但这两个状元之间却有着天壤之别。中国的科举考试是从隋朝开始的,到唐朝时发扬光大。直到光绪卅一年(

  • 林徽因是女神还是绿茶?鲁迅八字评价揭露本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林徽因,民国,历史解密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喜好,同样的东西有人喜欢不已,倍加呵护,而有的人却完全不把它当回事。比如像狗,有的人倍加爱护当作宠物来养,有的人却将它杀了炖狗肉。人的感情也是如此,这种事情是勉强不来的,找到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小编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大家应该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本书吧,它是北大一

  • 清朝官员上朝时有满族汉族之分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乾隆,清朝,历史解密

    清朝官员上朝时,有满族汉族区分,那么皇帝主持朝政讲什么语?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无论是哪个朝代,都会有上朝的规定,皇帝们早早就得起床为上朝的事情做准备,看来皇帝也是一点都不好当的,除了每天繁琐的政事以外,就连睡觉还不能赖床。除了皇帝以外,受罪的还有那些参加早朝的大臣们,可能他们早上起床的时间要比皇帝早的

  • 历史上明清两个朝代的服饰有何特点?区别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服饰,明朝,历史解密

    现如今衣服是人类生活中的必需品,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明朝服装以传统汉服为主体加以改进,而清朝则以满足服饰为主体,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清时则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两个朝代相同之处则在于,两个朝代等级限制都极为严格,从日常服饰便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