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有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洪都保卫战

历史上有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洪都保卫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652 更新时间:2023/12/26 2:53:06

作为历史上有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洪都保卫战的成功是朱元璋打赢陈友谅的重用因素之一,号称率领六十万大军的陈友谅竟然拿不下一个只有两万人防守的洪都城,此战不仅有利 消耗了陈友谅的战力也严重打击了其士气,打了85天牺牲数万将士的性命之后竟然无功而返。作为元末枭雄人物的陈友谅经历过大大小小战争不小百场,本身又是一位杰出的军事人才,而自己的实力有碾压对手,为何没能在如此长的时间拿下洪都城呢?

陈友谅

一、过于轻视自己的对手

陈友谅作为一个可以和朱元璋相提并论的枭雄人物,在得知洪都守城之主是朱元璋那个花天酒地的侄子,并在密探的告知下守城军士只有2万人之后,心理除了高兴之外还深深的替朱文正不平。在怎么说他也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明知道其天天就知道寻花问柳不理政事的,朱元璋那么多大将不派却单单选他,估计老朱在心理有想借自己的刀杀他侄子的嫌疑。自古以来在国人所受的教育里,那些英雄人物都是经历百般磨难才能成为当世豪杰的,而朱文正这种恶名在外的公子哥自然不会是个大人物,只要自己稍微攻几天他就会投降或者弃城而逃的。只是,陈友谅忽略了朱文正真正的军事才能,洪都保卫战时他镇定自若的指挥,身先士卒的战斗,其军事才能不亚于徐达常遇春等大帅。而作为三军统帅的朱元璋正是发现自己侄子的军事才能,才在众人疑惑中任命朱文正为守军主帅,并加派邓愈、薛显等名将辅佐。

朱文正

二、将士们必胜信念的支持

朱元璋看似只给洪都留下两万将士,而且洪都有八门之多,分到各门的守军人士并不多,这更造成了陈友谅的轻敌。只是他不知道的是,这两万人可是朱元璋嫡系中的精锐之士,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而且这些人都跟随朱元璋的时间比较久,他们坚信只要按照朱元璋安排的守城策略,只要他们英勇作战就一定能够守住洪都城的。况且朱元璋已经明确告诉他们,只要他们坚持住,自己凑集好军械粮草就一定来救他们的。作为朱元璋的嫡系,他们对朱元璋的话是深信不疑的,在作战中英勇顽强,一度把陈友谅的攻城士兵吓得连连后退,甚至还被薛显带人搞个反冲锋。

三、有条不逊的防守作战

大家都抱着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的心头,所以在作战时同仇敌忾,主将朱文正与所有士兵一样亲上战场,指挥守军多次打退汉军的进攻。在守城的过程中,汉军也曾多次撕开了城门的口子,但是奇怪的是守军根本没有出现惊慌失措的局面,一部分士兵在前方堵住口子,一部分士兵在后面重新修筑城门,搞定陈友谅多次认为这群守城的士兵不是人而是机器。陈友谅尝试更换不同的城门来进攻,都是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根本没有机会冲进城中。而看着尸体都堆着一层又一层,战士们没有一点胆怯,前面的倒下后面的的及时补上,大家对于死亡根本毫不畏惧,这种玩命的守城 态度吓得汉军多次在冲锋的路上退却。

洪都之战

四、大炮等新式武器的支持

陈友谅在攻打洪都城时患了一个失误,就是没有把大炮带上,虽然当时的大炮操作起来并不是很方便,而且携带的时候也麻烦,但是其发射的威力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对于攻城守城的将士来说。而 朱元璋在洪都却配备了充足的大炮和弹药,汉军好不容攻进一个缺口时被守军的大炮轰几次后,都争先恐后的急忙后退。大炮造成的不仅仅是士兵的牺牲,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陈友谅将士的士气,更让其不敢一直持续的进攻。

正是 在杰出军事首领带领下,在新式打包的支持下,在必胜信念的鼓舞下,洪都之战愣是以两万之人抵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连续八十三天的进攻,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案例。而正是由于这次战争的失败,在后面的潘阳湖之战中陈友谅更是连连失利,从而在自己处于优势的情况下转为劣势,并最终付出了生命。而 朱文正通过此战一战成名,后来虽然由于政治智商太低被囚禁而死,但其子嗣成为了唯一一位非朱元璋子孙而封王之人。

标签: 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满族八大姓没有包括“爱新觉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满洲八大姓,清朝,历史解密

    满族的姓氏中融合了许多其他民族的元素,其中不仅有汉族,还有朝鲜等族的民族文化,满族姓氏起源于氏族社会,以血缘为姓氏,比如说最早出现的“哈拉”,原本一个“哈拉”就是一个氏族,后来又逐渐变为了姓氏。然而满族八大姓氏之中并没有“哈拉”这个姓,就连满族时期的皇族姓氏“爱新觉罗”也不在其中。清太祖努尔哈赤不仅

  • 二战时芬兰哪来的那么多先进武器装备?都是谁给芬兰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芬兰,二战,历史解密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小国。芬兰的面积只有33万平方公里,人口仅仅500多万,还没我国山东烟台人口多。不过别看芬兰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但实力可不弱,苏芬战争中曾重创强大的苏联,苏德战争中甚至还在北线协同德国向苏联发动进攻打的苏军节节败退。芬兰军队那么能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芬兰的武器

  • 西汉巫蛊之祸是怎么回事?皇后卫子夫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卫子夫,汉朝,历史解密

    征和二年,春。一行官差表情严肃,步伐整齐,急行在长安的大道上。就在不久前西汉中央下达了一个艰巨的任务,他们此行是去抓捕当朝丞相公孙贺,以及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审讯的过程,史料未载,而至于结果,却是有目共睹的:公孙贺因以权谋私,不故黎民百姓生死罪名处以死刑。正如《汉书》所说:兴美田以利弟子宾客。又令

  • 吕不韦为秦国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为何最后会被嬴政贬斥否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吕不韦是战国末期卫国商人,后成为秦国丞相,对秦国统一六国的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然而曾经权倾天下的吕不韦,最后却在流放途中饮鸠自尽,这是怎么回事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史记·吕不韦列传》中有这样的关于吕不韦的记载始皇九年,有告嫪毐实非宦者,常与太后私乱,生子二人,皆匿之。与太后谋曰“王即

  • 北宋真的有八十万禁军吗 如果有为何还被金人给轻易的灭国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北宋,禁军,历史解密

    相信喜欢看《水浒传》的朋友对林冲绝对不会陌生,林冲的外号叫豹子头,但也因为他早年当过八十万禁军教头,所以这个也成了他的外号之一。古代人写书喜欢夸张,所以这个八十万禁军很多人都说有水分,但这一点施耐庵还真没吹牛,因为北宋是的确有八十万禁军的。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北宋军队的划分,有禁军,厢兵,乡兵以

  • 二战中法国自称陆军第一强国,为什么那么快就投降德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二战,法国,历史解密

    二战中,同盟国家中除了苏联和美国,接下来最强大的国家应该就是法国和英国了,法国在二战前有世界第一陆军的称号,就可以看出这是军事实力非常强大的一个国家,但是在1940年的作战中,法国和德国遭遇,很快就败下阵来,甚至当年参与抵抗的盟友英国都看的有些傻眼。可是真实的情况是,法国投降时候,在南部有上百万的军

  • 耶律德光的称帝闹剧,儿皇帝后晋是怎么崩溃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耶律德光,宋朝,历史解密

    石敬瑭通过认爹和割让燕云十六州的办法,借契丹兵灭掉了后唐。但是并不是成为儿皇帝就可以内外无忧。石敬瑭忙着叫爸爸的时候,原来吴国的权臣徐知诰干掉了吴国的国主,然后登基自己做了皇帝。为了宣示正统,他给自己改了个名叫李昪,定国号为唐——我本是唐朝宗室后裔,妥妥的正统身份,大家赶紧来归顺我吧!大家表示呵呵。

  • 她是继令妃后给乾隆生孩子最多的妃子,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苏佳氏,清朝,历史解密

    在许多宫廷剧中,我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乾隆的纯妃。她是一个性情温和、外貌出众的江南女子。她第一次见到傅恒时就为他放弃了自己的财富,尽管她嫁给了弘历,她仍然没有忘记心中的傅恒。然而,当他知道傅恒心里没有自己的时候,她很难过,所以她心里没有傅恒,开始取悦皇帝。然而,她很容易被激怒,并开始攻击傅恒的妹妹。最

  • 揭秘:那些文坛大佬与他们的妹妹关系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苏轼,宋朝,历史解密

    “嫁不了苏轼,就当她妹妹”,这估计是不少东坡小迷妹的想法。是啊,当文人的妹妹比起跟着他们四处漂泊妻子,似乎要好得多。事实上,在文坛有不少颇有意思的兄妹文人,比如南朝的鲍照和鲍令晖,西晋的左思和左芬。而本期要和大家介绍的这几位文坛大佬的妹妹,也是颇有意思的。1. 王安石兄妹情深王安石的妹妹名叫王文淑,

  • 曹魏夏侯氏家族除了夏侯渊、夏侯惇之外,到底有多少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曹魏夏侯氏家族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什么"荀氏八龙",什么"诸葛三杰",什么"马氏五常",什么"司马八达"……以上这些都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文士组合,且都出自同一家!其实这并不难理解,汉末儒学被垄断在世家门阀手中,同门出身的顶尖谋士自然就多如过江之卿,反倒是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