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耶律德光的称帝闹剧,儿皇帝后晋是怎么崩溃的?

耶律德光的称帝闹剧,儿皇帝后晋是怎么崩溃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03 更新时间:2024/2/13 20:30:21

石敬瑭通过认爹和割让燕云十六州的办法,借契丹兵灭掉了后唐。但是并不是成为儿皇帝就可以内外无忧。

石敬瑭忙着叫爸爸的时候,原来吴国的权臣徐知诰干掉了吴国的国主,然后登基自己做了皇帝。为了宣示正统,他给自己改了个名叫李昪,定国号为唐——我本是唐朝宗室后裔,妥妥的正统身份,大家赶紧来归顺我吧!

大家表示呵呵。

与此同时,后唐的西川节度使趁着石敬瑭灭唐的机会,也占据了整个四川,登基称帝,国号为蜀。为了和之前的蜀国进行区分,大家一般都称之为后蜀。

石敬瑭表示我不管你们了,你们爱咋咋地。

做了皇帝的石敬瑭的主要任务只有两个,一是小心翼翼的维护和契丹人的父子关系,二是小心翼翼的维护和各地节度使的君臣关系。由于石敬瑭认贼作父的事情实在太让人不齿,他手下的节度使们也都十分瞧不起这个皇帝,连以前的亲信也都对他冷嘲热讽。

石敬瑭作为一个开国皇帝,同之前后梁、后唐的同行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手下并没有一支战斗力出众的部队。因此在面对各镇节度使的冷嘲热讽时他只能强压怒火,默默忍耐——什么?你说整军备武壮大实力灭了这些不听话的?开玩笑,几次大战把后唐好不容易攒下来的一点底子又折腾没了,我还得给契丹爹上供,哪有余粮扩军啊!

这里我们分一点笔墨,说一下契丹人。

契丹人本来是游牧民族,即使建国之后依然保持了原来的游牧民族习惯,皇帝不住在首都,而是没事四处溜达,到哪就把行营一扎,叫捺钵。因此生产力远低于中原,这也是为什么后唐能接连打败契丹进犯的一个原因。而燕云十六州被割让之后,契丹人得到了无数的工匠与耕地,由游牧民族开始向半游牧半农耕民族转变。而且燕云十六州倚靠太行山脉,向来是中原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一道屏障,过了燕云十六州之后中原几乎再无险可守,契丹骑兵随时可以南下,再无阻拦。

石敬瑭对契丹爸爸的朝贡可谓尽心竭力,金银财宝,给!甲胄兵器,给!工匠伶人,给!爸爸生日,送!新年节庆,送!

这就好比美国向中国进行无条件的大规模技术转移一样,契丹的国力得到了迅速的增长,胃口也越来越大。自然,稍稍有点节操的人都会对石敬瑭的这种行为嗤之以鼻,读书人更是如此。因此石敬瑭这皇帝当着当着,开始不舒服了:怎么武将骂我,读书人也骂我啊?为什么我对这些人这么好,他们还要来造我的反?我孝顺契丹爸爸,有错么!

想不开的石敬瑭越想越憋屈,深刻认识到了做一个儿皇帝的不容易。这时候恰好北方的一个名叫吐谷浑的部落不愿归顺契丹,逃到了河东,投奔了石敬瑭手下的大将刘知远。契丹人闻讯大怒,派使者过来谴责石敬瑭,而刘知远又明确的表示了自己是绝对不会把到手的人交出去的,越想越憋屈的石敬瑭忧劳成疾,终于憋屈死了。

《辽史》:二月甲午,遣使使晋,索吐谷浑叛者。《契丹国志》云:辽以晋招纳吐谷浑,遣使责让,晋高祖忧悒成疾。

石敬瑭死了以后,他的亲生儿子年纪太小,手下就拥立了他的侄子石重贵做了皇帝。石重贵能力一般,但是贪财好色,而且是个愤青,登基之后就问手下群臣:咱们把给契丹的朝贡剩下来吧?

群臣表示那你不是找死么皇帝陛下,人家打过来怎么办?

这时候一个叫景延广的大臣出了个主意:这好办啊,咱们接着石敬瑭的辈分,还管契丹叫爷爷,朝贡先停,就说这几年国内自然灾害严重,不得不停一下。契丹人……总会理解的吧!

石重贵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靠谱,于是果断停了对契丹的朝贡。愤怒的契丹人马上派使臣过来——孙子!你们活腻了么?

景延广挺身而出:叫谁孙子呢?你牛你打过来啊!哥有横磨大剑十万口,来了分分钟教你做人!

新五代史·卷二十九·晋臣传第十七:契丹果怒,数以责晋,延广谓契丹使者乔莹曰:“先皇帝北朝所立,今卫子中国自册,可以为孙,而不可为臣。且晋有横磨大剑十万口,翁要战则来,他日不禁孙子,取笑天下。”

愤怒的耶律德光立马点齐兵马,南下伐晋。然而由于石重贵此时占据了大义名分,竟然真还有不少人来帮他抵挡契丹人,堪堪将契丹军队挡了下来——这从一个侧面也能反映出,刚建国不久的辽国战斗力还没能对中原形成压倒性的优势。但是这却让石重贵沾沾自喜了起来,他觉得自己果然是真命天子,牛到不行,于是开始在京城肆意寻欢作乐,疏于朝政。这让许多将领觉得尼玛大晋要完,不如投奔契丹得了。终于在他的努力下,契丹大军冲破了晋军的防线,顺利的杀到了开封。石重贵沦为阶下囚,被送到了契丹,北宋年间病死北地,再没能看见中原的土地。

话说耶律德光打进开封之后未免也自我膨胀了不少,他觉得,既然你们中原人自己管理不好中原,那我为什么不来管理管理你们呢?要知道,后唐后晋的皇帝可都是沙陀人,同样是蛮夷,他们做得皇帝,难道我耶律德光做不得么?

于是耶律德光迅速的开始了称帝的流程,他先是按照中原皇帝的礼仪进入了开封城,接受了后晋文武百官的投降与朝贺,然后在开封城里按照中原的规矩改大契丹国为辽朝,自立为辽帝。

辽史·卷四·本纪第四:大同元年春正月丁亥朔,备法驾入汴,御崇元殿受百官贺

旧五代史·卷九十九·高祖纪上:二月丁巳朔,契丹主具汉法服,御崇元殿受朝,制改晋国为大辽国,大赦天下,号会同十年。

应当说,当时的人们对于契丹人做皇帝这事并没有特别大的反感——沙陀人做得,契丹人凭什么做不得?然而耶律德光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李存勖啊,石敬瑭啊他们虽然是沙陀人,但是人家汉化的好啊!和汉人皇帝基本就没什么太大区别!然而耶律德光却不同,我们举个例子。

辽军(以后契丹军皆改称辽军)原本是没有后勤单位的,那么行军需要补给怎么办呢?军队里有一支特殊的辅兵,名为“打草谷军”,负责跟着主力部队一起前进,每到一处就四散开来,掠夺民众。这个习俗原本是很好理解的,你想契丹人原本是游牧民族,出征的时候也不能带上一堆牛啊羊啊的一起走对吧,那专门派人出去在驻地附近劫掠一下,或者是打打猎,搜集点食物是个很正常的选择。但是你现在到中原了啊,中原军队是怎么补给的?人家是有正经后勤单位的,靠征兵粮供给大军军需。于是等到辽军进入开封后,自然有人向耶律德光提出来,皇上,咱们大辽的军队,怎么给补给啊?

啥玩意?

补给,就是军粮啊!

为啥要军粮?

不要军粮那将士们怎么过活啊……

哈,你们这群废物,我大辽从来不用这种蠢法子,你们甭管了,辽军自有办法解决军粮的事。

耶律德光不屑的拒绝了汉臣提出的补给请求,辽军一如既往的四处出击去打草谷,实际上这演变成了一场大抢劫,开封及周边人民表示抢劫的我们见得多了,从唐末开始,哪个皇帝没了不得来这么一次,不过哪有像辽军这么凶残的啊!其他军队还惦记着给我们留口气,以后等着收税,这尼玛辽军来了直接断根啊!索性造反了得了!

民众造反,各地节度使也十分不爽。当初大家觉得契丹势大,后晋快玩完了所以才来投靠契丹,这很正常,之前几十年大家都是这么干的,因此谁也别笑话谁。可是投降了之后你辽国皇帝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呢?你也不封赏我们也不放我们回去,就把一堆节度使都扣在京城你身边,天天陪着你扯淡,哪天你不爽了把我们咔嚓了怎么办?

于是在军民齐心合力的反对之下,辽军开始发现自己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随时随地都得提防射来的暗箭。加上此时天气渐渐炎热,辽军开始大面积非战斗减员。耶律德光无奈之下,只得选择带着抢来的金银珠宝退出中原。临走时他还在抱怨:这尼玛中国人太难管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大辽皇帝在半路上因为天气炎热而得了重病,死于“杀虎林”,之后这个地方就被改名为“杀胡林”。因为天气炎热,大家恐怕把他的尸体运回去之后会高度腐烂,经过一番商议之后,一个厨子挺身而出,运用高科技手段把耶律德光的尸体做成了腊肉……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七·外国列传一:是月二十一日卒,时年四十六,主契丹凡二十二年。契丹人破其尸,摘去肠胃,以盐沃之,载而北去,汉人目之为“帝羓”焉。

标签: 耶律德光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她是继令妃后给乾隆生孩子最多的妃子,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苏佳氏,清朝,历史解密

    在许多宫廷剧中,我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乾隆的纯妃。她是一个性情温和、外貌出众的江南女子。她第一次见到傅恒时就为他放弃了自己的财富,尽管她嫁给了弘历,她仍然没有忘记心中的傅恒。然而,当他知道傅恒心里没有自己的时候,她很难过,所以她心里没有傅恒,开始取悦皇帝。然而,她很容易被激怒,并开始攻击傅恒的妹妹。最

  • 揭秘:那些文坛大佬与他们的妹妹关系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苏轼,宋朝,历史解密

    “嫁不了苏轼,就当她妹妹”,这估计是不少东坡小迷妹的想法。是啊,当文人的妹妹比起跟着他们四处漂泊妻子,似乎要好得多。事实上,在文坛有不少颇有意思的兄妹文人,比如南朝的鲍照和鲍令晖,西晋的左思和左芬。而本期要和大家介绍的这几位文坛大佬的妹妹,也是颇有意思的。1. 王安石兄妹情深王安石的妹妹名叫王文淑,

  • 曹魏夏侯氏家族除了夏侯渊、夏侯惇之外,到底有多少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曹魏夏侯氏家族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什么"荀氏八龙",什么"诸葛三杰",什么"马氏五常",什么"司马八达"……以上这些都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文士组合,且都出自同一家!其实这并不难理解,汉末儒学被垄断在世家门阀手中,同门出身的顶尖谋士自然就多如过江之卿,反倒是能上

  • 为什么关陇集团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此之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关陇集团,历史解密

    关陇集团是北魏六镇中武川镇的余烬在进入关中之后,与地方豪族名义结合之后构成的一个军事、政治集团。谈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由于陈寅恪先生著作已经成为“文艺青年”的必读书目之一,关陇集团与北周、隋、唐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为一个常识性的话题。不过实话说,陈寅恪先生的论述对于大部分非历史专业的读者而言,并不“亲

  • 春秋五霸之前还有三位霸主敢挑战周王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春秋五霸,学习春秋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这几个人。因为这五个人是春秋时期的风云人物,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不过在春秋五霸之前,还有三个霸主。这三个霸主出现的时间远早于春秋五霸,虽然说实力不如春秋五霸,但影响并不比春秋五霸小。可以说这三个霸主都严重挑战了周王室权威,使得周王室的实力一天不如一天。

  • 周朝的帝王为什么喜欢废嫡立庶?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废嫡立庶,周朝,历史解密

    话说周朝传承千年,坎坎坷坷都经历了,有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君王,任用贤臣辅佐国家大事,一心爱民,为国家奉献自己。那也少不了堕落放纵的君王,身居高位却只知道贪图享受,将自己声色犬马的生活建立在无数百姓的水深火热之上。西周传递十几代人,最终导致灭国的,是历史上很有名的,曾经做出“烽火戏诸侯”的傻事的周幽王

  • 他高中状元,为何却为寡母要来贞节牌坊?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耀宗,明朝,历史解密

    在古代,女子丧夫守寡是常有的事情,而书生朱耀宗就有这样一位母亲,在朱耀宗刚刚一岁多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了,留下他与母亲相依为命。都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丈夫死后,朱母心里眼里只有儿子朱耀宗,决心不管再苦再难,也要把他抚养长大。而让她欣喜和安慰的是,随着朱耀宗渐渐长大,他的聪明天赋也渐渐展现了出来,

  • 揭秘:春秋战国时期真实的蔡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蔡国,春秋,历史解密

    春气战国时期国家林立,大小国家不尽相同。今天你灭,明天我亡。真正体现了大自然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自然准则。今天我们来聊聊蔡国,蔡国是周武王的弟弟叔度的封地,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将他的弟弟叔度封到蔡,建立蔡国,叔度的后人以国为姓,于是就有了蔡姓。蔡姓得姓于蔡国,但却发展于济阳,所以蔡姓

  • 宋朝都快赢了,为什么还是签订了澶渊之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王安石以这首《澶州》款款之笔叙述了辽兵南侵,真宗亲征,将澶渊之战与宋辽之约娓娓道来,高度赞扬了丞相寇准的远见卓识,说他是“欢盟从此至今日”的第一功臣。澶州宋、辽之间订立的合约使宋辽之间战事告一段落,维持了近120年的和平时期。岐沟关之战兵败后,宋太宗再也无意北伐,于是对辽国采取守势。淳化四年(993

  • 天龙八部:段正明是如何抢走段延庆的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段正明,段延庆,历史解密

    段延庆的父亲叫段廉义,是为上德帝。上德帝段廉义被权臣杨义贞所杀,杨义贞自称“广安皇帝”。所以,窃取皇位的不是段正明而是杨义贞。那后来段正明怎么成为皇帝的?根据《天龙八部》书中的描述,大理国的上德帝段廉义(段延庆的父亲)在位时,被奸臣杨义贞所杀。杨义贞在朝中清除异己,独揽朝纲。皇太子段延庆为了保命,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