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满清入关后,为什么大量招人开垦长白山?

满清入关后,为什么大量招人开垦长白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78 更新时间:2023/12/18 14:56:12

众所周知,白山黑水的长白山地区,历史上是满族的故乡发祥地,被视作大清帝国的“龙兴之地”。

清朝定都北京后,大量的关外军民“从龙入关”,掀起了一轮大规模的移民浪潮。据不完全统计,在顺治元年,就大约有近90万人进入了关内,造成了东北“荒城废堡,败瓦颓垣,沃野千里,有土无人,全无可恃”的境况。

为了巩固满清根据地,改善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万木参天的原始状况,重当地经济,增加朝廷收入,以应付关内连绵不断的战事。清廷在顺治8年,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例》,允许农民入关开荒种地,采挖资源。由此,又有一大批百姓来到了关外。

但在康熙七年,清廷却颁布命令:“辽东招民永著停止。”这就相当于“封禁”了。由此,也开了“封禁”包括长白山在内的东北地区200多年的历史。

那么,清廷为什么要在这个地区采取如此长时间的“封禁”政策呢?

一、为了保存维护满清的“龙脉”和根据地。

在满清统治者看来,长白山地区是“祖宗肇迹兴亡之所,是满族龙兴之重地”。满族祖先肃慎、挹搂、勿吉人、渤海人等均视长白山为灵山之地,对长白山有着特殊而神秘的尊崇观念。

满族人认为,长白山山脉自西北发展到龙岗山后,分成了两条山脉。北脉至盛京后,成了福陵所在地天柱山和昭陵所在地隆业山;西脉至兴京门,成了永陵所在地开云山。所以,长白山是和满清的“龙脉”连接在一起的,保护长白山,就是保护满清的“龙脉”。

到了康熙年间,“崇祀长白山更甚,封长白山神,在乌拉小白山建‘望祭殿’,春称两祭,祀同五岳”。1682年,康熙帝东巡至吉林时,为缅怀满族先祖,率众跪拜长白山,行三拜九叩大礼,举行望祭仪式。

乾隆当政时,还曾在吉林境内,向长白山遥致祭礼,并留下了《驻跸吉林境望叩长白山》一,从而将对长白山的尊崇推向巅峰。

于是,清廷将长白山周围的千里林海悉数划为了禁区。

同时,满族人也将包括长白山在内的东北地区视作根据地。

满清入关后,虽然从表面上统一了中原,但此起彼伏的反清浪潮,一直伴随着整个清朝历史。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依然错综复杂。满族在取得了经济文化都远比自己进步许多的汉地统治权后,始终有着一种怀疑猜忌和畏惧的心态。以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故欲保留其发祥之地,勿使汉人侵入。则一旦中原有事,不至蹈元人覆辙。”

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满族为防万一,不得不为自己留条后路,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二、防止被汉人同化。

满族是游牧民族,崇尚“武义本习”的风俗习惯,和中原的农耕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保留这些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满人采取了封禁长白山的政策。宁可将长白山大量的土地闲置,也不愿将这些肥沃的土地交由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的汉人耕种。主要目的,是防止被汉人同化。

这种被同化的担忧,在满族统治者中根深蒂固。即便是从小浸淫在汉族文化历史中,受汉文化影响最深,汉学造诣也最高的乾隆皇帝,都曾流露出了他的深深忧虑。他曾不无担心地说:“东三省乃满洲根本地方,诸宜倍守满洲淳朴旧俗,并力挽渐染汉人习气。”

三、为了保护长白山丰富的资源。

长白山沃野千里,物产丰富,出产人参、貂皮、鹿茸、珍珠等珍稀资源。它们不仅是满族贵族生活的传统必需品,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清朝统治者为了独占这些资源,才将长白山划为禁区。

《清实录》记载,所有长白山的产参场,“令各揽头举熟悉刨夫,在苏城子、海诺恩屯、呢满口等处寻采,按额上交好参”。

除了人参外,长白山地区的官员每年还必须猎捕活鹿数十只,送内务府,交专人喂养,“供祭祀需用”。甚至包括清朝官员帽子上的珠子,都是大量地从长白山源源不断地送来的。至于珍贵而稀少的长白山貂皮,清廷特别重视,每年都要由驿站官员派出官兵,一路护送到宫里。

四、加强国防,抵御外辱。

康熙四年,一伙沙俄匪徒窜入黑龙江上游,盘踞在雅克萨,肆意袭扰边疆百姓,劫掠当地居民财物。1671年,康熙在第一次东巡时,就曾反复告诫宁古塔将军巴海,“罗刹虽云投诚,尤当防御,操练士马, 整备器械,毋堕狡计。”

在这样的背景下,清廷在长白山封禁区内划出了多个围场,专门供八旗兵围猎练武,提高战斗力,抵御外辱。

1687年,康熙第二次东巡时,亲自到长白山围场中狩猎,以此鼓励八旗士卒重视围猎练武, 加强备战。

清廷在对长白山长达200多年的封禁过程中,保护了满族的“龙兴之地”,也保护了长白山的生态环境。

不过,封禁长白山这一措施,客观上也极大地阻碍了整个东北的经济发展,削弱了东北地区的军事防卫,造成了清末时期沙俄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整个国家也因此蒙受了重大损失。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清朝封禁长白山的举措,是狭隘的,也是失败的。

标签: 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妃子梦到隋炀帝皇帝被烧死,皇帝说“梦是反的”,结果真的应验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隋炀帝,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秦朝和隋朝大概是最相似的两个朝代,都是经过数百年地方割据后的大一统王朝;也都是短命王朝,仅经过二世就亡国,还都留下了功在千秋的大工程,秦朝有长城、都江堰,隋朝有京杭大运河、科举制等等。隋炀帝与秦始皇一样,备受争议,当初都认为他们是暴君,然后越来越多的资料可以证明,他们并非简单的暴君,很多

  • 王聪儿:一个不到20岁的女人,竟然是白莲教的首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白莲教,唐朝,历史解密

    白莲教是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渊源于佛教的净土宗,相传净土宗始祖东晋释慧远在庐山东林寺与刘遗民等结白莲社共同念佛,后世信徒以为楷模。流传到清初,又发展成为反清秘密组织,虽遭到清政府的多次血腥镇压,但到了嘉庆元年,白莲教大起义已发展成嘉庆年间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嘉庆年间的白莲教起义,前

  • 金军的“铁浮屠”防御力那么强悍 为什么还是打不过宋军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金国,历史解密

    “铁浮屠”就是金军的全甲重骑兵。所谓全甲,就是战士和所骑的战马都身披重甲。“铁浮屠”盔甲是由长方形的甲条组成,使用坚韧的皮绳层叠联结起来,形成相互叠压的层状结构。上图就是金军“铁浮屠”重甲兵的手绘复原图“铁浮屠”对于普通弓箭、刀枪具有比较好的防御力,很难直接穿透形成杀伤力。但是金军的“铁浮屠”虽然防

  • 襄樊之战庞德失败后为什么没有投降?关羽又为何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庞德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不少人觉得奇怪,马超投降了刘备,而作为马超部下的庞德为何不投降刘备呢?其实,不是庞德不肯投降刘备,而是阴差阳错,不巧错过了。马超被曹操击败后,投奔了张鲁,然而,张鲁表面上对马超礼遇有加,实则对其既忌惮又提防。后来,曹操扬言攻打张鲁,张鲁大惊

  • 武则天临死前意识到什么事情 为什么将皇位还给李家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武则天,历史解密

    女皇武则天是一位尽人皆知的皇帝,她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大一统的女皇帝,她并不是唯一的女皇,还有一位女皇帝名叫陈硕真。只不过这位女皇不是大一统的女皇,只建立了一个短暂的王朝。古代男尊女卑的情况下,武则天能走到皇帝的位置,无疑是非常厉害的,她绝对是名留青史的人。史书中武则天更是非常厉害的,唐书中记载了武则天

  • 满清八旗在后期为什么战斗力会直线下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八旗,清朝,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明朝的失败是由于外忧内患,但是实际上外在的满清军队给明朝军队带来了极大的牵制力,因为满清军队实在是太强了,满清八旗军在关外经过不断厮杀,磨练得非常有实力,他们从小就没有富裕的生活,甚至有的地方人们都没有鞋子穿,对于依靠着贫瘠土地生长的人们来说,战争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他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一

  • 奥尔梅克文化到底有多神秘 为什么说这是一支被遗忘的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西班牙,印第安人,历史解密

    奥尔梅克是一支被遗忘了的文化,早期的西班牙和印第安史学家曾描述过生活在中美洲古代的奥尔梅克人:纹身、黑齿、剃发、蓄须,但不知什么原因,他们逐渐被遗忘了,直到进入20世纪40年代才被重新发现,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至今也没有人能揭开这一民族文化的神秘面纱。在奥尔梅克人遗址有许多形状不同、用整块巨石制成的

  • 汉朝到底强大到如此丧心病狂的的地步 安息帝国最精锐的部队被看作弱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朝,安息国,历史解密

    安息帝国实力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小便今天想要给大家分享的是这样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还是关于我国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熠熠生辉的汉朝。汉朝我们都知道,是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建立秦朝不过两代就崩塌之后,建立的有一个朝代,这个朝代的皇帝被我们知道

  • 关羽的副将很有名,那其余三人的副将都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群雄经过一系列纷争后,最终只剩下三股势力——魏蜀吴。其中蜀国的是出名将最多的势力,五虎上将便是最为出名的五大将领。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以及关羽单个将领拿出来都是三国武力的顶尖水平。作为蜀国大将军很多事情自然不必亲力亲为,于是一般都在其手下设一位副将,以供替大将们处理各种繁杂的事务。其中五

  • 揭秘:孟子和司马迁为什么要“说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孟子,春秋,历史解密

    当下的80后,90后,00后都会深深地记得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课文出自《孟子》。从古至今,这篇文章不知激发了多少人,身处逆境却坚韧不拔地抗争的热血与豪情。尤其是这篇文章开篇就这样写道: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