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天空中的云墙是什么

天空中的云墙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339 更新时间:2024/1/20 10:52:26

云墙是热带风暴、台风水平结构的组成部分,由大量潮湿空气强烈上升而形成的积雨云组成,环绕着台风眼,高耸似墙。它是热带风暴、台风中最大雷雨发生区,其内侧又是最大风速区。因而,云墙是形成灾害的狂风暴雨区。

基本简介

云墙又叫云堤。是观测到的在远处具有明显界线的云块。它覆盖了相当大一部分地平天空,但范围不超过头顶。

台风内各种气象要素天气现象的水平分布可以分为外层区(包括外云带和内云带)、云墙区和台风眼区三个区域;铅直方可以分为低空流入层(大约在1公里以下)、高空流出层(大致在10公里附近)三个层次。台风中最大风速发生在云墙的内侧,最大暴雨发生在云墙区,所以云墙区是最容易形成灾害的狂风暴雨区。

形成

云墙是热带风暴、台风水平结构的组成部分,由大量潮湿空气强烈上升而形成的积雨云组成,环绕着台风眼,高耸似墙。它是热带风暴、台风中最大雷雨发生区,其内侧又是最大风速区。卷入气流越向台风内部旋进,切向风速也越来越大,在离台风中心的一定距离处,气流不再旋进,于是大量的潮湿空气被迫强烈上升,形成环绕中心的高耸云墙,组成云墙的积雨云顶可高达19公里,这就是云墙区。因而,云墙是形成灾害的狂风暴雨区。

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所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

云是地球上庞大的水循环的有形的结果。太阳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发形成水蒸气,一旦水汽过饱和,水分子就会聚集在空气中的微尘(凝结核)周围,由此产生的水滴或冰晶将阳光散射到各个方向,这就产生了云的外观。并且,云可以形成各种的形状,也因在天上的不同高度、形态而分为许多种。

影响

云吸收从地面散发的热量,并将其反射回地面,这有助于使地球保温。但是云同时也将太阳光直接反射回太空,这样便有降温作用。哪种作用占上风取决于云的形状和位置。

从地面向上十几公里这层大气中,越靠近地面,温度越高,空气也越充足;越往高空,温度越低,空气也越稀薄。

另一方面,江河湖海的水面,以及土壤和动、植物的水分,随着蒸发到空中变成水汽。水汽进入大气后,成云致雨,或凝聚为霜露,然后又返回地面,渗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以后又再蒸发(汽化),再凝结(凝华)下降。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水汽从蒸发表面进入低层大气,这里的温度高,所容纳的水汽较多,如果这些湿热的空气被抬升,温度就会逐渐降低,到了一定高度,空气中的水汽就会达到饱和。如果空气继续被抬升,就会有多的水汽析出。如果那里的温度高于0℃,则多余的水汽就液化成小水滴;如果温度低于0℃,则多余的水汽就凝华为小冰晶。在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并达到人眼能辨认的程度时,我们所说的云就形成了。〔注:高空中压强减小,水的凝固点会升高而大于0℃〕

颜色分析

天空有各种不同颜色的云,有的洁白如絮,有的是乌黑一块,有的是灰蒙蒙一片,有的发出红色和紫色的光彩。这里面,云的厚薄决定了颜色,我们所见到的各种云的厚薄相差很大,厚度可达7-8公里,薄的只有几十米。有满布天空的层状云,孤立的积状云,以及波状云等许多种。很厚的层状云,或者积雨云,太阳和月亮的光线很难透射过来,看上去云体就很黑;稍微薄一点的层状云和波状云,看起来是灰色,特别是波状云,云块边缘部分,色彩更为灰白;很薄的云,光线容易透过,特别是由冰晶组成的薄云,云丝在阳光

下显得特别明亮,带有丝状光泽,天空即使有这种层状云,地面物体在太阳和月亮光下仍会映出影子。有时云层薄得几乎看不出来,但只要发现在日月附近有一个或几个大光环,仍然可以断定有云,这种云叫做“薄幕卷层云”。孤立的积状云,因云层比较厚,向阳的一面,光线几乎全部反射出来,因而看来是白色的;而背光的一面以及它的底部,光线就不容易透射过来,看起来比较灰黑。

日出和日落时,由于太阳光线是斜射过来的,穿过很厚的大气层,空气的分子、水汽和杂质,使得光线的短波部分大量散射;而红、橙色的长波部分,却散射得不多,因而照射到大气下层时,长波光特别是红光占着绝对的多数,这时不仅日出、日落方向的天空是红色的,就连被它照亮的云层底部和边缘也变成红色了。由于云的组成有的是水滴,有的是冰晶,有的是两者混杂在一起的,因而日月光线通过时,还会造成各种美丽的光环或彩虹。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艾肯泉是怎么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有一处汩汩喷涌了上千年的地热喷泉,它是地球的“恶魔之眼”——艾肯泉。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有着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奇观景象,无论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力,还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无一不让人惊叹向往。这个喷涌千年的地热喷泉,虽然其泉水流经的地方寸草不生,但是萦绕其周围那红黄相间的草滩,红褐

  • 2020年5月21日:奥利弗·威廉森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奥利弗·伊顿·威廉森(Oliver Eaton Williamson,1932年9月27日-2020年5月21日),“新制度经济学”的命名者。自1998年以来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爱德华·F·凯泽”名誉企业管理学教授、经济学教授和法学教授。曾任美国政治学与社会学学院院士(1997年)、美国国

  •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此次战争时签订的。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

  • 威尼斯电影节有什么奖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英文: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创立于1932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即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被誉为“国际电影节之父”,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与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

  • 1896年6月3日:《中俄密约》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中俄密约》,即俄国与清政府订立的秘密条约,1896年6月3日(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沙俄利用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的困境。藉口“共同防御”日本,诱迫清政府派遣特使李鸿章与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财政大臣维特在莫斯科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又称《防御同盟条约》。一般称为《中俄密约》。条约简介9

  • 1997年6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组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简称CNNIC)于1997年6月3日组建,现为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直属事业单位,行使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职责。作为中国信息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者、运行者和管

  • 2016年6月3日:穆罕默德·阿里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原名小凯瑟斯·马塞勒斯·克莱(Cassius Marcellus Clay,Jr),1942年1月17日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美国著名拳击运动员、拳王。阿里12岁开始了自己的拳击生涯。1964年,22岁的他击败索尼·利斯顿首次夺得重量级拳王的称号。

  • 2019年6月3日:世界自行车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世界自行车日”是联合国第72届联合国大会于2018年4月12日全体会议上通过一致决议将6月3日设定的节日。历史渊源2018年4月12日,联合国第72届联合国大会在一个主题为:“体育促进发展与和平:通过体育和奥林匹克理想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的全体会议上通过一致决议,将6月3日设定为世界自行车

  • 垃圾分类的古人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现代人讲究科学化的分类处理,检视历史,发现古人对垃圾处理也十分重视,提出了很多治理环境污染的办法。从考古发掘来看,在先秦时期的考古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灰坑(即垃圾坑),是由于古代人们利用废弃的窖穴、水井或建筑取土后的凹坑倾倒垃圾,垃圾中土壤变成灰色而形成的。这说明早在4000年前,古

  • 杨玉环的死因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关于杨玉环的死因有很多争议,其中大多数的猜疑有以下几种情况:死于马嵬坡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