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八大盖是什么枪

三八大盖是什么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821 更新时间:2024/2/12 8:45:42

三八式步枪(日语:三八式歩兵铳;さんぱちしきほへいじゅう,英:Sanpachi-shiki hohei-ju)为手动步枪,日本陆军于日俄战争1907年正式采用为制式武器,三八式步枪是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陆、海军最要、最基本的武器,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日本战败),用了整整40年。

三八式步枪在中国一俗称为三八大盖,由于其枪机有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以及机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样而得名。

设计思想

在坦克出现后欧洲军方注意到配合坦克进攻的步兵的最佳射击距离为400米内,而非传统的六百至八百米,由此掀开了新的步枪设计理念,各国将制式步枪进行改造并将步枪缩短,成为短步枪,使其缩短射程。例如将毛瑟98式步枪从1.24米调整为1.1米,苏联将莫辛纳干步枪从1.3米改为1.2米,而受德国影响较大的民国政府也将汉阳造从原来的1.25米改为1米。就在全世界将步枪度改短时,只有日本对此趋势不感兴趣。

一战胜利后,作为战胜国的日本将法国作为陆军军事学习的对象,加以模仿。尽管法国也将步枪改短以适应配合坦克进行攻击,但法国军界仍认为坦克等机械车辆只是辅助步兵作战的武器,真正决定战场进攻胜负的是类似奇诺的要塞堑壕火力支撑体系。抗战时期,日军在中国大量建造炮楼碉堡便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要塞作战体系下,长步枪的长射程具备的优势不言而喻。日军放弃了更适应机械化坦克集群推进的短步枪而选择了更适应要塞堑壕体系下的,利于肉搏的长步枪。由此,二战中最长的步枪——三八式步枪诞生了。

发展沿革

三八式步枪的原型是三十年式步枪三五式海军步枪。三十年式步枪仿造自德国毛瑟步枪,设计师是有坂成章大佐,以取代从甲午战争以来,以法国M1874步枪仿造但是不可靠也打不准的村田枪。这两种步枪也因其发明者有坂成章而得名有坂步枪。

有坂在设计三十年式步枪时起初设定了三种口径作为研发方向:6毫米、6.5毫米以及7毫米。三十年式步枪(三十年式歩兵铳)于1897年进行制式化生产,并于1903年完成日本全军更换整装。日本陆军换发三十年式步枪后,日本海军陆战队也跟换枪,有坂成章将设计案转将给部属南部麒次郎上尉负责进行改进。南部麒次郎只进行了改良,将尺改为直立式,并且加上枪机盖,并命名为三五式海军步枪(三十五年式海军铳)。

1904年1905年日军在中国东北战场上使用的三十年式步枪表露出有一种细小的沙尘进入操作机关内,导致操作不良,三十年式步枪另外有根很容易折断的撞针。上述的情形在日俄战争后有人提出讨论与进行改善,这时候已经升任小石川炮兵工厂研究所所长的南部麒次郎因此将枪机重新进行简化,同时在枪机表面增加了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然而增加防尘盖的立意虽然良,不过却又为操作时增加了独特的金属噪音。其他改进包括在准两侧增加护翼,三八式步枪机械瞄准具早期采用V型缺口照门,后期采用觇孔式照门。

南部很快地完成三十式步枪的改良后,于明治四十年(1907年)5月开始制式化在东京小石川炮兵工厂进行生产。虽然正式的制式化量产从1907年开始,不过南部麒次郎将新改良开发的步枪仍然以明治天皇年号第三十八年(1905年)命名;明治41年3月开始,新式的三八式歩枪逐渐成为部队的标准配备;到了明治43年(1910年),部队中的三十年式步枪就全面被三八式步枪取代了。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20年5月22日:八一厂老演员刘龙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刘龙(1929年-2020年5月22日),生于北京市。中共党员,退休前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从事表演艺术专业62年。1943年任上海苦干剧团演员。1947年任上海文化影业公司特约演员。1948年任香港永华影业公司演员。与著名影星鲍方、舒绣文等许多当红演员们一起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1949年

  • 三八大盖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三八式步枪在中国一向俗称为三八大盖,由于其枪机上有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以及机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样而得名。三八式步枪的优势:射程远,精度高,容易训练新兵,制造简单,善于白刃战。三八式步枪(日语:三八式歩兵铳;さんぱちしきほへいじゅう,英文:Sanpachi-shiki hohei-ju)为手动步枪

  • 1927年6月2日:国学大师王国维自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

  • 1942年6月2日:《中美租借协定》签署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中美租借协定》,简称《租借协定》或《互助协定》,1942年6月2日,宋子文和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华盛顿签署了《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协定声明中华民国之防御及抵抗侵略对于美国之防御关系至为重要,两国政府议定美国政府将继续以美国大总统准予转移或供给防卫用品、防卫兵力及防卫情报提供给中国政府;中国政府将继

  • 1997年6月2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坐落于清华园理学院大楼西部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英文名:Center for Advanced Study Tsinghua University)正式成立于1997年6月2日。简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是清华大学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专门设立的基础科学研究实体。它的宗旨是:面向世界、面向二十一世纪,

  • 260年6月2日:三国曹髦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曹髦(241年11月15日-260年6月2日),字彦士,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王曹霖之子,曹魏第四位皇帝。正始二年(241年),生于东海王宫,自幼聪明好学,才慧早成,正始五年(244年),封为高贵乡公,嘉平五年(254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除齐王曹芳后,拥立为帝,年号正元,

  • 1839年6月2日:杨守敬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杨守敬(1839年6月2日—1915年1月9日),湖北省宜都市陆城镇人,谱名开科,榜名恺,更名守敬,晚年自号邻苏老人。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泉币学家、藏书家。杨守敬一生勤奋治学,博闻强记,以长于考证著名于世,是一位集舆地、金石、书法、泉币、藏书以及碑版目

  • 天空中的云墙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云墙是热带风暴、台风水平结构的组成部分,由大量潮湿空气强烈上升而形成的积雨云组成,环绕着台风眼,高耸似墙。它是热带风暴、台风中最大雷雨发生区,其内侧又是最大风速区。因而,云墙是形成灾害的狂风暴雨区。基本简介云墙又叫云堤。是观测到的在远处具有明显界线的云块。它覆盖了相当大一部分地平天空,但范围不超过头

  • 艾肯泉是怎么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有一处汩汩喷涌了上千年的地热喷泉,它是地球的“恶魔之眼”——艾肯泉。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有着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奇观景象,无论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力,还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无一不让人惊叹向往。这个喷涌千年的地热喷泉,虽然其泉水流经的地方寸草不生,但是萦绕其周围那红黄相间的草滩,红褐

  • 2020年5月21日:奥利弗·威廉森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奥利弗·伊顿·威廉森(Oliver Eaton Williamson,1932年9月27日-2020年5月21日),“新制度经济学”的命名者。自1998年以来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爱德华·F·凯泽”名誉企业管理学教授、经济学教授和法学教授。曾任美国政治学与社会学学院院士(1997年)、美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