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末农民战争的背景

秦末农民战争的背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693 更新时间:2024/1/16 15:52:12

秦末农民战争又称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大陆对秦朝末年群雄并起的称谓,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

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900余人被征发去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东南)遇大雨误期,根据秦朝法律,戍卒误期到达目的地的一律处死。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发动反秦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史称“大泽乡起义”。

起义军推举陈胜为王,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以吴广为都尉,用已被赐死的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反秦。

起义军迅速攻下蕲县(今安徽宿州南)。当义军进据陈县(今河南淮阳)时,已拥有步兵数万。陈胜自立为王,国号张楚,任命吴广为假王,但是因为陈胜得势后骄傲,加上秦将章邯率秦军镇压而导致大泽乡起义失败。

在起义过程中各地纷纷响应,其中属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支军力最强,刘邦最终攻破咸阳推翻秦王朝。

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虽然起义失败了,但打击了地主阶级。

背景

秦朝暴政

秦朝田租、口赋、徭役和兵役阿房宫、骊山陵、动用刑徒及奴隶70万人,防备匈奴30万,戌守五岭50万,加上修驰道、搞运输,全国服役者达200万。全国人口约2000万,即1/10人口脱离生产。“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严酷的刑律“赭衣塞路,囹圄成市”。人民群众愤怒反抗。

嬴政巡游沙丘,死前赐玺书给正在上郡(延安)监军的长子扶苏,令其回咸阳主持葬礼。但玺书被玩弄阴谋的中车府令赵高扣压。赵控制始皇幼子胡亥,威胁利诱丞相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又矫诏捏造罪名赐死扶苏。胡亥生性残暴昏庸,强令许多宫人殉死,又把许多工匠闭死于墓道之中。

胡亥即位,任用赵高为郎中令,诛杀蒙毅等大臣及秦宗室公子公主。赋敛益重,戍徭无已,用法也更为苛深,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他恐自已为天下所轻,也东出巡游,立碑刻石。

为增强都城军备,征材士(强弩射手)5万人屯咸阳,又加供他游猎用的狗马禽兽,咸阳因而粮草不足,下令调各地粮食刍藁,转输服役者自带干粮,咸阳周围300里以内田地所产粮谷不得擅自食用。以至“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赋税增加到超过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二。

戍边误期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一队被征发到渔阳(今北京密云)戍守的贫苦农民,行进到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遇到连日大雨,道路不通,无法按期到达目的地。按照秦法规定,误期当斩。在这种情况下,戍卒中的两个屯长陈胜和吴广密议,既然不管是逃亡还是起来造反都是死路一条,那么何不拼死干出一番事业来呢?

于是,他们利用“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等计策发动戍卒起义,杀死监押的军官,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用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起义。

意识形态

秦暴政背后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秦王朝的统治者是战国时期的军功地主,他们通过顺利夺权,建立了政权,因此形成了骄傲的心理特征。反映在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上,就是以法家思想治国,唯我独尊,崇尚暴力,藐视一切;反映在统治者心理上,就是好大喜功,急于求成。

陈胜吴广这些无名小卒之所以敢于造反,这与社会下层心理,特别是当时流行的“王侯将相无种”的思想有很大关系。因此,秦始皇虽然能定一尊,强制统一,但却不能抹去人们思想中的深层次观念。

阶级斗争

由于秦的暴政,人们不能照常生活下去,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迅速激化。另外,秦二世阴谋夺帝位,使得统治阶级内部出现深刻危机,矛盾尖锐。加之当时六国贵族国破家亡,对秦朝统治也不满,企图伺机推翻秦王朝。统治阶级也不能照常统治下去。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15年8月3日:男人节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男人节,是世界上的节日之一。随着8月3日男人节(将3.8对调)逐渐被越来越多人知道,这个来源于网络上的节日开始悄悄流行,不少男同胞还收到了“男人节快乐”的祝福短信。上海几家知名公司还在这天给男性员工放了一天假,庆祝他们的“83男人节”,有超过7成网友表示支持男人节。到2015年,近八成网友呼吁要设立

  • 楚汉之争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最终,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背景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于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

  • 1918年8月3日:程开甲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程开甲(1918年8月3日-2018年11月17日),男,汉族,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江苏苏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1918年8月3日生,江苏省苏州市吴江

  • 汉文帝三次防御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汉文帝第一次防御匈奴,汉文帝前三年(前177)五月,匈奴右贤王率骑兵入居河南地(今河套地区),侵掠上郡(治今陕西榆林东南)的少数民族,并杀掠人民。六月,文帝遣丞相灌婴率8.5万骑兵开赴高奴(今陕西延安),迎击右贤王。右贤王出塞而去。会济北王刘兴居反,汉乃诏击匈奴兵回长安。汉文帝前元三年(前177),

  • 诸吕之乱的背景与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诸吕之乱是西汉初期,在朝的吕氏一党所谓的扰乱朝政行为及由此引发的众大臣带兵反攻的一系列事件。其真实本质是刘姓宗室及其支持者,借口吕氏作乱所发动的针对吕氏的政变行为。刘邦死后,刘盈登基为汉惠帝。刘盈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刘盈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

  • 冥王星的行星之辩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冥王星(小行星序号:134340 Pluto;天文代号:♇,Unicode编码:U+2647)是柯伊伯带中的矮行星。冥王星是第一颗被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冥王星是太阳系内已知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在直接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中,冥王星体积排名第9,质量排名第10。冥王星是体积最大的海外天体,其质量

  • 彗星的起源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彗星(Comet),是指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彗星分为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彗核由冰物质构成,当彗星接近恒星时,彗星物质升华,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彗星的质量、密度很小,当远离太阳时只是一个由水、氨、甲烷等冻结的

  • 太阳系的形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太阳系的形成有多种学说,其中星云假说,最早是1755年康德和1796年拉普拉斯各自独立提出。认为太阳系是46亿年前,在一个巨大的分子云的塌缩中形成。这个星云原本有数光年的大小,并且同时诞生了数颗恒星。研究古老的陨石追溯到的元素显示,只有超新星爆炸后的心脏部分才能产生这些元素,所以包含太阳的星团必然在

  • 彗星轨道的分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彗星的轨道有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三种。椭圆轨道的彗星又叫周期彗星,另两种轨道的又叫非周期彗星。周期彗星又分为短周期彗星和长周期彗星。一般彗星由彗头和彗尾组成。彗头包括彗核和彗发两部分,有的还有彗云。并不是所有的彗星都有彗核、彗发、彗尾等结构。我国古代对于彗星的形态已很有研究,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

  • 极光的形成原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极光出现于星球的高磁纬地区上空,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而地球的极光,来自地球磁层和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极光产生的条件有三个:大气、磁场、高能带电粒子。这三者缺一不可。极光不只在地球上出现,太阳系内的其他一些具有磁场的行星上也有极光。极光一般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