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日本飞象行动计划

日本飞象行动计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430 更新时间:2024/1/21 8:41:54

飞象行动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最富有创意,也是战争史上最奇特的计划。飞象计划在执行中一共制造了10000个气球,放飞了9300个。估计有1000个气球抵达美洲上空,大部分炸弹投在人迹罕见的地方,有记录的只有285起。涉及北至拉斯加,南到墨西哥的广大地域。大部分落在美国西北部的沿岸地区。

飞象行动过程

1944年6月,第一批200只气球起飞,但因设计上的问题没有一个飞越太平洋。改进设计后,气球基本准备就绪。经过举国上下的艰苦努力,1万多个巨大无比的气球炸弹终于如期完工,日本各地处处都摆放着这种庞然大物,构成了一幅非壮观的景象。

1944年11月1日清晨,日本“北美进攻”的行动拉开了序幕。太阳刚刚升起,一批日本军官就站在各个制高点上,把军刀指向东方,下达了“气球升空”的命令。日本的千叶、茨城、福岛等地,几乎同时升起了几千个硕大无比的热氢气球。成千上万名妇女孩子欢呼雀跃,泪流满面,一直目送着这些自己亲手做成的“秘密武器”晃晃悠悠地消失在远方的天际。为了“以壮行色”,日本大本营还郑重其事地派出高级参谋军官到神社为这些秘密武器远征北美而祈祷。

从此以后,日本人天天都在关注报纸和收音机,在想像着从大洋彼岸传来捷报时的喜悦情形。然而,一天、两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过去了,什么消息都没有。日本人着急了,放飞气球炸弹的数量也开始慢慢减少。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无论是收音机里还是报纸上,还没有有关气球炸弹在美国本土爆炸的消息,似乎美国人连气球炸弹的影子都没有看到。

很多人开始对这个计划丧失信心,后来就干脆不再放飞气球炸弹。直到战争结束时,日本人仍然不知道他们的秘密武器到底归宿处,其的未放飞的气球还静静地躺在电影院和相扑馆里。日本人煞费心机的“气球炸弹”计划就这样带着众多遗憾流产了。

两个星期后,美国蒙大拿州的一个渔夫在打鱼时捞起了一个气球气囊的部分碎片。之后,美国的其他州也发现了若干碎片;同时接到若干起森林小火灾的报告。美国科学家将这些碎片进行拼接,确定肇事者是一种纸气球携带的燃烧弹。为了确定发射地,美国科学家分析了一个捡到的沙袋中的砂子,砂子中没有珊瑚碎屑。根据北纬36度线以上的海域没有珊瑚生长,砂子的主要成分是火山岩,断定气球是由日本本州岛的沿海地区起飞。

经过B-29的高空侦察,美军发现了若干气球发射场,证实了科学家的推断。另外,一个操纵机构出了问题的气球飞到加利福尼亚州的低空,美国战斗机很容易地用飞机的尾流将气球吹到地面,得到一枚气球的实物样品。

美国政府立即对气球威胁进行评估,评估认为光靠气球上的小型炸弹,在辽阔的美洲大陆上漫无目标的抛掷,不会造成什么损失。令人担忧的是如果日本将燃烧弹换为生物武器,将鼠疫、炭疽等恶性传染病的致病源撒向美洲,美国就将遭受重创。美国立即通过战时新闻检查机构,严密封锁了媒体任何有关气球炸弹的只言片语。

由于战时美国的反间谍工作极有成效,日本只能通过媒体的公开信息了解情报。日本军方得不到任何气球袭击效果的情报,认为没有一个炸弹抵达美国,因而在1945年4月取消了“飞象”计划。

飞象行动的结果

1945年5月5日,气球炸弹在美国造成了一次人员伤亡。当天,Archie Mitchell牧师带着妻子和5个孩子到俄勒冈州布莱附近的Gearhart山上野炊。牧师把妻子和孩子留在一个林间空地,自己准备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泊车。孩子们发现空地中间有一个半埋在土中奇怪的金属物品,好奇地试图将它拉出来,谁知这是一枚气球投下未爆炸的炸弹,炸弹在移动时爆炸,牧师妻子和5个11—13岁的孩子被炸死。这是二战时美国本土唯一一次因为敌方袭击的人员伤亡。

“飞象”计划极具创意,用极其廉价的材料和最不熟练的劳动力制造出洲际攻击武器,使人不得不佩服日本科学家的想象力。“飞象”计划之所以未能达成目的,在于时机选择错误。“飞象”攻击持续的半年,恰巧是美国的冬季和雨季,这时候爆炸的燃烧弹不可能引起大范围森林火灾。如果攻击选择在旱季,攻击将不可避免地引发多处森林大火。另外,由于害怕美国的报复,日本军方一直未敢采用生物武器。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798年8月1日:阿布基尔海战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阿布基尔海战,发生于1798年8月1日—2日,也就是拿破仑对埃及的远征(1798—1801)期间,英法海军在地中海尼罗河口的阿布基尔海角(埃及)附近进行的一次交战,是世界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战役之一。结果以英军的胜利而告终,英国战役指挥官纳尔逊受封为尼罗河男爵。阿布基尔海战结果英国舰队用了整整两个星

  • 演讲稿的格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

  • 1958年8月1日: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1958年8月1日,第一辆红旗牌轿车诞生,成为国家领导人和国家重大活动的国事用车。“红旗”轿车式样美观、典雅,内外装饰富有民族风格。最大功率200匹马力,最高车速为每小时185公里。对于中国人而言,红旗不仅是一个著名的汽车品牌,还是一种深深的情怀和神圣的记忆。对于一汽人而言,红旗更是一种强烈的责任和

  • 1895年8月1日:古田教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古田教案(英文:Kucheng massacre)是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十一日(1895年8月1日)发生于福建省古田县的一场教案。古田教案是义和团起义前(1899-1901年)最严重的教案(传教士及基督徒与异教徒直接的冲突)。古田教案事件背景1892年,江西赣州人刘祥兴以钉秤补碗为生来古田创立斋教会。而

  • 元嘉第一次北伐的背景与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元嘉北伐是指南朝宋于元嘉年间主动进攻北魏一系列的征战,共计有三次,分别于元嘉七年(430年)、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及元嘉二十九年(452年)。三次战争中宋文帝虽留守建康,各次派不同将领出征,但都会传诏传授战略。三次北伐主要目标及战场均为宋的河南失土,战事耗费了不少兵力及物资,但结果全遭失败。尤其

  • 元嘉第二次北伐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刘宋经第一次北伐大败,一时无力再举,遂整顿政治、恢复国力,以图再举。宋文帝北伐之志不曾懈怠,待国力稍见恢复后,立即着手进行北伐的准备工作。元嘉二十一年(444年),以左军将军徐琼为兖州刺史,由彭城(今江苏徐州)移镇须昌(今山东东平西南),以大将军参军申恬为冀州刺史,移镇历下(今山东济南西)次年,以武

  • 丹霞地貌形成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即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红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目前该定义被大多数学者们接受,也可表述为“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丹霞地貌的基本特征红色陡崖坡是丹霞地貌最重要的识别要素,不同形态和体量的陡崖坡组合成堡状、墙状、柱状等各类

  • 元嘉二次北伐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七月,当宋魏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宋处于战略进攻,北魏处于战略防御的地位。在战争初期,刘宋三路大军进展顺利,取得了程度不同的胜利。七月中旬,宋东路军向魏军发起攻击,青、冀2州刺史萧斌部下建武司马申元吉率军猛攻镐礅,北魏碻磝戍主、济州刺史王德弃城逃跑,宋军占领碻磝。与此同时,萧

  • 元嘉第三次北伐的经过和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宋文帝得知北魏发生政变,魏太武帝被杀,遂仓卒图谋再次北伐,并得鲁爽等人支持,但太子中庶子何偃认为北方数州经历过上一次北伐后还未复原,未是时机,上一次反对北伐的沈庆之再度进谏试图阻止北伐,但宋文帝都不接纳。五月丙申,宋文帝下诏北伐,命萧思话督冀州刺史张永攻碻磝,鲁爽、鲁秀兄弟

  • 沙发的历史起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沙发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埃及,但真正意义的软包沙发则出现于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当时的沙发主要用马鬃、禽羽、植物绒毛等天然的弹性材料作为填充物,外面用天鹅绒、刺绣品等织物蒙面,以形成一种柔软的人体接触表面。如当时欧洲普遍流行的供大众使用的华星格尔(Farthingle)椅,是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