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哥是采用什么方法攻宋的

蒙哥是采用什么方法攻宋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902 更新时间:2024/3/14 2:43:20

蒙哥攻宋之战发生于1253—1259年(蒙古蒙哥汗三年至九年,南宋宝祐元年至开庆元年),在蒙宋战争中,蒙哥汗统军攻宋实施战略大迂回的作战。

战略迂回

蒙哥鉴于缺少水军,难越长江天险,遂采取战略大迂回,从翼侧及侧后攻宋。蒙哥汗二年(1252年)七月,蒙哥命其弟忽必烈率军征大理(今属云南)。

三年九月,忽必烈率军至忒剌(今甘肃迭部县达拉沟)分兵三路南进,兀良合台率西路军,沿晏当路(今四川阿坝草原),经吐蕃境入云南;宗王抄合、也只烈率东路军经茂州(今四川茂汶)趋会川(今四川会理西),以作牵制;忽必烈率中路军,经满陀城(今四川汉原北)渡大渡河,取古清溪道南下,穿行1000公里山谷,于十一月进至金沙江畔。

十二月初,东、中路军先后渡过金沙江,与西路军会师于龙首关,合力攻击,全歼大理军主力,于十二月十五日,占领大理城。四年春,忽必烈留兀良合台继续作战,自率一部兵返回。秋,兀良合台军攻占善阐(今昆明),俘国王段兴智。五年,在段兴智的协助下,征降未附诸部,占领大理全境(参见忽必烈灭大理之战)。

蒙哥汗六年春,兀良合台偕段兴智向蒙哥汗献大理图。六月,蒙哥汗鉴于对宋的侧后包围已经完成,遂以宋囚使为名,决定由两翼攻宋。右翼,命兀良合台自云南,帖哥火鲁赤、带答儿自利州、兴元(今陕西汉中)南北对进夹攻四川;左翼,命宗王塔察儿、驸马帖里垓攻宋两淮。右翼北路军帖哥火鲁赤、带答儿沿嘉陵江、渠江南下,于十一月进抵重庆附近地区。

右翼南路兀良合台率军于九月击乌蒙(今云南昭通),趋石门(今四川高县西北),十月,破秃刺蛮三寨,于马湖江被宋军击退返回。次年正月,三路大军已先后原路返回(参见蒙古攻四川之战)。左翼塔察儿率军至东平(今属山东),因军纪不严,掠民羊豕,被蒙哥遣使问罪,攻宋未有成效。

蒙哥汗七年春,蒙哥汗为消耗南宋实力,再次命诸王、众将出师攻宋。右翼,命都元帅纽璘攻掠东川;命万户刘黑马、夹谷龙古带攻西川。左翼,命塔察儿攻荆襄。右翼:纽璘率军自利州经大获山(今四川阆中东北),出梁山军(今四川梁平),直抵夔门(今四川奉节瞿唐峡);刘黑马、夹谷龙古带一举攻占成都。次年春,宋四川制置使蒲择之率军围成都。

纽璘还军至合州,趋成都赴援,于箭滩渡(今四川遂宁东涪江渡口),击败宋军阻击,长驱入成都。后在蒙古援军配合下,击败围成都宋军(成都之战),攻占成都府治所云顶山城(今四川金堂南),西川州县相继降附(参见纽粦攻四川之战)。左翼;塔察儿率10万骑攻襄阳、樊城,围樊城七日不克,率军返回。

亲征攻宋

蒙哥汗八年二月,蒙哥汗为建立超过父祖的功业,决定亲率大军攻宋。命兀良合台率军自大理经广西北上策应;忽必烈率军南攻鄂州;自率主力攻四川,企图东出夔门,浮江而下,待三路会师鄂州后,合兵攻临安(今杭州)。

七月,蒙哥率军4万,由陇州(今陕西陇县)经大散关(今宝鸡西南)南进。十月初八,至利州。擢利州守将巩昌便宜总帅汪德臣为征蜀前锋将,率军南进。二十四日,克苦竹隘(今四川剑门北小剑山顶),守将杨立战死。

十一月初八,克长宁山鹅顶堡(苦竹隘西),守将王佐战死。十一日,攻大获城(今四川阆中东北大获山上),宋将杨大渊请降,十二月初十,蒙哥汗至运山城(今四川蓬安东南),守将张大悦降。蒙古军至青居城(今四川南充),裨将刘渊杀都统段元?以城降,旋大良城(今四川广安东)等地也降蒙古。蒙哥征服川西北大部州县后,率军进至武胜山(今四川武胜县城附近),准备攻钓鱼城。

中弹卒世

蒙哥汗九年正月初一,蒙哥汗在武胜山庆贺新年时,与诸将议进退,述速忽里建议于重庆、钓鱼城之间,选精兵5万,命宿将守之,以牵制援师。然后避开钓鱼坚城,迂回夔、万(今四川万县市),俟冬水涸时,出三峡入两湖,至鄂州与忽必烈及兀良合台会师,一举可定东南。

蒙哥恃其兵强马壮,未纳其策,遂遣诸王末哥,攻礼义山城(今四川渠江东北,俗名三教寺);曳刺秃鲁雄攻平良山城(今四川巴中西);命降将杨大渊袭击合川旧城;纽璘自成都至涪州西蔺市(今四川涪陵西)架俘桥,阻宋军东援。

二月,蒙哥率军进至石子山(钓鱼城东),开始围攻钓鱼城。历时五个月未克,蒙古军疫病流行,士气大减。七月,蒙哥亲临现场指挥攻城时,身中飞石,后卒于军中,攻蜀蒙古军遂撤围北归(参见钓鱼城之战)。

同年八月,忽必烈率军渡过淮河,攻破大胜关(今河南罗山县南),南宋戍兵多遁逃。忽必烈率军直抵江北岸。九月初一,忽必烈在得知蒙哥死讯,仍率军南攻,破宋军10万人的阻截,渡过长江。初九,围攻鄂州。由于守城军民坚决抵抗,南宋援军集至,蒙古军攻城两月未下。

闰十一月初二,忽必烈得妻密信,欲北归争汗位。昏庸的宋军统帅贾似道,不但不乘机击败蒙古军,反而以割江为界,岁奉银、绢各20万两匹为条件,向忽必烈请降。忽必烈未置可否,即率军北归(参见鄂州之战)。时自大理北进的兀良合台军正围潭州(今长沙),忽必烈遣铁迈赤率精兵千人,铁骑3000,接应兀良合台军。

次年正月,兀良合台率军于浒黄州渡浮桥北还。贾似道乘机命夏贵以舟师截击其后队700人(一说170人),谎报大捷,蒙哥攻宋至此休战。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2010年7月10日:奥特曼之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2010年7月,日本正式立每年的7月10日为“奥特曼之日”,因为在1966年的7月10日,是宇宙英雄奥特曼的第一次亮相。为了纪念奥特曼的诞生将这天定为“奥特曼之日”。基本介绍2010年7月,日本正式立每年的7月10日为“奥特曼之日”,因为在1966年的7月10日,是宇宙英雄奥特曼的第一次亮相,《奥特

  • 中暑时如何处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夏季天气炎热,人在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很容易失去平衡,导致肌体热量过度积蓄,水盐代谢紊乱,很容易引起中暑,中暑后轻则出现多汗、头昏、胸闷、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昏厥或痉挛,甚至威胁生命安全。下面为你支招降低夏季中暑几率。一、中暑如何预防?1、夏季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在室外活动,

  • 忽必烈是如何攻破宋都临安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至元十一年(1274年),忽必烈下令20万元兵自汉江入长江,沿长江东下,一路上南宋将领或者纷纷投降,或者望风而逃,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军攻占建康(今南京)、镇江(今属江苏)等重镇后,元世祖忽必烈重新部署灭宋战争:命右丞阿里海牙攻湖南,都元帅宋都带等取江西,以切断南宋东

  • 探空气球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探空气球是把探空仪器带到高空进行温度、大气压力、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测量的气球。探空气球主要用于把无线电探空仪携带到高空,以便进行温度、压力、湿度和风等气象要素的探测。探空气球有圆形、梨形等不同形状。球重300~1500克(较小的升至一定高度会自爆),充入适量的氢气或氦气,可升达离地30~40千

  • 彩虹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彩虹,其实只要空气中有水滴,而阳光正在观察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射,便可能产生可以观察到的彩虹现象,彩虹最常在下午,雨后刚转天晴时出现,这时空气内尘埃少而充满小水滴,天空的一边因为仍有雨云而较暗,而观察者头上或背后已没有云的遮挡而可见阳光,这样彩虹便会较容易被看到。另一个经常可见到彩虹的地方是瀑布附近,

  • 蒙古帝国与元朝之间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元朝,是大蒙古国,即蒙古帝国的末代可汗忽必烈,成吉思汗之孙,在1271年建立的,忽必烈的开国诏书中,将尧舜禹汤等当坐前辈,“绍百王而纪统”。并且采用了汉族传统的年号作为纪年方法,汉族王朝的体制文化,强调自己继承的是中原王朝的法统,而且元朝历代帝王推行汉族文化。尊崇儒家程朱理学,还施行科举制度,汉化程

  • 1925年7月10日:猿猴诉讼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1925年7月10日,在号称最发达的美国,竟然发生了一场举世瞩目的“猿猴诉讼案”。达尔文在其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中,用进化论推翻了“神创论”,完成了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次飞跃。然而,在《物种起源》问世的第66年,达尔文逝世后的第43年,在号称最发达的美国,竟然发生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猿猴诉讼案”。2

  • 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是世界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国家,历来为中外史学家所公认。成吉思汗一生英勇善战,打败了很多国家。那么,大蒙古帝国当时的版图究竟有多大?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征服者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以总数才30多万人的军队,在50多年的东讨西伐、南征北战中,先后灭了40多个国家,征服了720多

  • 蒙古帝国是如何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蒙古帝国疆域最大时期,其领土东起朝鲜半岛,西达波兰,北到北冰洋,南至太平洋和波斯湾,几乎包括了整个亚洲和大部分欧洲。但在历史上,人们常将蒙古帝国的衰落归咎于蒙古新任大汗忽必烈,很多人认为:自蒙哥之后蒙古再没有真正可以称得上“可汗”的男人。据史记载,蒙哥去世后的一年中,蒙古内部发生许多大事,而很多事情

  • 1690年7月10日:比奇角海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1690年7月10日清晨,赫伯特打出旗语:战列线排列,转向西进。比奇角之战正式拉开了帷幕。战斗过程海面风向为东北,联合舰队占据上风。赫伯特的战列线航向西北,右舷迎风。联军方面虽在数量上占有明显劣势,但赫伯特将其主力集中于中卫与前卫,战列中前部基本实现了与法军的势均力敌。他计划以较薄弱的后卫实行远程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