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是秦国功臣,秦国的崛起和他密不可分

商鞅是秦国功臣,秦国的崛起和他密不可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491 更新时间:2023/12/6 5:59:55

公元前221年注定是载入史册的一年,因为这一年秦始皇带领秦国灭掉六国,一统天下。秦始皇的大一统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500多年诸侯割据的局面,从此天下一统,秦始皇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

秦国原本只是西陲边境的一个小国,这个国家的实力并不强大,但秦国从秦孝公开始一直到秦始皇结束,一共出现了7位英明的君主,正由于这7位君主的励精图治,最终才可以由秦始皇带领秦国灭掉六国统一天下。秦国的强大和秦国出现7位英明的君主有关,但同时也离不开一个人做出的贡献,正是这个人对秦国进行改革后才使秦国真正的强大起来,这个人就是“孤独的变法者”商鞅

商鞅又名公孙鞅,本是卫国人顿丘人,年轻的商鞅博学多才,他深受法学代表人物吴起的影响,对法家学说充满兴趣,他一直认为治国要用重典,特别当国家弱小、实力不强时更需要用重法来约束当朝官员与天下百姓。

商鞅由于知识渊博、治国理念新颖,被魏国国相公叔座邀请进魏国做官,商鞅在魏国用他的治国理念帮助魏惠王治理国家,商鞅建议魏惠王对魏国进行改革,可是魏惠王安于现状,他认为现在的魏国如果大范围改革会引起国家动乱,所以他没有采纳商鞅的建议。由于魏惠王没有采纳商鞅的建议,所以商鞅有些心灰意冷,感觉英雄无用武之地,这时的他已经有离开魏国另投他国的想法了。

虽然魏惠王不想改革国家,但不代表任何国家的君主都不想改革,此时秦国的国君秦孝公就已经立志改革秦国,因为当时的秦国国力是六国中最弱的,任何诸侯国都想欺负秦国,就连权利被架空的周天子也看不起秦国,经常给秦国下圣旨让秦国纳税、进贡。秦孝公是一位胸怀大志的君主,他想用自己的力量壮大秦国,于是他决定对秦国进行大改革。

秦孝公深知如果对国家改革,就需要一位敢为天下先的臣子带领秦国进行改革,但当时秦国朝堂上无人能胜任这份改革大业,于是秦孝公广发求贤令,重金寻找一位能带领秦国改革的人才。商鞅得知秦孝公的求贤令后,就离开魏国来到了秦国,秦孝公早知道商鞅的大名,对于商鞅来投他十分高兴,秦孝公立马将商鞅封官并主持改革大业。

秦孝公见万事俱备,于是他在朝堂上发布改革命令,并向大臣公布商鞅为改革大臣,秦孝公命令一发布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当时朝中大臣以甘龙为首都反对改革、变法,他们认为秦国所有的法律、制度都是祖宗定下来的,不可以轻易废弃。商鞅听完他们所说,立马词锋严厉的对他们进行反击,商鞅对秦孝公与众大臣说:“古往今来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事也,”他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秦孝公听完商鞅的话,当机立断决定对秦国进行改革,并告诉满朝文武所有人都听从商鞅的改革命令。

商鞅得到秦孝公的授权后,马上大刀阔斧对秦国进行改革,他首先改革的目标就是农业,因为在古代无论打仗还是治国都需要大量粮食的支持,一个国家只有粮食充足才会有富强的基础。商鞅为改革农业发布《垦草令》,其内容就是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提高国家对农业的认知度,同样削弱贵族的权力,使秦国的贵族都加入到农业生产的活动中。

商鞅发布的《垦草令》在第二年秋天就见了成效,秦国这一年秋天的粮食产量相当高,这也意味着商鞅的变法已经取到了初步成效。商鞅变法取得初步成效后又继续对秦国进行变法,商鞅这次的变法主要对军队和贵族下手,主要的内容就是明令军法奖励军功,然后废除世卿世禄制度,这一变法的实施给了普通士兵一个晋升的机会,只要立有军功就可以升官,这使得普通士兵作战更有动力,这一变法有好处同样也有坏处,坏处就是商鞅这一变法措施彻底得罪了秦国的贵族,这些贵族再也不能不劳而获,这使得秦国内部的很多贵族都恨上了商鞅,这也为商鞅日后被杀埋下了祸根。

秦国经过土地、军队改革以后实力已经逐渐强大了,但商鞅对此还不满足,他心中想要的秦国还没有建立出来,于是商鞅又一次在秦国进行变法,他这次变法的目标就是改进秦国的各种不足,他要将之前秦国所有的弊端全部剪除,他这次变法的内容就是:“废井田、制辕田、允许土地私有买卖、统一度量、定法律衡等”各种改革方略。经过这些次的变法秦国一步步的强大起来,无论是军队的实力还是综合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时的秦国已经有了和天下各路诸侯叫板的实力。

秦国在商鞅变法后一步步强大了,但商鞅却迎来了他的末日。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年轻的秦惠王继位,秦惠王继位后急需巩固自己的王位,于是他决定杀掉一位大臣以此来震慑前朝那些不服管理的老臣。这时秦国的大臣公子发现了秦惠王的想法,于是他决定诬陷商鞅,因为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触动了这些大臣的利益,于是他们决定借秦惠王的手除掉商鞅。

商鞅剧照秦惠王听到商鞅要造反的消息后下旨抓捕商鞅,商鞅提前得到了消息,决定逃回魏国,可惜商鞅以前得罪过魏国的边疆守卫人公子卬,公子卬拒绝商鞅入境,商鞅只好回到秦国。商鞅回到秦国后立马被秦惠王的人抓住并杀死了他,他的尸首被带到秦惠王面前,秦惠王下旨对商鞅实行车裂之刑,并诛杀商鞅全家。商鞅虽然被杀了,但他生前所有的变法并未被废除,秦国也是凭着商鞅的变法最终统一六国、平定天下。

我们不能否认商鞅对秦国做出的贡献,若是没有商鞅变法,秦国也不可能一统天下,那么中华民族的历史也会被改写,所以现在来看商鞅他确实是秦国的大英雄。

可是我们也应该从商鞅的死上得到一些警示,那就是做人做事不要做绝了,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商鞅就因为把事儿做绝了,而且他得罪了整个秦国所有的人,最终商鞅死后竟然还被车裂,甚至家人全都被杀,不能不说这也是商鞅的罪有应得。我们今后的人生中一定不要学商鞅,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给自己留条退路,这样才能使我们一直处于不败之地。

标签: 商鞅秦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治世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治世,汉朝,历史解密

    用酷吏祸害百姓,冤死者无数。府兵制崩溃,均田制解体。前线士兵因为败仗大量的死亡,国内百姓流离失所,逃户过半。这内政也不会比慈禧好多少。《旧唐书》列传38韦嗣立传记载,韦嗣立上疏: 今天下户口,亡逃过半,租调既减,国用不足,酷吏横行、冗官、财政紧张等等武则天其实和慈禧差不多,对内酷吏治国,祸害百姓,对

  • 古代皇帝惩罚妃子的刑法有哪些 轻者禁足重者死刑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代,妃子,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为了约束人的行为规范,制定了一些刑法用于惩罚哪些犯了错的人,例如满清十大酷刑不仅伤害了人的身体,更摧残了人的精神,来看看古代用于惩罚后宫妃子的刑法有哪些吧!盘点古代皇帝惩罚后宫妃子的刑法到底有哪些?1、禁足:①、终身禁足:将会被永远禁足于自己的寝宫,足不出户,无侍女侍奉,留妃位,无上殿赦令,

  • 陈毅同志的夫人:张茜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茜,民国,历史解密

    张茜(1922年6月11日--1974年3月20日),女,湖北武汉人,陈毅同志的夫人。原名掌珠,小字春兰,笔名耿星(译《沙原》、《平平常常的人》署名)。1938年赴南昌参加新四军。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调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政治部工作,在茅山根据地与陈毅结婚。皖南事变后,历任抗日军政大学华中分校

  • 杨坚是兰陵王的儿子?看不透的隋文帝杨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坚,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可谓妻妾成群,后宫佳丽三千人给予宠爱于一身除了唐朝的唐太宗可以做到,还有一位皇帝向皇后立下誓言:“不和第二个女人生孩子。”夫妻二人十分恩爱。他一生中最自豪的是,五个儿子出于同一对父母。一起来看看这个皇帝是谁?为什么如此的专情。“怕老婆&rdquo

  • 瓦岗五虎分别是那五个人 瓦岗寨现在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隋朝,窦建德,历史解密

    窦建德起义军在河北蓬勃发展的时候,另一支起义军也在河南崛起,这就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翟让是东郡韦城县(今河南滑县东南)人,原来在东郡当一名小司法官,因犯法被下狱判了死刑。看守他的狱吏叫黄君汉,知道翟让是条好汉,便把他放了出来。翟让逃回家乡准备起义。韦城县东南有个叫瓦岗的地方,瓦岗寨现名为:瓦岗

  • 黄兰次生平简介,著名戏曲家洪升的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清代著名戏曲家洪升的夫人.字兰次.钱塘人,兰次为大学士黄机孙女,庶吉士黄彦博女,工吟咏,解音律.生于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卒年不详。兰次是一名作曲能手,《皇清诗选》有蒋景祁《山都留别七章·洪布衣思日方思》诗,其中写道:“丈夫工顾曲,霓裳按图新.大妇和冰弦,小妇调朱唇”(小妇指洪升妾邓氏,吴人,善

  • 揭秘:汉武帝堪称千古一帝,为何却为汉朝覆灭种下“苦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汉武帝以前,宦官并非特指宫廷中的仆人而是广泛的用于皇帝身边的人。真正意义上的太监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太高的地位。就连普通宫廷侍卫的地位都不如,完全是皇帝的“私产”。但是这一情况在汉武帝执政晚期出现改变。《资治通鉴》记载,汉武帝晚年尤其热爱游宴,什么是游宴呢?这就是一种游园宴会的活动,而当一国之君把大量精

  • 古代为什么要设立左右丞相呢 左丞相和右丞相相比谁的官职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丞相,历史解密

    丞相是中国古代皇帝的股肱,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丞相制度,起源于商战国。秦国自秦武王开始,设左丞相、右丞相,但有时也设相邦,魏冉、吕不韦等都曾居此职。秦统一以后只设左、右丞相,从秦代到明朝丞相制度都在沿用,在某些朝代也不曾设丞相之位。到明太祖朱元璋杀丞相胡惟庸后废除

  • 常山公主的驸马:王济的轶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济,晋朝,历史解密

    王济(生卒年不详),字武子,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曹魏司空王昶之孙,司徒王浑次子,晋文帝司马昭之婿。西晋初年外戚、官员。王济才华横溢,风姿英爽,气盖一时,娶常山公主。 官至骁骑将军、侍中。王济爱好弓马,勇力超人,又善《易经》、《老子》、《庄子》等。文词俊茂,名于当世,与姐夫和峤及裴楷齐名。轶事典

  • 结发夫妻中的结发是什么意思 里面有什么文化内涵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揭秘夫妻,古代,历史解密

    中国人往往把双方都是第一次结婚的男女,称之为“结发夫妻”。“结发”一语,到底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呢?在中国古代婚礼中,“结发”和“结髻”是先后出现的两个重要仪式,两者都是以新婚男女的头发作为结婚、结合的信物。 上古原始社会的“结发”婚仪,已不可寻考。据古书记载,“结发”婚仪在阶级社会已经受买卖婚姻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