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麦田怪圈的各种图案

揭秘麦田怪圈的各种图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21 更新时间:2024/2/21 21:31:12

麦田怪圈(Crop Circle),是指在麦田或其它田地上,透过某种未知力量(大多数怪圈是人类所为)把农作物压平而产生出来的几图案。

草圈

草圈一般出现在3~5月,常是每年最先出现的圈。草圈多现于荷兰。

油菜圈

油菜圈多现于4~6月。麦田圈出现最多、最精美的地方——英国威尔特郡每年的麦田圈,往往是从油菜圈开始的。

小麦圈

小麦圈是最常见的圈,世界上一大半麦田圈都是小麦圈。出现在油菜圈之后,一直持续到小麦收割。

大麦圈

出现得较小麦圈略少。

玉米圈

在小麦收割后出现。玉米常常被连根拔起。

冰雪圈

到了冬天,作物大多被收割掉的时候,有时会出现雪圈。雪圈表面光滑,附近没有脚印,“失踪”的雪没有堆积在任何地方或者附近某处——整个形成的过程排除了用机械装置来制造雪圈的可能性。也一些艺术家喜欢在雪上制作图案,不过入口出口清晰可见。

北极、加拿大、英国、俄罗斯等地的冰面上都发现过这种圆形冰圈,它们一般出现在河流的拐弯处,湍急的水流在此会产生一种称为“旋转剪切”的力,使一大块冰与周围冰层分离,绕其旋转。冰盘旋转时,不断压迫周围的冰,慢慢形成一个完美的圆。也有另外一种解释是,冰层下巨大的气流上喷涌而形成的。

精灵怪圈

这是南非纳米比亚沙漠西部沿海地区的一种独特现象,怪圈直径2-10米不等,圈内尽是沙土且寸草不生,圈周围却长有茂盛的野草。20世纪70年代开始,科学家就对“精灵怪圈”的形成原因产生浓厚兴趣。

时至今日,科学界形成了三种主流解释:一解释认为地底下白蚁吃食掉植物的种子,另一解释认为放射性沙土致使植物生长受抑,还有一解释认为一种叫“绿珊瑚”的有毒植物在土壤中释放出有毒物质。然而经过实验测试,以上三种说法都被推翻了。那么,这些怪圈是怎样产生的呢?至今还是个谜。

沙漠怪圈

据悉,这幅画作根据一项名为“ApollonianGasket”的数学定理进行创作。这幅沙地画的线条最宽可达到28英尺(约合8.53米),一些地方的深度达到近3英尺(约合0.91米)。创作团队利用GPS技术进行协调,才打造出这个最完美的圆环来,整个过程中,他们不得不忍受白天的高温和夜晚的寒天气。

修正麦圈

有的麦田圈不是一次完成的,在第一次出现以后,图形还会被修改、补充。

人造圈有的时候在制作时出现失误,就被搁置在那里,到第二天再想办法补救。例如这个2011年7月上旬的麦田圈,第一天做到一半发现麦子不够用了就停了,第二天继续做,还把倒下去的麦子又扶起来,所以一个小图案有残。

有时人类的破坏也是修改麦田怪圈的原因之一。例如2009年7月10日的麦田圈被农场主破坏,几天后,图形发生了变化。

幽灵麦圈

英国有些农场主不喜欢麦田圈出现在他们的农场里面,他们一发现新麦田圈,就立即毁坏它,因为麦田圈在出现后第二年,常会出现“幽灵麦田圈”。

由于在出现麦田圈当年对土壤产生了某些深层次的影响从而对第二年该麦田区域的作物生长继续产生影响(长少了甚至不长),以至于在航拍或卫星拍摄时可以看出部分麦田圈轮廓,这就是幽灵麦田圈。虽然农场主在破坏麦田圈时会损失更多的麦子,但仍有农场主愿意这样做。

幽灵麦田圈是证明麦田圈非人力所为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因为,简单的人力踩踏很难对土壤造成深层次的影响,在经过机器翻土等农业操作后,简单踩踏给麦田土壤带来的影响将彻底消失。

幽灵的效果一般只能持续到第二年。而麦田圈所在的地点作物会增产,且据说用当年麦子的种子进行播种,下一代也会保持高产量,作物的增产是永久的。

为什么会产生幽灵麦田圈呢?在麦田圈出现的泥土里,经发现过磁性小粒,有人认为这个可能导致作物减产,从而产生幽灵麦田圈。

编织麦圈

编织类麦田圈是让倒下的麦子排列形成图案,这类麦田圈很难仿制。

有的麦田圈有编织类的花边。

签名麦圈

有时,在麦田怪圈旁边会出现一些较小的图案,被人们认为是制造者的“签名”。

其他现象

⑴麦田圈圈多数形成于晚上,通常是子夜至凌晨四时,形成速度惊人。麦田附近找不到任何人、动物或机械留下的痕迹,没人亲眼目睹到圆圈图案的产生过程。动物远离现场,麦田圈出现前举止失常。

⑵在麦田圈附近常出现不明亮点或异常声响。

⑶图形以绝对精确的计算绘画,常套用极复杂的几何图形,或进行黄金分割。最大跨度的麦田圈达180多米,比足球场还大。最复杂的麦田圈共有400多个圆,被称为“麦田圈之母”。

⑷农作物依一定方向倾倒,成规则状的螺旋或直线状,有时分层编织,最多可达五层,但每棵作物仍像精致安排一般秩序井然。

⑸秆身加粗并向外延伸,秆内有小洞,胚芽变形,与人折断或踩到的麦子明显不同。

⑹麦秆弯曲位置的炭分子结构受电磁场影响而异常,但竟然能继续正常生长。生长的速度比没有压倒的小麦快。开花期的作物如果形成麦田圈,不会结种子。成熟期的麦子形成的麦田圈,会因发生变异而使果实变小。

⑺圈内像烘干的泥土内含有非天然放射性同位素的微量辐射,辐射增强三倍。

⑻麦田圈中的土壤里有许多磁性小粒多为10~50微米直径的磁性微粒,而且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⑼图形内外的红外线增强。

⑽大多在地球磁场能量带出现。电磁场减弱,指南针,电话,电池,相机,汽车甚至发电站失常。

其他

此外,土豆圈、芥末圈、焦油圈、大豆圈、向日葵圈,甚至树圈等,在历史上都曾出现过。

一些容易被误认为是麦田圈的东西,比如农业灌溉,实际上它们并不是麦田圈。

农业喷灌系统不管是在沙漠还是其他地广人稀的地区,经常采用“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即一种水力驱动、自动转圈、上边悬挂喷头的喷灌机器。这种灌溉方式的优点是自动化程序高,灌溉劳务成本非常低;地形适应性强,不需要平地。缺点是土地利用率低(约78%)。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冰雹的形成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冰雹(Hail)也叫“雹”,俗称雹子,“霸子”,有的地区叫“冷子”(如徐州,甘肃等地),是一种天气现象,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以空

  • 冰雹的预测防范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事件

    冰雹是春夏季节一种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的灾害性天气。冰雹出现时,常常伴有大风、剧烈的降温和强雷电现象。一场冰雹袭击,轻者减产,重者绝收。气象台站根据天气图、卫星云图分析和雷达监测,虽能提前作出预报,但准确中仍然不是很理想。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人们总结了一些常见的预测冰雹的经验。常见经验科普感冷热:如果

  • 白俄罗斯战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白俄罗斯战役发生于1944年6月23日—8月2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联红军实施的最大的战略性进攻战役之一。是苏联红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参见十次斯大林突击词条)的第五次打击。苏联红军使用集中的火炮、坦克和作战飞机之多,用两侧平行追击结合正面追击在深远纵深合围德军重兵集团,以及炮

  • 白俄罗斯战役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白俄罗斯战役中各方面军、各军兵种妥善组织协同动作,对保障军队在战役过程中顺利作战具有重要意义。苏联红军实施了以在宽大正面同时突破德军防御为目的的数个协调突击,合围了德军重兵集团,并向大纵深追击德军退却部队。战役中,苏联红军与游击队之间广泛进行了协同。在白俄罗斯战役开始前,赋予游击队的任务是:扰乱德军

  • 白俄罗斯战役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白俄罗斯战役目的是粉碎“中央”集团军群,解放白俄罗斯。总参谋部根据军事政治形势和各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的建议拟制了战役计划(代号为“巴格拉季昂”)。5月22日—23日大本营召开会议对这一计划进行全面讨论之后,定下了在白俄罗斯实施战略性进攻战役的最后决心。战役企图规定在6个地段同时突破德军防御,在维捷布斯

  • 台风黑格比的发展历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强热带风暴黑格比(英语:Severe Tropical Storm Hagupit,国际编号:2004,联合台风警报中心:03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Dindo)为2020年太平洋台风季第4个被命名的风暴。“黑格比”一名由菲律宾提供,意为鞭子。预计“黑格比”将于8月3日夜间至4日凌晨在浙

  • 2020年8月3日:台湾艺人罗霈颖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罗霈颖(1960年8月12日-2020年8月),出生于台湾省基隆市,本名罗璧玲,台湾艺人和节目主持人,主持和参与诸多电影、工地秀和电视节目的录影。因喜欢在节目中曝光明星绯闻轶事,被称为“爆料一姐”。知名诗人及画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授罗青哲(笔名罗青)为其胞兄。2013年7月,54岁罗霈颖与27岁男

  • 喜马拉雅运动的特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中国地质学家黄汲清先生于1945年提出用喜马拉雅运动表示中国境内新生代的造山运动。这一造山运动因首先在喜马拉雅山区确定而得名。同时,这一概念也为地球科学家普遍接受,但在构造运动分期与地球动力学背景的认识上存在分歧。喜马拉雅运动可以简称为喜山运动,在欧洲称新阿尔卑斯运动。它是以造山运动、断裂运动和岩浆

  • 超强台风的形成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超强台风(Super TY):是指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51.0米/秒,也即16级或以上。我国把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根据2006年中国气象局正式发布的最新《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新增“强台风”和“超强台风”两个台风等级,对中心风力在

  • 超强台风的定义分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超强台风,又称超级台风或超级强烈台风(Super Typhoon),中国气象局缩写SuperTY,香港天文台缩写SuperT.,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缩写STY。超强台风是指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51.0米/秒,也即16级或以上,这是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中最猛烈的分级,即低至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