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亚历山大东征的经过

亚历山大东征的经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528 更新时间:2023/12/11 5:07:56

亚历山大东征是指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马其顿国亚历山大对东方波斯等国进行的侵略战争。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征服希腊各邦。

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开始了亚历山大东征。历时十年,经过伊苏斯之战、高加米拉战役、吉达斯普河战役,亚历山大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最终建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掠夺性远征,对亚洲明造成一些毁坏性的破坏,但是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许多希腊人移民到了西亚,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西方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经这一途径,希腊和与东方文化获得了直接交流和融合的机会。

事件背景

公元前4世纪,希腊各城邦内部及各城邦之间矛盾错综复杂,冲突持续不断。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乘机运用外交手段、金钱利诱和军事进攻等手段插手希腊事务。

当时的波斯帝国是个没落的军事奴隶制国家,在大流士三世统治下,内政腐败,政局不稳,国势日衰。波斯在小亚细亚仅部署有骑兵2万、希腊雇佣兵2万、舰船400艘。前334年5月,亚历山大远征军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后,在马尔马拉海南岸格拉尼库斯河遭到波斯军阻击。

波斯军约3万人沿河东岸展开,以骑兵为第一线,步兵为第二线,凭岸固守,阻敌渡河。远征军则置步兵方阵于中央,两翼为骑兵。亚历山大命令先头部队佯动,诱使敌军左移动,待其队形出现间隙,乘机率右翼主力渡河,猛扑敌阵中央。

激战中,马其顿军发挥长矛优势大量杀伤敌人。波斯骑兵亡千余人,其步兵遭马其顿军四面打击,迅即溃败,2000余人被俘。远征军仅亡百余人。

事件经过

前337年,腓力二世确立对全希腊的霸权后,在科林斯召开各邦大会,宣布各邦间停止战争,建立以他为盟主的泛希腊同盟,并以“复仇”为借口决定对波斯宣战。

前336年夏,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其子亚历山大三世在平息内乱和镇压希腊人的反叛后,即调兵遣将,准备东征。

前335年秋,亚历山大以马其顿军为主,雇佣兵和各邦盟军为辅,组成一支远征军(约3万步兵、5000骑兵、160艘舰船)。

前334年初春,他授权安提帕特将军摄政,亲率远征军从都城派拉出发,渡过赫勒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开始东征。

初战告捷

亚历山大乘胜率远征军沿小亚细亚西海岸南下,先后占领吕底亚、卡里亚、吕基亚等地,随后北上安哥拉(今安卡拉),东进卡帕多细亚,再南下奇里乞亚。

前333年10月,远征军在西利西亚东部的伊苏斯之战中击败大流士三世所率12~13万大军,打开了通往叙利亚、腓尼基的门户。大流士逃过幼发拉底河收拾残部,同时派出使者求和,遭拒绝。亚历山大率军继续南下腓尼基,拔除波斯海军据点,从而确保了远征军与希腊之间的交通线。

前332年初,远征军抵达滨海要塞提尔(今黎巴嫩的苏尔),遭坚决抵抗,经7个月陆海夹攻,始破该城。此役,8000多提尔人战死,3万多人被俘。此后,亚历山大又用两个月时间攻占加沙。至此,远征军彻底摧毁波斯海军基地,切断波斯人的陆海联系,夺取了地中海制海权。11月,亚历山大进军埃及,兵不血刃,占领上下埃及。

前331年春,亚历山大率步兵4万、骑兵7000从埃及出发,经巴勒斯坦、腓尼基插入两河流域北部,向波斯腹地巴比伦尼亚与伊朗高原进军。为保证给养,他把进军路线选在底格里斯河东岸人烟稠密地区,于9月渡过底格里斯河,10月在高加米拉之战中大获全胜。大流士三世逃往米底。

远征军乘胜南下,轻取巴比伦,占波斯都城苏萨,随后进入伊朗高原,突破波斯波利斯山口,洗劫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波斯波利斯战役)。经短期停留后继续北上,向米底首府埃克巴坦那进发,追击波斯国王。在米底首府,亚历山大遣回希腊盟国士兵。

前330年夏,亚历山大沿里海南岸东进,进入帕提亚(安息)时,大流士三世已被其属下巴克特里亚(大夏)总督拜苏斯所杀。古波斯帝国及契美尼德王朝至此灭亡,亚历山大成为波斯统治者。建立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波斯帝国由此进入马其顿阿吉德王朝统治时期。

波斯帝国灭亡后,亚历山大继续领兵东进,于前329年春穿越兴都库什山,侵入巴克特里亚,追击拜苏斯至粟特,并将其处死,又在锡尔河之战大破斯基泰人。在粟特遇到当地居民激烈反抗,其中尤以地方贵族斯皮泰门领导的起义威胁最大。

起义军曾一度收复首都马拉坎达(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给远征军以沉重打击。亚历山大在中亚细亚征战两年余,方将起义军镇压下去。

前327年夏,他为富庶的印度河流域所吸引,离开巴克特里亚,率兵约3万人沿考芬河(今喀布尔河)经开伯尔山口侵入印度河上游地区。

前326年4月,马其顿—希腊远征军由南亚次大陆西北部的布克法拉城抵达希达斯佩斯河(今杰赫勒姆河),与波鲁斯王国军队隔岸对峙。亚历山大率军渡河作战,消灭波鲁斯步兵近2万、骑兵3000,迫使波鲁斯国王投降。远征军继续东进,抵达希发西斯河畔。

此时,军中疫病流行,官兵厌战情绪增长,亚历山大被迫于前326年10月决定停止东征并撤军。他分兵水陆两路沿印度河顺流而下,在印度河口附近再兵分三路:海路经阿拉伯海入波斯湾至幼发拉底河口(希腊人从未走过的新航线);陆路一支经印度洋沿岸西行,由亚历山大亲率;另一支北上阿拉霍西亚,然后向西与亚历山大会合。

前324年春,亚历山大返抵巴比伦,东征结束。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亚历山大征服波斯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亚历山大利用军事和政治狡猾来最终取代波斯超级大国。两个多世纪以来,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统治着地中海世界。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超级大国之一,波斯帝国从印度边境延伸到埃及,一直延伸到希腊的北部边界。但是波斯作为一个主导帝国的统治最终将由一位出色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亚历山大大帝结束。经过在埃及的修整,随后他

  • 亚历山大入侵印度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亚历山大入侵印度之战,马其顿王亚历山大远征印度的战争。前327年5月,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越过兴都库什山,入侵印度,在海达斯帕斯河与印度保拉瓦国军队相遇。保拉瓦国王的军队有步兵3万人、骑兵4000人、战车300乘和战象200头。印军将战象排在步兵前面,骑兵置于两翼,在骑兵之前则为战车。大军的阵式宛

  • 绍兴和议的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绍兴和议是南宋与金在1141年订立的和约。这一投降条约签订于抗金战场上捷报频传,金兵节节败退的时候。公元1140年,金兵又一次大举南侵,可是各路军队连遭失败。在顺昌(今安徽阜阳)之战中,宋军以少胜多,击败了金军。接着岳飞率领岳家军又取得郾城大捷,打败了金军的主力,先后收复了郑州、洛阳等城。但宋高宗与

  • 1940年9月7日:伦敦大轰炸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伦敦大轰炸(The Blitz)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英国首都伦敦实施的战略轰炸。德国对英国的轰炸发生在1940年9月7日至1941年5月10日间,轰炸范围遍及英国的各大城市和工业中心,伦敦因此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轰炸最为严重的三座城市之一(其他分别是柏林和重庆)。飞行炸弹Verge

  • 1689年9月7日:《尼布楚条约》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尼布楚条约》,俄方称“涅尔琴斯克条约”,是中国清朝和沙皇俄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条约,也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缔结的第一份国际条约。雅克萨之战后,中俄就东段边界等问题进行交涉。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俄历7197年8月28日),中方代表索额图、佟国纲等与俄方代表戈洛文等在尼布楚(今俄

  • 减肥药的三大误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减肥药,是具有减肥瘦身作用的药品。随着审美观念的改变,衍生出来的一种能够使人们达到瘦身目的的药品。因其能让身体更快纤瘦的减肥效果而受到减肥需求者的喜爱。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假冒伪劣减肥药,让不少肥胖人群上当受骗,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批准的减肥药只有一种,是奥利司他。适用人群有两类人群一定不要使

  • 美国总统的专机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空军一号(Air Force One)是美国总统的专机,这架蓝白相间的波音747飞机已成为美国的权力象征,也成为美国的国际图腾。空军一号也常被人们称为“空中白宫”。名称由来严格来说,“空军一号”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称号,在美国空军内部,它不区分飞机的种类与数量,只要是美国现任总统的座机,都统称为“空军一

  • 美国空军一号有多安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军事专家认为,美国的“空军一号”堪称世界上最精密、最具毁灭力的航空器。它的电子对抗系统可以干扰敌方雷达,迷惑导弹的瞄准系统,使其无法锁定目标。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介绍,“空军一号”还配备有一套定向武器系统,可以确定来袭导弹的方位,并发射激光或红外线光束,破坏导弹的制导系统。“空军一号”的探测设备也

  • 牧野之战的评价与考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简介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诗经·大雅·大明》记载:“牧野洋洋,檀车

  • 牧野之战为什么会发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牧野之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因商纣王残暴不仁,周便反商。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战争背景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