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2020年8月12日:佘幼芝逝世

2020年8月12日:佘幼芝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762 更新时间:2024/2/20 3:47:04

佘幼芝(1939年-2020年8月12日),祖籍广东顺德马岗。其先祖于1630年将抗清大将袁崇焕的头颅秘密掩埋于自家后院,从此佘家后人历经明朝、清朝、中华民国至今共三百七十余年,日夜守护着袁大将军的坟墓。佘家第十七代传人,在佘幼芝的多方奔走之下,2002年年底,修葺一新的袁崇焕祠堂将对外开放。

2020年8月12日,袁崇焕墓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人物经历

"我们守护着袁将军的墓,同时也守护着一份特殊的遗产,这份遗产叫做忠义精神。"明袁崇焕墓第十七代守墓人。

63岁的佘幼芝是住在北京市崇区东花市斜街52号院内的一位普通老太太。372年前秋天的那个风高月黑的夜晚,她的先祖佘明德(袁崇焕部将)冒着满门抄斩的危险将冤死的民族英雄袁崇焕的首级从朝廷高高的旗杆上偷了下来,埋在自家院内,日夜守护。此举被后人称为“冒死葬忠魂”。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原来在袁崇焕帐下做过多年谋士的佘义士隐姓埋名,带领佘家的老小开始了守墓义举。

佘家先祖的称谓已无从查考,连佘幼芝也说不上来,但后人一般以佘义士名之。袁崇焕系广东籍明朝一代名将。天六年(1626),在宁远一役中大挫金军,努尔哈赤本人亦为袁军大炮重创身亡。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败金军于北京广渠门外。但崇祯帝轻信谗言,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将袁逮捕下狱。次年8月袁被凌迟处死,行刑当日,沿途一些误信他通敌的人一人一口咬他身上的肉,死得极其惨烈。

佘义士是跟随袁将军多年的一位谋士,在袁被害后,他含悲衔愤冒灭门之祸偷偷取回悬于旗杆上的袁氏人头,埋在自家院中,从此隐姓埋名。佘义士临终前嘱咐家人死后把他埋在袁大将军身旁,并要求佘家子孙此后不许为官、不许回南方老家,世世代代为袁将军守墓。

佘幼芝——坚贞不移的民族气节之魂

一个承诺信守370年。寒暑沧桑,17代人生生死死,守墓的遗训还是代代相传,守护袁将军的英灵,守墓成了佘家每一代人生存的信仰,中国传统精神中的对英雄的敬仰,对诺言的信守在佘家人的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实现。一块碑一座墓,埋葬了一位冤屈的民族英雄。17代人、372年,守定一片忠心耿耿的英雄大义。

守定忠义

2004年袁崇焕诞辰420周年之际,佘幼芝作为第17代守墓人,奔走呼吁了一生,使得有关机构不断修缮袁崇焕墓。

袁崇焕祠修葺一新,对外开放,是她的不断努力,佘家三百多年的守墓义举也得以延续。广渠门内东花市斜街52号院里居住着62岁的佘幼芝,她是个退休的商店售货员,她还有另外一个非同寻常的身份——袁崇焕墓第17代守墓人。当年明朝名将袁崇焕蒙冤而死,佘家祖先佘义士冒险盗回督师首级,并立下家训:佘家世代子孙不当官、不回乡、为袁督师守墓。

跨过五个世纪,佘家后人世代傍墓而居,至今历时17代人、372年。佘幼枝秉承遗训守墓的这几十年,袁崇焕墓多遭变故,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墓碑被推倒,坟墓被挖开,文革结束后,是佘幼芝奔走呼吁了14年,使得文物部门于1992年投资修复了袁崇焕墓,佘义士墓碑也复归原位,佘家被迫中断的守墓也得以延续。佘幼枝守墓几十年,曲折颇多,始终忠心不改。

2002年因北京市政道路修缮,佘家被迫搬迁,离开世世代代相守的袁将军墓,佘幼枝泪洒坟冢。2003年佘幼芝之子焦平南下为袁崇焕守衣冠冢,途中车祸身亡,佘家夫妇老年丧子,仍坚持将他儿子焦平的骨灰送到袁崇焕纪念园,又有一位佘家的后人安葬在袁将军的墓旁,永远地陪伴着将军。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靖康之难前夕宋朝的背水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宗泽前往抗金前哨京师充任东京留守。他六月十日接到朝廷任命,立即出发,十七日即到了汴京。宗泽,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靖康元年初,金兵第一次围攻开封撤退后,宗泽入京任台谏之职。八月,金兵第二次南侵,他出知磁州(今河北磁县),并任河北义兵都总管。他不仅在磁州击退金兵,还主动

  • 黄汪坏政的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黄潜善汪伯彦坏政的经过靖康初年(1126年),金人攻打宋朝,康王赵构设大元帅府,用文书召黄潜善率兵去支援。张邦昌当伪楚皇帝后,黄潜善到大元帅府告诉康王赵构,康王赵构秉承皇帝旨意任命黄潜善为副元帅。靖康二年(1127年),康王赵构即位,是为宋高宗,任命黄潜善为中书侍郎。当时宋高宗顺从民心,提拔李纲为右

  • 维扬之变为什么被称为赵构的南逃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维扬之变,宋代高宗在扬州出逃的事变。高宗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后,不敢返回东京(今河南开封),在黄潜善、汪伯彦等怂勇下,于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遁往扬州(今江苏扬州)避敌,将国事托于左相潜善、右相伯彦,而沉湎酒色,不思恢复。三年春,金兵大举南下,直趋扬州。高宗闻讯仓惶出逃,从瓜州乘小舟渡江逃

  • 苗刘之变是发生在什么背景之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背景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响应国家抗金情绪,即位于宋金前线的“南京”应天府(今商丘),是为宋高宗。赵构即位以来,在投降派的建议和支持下,放弃中原,准备南逃。由于李纲等人的反对,只好先送隆祐太后南渡。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八月,李纲罢相,十月,南宋小朝廷由应天府全部逃往扬州。

  • 苗刘兵变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发动兵变3月26日,是宋神宗忌日,百官行香祭祀。事后,百官入朝听朝廷任命刘光世为检校太尉、殿前都指挥例的宣制。苗傅和刘正彦命令王世修在城北桥下埋伏兵士,等王渊退朝,将其拖下马,宣称他交结宦官谋反,刘正彦将其亲手杀死,随后包围了康履的住处,大肆捕杀宦官,并挂著王渊的首级,率军进围皇宫,兵临城下,这时赵

  • 南宋抗金中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哪一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中国南宋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南宋军民为阻击金军进攻,在顺昌(今安徽阜阳)进行的城邑守卫战。绍兴九年,宋、金达成以黄河为界的和议。次年五月,金熙宗和都元帅完颜宗弼,以收回河南、陕西之地为借口,撕毁和约,兵分四路出山东、陕西及汴(宋东京,今开封)、洛(今洛阳)两京,大举攻宋。宗弼亲率主力1

  • 顺昌之战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顺昌之战是南宋军队与金军之间发生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中南宋的将领是刘锜,在这场战役中刘锜以区区两万人打败了金兀术的十万人马,堪称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因为这场战役发生在顺昌,因此历史上称之为顺昌之战,下面做一下顺昌之战简介。顺昌之战简介1127年金灭掉了北宋,南宋统治者面对金的大举进攻采取妥协投

  • 采石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采石之战宋金战争的一次著名战役。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海陵王完颜亮征调大军,分四路,企图一举攻灭南宋。金海陵王亮亲率主力,自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出发,首攻宋淮西地区。宋两淮驻军仓皇退至长江南岸,金军长驱直入,进抵长江北岸,打造战船,准备自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市)渡江。当时,宋建康府(今江苏南

  • 南宋时期书生主导的战争哪一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完颜亮发动非正义的侵宋战争,遭到金统治区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金宗室完颜雍乘机夺取政权,黄河以北地区很快归附新皇帝金世宗。完颜亮得到知这一消息更加疯狂南侵。当时,他领兵驻扎在和州鸡笼山,决定于十一月初八日从采石(今安徽当涂北)渡江,再攻建康。叶义问到建康后,把王权撤了职,另派李显忠代替王权的职务,可这

  • 采石之战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绍兴和议后,金统治者灭亡宋朝的梦幻并未破灭。1148年,金兀术死去,海陵王完颜亮当右丞相。次年,完颜亮发动宫延政变,杀死金熙宗,自立为帝。他梦想一举灭宋,尽享江南繁华。1132年,命张浩等大修燕京宫室,次年从上京迁都燕京,命名中都大兴府。接着又营汴京,准备逐步南迁,直逼南宋。完颜亮迁都,一方面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