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朝与朝鲜日本的外交

隋朝与朝鲜日本的外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976 更新时间:2024/1/31 21:00:45

隋朝初期,朝鲜半岛三国高丽、百济和新罗都是其藩属国,它们通使朝贡,接受册封。日本也有非经性的通贡往来,不过它在与隋皇朝的交往中,往往不愿被视为藩属国家,而是想竭力维持一种对等的地位。

隋朝统一了中国后,迅速成为了东亚最强大的帝国,同时也加强了与东邻朝鲜和日本的交往。

朝鲜半岛的高句丽于公元前37年在纥升骨城建国后,就开始不断地外扩展,后来控制了朝鲜半岛北部地区。

高句丽自建国以来,就一直保持着与中国中原政权之间册封与朝贡的藩属关系。同时,随着其国力的不断强大,高句丽也屡屡与中原政权之间发生摩擦和战争。

当时朝鲜半岛分裂为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对外防御相对薄弱。日本趁机在半岛南端设立任那府,将之归于自己的保护范围。然而这块领地却在南朝陈时期被新罗收并。也许是受这次战事的影响吧,自南朝陈至隋统一中国初期,日本同中国大陆的正式往来曾一度中断。正好在日本推古天皇执政期间,圣德太子得以摄政,在第八年即隋帝开皇二十年(600),首次向中国派遣了使节,随后的第十五年即隋大业三年(607),日本使者小野妹子作为遣隋使访问隋朝。

这一举动的目的正是为窥探隋朝的国情,为日本制定国策提供依据。据传,次年(608)三月,小野妹子便在东都洛阳谒见了隋炀帝。在小野妹子从日本带来的国书中才第一次写了那句“日出之处天子致日落之处天子无恙”的名言。国书上所署国名为多利思比孤。

这也许是误把圣德太子当成国王所致吧。隋炀帝听了臣下奏报的国书,很是生气,命令道:“以后蛮夷之书,若再有如此无礼写法,无须上奏。”因为在中国人看来,全世界只有一个皇帝,那便是中国的,其他国家的国王,在中国皇帝面前只不过是朝臣罢了。

日本在倭五王时期,就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刘政权有着密切的往来。隋统一中国后,日本重新来朝,冀求学习隋先进的文化制度,但此时的日本大和民族国家业已形成,民族自尊心使它不愿像从前那样以藩属的身份与隋交往。甚至,此时的日本对于礼仪名分变得非常敏感。

隋帝国当然不理会日本的这种心态,在大隋的眼中,日本与其他倾慕天朝来朝的小藩没什么区别。于是,隋和日本就产生了国书之争。可贵的是,双方的最高统治者并没有因为“名”的争论,而阻碍“实”的交往。

600年,日本第一次派遣入隋使节,隋文帝很高兴,因为日本已经有百年没有来朝贡了。倭使回国后,向摄政的圣德太子汇报了出使情况,圣德太子从使者那里了解到隋朝佛教很兴盛,便决定以求佛经佛法为名,再次遣使入隋。

在607年,倭国再次派小野妹子为使节,并指派翻译,携带国书来到隋都。跟随小野妹子来到隋朝的还有数十名留学僧,他们是日本首次向中国派出的留学生。

隋炀帝秉性好大喜功,对于偏居海岛的倭国国王不畏艰险遣使来朝深感满足,但看到倭王的国书中写道:“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的词句时,得意之情迅速消失,立即吩咐管外事的官员鸿胪寺卿:“以后蛮夷的国书有无礼的,就不要再给我看了!”

倭国在东,中国在西,所以倭王自称是太阳出来地方的天子,而称中国皇帝为太阳落下地方的天子?日本如此致书,证明隋文帝当初的训令并没有产生效果,倭国朝廷仍然坚持与隋朝对等的立场。尽管如此。隋炀帝还是命令鸿胪寺卿热情接待日本使者。而且为了炫耀上国的威风。决定立即派文林郎裴世清出使日本,回访倭王。

608年,小野妹子陪同裴世清使团到达日本九州。倭王闻讯后,立即派出要员前往迎接。同时,鉴于现有的接待外国使节的馆舍过于简陋,下令在难波城,即今大阪修建新馆,以安置隋使裴世清一行

倭王会见隋使时谦恭地说:“我听说海西有大隋国,是礼仪之邦,所以遣使朝贡。我们夷人僻居海隅,不闻礼义,所以没有亲自拜见。这次特意清扫道路,装饰馆舍,以迎接大国使者,希望听听大国维新的情形。”倭王以语含双关的方式表达了对上次“无礼”国书的歉意。

隋使裴世清随即呈上了隋炀帝的国书。书中的第一句就是“皇帝问倭王”。俨然是上国对小邦的口吻。裴世清告诉倭王说,这是赐诸侯书的样式。

据日本史书记载,当时摄政圣德太子看到这份国书贬他们的统治者天子尊号为倭王时,与当初隋炀帝看到倭王国书时的心情一样,也是很不愉快。圣德太子还因为这个原因,而没有赏赐裴世清。

不过,尽管倭国执政者十分不满隋炀帝的骄横,但考虑到日后向隋学习交流之处甚多,所以没有过于计较国书的礼节问题。当裴世清回国时,倭国还是很热情地宴请相送,并又令小野妹子组成使团护送隋使归国。

这次随同的还有8名留学生,其中7名都是所谓已经归化汉人的后代,另一人为新罗人。这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日本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人,主要还是来自中国和朝鲜半岛的移民及其他们的后代。

608年底,裴世清小野妹子等人到达隋都长安,小野妹子向隋朝廷呈交倭王国书,鸿胪寺卿鉴于隋炀帝先前有“以后蛮夷的国书有无礼的,就不要再给我看了”的指示,就没敢将这份国书呈交隋炀帝。

实际上这次倭国的国书,措辞已经有所考虑,据说是圣德太子亲自撰写的国书,双方的称呼已改为“东天皇”与“西皇帝”,称隋朝皇帝为西皇帝,日本倭王为东天皇。不过,倭国坚持外交对等的用意还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鸿胪寺卿没有将国书拿给隋炀帝看,因此也就没有留下什么不快的记载,隋日关系因而顺利发展。终隋一朝,日本前后遣使4次。日本学习到了隋的政治艺术,日本有“太子”、“皇位”、“御所”、“东宫”、“称制”、“诏书”、“陛下”、“殿下”等词汇,都是我国的皇家专用的。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隋朝与西域各国的外交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同时隋朝还和欧洲许多国家进行商业交往,在打通丝绸之路后,大大刺激了中原和西域的交流,中原的商品还远销欧洲,罗马、波斯等许多西亚、欧洲国家的商人居住在大兴城,很多欧洲国家的使节前往大兴城朝拜。隋文帝时,曾要求西域各国前来朝贡,但西域各国迫于西突厥的势力,只是带了鹦鹉之类的东西前来,“上闻尔大怒”,但没

  • 揭秘最早的窃听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世界上最早的窃听器是中国在2000年前发明的。窃听器是早就有的,不过它们太古老,太原始。那么古代的窃听器主要有几种呢?它们效果如何?第一种:听瓮听瓮产生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它是我们的老祖先发明的第一种窃听器,专门用来“地听”。那么什么又叫做地听呢? 地听是专门用来防备敌人挖地道的,

  • 瓦岗寨起义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瓦岗寨起义,又称瓦岗军起义,是隋大业七年(611年)至隋大业十四年(618年)期间发生的一场农民起义。瓦岗农民起义,在历史舞台上活动了七、八年时间,动员了上百万的群众,转战河南豫北地区,“破化及,摧世充,声动万里,威行四方”,演出了许多雄伟壮观的活剧,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在推翻隋王朝的整个斗争中,

  • 江都兵变的背景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炀帝从东都第三次乘龙舟南下江都。这时农民起义的烽火已蔓延全国。大业十三年(617年),瓦岗军逼近东都,公布炀帝十大罪状。李渊亦攻进长安,拥立代王侑,自封唐王。江南起事队伍逼近江都,炀帝自感末日将临,引镜自照说:“好头颅,谁来砍它呢!”江都宫中人人自危。这时宫中由司马德戡率

  • 江都兵变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隋炀帝见中原已乱,不想回北方,打算把国都迁到丹阳,保守江东,下令群臣在朝堂上议论迁都之事,内史侍郎虞世基等人都认为不错;右候卫大将军李才极力说明不可取,请炀帝御驾回长安,并与虞世基忿然争论而下殿。门下录事衡水人李桐客说:“江东地势低洼,气候潮湿,环境恶劣,地域狭小,对内要奉养朝廷,对外要供奉三军,百

  • 瀑布形成的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瀑布是流动的河水突然而近似垂直跌落的地区,是河水流动中的主要阻断。形成瀑布的条件如下。瀑布存在的一个最常见的原因便是岩石类型的差异。河流跨越许多岩相边界。如果河流从坚硬的岩石河床流向比较柔软的岩石河床,较软的岩石河床很可能的侵蚀更快,并且两种岩石类型相接处的坡度更陡。当河流改变方向并露出不同的岩石河

  • 隋朝与百济的外交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百济于隋文帝开皇初年遣使入隋,封为余昌为“上开府、带方郡公、百济王”。隋灭南朝陈时,有战船漂入海中,百济供给丰厚物资送回,并派使祝贺隋朝统一。隋炀帝攻高句丽时,百济亦曾在境内调动军,声言会协助隋军,实际上却是对高句丽保持友好,有意在两国之间图。新罗于开皇十四年(594年)遣使入隋,隋封其王真平为“高

  • 金扫帚奖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金扫帚奖,是由《青年电影手册》主办发起的华语电影史上首个为年度最差影片颁发的奖项。是由网友和独立影评人参与评选,从电影文本出发,以专业的立场,独立的身份,以电影批判影响电影创造,为鞭策中国电影而设立的奖项。第11届中国电影金扫帚奖线上颁奖典礼将于2020年6月举行。金扫帚奖评选流程据金扫帚奖创办人、

  • 隋朝与新罗的外交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新罗在朝鲜半岛的中部和东南部。国内杂有中国、高丽、百济人。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风俗、刑政、衣服,略同高丽、百济。隋朝开皇十四年,新罗即派遣使者来隋朝贡献方物,隋文帝封其国王金真平为新罗王。新罗是由朝鲜半岛本地的辰韩朴氏家族所建,公元前57年新罗就已立国,只不过到了公元503年的时候它才改国号为“新

  • 国际刑警组织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国际刑事警察组织(International Criminal Police Organization--INTERPOL),简称国际刑警组织(ICPO)。成立于1923年,最初名为国际刑警委员会,总部设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二战期间,该组织迁到德国首都柏林,一度受纳粹组织控制。二战后,英国、法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