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最早的窃听器

揭秘最早的窃听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061 更新时间:2024/2/10 4:48:21

世界上最早的窃听器是中国在2000年前发明的。窃听器是早就有的,不过它们太古老,太原始。那么古代的窃听器主要有几种呢?它们效果如何?

第一种:听瓮

听瓮产生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它是我们的老祖先发明的第一种窃听器,专门用来“地听”。

那么什么又叫做地听呢?

地听是专门用来防备敌人挖地道的,它的具体使用方法,就是在城内或者营寨挖几处深井,把这种用于听音的瓮或罐子放下去,派专人下去听动静。

他们有时候在上面蒙一层薄薄的皮革,把耳朵贴上去就行,有时候也会让人坐在听瓮里。后面这一种听声方式,有一个专业术语,叫“罂听”,罂是古代用来盛水储粮的器具,跟瓮意思差不多。

历史上有无数场地道攻城战,听瓮起到了非常的作用,这里需要特别说一下的是,负责地听的一定是那种耳力特别好的人,古人为了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甚至会专门培养一些盲人来做这项工作。因为盲人的听力往往异于常人。

这种听瓮据说可以听到五百步之外的动静,战国《墨子·备穴》、唐代李筌《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唐代杜佑《通典》、宋代陈规《守城录》等,对它都有记载。

第二种:胡鹿

胡鹿其实是一种类似于葫芦的空心枕头,据说用野猪皮制作效果最好。它产生于唐代,却是一种便携式、效果更好的窃听器。

胡鹿也用于地听,不过其对象不同。我们只要看看古人是怎么说的知道其作用和效果了。

李筌在《神机制敌太白阴经》中说,选少壮者枕胡鹿地听,马行三十里外,东西南北都有响声应于其中,可用于防奸。

所以选少壮者,是因为他们精力好,听力好。

李靖兵法》里说,到了晚上,营阵前百步外,应该安排两个“听子”,互相更替,枕胡鹿以听不,加以防备。

明代何良臣在《阵纪·技用》里说,令少壮者,枕大孔葫芦,躺在幽静处,则东西南北有人行二十里外,都可以知道。

很显然,胡鹿是专门窃听人马走动的声音,用来防止刺探和偷袭的。

第三种:箭囊听枕

这种窃听器是用箭囊吹气制成,更加方便。如果战士们都用这种特制的箭囊,每到一地休息,就抽出箭矢,当做枕头,那敌人根本不能靠近。宋代沈括曾在《梦溪笔谈》里提到过它,说数里之外有声,都能听到,这是“虚能纳声”的缘故。

那么它就是一个利用声学原理的共鸣箱了。

第四种:听管

这种听管多出现在江南一带,因为它是用一根根内节凿穿的毛竹连接制成。可以设在水下、地下,或者隐蔽在地上、房内,进行近距离窃听。

这也就是说,它基本可以用来窃听人的谈话,这就大大接近于现在意义上的窃听器了。

历史从来不简单,成败从来不简单,历史往往只讲大谋略、大事件、大情节,其实这些东西也往往起到关键的作用,决定战争的成败。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瓦岗寨起义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瓦岗寨起义,又称瓦岗军起义,是隋大业七年(611年)至隋大业十四年(618年)期间发生的一场农民起义。瓦岗农民起义,在历史舞台上活动了七、八年时间,动员了上百万的群众,转战河南豫北地区,“破化及,摧世充,声动万里,威行四方”,演出了许多雄伟壮观的活剧,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在推翻隋王朝的整个斗争中,

  • 江都兵变的背景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炀帝从东都第三次乘龙舟南下江都。这时农民起义的烽火已蔓延全国。大业十三年(617年),瓦岗军逼近东都,公布炀帝十大罪状。李渊亦攻进长安,拥立代王侑,自封唐王。江南起事队伍逼近江都,炀帝自感末日将临,引镜自照说:“好头颅,谁来砍它呢!”江都宫中人人自危。这时宫中由司马德戡率

  • 江都兵变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隋炀帝见中原已乱,不想回北方,打算把国都迁到丹阳,保守江东,下令群臣在朝堂上议论迁都之事,内史侍郎虞世基等人都认为不错;右候卫大将军李才极力说明不可取,请炀帝御驾回长安,并与虞世基忿然争论而下殿。门下录事衡水人李桐客说:“江东地势低洼,气候潮湿,环境恶劣,地域狭小,对内要奉养朝廷,对外要供奉三军,百

  • 瀑布形成的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瀑布是流动的河水突然而近似垂直跌落的地区,是河水流动中的主要阻断。形成瀑布的条件如下。瀑布存在的一个最常见的原因便是岩石类型的差异。河流跨越许多岩相边界。如果河流从坚硬的岩石河床流向比较柔软的岩石河床,较软的岩石河床很可能的侵蚀更快,并且两种岩石类型相接处的坡度更陡。当河流改变方向并露出不同的岩石河

  • 隋朝与百济的外交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百济于隋文帝开皇初年遣使入隋,封为余昌为“上开府、带方郡公、百济王”。隋灭南朝陈时,有战船漂入海中,百济供给丰厚物资送回,并派使祝贺隋朝统一。隋炀帝攻高句丽时,百济亦曾在境内调动军,声言会协助隋军,实际上却是对高句丽保持友好,有意在两国之间图。新罗于开皇十四年(594年)遣使入隋,隋封其王真平为“高

  • 金扫帚奖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金扫帚奖,是由《青年电影手册》主办发起的华语电影史上首个为年度最差影片颁发的奖项。是由网友和独立影评人参与评选,从电影文本出发,以专业的立场,独立的身份,以电影批判影响电影创造,为鞭策中国电影而设立的奖项。第11届中国电影金扫帚奖线上颁奖典礼将于2020年6月举行。金扫帚奖评选流程据金扫帚奖创办人、

  • 隋朝与新罗的外交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新罗在朝鲜半岛的中部和东南部。国内杂有中国、高丽、百济人。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风俗、刑政、衣服,略同高丽、百济。隋朝开皇十四年,新罗即派遣使者来隋朝贡献方物,隋文帝封其国王金真平为新罗王。新罗是由朝鲜半岛本地的辰韩朴氏家族所建,公元前57年新罗就已立国,只不过到了公元503年的时候它才改国号为“新

  • 国际刑警组织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国际刑事警察组织(International Criminal Police Organization--INTERPOL),简称国际刑警组织(ICPO)。成立于1923年,最初名为国际刑警委员会,总部设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二战期间,该组织迁到德国首都柏林,一度受纳粹组织控制。二战后,英国、法国、比

  • 染发的主要用途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染发的用途主要有二:一为了染黑来遮掩白发;二是为了时尚,随心情改变头发的颜色,配合服饰和妆容,充分显示自己的个性。染发已经成为时尚,年轻人可以随心情改变黑发的颜色,配合服饰和妆容,充分显示自己的个性;而中年人由于不断长出白发而不得不频繁地染黑。染发的历史古埃及的法老陵墓出土的最古老的文献和实物证明了

  • 1969年7月20日:人类月球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人类月球日”是每年的7月20日,为了纪念1969年7月20日人类第一次登月成功。人类登月过程阿波罗11号的登陆点在宁静海(Mare Tranquillitatis)南部,在Sabine D环型山西南20公里处。这个登陆点被选择的原因是它比较平整(来自于游骑兵8号(Ranger 8)、勘察家5号(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