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53年7月13日:金城战役开始

1953年7月13日:金城战役开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50 更新时间:2024/2/16 22:46:46

金城战役(Battle of Kumsong)是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的第三阶段,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此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歼敌5.3万人,将南朝鲜军4个师打残,收复阵地160余平方公里,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

金城战役准备

为了保证战役的胜利,志愿军从6月下旬即开始进行了如下准备。

第一,完成了部队调动部署。第16军于6月25日接替了第23、第24军平康接合部各1个师的防务;同日第54军1个师接替了第67军右翼师牙沈里至金城地区的防务,第68军于6月27日全部到达战役集结位置;第21军于7月9日接替了第60军北汉江至登里地区的防务,第60军于7月初接替了第67军北汉江以西1个师的防务。志愿军司令部为第20兵团方加强连高射炮兵、火箭炮并各1个团,榴弹炮兵1个团另1个营,反坦克炮兵3个连,工兵4个营。这样,金城正面志愿军共有6个军,82毫米迫击炮以上火力1483门,兵力对比志愿军以3:1占优势,火炮对比志愿军以1.7:1占优势。

第二,抢修道路、配发渡河器材。为保障战役中的交通运输部队运动特别是炮兵的运动,第20兵团于6月28日下达了工程保障指示,共抽调步兵13个团、各军建制工兵和配属的工兵50多个连加修道路452公里、急造军路61公里、架桥72座(长1320余米),为防雨季到来河川涨水,志愿军总部为第20兵团配发了各式门桥47副、苏式浮桥2套、中型橡皮舟和折叠舟36只、橡皮浮桥200米、苏式浮水衣1240余件。

第三,抢运作战物资。为保障物资供应,第20兵团于7月2日召开了各军和炮师后勤部(处)长、各军参谋长会议,专门进行了研究部署。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派出副司令员吴先恩会同第2分部,全力进行保障,共抽调10个汽车团连同参战炮兵运输汽车共2700余辆汽车保证运输,赶运物资1.5万吨,准备各种炮弹130万发、炸药23.4万公斤,至7月11日止,除第60、第68军所需主副食、油料可用到7月20日外,其他均可用到7月底。

第四,加修作战工事和各种战术准备。在前沿增构坑道520余米、放炮洞2850余个、各种发射工事3540余个。第20兵团各作战集团和第9兵团第24军对敌情、地形均进行了周密的侦察,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和协同方案,进行了各种战术演练,炮兵进行了试射。第20兵团司令部于7月3日下达了通信保障指示,对电话线路的架设、使用和作战中的通信保障作了具体部署,提出了要求。

第五,政治工作准备。6月30日和7月2日,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政治部和第20兵团政治部先后发出了保证金城战役胜利的政治工作指示。志后政治部的指示指出:承晚集团破坏战俘问题的协议,强迫扣留战俘、阻挠停战实现的行为说明,“不仅实现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还需要我们百倍提高警惕,坚持持久的斗争,就是要实现朝鲜停战,也还需要我们加紧作战,继续给敌人以重大打击,只有打下了敌人的猖狂气焰,才有可能实现朝鲜停战”。

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政治部要求第2分部“切实做好自己所担负的具体工作,团结一致,互相支援,群策群力,再接再厉,给前线部队以百分之百的供应保证”。为争取金城战役完全胜利而奋斗。提出的口号是:“为了争取实现朝鲜停战,要继续狠狠地打击敌人!”“全力保证前线供应,争取反击战的完全胜利!”“保持光荣、发扬光荣、再接再厉、功上加功!”第20兵团政治部7月2日的政治工作指示要求围绕金城战役的目的、意义和特点,战役胜利的条件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当前部队中的思想倾向等三个问题为中心,广泛深入地做好战役动员工作。

强调防止因战役前两阶段胜利而产生轻敌麻痹、疏忽大意情绪,树立打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攻坚战的思想;强调做好各种战前准备,提高战术和协同水平;强调在作战中开展宣传攻势,瓦解敌军。7月7日,志愿军政治部给第20兵团发出政治工作指示,同意第20兵团的政治工作指示,并特别指出这次战役的重大意义:“这一战役任务的胜利完成,不仅在军事上会给敌人以更惨重的打击,取得大规模阵地攻击作战的经验(这种经验是十分宝贵的),并且在政治上会沉重地打击李承晚和美国的反停战分子,用事实教训敌人,谁反对停战,谁就要遭到惨重的失败,从而促进停战的实现。

因此,就必须有最大的决心完成这一战役任务。号召指挥员、战斗员、各种工作人员,在这个有重大意义的战役中立大功。”

第六,以小打隐蔽大打企图和掩护战役准备。遵照先小打后大打的指导思想,为了迷惑敌人,造成战役的突然性,在战役发起前,第60、第67军继续向原定的南朝鲜军营以下目标实施小规模的进攻。第67军于6月25日攻占529.3高地,歼灭南朝鲜军第3师1个营(欠2个排);6月30日攻占690.1高地,歼敌1个排;7月10日攻占轿岩山北山腿4个无名高地,歼敌1个多连。

第60军6月26日攻占了938.2高地及广石洞以西高地,各歼敌1个营。各军在新占阵地上分别同敌军展开反复争夺,先后击退南朝鲜军排至营规模兵力在航空兵配合下的反扑达200余次,共毙伤俘敌1.2万余人。同时,其他兵团所属的部队在有利情况下也向当面敌人阵地发动了小规模的进攻,掩护了战役准备工作的顺利实施,隐蔽了战役企图。

金城战役评价

金城战役是志愿军转入阵地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志愿军对坚固设防之敌实施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战役,不但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上,而且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提供了进行大规模攻坚战役的宝贵经验。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716年7月13日:唐睿宗李旦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初名李旭轮、李轮,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五位皇帝(不算唐少帝和武则天),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唐中宗李显同母弟。龙朔二年(662年),生于长安。谦恭好学,精通书法,历封殷王、冀王、相王、豫王,领洛州牧。嗣圣元年(684年)

  • 悬棺葬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悬棺葬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题,其一个个具体项目,几乎都是悬案,所以也有人以“悬棺葬之谜”作为统称。这里简略介绍一个和民俗学研究关系最密切的问题:这种奇特的葬俗是怎么产生的?生活在福建周宁、福鼎、柘荣、屏南等地区的畲族同胞,有一个关于悬棺葬由来的传说:上古时,畲族的始祖盘瓠王与高辛帝的三公主

  • 践土之盟发生在哪一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践土之盟指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确立霸主地位而举行的会盟。前632年(左传僖公28年),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当时衡雍附近,今河南省境内),参加会盟的有晋、鲁、齐、宋、蔡、郑、卫等国,晋被推为盟主。周天子也派出代表参加。该会盟是晋国同年在城濮之战打败楚国之后,与各国约定要求尊重周王室,是晋文公

  • 弭兵会盟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弭兵会盟,指的是春秋时期的两次重要的外交事件。共有两次,分别在周简王七年(公元前579年)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宋国执政华元、向戌两次召集晋、楚两国在宋会盟,平分霸权。这两次弭兵会盟中比较有名的是在周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7月举行的那一次。宋国大夫向戌约晋、楚两国在宋国都城商丘

  • 晋楚争霸的著名战役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晋楚争霸战争,是指在春秋中期,晋、楚两国为争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权进行的战争。因两国实力都很强大,谁也制服不了谁,最终晋、楚达成妥协,战争以形势上两强并霸中原而告终,晋国占据优势。其主要战役有前632年城濮之战晋胜,前597年邲之战楚胜,前575年鄢陵之战晋胜,并称晋楚三大战役。鄢陵之战时晋国俘获了楚

  • 1983年7月13日:运动员刘翔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刘翔,1983年7月13日出生于上海市普陀区,中国男子田径队110米栏运动员。中国体育田径史上、也是亚洲田径史上第一个集奥运会、室内室外世锦赛、国际田联大奖赛总决赛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多项荣誉于一身的运动员。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以12秒91的成绩追平了由英国选手科林·杰克逊创造的世界

  • 1793年7月13日:马拉被刺杀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1793年7月13日,马拉在寓所被支持吉特伦派的夏洛特·科黛刺杀身亡,终年50岁。马拉之死震动了整个法国。1793年7月16日,巴黎人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各地爱国志士铸造纪念章,修筑马拉墓,以寄托对他的哀思。国民公会作出决议,给予马拉进人巴黎先贤词安葬的荣誉。马拉的一生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相连。他自

  • 吴越争霸发生在什么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事件

    吴越争霸是指历史上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互相征伐的一段时期。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吴侵越时所获战俘剌死吴王余祭。周敬王十年(前510年),吴大举攻楚前,为解除后顾之忧,又曾攻越,占领檇李(今浙江嘉兴南)。十五年,吴军主力在楚都郢时,越乘机侵入吴境,双方矛盾日趋激化。从地缘上看吴国欲争霸中原,必先征

  • 1119年7月14日:岳飞长子岳云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岳云(1119年7月14日—1142年1月27日),字应祥,号会卿,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长子,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年将军。历任武翼郎、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等职。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除夕,跟父亲岳飞,部将张宪一起惨遭宋高宗赵构和奸臣秦桧诬陷而死,岳云死时年仅2

  • 三家分晋指的是哪三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三家分晋,指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