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51年8月30日:《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签订

1951年8月30日:《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签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74 更新时间:2024/1/16 22:32:15

《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是1951年8月30日美国与菲律宾在华盛顿签订的条约,于1952年8月27日正式生效,有效期无限。条约共8条,其精神为美国与菲律宾的集体防御制度,在太平洋海域对任一方领土与对其在太平洋的军队、船舶或飞机的武装攻击,两国将依约采取行动,对付共同危险。

2019年3月5日,菲律宾国防部长洛伦扎纳提议,菲美两国应重新审查双方68年前签订的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原因是菲律宾不想在南海卷入战争。

发展历程

1951年8月30日,美国与菲律宾在华盛顿签订《美菲共同防御条约》。

1952年8月27日,《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正式生效,有效期无限。

2018年年12月28日,洛伦扎纳表示,已经指示国防部律师审查菲美两国签署的《共同防御条约》,如果“该条约与菲律宾的国家利益不再相关”,就有可能废除该条约。对此,美方当天紧急回应称,仍然相信美国与菲律宾之间的同盟关系。

2019年3月5日,菲律宾国防部长洛伦扎纳提议,菲美两国应重新审查双方68年前签订的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原因是菲律宾不想在南海卷入战争。

条约正

英文原文

The Parties of this Treaty

Reaffirming their faith in the purposesand principles of the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and their desire to live inpeace with all peoples and all governments,and desiring to strengthen thefabric of peace in the Pacific area。

Recalling with mutual pride the historicrelationship which brought their two peoples together in a common bond ofsympathy and mutual ideals to fight side-by-side against imperialist aggressionduring the last war。

Desiring to declare publicly andformally their sense of unity and their common determination to defendthemselves against external armed attack,so that no potential aggressor couldbe under the illusion that either of them stands alone in the Pacific area。

Desiring further to strengthen theirpresent efforts for collective defense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peace andsecurity pe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more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regionalsecurity in the Pacific area。

Agreeing that nothing in this presentinstrument shall be considered or interpreted as in any way or sense alteringor diminishing any existing agreements or understandings between the Republicof the Philippin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Have agreed as follows:

ARTICLEI。The Parties undertake,as set forth inthe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to settle any international disputes inwhich they may be involved by peaceful means in such a manner that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ecurity and justice are not endangered and to refrainin thei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rom the threat or use of force in any mannerinconsistent with the purpos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ARTICLEII。In order more effectively to achievethe objective of this Treaty,the Parties separately and jointly by self-helpand mutual aid will maintain and develop their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capacity to resist armed attack。

ARTICLEIII。The Parties,through their ForeignMinisters or their deputies,will consult together from time to time regarding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Treaty and whenever in the opinion of either of themthe territorial integrity,political independence or security of either of theParties is threatened by external armed attack in the Pacific。

ARTICLEIV。Each Party recognizes that an armedattack in the Pacific Area on either of the Parties would be dangerous to itsown peace and safety and declares that it would act to meet the common dangersin accordance with its constitutional processes。

Any such armed attack and all measurestaken as a esult thereof shall be immediately reported to the Security Councilof the United Nations。Such measures shall be terminated when the SecurityCouncil has taken the measures necessary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internationalpeace and security。

ARTICLEV。For the purpose of Article IV,an armedattack on either of the Parties is deemed to include an armed attack on themetropolitan territory of either of the Parties,or on the island territoriesunder its jurisdiction in the Pacific or on its armed forces,public vessels oraircraft in the Pacific。

ARTICLEVI。This Treaty does not affect and shallnot be interpreted as affecting in any way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Parties under the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or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United Nations for the maintenance of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ecurity。

ARTICLEVII。This Treaty shall be ratified by the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in accordance withtheir respective constitutional processes and will come into force wheninstruments of ratification thereof have been exchanged by them at Manila。

ARTICLEVIII。This Treaty shall remain in forceindefinitely。Either Party may terminate it one year after notice has beengiven to the other Party。

IN WITNESS WHEREOF the undersignedPlenipotentiaries have signed this Treaty。

DONE in duplicate at Washington thisthirtieth day of August 1951。

中文翻译

本条约之缔约各方——

确认各方对《联合国宪章》的目的原则抱有信心;愿同所有人民和政府生活在和平之中;愿在太平洋区域加强和平体系的建构。

带着共同骄傲回顾了历史关系。在上一场战争中,这一关系带给两国人民共同的同情纽带,以及肩并肩的战斗反对侵略者的共同理念。

愿意公开并且正式宣布双方的团结感,以及保卫彼此反对外来武装攻击的共同决心;从而不让任潜在的侵略者存有幻想地认为,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在太平洋地区是孤独无援的。

愿意进一步加强双方在集体防卫方面的当前努力;目的是,在太平洋地区日趋复杂的区域性安全体系发展进程中,保卫和平和安全。

同意本项法律文件的内容不被以任何方式或感觉理解或解释为,变更或减弱菲律宾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之间现有的任何正式或非正式协议。

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双方承诺依据上述《联合国宪章》解决双方以无害于和平、安全、公正的方式可能和平卷入的国际争端,并使双方的国际关系免遭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的、违背联合国宗旨的行为。

[第二条]为了更有效达成本条约的目标,双方将以自助和互助的方式,单独或联合地保持和发展双方各自或集体的抵御武装攻击的能力。

[第三条]双方将通过外交部长或其代表,不定期地共同磋商本条约的落实事宜,并且,可在任何时候——当某一方认为其领土完整、政治独立或某一方受到发生于太平洋的、来自双方以外的武装攻击威胁时——进行这种磋商。

[第四条]双方认为,任何一方在太平洋地区遭到的武装攻击,都可能危害本方的和平与安全,并可宣布依据本国宪法程序采取行动,应对共同的危险。

任何上述武装攻击以及由此引起的所有应对措施,应立即联合国安理会报告。凡此措施的最终决定,有待安理会已采取了必要措施重建或保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第五条]就第四条之目的而言,对任何一方的武装攻击被认为是,攻击任何一方的宗主领土或领地、管辖岛屿的领土或领地,以及在太平洋的武装力量、公共性质的航海器或飞行器。

[第六条]本条约不影响也不应被解释为,以任何方式影响双方按照《联合国宪章》所具有的权利和责任,或者作为联合国成员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

[第七条]本条约须由美利坚合众国和菲律宾共和国遵循本国宪法程序以批准,并将在马尼拉互换批准后随即生效。

[第八条]本条约将无限期保持有效。任何一方可在向另一方呈送知会的一年后终止本条约。

特命全权代表见证本条约业已签字

条约副本已在华盛顿完,1951年8月30日。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871年8月30日:卢瑟福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欧内斯特·卢瑟福(英语:Ernest Rutherford,1st Baron Rutherford of Nelson,1871年8月30日-1937年10月19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知名为原子核物理学之父。学术界公认他为继法拉第之后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卢瑟福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证实放

  • 2005年8月30日:傅彪因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傅彪(1963年9月27日-2005年8月30日),出生于河北省临西县,内地影视演员,毕业于中华社会大学电影艺术系表演专业。1982年考入铁路文工团的话剧团。1984年参演《北国红岛》开始正式出道。1994年参演《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巧遇张艺谋后就读“张艺谋学校”。1997年出演冯小刚执导的《甲方乙

  • 2016年8月30日:马克·吕布因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马克·吕布(Marc Riboud),男,1923年6月24日出生于法国里昂,法国著名摄影师。马克·吕布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从1957年起多次访问中国,留下很多经典照片。1957年发表了报道中的第一张图片,观察和记录了在中国发生的若干历史事件,以来自东方的延伸报道而著称。

  • 钉子户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钉子户,用来指代某些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拆迁,而又身处闹市或开发区域的房屋。《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在城市建设征用土地时,不肯迁走的住户。钉子户词语释义现多用来特指代某些由于种种原因应该搬迁而没有拆迁,而又身处闹市或开发区域的房屋的所有人。这些年来,大拆迁是全国许多城市的普遍现象。“钉子户”之所以成

  • 甘露之变的背景和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甘露之变,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谋诛宦官而失败的一次事变。唐代后期,宦官擅权专政达到了极点。从唐穆宗以后到唐亡,8个皇帝之中,有7个是由宦官拥立的。皇帝为了保住帝位,也只得巴结、纵容宦官。文宗即位后,即企图惩治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八年秋季,文宗提升李训为宰相;又任命郑注为凤翔节度使,作为京

  • 升降桥系统的应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桥梁中间通航部分的桥跨做成可以升降的结构。在活动桥跨两端各有一座塔架和悬挂的平衡重。当船舶要通过时,将桥跨升起,暂时中断桥上交通,船舶通过后再降回原位,恢复陆地交通。升降桥两端的平衡重,一般做成和升降桥跨结构的重量相等。桥跨结构的两端支点用缆索通过塔顶的滑轮和平衡重连接。因此,活动桥跨的升降不需要很

  • 七国之乱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郡国并行制度下藩王权力很大,吴王不遵守诸侯对天子的礼节,起了反叛之心,以为朝廷软弱,愈发骄横。吴国始受封于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吴王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次兄刘仲之子,在淮南王英布叛乱之时,汉高祖亲征平叛。刘濞当时年仅二十,以骑将的身份跟随刘邦在蕲县

  • 七国之乱的起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中央专制皇权和地方诸侯国势力的矛盾日益激化,御史大夫晁错开始与汉景帝谋划削藩。景帝二年(前155年),晁错向景帝上《削藩策》,再次上陈诸侯

  • 七国之乱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诛杀晁错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吴王刘濞起兵广陵(今江苏扬州),置粮

  • 七国之乱的结果与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七国之乱,西汉中央政权获得了绝对胜利。这次叛乱,从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开始,到三月即被平息,七王皆死。参加叛乱的七国,除保存楚国另立新王外,其余六国皆被废除。在齐地,胶西王、胶东王、淄川王围攻齐都临淄,三月不下。汉将栾布率军进逼,三王便退兵回到封国。胶西王回国后,其子刘德建议袭击汉军,不成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