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844年7月3日:中美《望厦条约》签订

1844年7月3日:中美《望厦条约》签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92 更新时间:2024/1/26 1:13:56

《望厦条约》又称《中美五口通商章程》,英为“Treaty of peace,amity,and commerce,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Chinese Empire”,是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7月3日清朝与美国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签约背景

林则领导的广州禁烟运动中,美国鸦片贩子的利益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他们于1839年5月联合上书美国国会,要求美国政府与英、法、荷等联合起来对付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美国派加尼率东印度舰队来中国沿海护侨,保护美国利益。而加尼在得知《南京条约》签订的消息后,径自致函两广总督祁贡,要求最惠国待遇,未果。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华盛顿,美国总统约翰·泰勒于1842年12月咨会国会,要求派遣代表来华商谈建立新的经济关系。1843年5月,美国政府派顾盛为特使来华,其使命就是要求中方给美国与英国同等的通商条件。1844年2月,顾盛到达澳门。6月18日,清钦差大臣、两广总督耆英与顾盛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进行会谈。

在谈判过程中,美方软硬兼施,采用讹诈的手法,胁迫中方谈判者。耆英屈服于压力,抱着“一视同仁”的宗旨,接受了美方所拟定的条约草案。7月3日,双方正式签订《中美五口通商章程》与《海关税则》,因签约地在澳门望厦村,所以又称《望厦条约》。

主要内容

中美《望厦条约》共34款,并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为美国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利。也就是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获得的特殊权益,除割地、赔款外,美国全部获得,而且在许多方面危害中国更厉:

1、协定关税。条约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率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此为《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经济。

2、扩大领事裁判权范围。条约规定:中国国民与美国国民发生诉讼事件,美国国民由美国领事等官员捉拿审讯,按照美国法律与惯例处理;美国国民在中国与别国国民发生争议,“应听两造查照各本国所立条约办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由此,清朝对美国国民的逮捕、审讯定罪、惩治的司法权力全部丧失。

3、侵犯中国的领海权。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港口“巡查贸易”,清朝港口官员须“友好”接待。停泊在中国的美国商船,清朝无从统辖。

4、规定了12年后可以“修约”的条款。此外,条约还同样规定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如中国日后给他国以某种优惠,美国应一体均沾。

历史影响

《望厦条约》使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同时还扩大了侵略权益。如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中美《望厦条约》是比中英《南京条约》、中英《虎门条约》及其附件更细致更完备的不平等条约。它是加在中国身上的又一道更为沉重的枷锁,并成为尔后中法《黄埔条约》及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范本。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14年7月3日:《西姆拉条约》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西姆拉条约》是1914年7月3日,中英两国和西藏地方代表西姆拉会议后,英国代表麦克马洪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伦兴夏托拉擅自签订的条约。清朝末年,英国加强侵略西藏。辛亥革命爆发后,英国策动西藏部分反动分子叛乱,企图搞所谓西藏“独立”。在英国要挟下,1913年10月,北洋政府派代表到印度西姆拉参加“中英藏

  • 1898年7月3日:京师大学堂创办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在1912年5月之前使用的旧名。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京师大学堂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管理职能,统辖全国教育。《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提到其办学方针

  • 1978年7月3日:《亚马逊合作条约》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亚马逊合作条约》,是1978年7月3日南美洲八国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签署的条约,以共同加速开发亚马逊地区。于1980年8月3日生效。基本简介1978年7月3日,南美洲八国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签署了《亚马逊合作条约》,以共同加速开发亚马逊地区。巴西、秘鲁、波利维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圭亚那、苏里南和委

  • 1062年7月3日:北宋名臣包拯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知谏院时,多次论劾权贵。再授龙图阁直学士、

  • 1876年7月3日:淞沪铁路正式通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淞沪铁路的前身是中国最早的铁路——吴淞铁路,1876年7月3日江湾段正式通车时,由于此前中国从来没有过铁路,铁轨两旁观众“立如堵墙”。初筑时为762毫米窄轨,后来改为普轨。此后的100多年间,淞沪铁路见证了上海开埠后的荣辱兴衰,也经受了淞沪会战炮火的洗礼。淞沪铁路建成后,南端紧邻上海公共租界。20世

  •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英国开始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当时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

  • 2005年7月4日: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动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京津城际铁路(Beijing-Tianjin Intercity Railway)是一条连接北京市与天津市的城际铁路,是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环渤海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标准、设计时速为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也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第一个开通运营的城际客运系统。

  • 1896年7月4日:中国文学家茅盾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

  • 1934年7月4日:玛丽·居里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 Curie),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

  • 早期的蒙古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蒙古草原,自古以来是诸游牧部落的活动场所。自夏、商以来,大大小小的部族和部落出没在这块广阔的草原地带,各部族和部落的兴衰、更替的历史,直到13世纪初,才形成了稳定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民族。至于蒙古民族之族源,近、现代东胡说成为主流。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总称。《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