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54年6月9日:日本自卫队成立

1954年6月9日:日本自卫队成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574 更新时间:2024/2/13 8:05:13

日本自卫队(简称:自卫队,英:The Japan Self-Defense Force,英文缩写:JSDF)是日本国最主要的武装力量。

日本自卫队的前身是1950年7月8日,日本吉田内阁根据《平宪法》和相关的国际条约规定组建的国家警察预备队。1954年6月9日,日本政府颁布《防卫厅设置法》和《自卫队法》,将保安队改为拥有陆海空三大武装力量的自卫队,并成立了防卫厅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健全了统帅指挥机构。

日本自卫队的最高军事决策机构为内阁会议,现役部队由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航空自卫队组成。现日本自卫队现役总人数约25.5万人。日本的国防军费在2017年为5.1万亿日元(约合460亿美元),军费开支排名世界第五,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1%。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日本自卫队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在“质重于量”和“海空优先”的建军方针指导下,自卫队已发展成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作战能力较强的武装力量。

法律限制

根据日本1947年的“和平宪法”,日本须放弃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并且禁止日本有任军事建制。其中第二章第九条,关于“放弃战争”的表述共有两段:“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日本的军事实力只能维持在自卫所需的水平,总兵力不得超过10万,军舰数量不得超过30艘,总排水量不得超过10万吨,不得拥有航空母舰(护航航母除外)及核动力潜艇,作战飞机数量不得超过500架,不得拥有远程轰炸机,不得发展弹道导弹技术。

部队职能

法定职责

1957年5月,日本政府公布《国防基本方针》,首次明确“防卫”、“治安”、“海上警卫”、“防止侵犯领空”和“灾害救助”为自卫队的五大任务。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将“救灾”列为国家军事力量的主要任务。

救灾为主

战结束后,前苏联解体,主要军事威胁消失,日本国内开始重新评估国家安全政策。

1996年在新版《防卫大纲》作出调整,重点加强灾害应对能力。其中包括紧急出动力量的建立,陆上自卫队指定一支约2700人的部队作救灾派遣应变部队,配备车辆约410辆、直升机约30架,可在接到命令后2个小时内出动。

海上自卫队建立紧急出动机制,所有港内停泊的正状态军舰可以在4个小时内出动。航空自卫队则在全国5个地区部署由军医、护士、急救士组成的机动卫生班,在大规模灾害时负责重伤员在空运过程中的护理。在大规模灾害发生时,陆上自卫队则可以最多集中7万人前往灾区,海上自卫队可以派出60艘军舰、50架飞机;航空自卫队可以出动侦察机、救护机、运输机70架。

机构编制

军事领导体制

自卫队的最高统帅是首相,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是内阁会议。“安全保障会议”是内阁在军事上的最高审议机构,由首相、外务大臣、财务大臣、内阁官房长官、国家公安委员长、防卫大臣等内阁主要成员组成,负责审议国防方针、建军计划及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等。

军事指挥体制

防卫省相当于国防部。参谋长联席会议由主席和陆、海、空自卫队参谋长组成,负责拟定和调整部队作战、训练和后勤计划,搜集研究军事情报,在实施两个队种以上的联合作战、演习时,实施统一指挥。

兵役制度

志愿兵役制。陆上自卫队服役期限为2-3年,海上自卫队、航空自卫队为3年。一般根据本人希望,可延长服役1次(2年)。

总兵力

截至2017年3月,日本自卫队编制总兵力约为24.6万人,素质较高,装备精良。其中陆上自卫队约15.1万人,海上自卫队4.5万人,航空自卫队约4.7万人,统合幕僚监部(联合参谋本部)、情报本部人员共3300人。另有即刻应变预备役自卫队员8175人,预备役自卫队员约47900人,预备役自卫队员候补约4600人,书记官、事务官等文职人员2万余人。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898年6月9日:《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语:The Convention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China Respecting an Extension of Hong Kong Territory或The Second Convention of Peking)是在1898年6月9

  • 1885年6月9日:《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或《越南条款》,又称《李巴条约》及《中法新约》。是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结束中法战争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于1885年(光绪十一年)6月9日由清北洋大臣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德诺(Jules Patenotre,1845—1925)在天津签订。为中法订立的即黄埔条约以后的条约,共

  • 1815年6月9日:维也纳会议结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一次欧洲各国的外交会议。这次会议由奥地利政治家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提议和组织,除奥斯曼帝国外,所有欧洲国家都派了代表。这是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会议。会议目标是处理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政治地图。会议的主要内容

  • 信鸽怎么知道往哪飞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信鸽是一种空中飞行的动物,所以它的形体一定要符合空中飞行的要求。即飞行时阻力要小、平衡控制能力强、飞行时间长。一般应从它的头形、鼻形、羽毛、前胸、尾部、腿、龙骨及耻门等方面鉴别。历史缘由近代科学研究证明:信鸽是从“始祖鸟”演变而来的。早在几万年以前,野鸽成群结队地飞翔,在海岸、险岩和岩洞峭壁筑巢栖息

  • 过山车的历史起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美国发明家、商人拉马库斯·阿德纳·汤普森(LaMarcus Adna Thompson)是第一个注册过山车相关专利技术的人(1885年1月20日),并曾制造过数10个过山车设施,因此被誉称为“重力之父”(Father of Gravity)。如果说美国有一个过山车的摇篮,那么它就是纽约的科尼艾兰。美

  • 过山车是什么原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过山车是一项富有刺激性的娱乐工具。那种风驰电掣、有惊无险的快感令不少人着迷。如果你对物理学感兴趣的话,那么在乘坐过山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验到冒险的快感,还有助于理解力学定律。实际上,过山车的运动包含了许多物理学原理,人们在设计过山车时巧妙地运用了这些原理。如果能亲身体验一下由能量守恒、加速度和力交织

  • 1990年6月10日:英国航空5390号班机事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英国航空5390号班机是英国航空一条由伯明翰前往西班牙马洛卡的定期航班。1990年6月10日,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驾驶室中的一块挡风玻璃突然飞脱,并将机长吸出机外。但凭着副机师的努力,航机安全降落于南安普敦,而且正机长亦奇迹般生还。本事故被录入空中浩劫第二季。事件经过当天的5390航班由正机长添·兰开斯

  • 1904年6月10日:才女林徽因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汉族,祖籍福建闽县(今福建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为“徽因”。林徽因是中国的建筑师、诗人和作家,建筑学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在文学上,

  • 223年6月10日:蜀汉刘备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221年9月22日-223年6月10日)、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

  • 1999年6月10日:科索沃战争结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科索沃战争(Kosovo War),是一场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推动下、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其持续时间从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科索沃战争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南斯拉夫联盟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