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的历史教训

安史之乱的历史教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964 更新时间:2024/2/29 8:10:55

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间屡次开疆拓土、先后讨平了东、西突厥、吐谷浑等,使盛唐拥有了极为辽阔的版图。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及唐玄宗的“开元之治”后,国势大增,文治武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达至鼎盛状态,属史无前例的盛世。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自此,唐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安史余党在北方形成藩镇割据,各自为政,后来这种状况遍及全国。这些方镇或“自补官吏,不输王赋”,或“贡献不入于朝廷”,甚至骄横称王称帝,与唐王朝分庭抗礼直到唐亡。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公元9世纪后期,爆发了唐末农民大起义。907年,唐朝灭亡。

安史之乱的历史教训是深刻的。

唐开元盛世号称世界强国,历史鼎盛,但一次安史之乱便使其土崩瓦解,由此可见,没有清明的政治、优良的制度、谋国的大臣,仅有强大的经济,不过是腐败泛滥的虚胖而已,一旦矛盾爆发,便不可收拾,历史性的洗牌便不可避免。作为统治者,必须透过浮华的表象,洞察内在的忧患,采取得力措施,才能使国祚长久。

中央与地方,历来有不同利益诉求,中央对地方的监管一旦失控,局部利益必然伤害全局利益。中央的政策便会被拆解得七零八落不成样子,落到实处时已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了。年深日久,就会形成政令不畅、腐败盛行的局面。地方的权利,必须限制;官员的行为,必须控制。地方势力一旦做大,中央必然被架空。

史载:春秋时,朝歌曾是卫国都城,卫国的卫懿公特别喜欢鹤,整天与鹤为伴,如痴如迷,丧失了进取之志,常常不理朝政、不问民情。他还让鹤乘高级豪华的车子,比国家大臣所乘的还要高级,为了养鹤,每年耗费大量资财,引起大臣不满,百姓怨声载道。公元前659年,北狄部落侵入国境,卫懿公命军队前去抵抗。将士们气愤地说:“既然鹤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现在就让它去打仗吧!”懿公没办法,只好亲自带兵出征,与狄人战于荥泽,由于军心不齐,结果战败而死。人们把卫懿公的行为称作“玩物丧志”。古人有诗云:“曾闻古训戒禽荒,一鹤谁知便丧邦。荥泽当时遍磷火,可能骑鹤返仙乡?”《尚书·旅獒》云:“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唐玄宗玩美女,丧失了江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此是也。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马嵬驿兵变指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玄宗出逃甲午(十二日),百官上朝的不到十分之一二。玄宗登临勤政楼,下制书说要亲自率兵征讨安禄山,听到的人都不相信。玄宗又任命京兆尹魏方进为御史大夫兼

  • 豆娘与蜻蜓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豆娘(Caenagrion)属于昆虫纲,蜻蜓目,束翅亚目,统称蟌(cōng)。体形娇小,休息时翅束于背上方。身体细长且软弱的飞行昆虫,类似小型的蜻蜓,但不是蜻蜓。这一类比较原始的昆虫,中国约有650余种,约占世界蜻蜓目昆虫总数的百分之十。豆娘与蜻蜓的区别豆娘的外形和蜻蜓相近,要注意不要混淆。1、眼睛

  • 睢阳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睢阳之战是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发生在唐肃宗李亨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此战史称睢阳之战又称睢阳保卫战。睢阳之战主要是以张巡为首的唐军与以尹子奇为首的叛军之间的战争,在这次战争中,张巡斗智斗勇,凭借高超的战术手段和高尚的品格节操以约7000士兵战胜约18万的叛军,为唐朝的保全提供了非常有

  • 邺城之战的经过及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邺城之战,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九月至乾元二年三月,唐军围攻邺城(今河南安阳)安庆绪部,与其援军史思明部交锋时被狂风惊散溃败的作战。唐至德二载(757)十月,在陕郡之战后,安庆绪仅率1300人从洛阳逃往邺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唐军遂收复洛阳城,并遣军攻占河内(今沁阳)等地,迫降安将严庄;陈留(

  • 安禄山是在哪里起兵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安禄山乘铁舆,其属下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之声震地。当时海内承平日久,百姓以及几代人没有见过战争了,

  • 唐廷面对安禄山起兵是如何反击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安禄山乘铁舆,其属下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之声震地。当时海内承平日久,百姓以及几代人没有见过战争了

  • 藩镇割据指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中后期某些藩镇的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完全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唐代藩镇割据主要表现在河北,而河北割据又集中在三镇。在安史之乱后到黄巢之乱前,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时期里,绝大部分藩镇不割据,只有少数藩镇割据(例如河朔三镇),即使割据藩镇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

  • 1882年6月24日:马寅初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字元善,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浙江嵊州人。马寅初自幼聪颖,刻苦攻读,曾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后,拒绝军阀、政客拉拢,毅然到北京大学任经济学教授,致力于教学与科研,著书立说,抨击时弊,成为“五四运动”前夕就享誉很高的教授。曾

  • 1398年6月24日:明太祖朱元璋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后改名为“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至正十

  • 2008年6月24日:邵华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邵华(1938年10月-2008年6月24日),女,汉族,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湖南常德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6年7月参加工作,1979年6月入党,大学文化,研究员。邵华是毛岸青夫人,少将军衔,是共和国15个女将军之一。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部长(副军职),第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