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魂曲是什么类型的音乐

安魂曲是什么类型的音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123 更新时间:2024/1/14 18:12:33

安魂曲,又名安魂弥撒、追思曲、慰灵曲,是一种特殊弥撒(requiemmass),用于基督教悼念死者仪式中演唱的合唱套曲。安魂曲有很多音乐家都创作过,但以莫扎特的K626号作品《安魂曲》最为著名。

之所以称为安魂曲,是因为唱词的首句以“Requiem aeternam”开头,第一句是“主啊,请赐他们永恒的安息”。安魂曲这个名词在音乐上接受的人比较多,而教会一般将其翻译为追思曲。

安魂曲的发展历史

安魂曲是天主教会为悼念逝者举行的弥撒,拉丁也称为Missa pro Defunctis。这弥撒除了用作葬礼仪式,也是每年11月3日的万灵节礼仪的一部分。天主教徒相信为在炼狱中的逝者举行弥撒,可缩短他们在炼狱的日子,令他们更早进入天国。

早期,象拉索、帕莱斯特里纳、维多利亚等都写过安魂曲,比如,帕莱斯特里亚在1591年创作的《死者弥撒》(Missa pro Defunctis),其实就是安魂曲。1605年,当维多利亚担任马德里德斯卡尔扎雷亚修道院管风琴师、唱诗班指挥的时候,他创作了一部原先被命名为《悼亡仪式》(Officium defunctorum)的安魂曲,虽然形式上与现在的安魂曲相比有些出入,但庄严的音乐却令人肃然起敬,这些都是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的安魂曲作品。许茨、巴赫、海顿等因为并非天主教徒,因此鲜有创作安魂曲。

在19世纪初最出名的安魂曲就要算是莫扎特的那部了,莫扎特的K626号作品就是一部著名的安魂曲。近现代的安魂曲不论在题材内容、文字形式还是戏剧性手法方面,常超越宗教的范围,并由大型管弦乐队伴奏,例如布里顿所作的《战争安魂曲》(1961)。

安魂曲的创作背景

安魂曲又被称作“追思曲”、“慰灵曲”,它是一种特殊弥撒曲——安魂弥撒曲(requiem mass),是用于罗马天主教悼念死者的祭奠仪式中演唱的合唱套曲,安魂曲的唱词与普通弥撒基本相同,只是删除了普通弥撒曲中情绪欢快的“荣耀经”“信经”,代之以“愤怒之日”(dies irae,拉丁)、“永恒的光辉”(lux aeterna,拉丁)等曲。之所以称为安魂曲,是因为唱词首句以“Requiem aeternam”开头(第一句是“主啊,请赐予他们永恒的安息”),安魂曲这个名词在音乐上接受的人比较多,而教会一般将其翻译为追思曲。

杰出安魂曲作品

三大安魂曲是莫札特的d小调安魂曲、威尔第的安魂曲和佛瑞的安魂曲。

1、莫扎特的《安魂曲》作于1791年,是莫扎特最后的作品。莫扎特这部《安魂曲》使用的是传统的《安魂曲》形式,用的是拉丁文歌词。

2、威尔第的《安魂曲》作于1873-1874年,这部作品是为纪念好友、意大利诗人及小说家曼佐尼而作。

3、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这是作者悼念亡母之作,惊天地泣鬼神,也是他的成名作之一。与前人的安魂曲作品相比,无论在内容或在音乐上,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都开创一个全新的意境,更富于人性。

4、本杰明·布里顿的《战争安魂曲》,是用来悼念二战阵亡者的,是现代主义宗教作品的典范。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宇宙全景图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宇宙全景图是欧洲航天局由“普朗克”太空望远镜拍摄的首张整个宇宙的全景图。它的珍贵之处在于捕捉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辐射图成功捕捉到宇宙大爆炸遗留痕迹,为人类勾画出一张137亿年前大爆炸后新生宇宙的蓝图。宇宙全景图简介欧洲航天局,在2010年7月5日公布了“普朗克”太空望远镜拍摄的首张整个宇宙的全景图,

  • 揭秘美国秘密精英社团骷髅会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骷髅会,又称骷髅骨、优罗嘉俱乐部(The Eulogian Club)、死亡骑士团(The Order of Death),英文解释为:Skull and Bones,The Order of Death,The Order,Cooperation Star,The Eulogian Club,an

  • 马陵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战例,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损失,发兵攻打韩国。齐威王待魏韩火拼后以田盼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魏国派太子申来抵挡,在马陵全军覆没,随之田盼又以“减灶”之策诱魏国

  • 1683年7月16日:澎湖海战结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澎湖海战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师于澎湖海域歼灭明郑军主力,收复澎湖、台湾,统一中国领土的作战。澎湖海战是清朝为了消灭郑氏王朝所发动的战争,虽然郑军一度击退清军,最后仍然由清军获胜。澎湖被占领后,郑氏王朝已无力抵抗清军,只得投降,结束在台湾历经22年的统治,台湾也因此成为清朝

  • 日本贝果头的起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贝果头(bagel head)是日本青少年流行的自我整容法,他们用注射盐水的方法在自己头部整出奇形怪状的“肿块”,咋一看就如同好莱坞大片中的外星人。以东京和大阪的一些夜总会为中心。贝果头溯源据悉“贝果头”造型,最初由艺术家前田亮一从加拿大多伦多引进日本。他自称1999年在多伦多参加极限人体变形大会时

  • 歧沟关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歧沟关之战宋朝自高梁河之战后为收复幽云失地所做的又一次努力,也是宋朝第二次主动进攻,此次进攻规模之大,是以往数战无法比拟的,可以看作是宋辽双方的一次总决战。宋方的目标就是收复幽云十六州,及早为契丹所据的辽西营、平二州。但是尽管宋朝的再一次铆足了劲,其最终结果却更甚于高梁河之败,基本上是血本无归,不但

  • 隋与突厥之战的背景与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隋与突厥之战,是隋朝对突厥的防御战争。隋朝最后与突厥的战争胜利后,得以将势力扩展到蒙古高原。同时也有利于保护中原地区经济与文化。简介隋与突厥之战是突厥与隋朝的长期战争。这场战争自581年突厥侵隋开始,到607年东突厥臣服为止,共经历26年的时间。突厥经此战争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分别在607年与61

  • 歧沟关之战的战争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歧沟关之战是宋朝自高梁河之战后为收复幽云失地所做的又一次努力,也是宋朝第二次主动进攻,此次进攻规模之大,是以往数战无法比拟的,可以看作是宋辽双方的一次总决战。宋方的目标就是收复幽云十六州,及早为契丹所据的辽西营、平二州。但是尽管宋朝再一次铆足了劲,其最终结果却更甚于高梁河之败,基本上是血本无归,不但

  • 隋与突厥之战经历了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隋与突厥之战是突厥与隋朝的长期战争。这场战争自581年突厥侵隋开始,到607年东突厥臣服为止,共经历26年的时间。突厥攻隋第一战581年突厥沙钵略可汗联合原北齐守将、营州(今辽宁朝阳市)刺史高宝宁入侵隋朝。隋文帝紧急令边防加强戒备,加筑长城,派阴寿率兵驻幽州(今北京市),虞庆则驻并州(今山西太原市)

  • 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发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阿波罗11号的发射现场吸引了超过一百万的人群,全世界观看发射现场直播的观众人数也达到了创记录的六亿人。理查德·尼克松总统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观看了现场直播。装载着阿波罗11号的土星5号火箭于美国当地时间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13时32分UTC)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发射12分钟后飞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