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灭陈之战

隋灭陈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457 更新时间:2024/2/17 10:14:31

隋文帝意图南下消灭南朝陈,采纳高颎的策略,干扰陈的农业生产,破坏陈的军事储积,使陈损失惨重。隋文帝于隋与突厥之战胜利后,开皇七年(587)十月废除西梁。次年发动灭陈战争,隋文帝命晋王杨广为行军元帅、秦王杨俊、河清公杨素为副帅、高颎为参谋、王韶为司马,兵分八路攻南朝陈。

杨素率水军从巴东顺长江东下,与荆州刘仁恩军联合占领延州(今长江西陵峡口、湖北枝江附近)等上游陈军防御。由公安东援建康之中游陈军也被杨俊军阻于汉口一带,为下游隋军创造有利条件。下游隋军主力乘陈朝欢度元会(即春节)之机分路渡江。行军总管韩擒虎、贺若弼两军钳击建康,与宇文述军包围建康。

开皇九年(589)二月,隋军攻入建康,俘陈后主,陈亡。开皇十年(590)九月,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隋朝完成了全国统一。

隋灭陈之战是南北朝末期的统一战争。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后,权臣杨坚于隔年废北周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即隋文帝。在安定内部、解决北方突厥的外患以及并吞西梁后,隋开皇八年(588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在隋统一战争中,隋文帝杨坚命令晋王杨广统率水陆大军50余万,攻灭江南陈朝的大规模渡江作战。

此役逼降陈后主陈叔宝,陈亡。并陆续招降三吴、岭南等地区。隋文帝完成了大一统,成功结束纷乱近400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历史意义

隋灭陈的作战,仅经2月之余,便将立国30多年的南陈一举灭亡,接收陈朝土地共三十州、一百郡与四百县,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和财富。至此,结束了古代中国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分裂割据、战乱不止的局面,使中华大地重新统一于中央政权之下,这是隋王朝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此外,隋朝把陈后主和文武官员、衣冠世族、百工杂技以及乘服、图藉与法物等,运送到隋朝首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市),运送的行列,前后达五百里。自晋室南渡后在江南保存两百多年的中国正统文物,至此重返北方。

战争评价

偏居江左的陈王朝的灭亡固然有其诸多方面的原因,但最基本的不外三个方面:

陈统治集团的腐朽没落,争权夺利,抵消了抗御外敌进袭的能力。陈后主沉迷酒色,放纵淫荡至几乎不理朝政的程度,朝中的大权,皆操于江总、施文庆、沈客卿、孔范等人之手,这些人专以谄媚营私、争权夺利、排斥忠良为己任。

这样,以陈后主为首的统治集团已处于醉生梦死、坐以待毙的昏昏然之中。当隋大军压境之时,陈后主还与满朝文武共庆初一元会。当京口守军受到隋军的进攻,紧急向陈后主告急时,陈后主竟置之不顾,继续饮酒作乐。将军萧摩诃请求率军出战,后主亦不答应,其昏庸愚笨至此,自然难逃灭顶之灾。

陈王朝面对隋军的进攻,虽战略上处于被动守势地位,但隋军渡江总兵力至双方最后决战时仍不足6万人,而陈军此时尚有号称10万之众,若陈能部署得当,调度有方,拼力死战,胜败属谁,则定当别论。但陈王朝在战略指导上却一错再错,坐失战机。

当隋将贺若弼仅率8000士卒进击京口,势孤力单之时,陈后主如采纳将军萧摩诃的建议,令其率军猛击,贺若弼部必然凶多吉少;当隋军初步形成对建康的包围态势之时,陈后主又拒绝了将军任忠、司马消难等人断敌退路,持重待机,坚守拒战的建议;当决定与隋军最后决战时,陈后主竟将大军排成一字阵势,绵亘20多里,不指定将帅,各军互不相属,进退攻守各不相知。终于被隋军各个击破,使自己的优势之军,眼睁睁地化做了败兵之旅。

文帝早在决心灭陈之前,便秘密征询一些亲信大臣的意见,多方进行谋划,使陈每每中计,形同隋军手中的“玩偶”。大臣高顾提出的破坏陈国农业生产和派间谍潜入江南烧毁陈军的储粮以及多次乘陈国收割庄稼之际,摆出调集兵马佯示大举渡江以麻弊懈怠陈军的种种谋略,均在灭陈战争中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大臣崔仲方所献灭陈分为上中游和下游两个战略方向作战的计划,使陈国从战争开始即陷于大江上中游不利救援京师,京师也不利派兵增援上中游的极为被动的境地。将军贺若弼以演习和沿江狩猎成功地造成了陈军的错觉,更是令人称奇。而陈军竟不懂“兵不厌诈”的基本常识,一而再、再而三地中计受骗,其兵败国亡自然也就属顺理成章之事了。

此战是继晋灭吴之后,中国战争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渡江作战。隋朝水军虽然不象西晋灭吴时“王浚楼船下益州”那样声势浩大,直捣石头城,但也在战略上起了牵制和配合作用。在8路大军中,3路是水军,1路是水陆联军。

杨素率领的水军出水安沿长江东下,在杨俊率领的水陆军配合下,斩关夺隘,攻城略地,占领了长江上游的广阔地域,牵制了上游的3万陈军,战船千艘,使其无法东援建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王世积统率的水军居中策应,控制了江西地区,从建康的西南侧翼直接配合主力攻占建康。

燕荣一路水军则进行远程战略迂回,掩护主力的东南侧翼,并造成对陈都的合围之势。左仆射高颖也率一部水军迫降了护卫京城的陈朝水军。总之,几路水军都以自己的出色行动为最后决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隋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隋炀帝多次发动战争劳民耗财,最终引起隋末危机。大业七年(611年),山东、河南大水成灾,漂没四十余郡,王薄率众于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发动叛变,抵制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唱出著名的《无向辽东浪死歌》。当时民变范围大多集中在山东地区,不久被隋军镇压。大业九年(613年),刘元进据吴郡,自称天子,向海明也在扶

  • 隋朝灭亡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隋朝在此局势下迅速土崩瓦解。早在616年,隋炀帝命越王杨侗留守东都洛阳,自己率众前往江都(今江苏扬州)。他下令筑丹阳宫,计划迁都丹阳(今江苏南京)。跟随他的大臣卫士多是关中和中原人,不愿意长居江南,加上江都粮尽,人人都想逃回中原。义宁二年(618)4月11日,宇文化及、司马德戡与裴虔通等人发动兵变,

  • 安魂曲是什么类型的音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安魂曲,又名安魂弥撒、追思曲、慰灵曲,是一种特殊弥撒(requiemmass),用于基督教悼念死者仪式中演唱的合唱套曲。安魂曲有很多音乐家都创作过,但以莫扎特的K626号作品《安魂曲》最为著名。之所以称为安魂曲,是因为唱词的首句以“Requiem aeternam”开头,第一句是“主啊,请赐予他们永

  • 宇宙全景图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事件

    宇宙全景图是欧洲航天局由“普朗克”太空望远镜拍摄的首张整个宇宙的全景图。它的珍贵之处在于捕捉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辐射图成功捕捉到宇宙大爆炸遗留痕迹,为人类勾画出一张137亿年前大爆炸后新生宇宙的蓝图。宇宙全景图简介欧洲航天局,在2010年7月5日公布了“普朗克”太空望远镜拍摄的首张整个宇宙的全景图,

  • 揭秘美国秘密精英社团骷髅会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骷髅会,又称骷髅骨、优罗嘉俱乐部(The Eulogian Club)、死亡骑士团(The Order of Death),英文解释为:Skull and Bones,The Order of Death,The Order,Cooperation Star,The Eulogian Club,an

  • 马陵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战例,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损失,发兵攻打韩国。齐威王待魏韩火拼后以田盼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魏国派太子申来抵挡,在马陵全军覆没,随之田盼又以“减灶”之策诱魏国

  • 1683年7月16日:澎湖海战结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澎湖海战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师于澎湖海域歼灭明郑军主力,收复澎湖、台湾,统一中国领土的作战。澎湖海战是清朝为了消灭郑氏王朝所发动的战争,虽然郑军一度击退清军,最后仍然由清军获胜。澎湖被占领后,郑氏王朝已无力抵抗清军,只得投降,结束在台湾历经22年的统治,台湾也因此成为清朝

  • 日本贝果头的起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贝果头(bagel head)是日本青少年流行的自我整容法,他们用注射盐水的方法在自己头部整出奇形怪状的“肿块”,咋一看就如同好莱坞大片中的外星人。以东京和大阪的一些夜总会为中心。贝果头溯源据悉“贝果头”造型,最初由艺术家前田亮一从加拿大多伦多引进日本。他自称1999年在多伦多参加极限人体变形大会时

  • 歧沟关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歧沟关之战宋朝自高梁河之战后为收复幽云失地所做的又一次努力,也是宋朝第二次主动进攻,此次进攻规模之大,是以往数战无法比拟的,可以看作是宋辽双方的一次总决战。宋方的目标就是收复幽云十六州,及早为契丹所据的辽西营、平二州。但是尽管宋朝的再一次铆足了劲,其最终结果却更甚于高梁河之败,基本上是血本无归,不但

  • 隋与突厥之战的背景与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隋与突厥之战,是隋朝对突厥的防御战争。隋朝最后与突厥的战争胜利后,得以将势力扩展到蒙古高原。同时也有利于保护中原地区经济与文化。简介隋与突厥之战是突厥与隋朝的长期战争。这场战争自581年突厥侵隋开始,到607年东突厥臣服为止,共经历26年的时间。突厥经此战争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分别在607年与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