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777年8月14日:汉斯·奥斯特出生

1777年8月14日:汉斯·奥斯特出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578 更新时间:2024/2/29 8:21:46

汉斯·克海斯提安·奥斯特(丹麦语:Hans ChristianØrsted,1777年8月14日-1851年3月9日),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学家。在物理学领域,他首先发现载流导线的电流会产生作用力于磁针,使磁针改变方。在化学领域,他发现了铝元素。十九世纪后期,在科学方面的后康德哲学和演进,由于他的写作而更见雏形。他创建了“思想实验”这名词,他也是第一位明确地描述思想实验的现代思想家。

科学成就

电磁效应

汉斯·克里斯蒂安·奥斯特自从库仑提出电和磁有本质上的区别以来,很少有人再会去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而安培和毕奥等物理学家认为电和磁不会有任联系。可是奥斯特一直相信电、磁、光、热等现象相互存在内在的联系,尤其是兰克林曾经发现莱顿瓶放电能使钢针磁化,更坚定了他的观点。

当时,有些人做过实验,寻求电和磁的联系,结果都失败了。奥斯特分析这些实验后认为:在电流方向上去找效应,看来是不可能的,那么磁效应的作用会不会是横向的?

在1820年4月,有一次晚上讲座,奥斯特演示了电流磁效应的实验。当伽伐尼电池与铂丝相连时,靠近铂丝的小磁针摆动了。这一不显眼的现象没有引起听众的注意,而奥斯特非兴奋,他接连三个月深入地研究,在1820年7月21日,他宣布了实验情况。

奥斯特将导线的一端和伽伐尼电池正极连接,导线沿南北方向平行地放在小磁针的上方,当导线另一端连到负极时,磁针立即指向东西方向。把玻璃板、木片、石块等非磁性物体插在导线和磁针之间,甚至把小磁针浸在盛水的铜盒子里,磁针照样偏转。

电磁学

奥斯特认为在通电导线的周围,发生一种“电流冲击”。这种冲击只能作用在磁性粒子上,对非磁性物体是可以穿过的。磁性物质或磁性粒子受到这些冲击时,阻碍它穿过,于是就被带动,发生了偏转。

导线放在磁针的下面,小磁针就向相反方向偏转;如果导线水平地沿东西方向放置,这时不论将导线放在磁针的上面还是下面,磁针始终保持静止。

他认为电流冲击是沿着以导线为轴线的螺旋线方向传播,螺纹方向与轴线保持垂直。这就是形象的横向效应的描述。

奥斯特对磁效应的解释,虽然不完全正确,但并不影响这一实验的重大意义,它证明了电和磁能相互转化,这为电磁学的发展打下基础。

其它方面

奥斯特曾经对化学亲合力等作了研究。1822年他精密地测定了水的压缩系数值,论证了水的可压缩性。1823年他还对温差电现象作出了成功的研究。他对库仑扭秤也作了一些重要的改进。

奥斯特在1825年最早提炼出铝(即利用稀的钾汞齐与氯化铝反应分离出金属铝),但纯度不高,以致这项成就在冶金史上归属于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他最后一项研究是40年代末期对抗磁体的研究,试图用反极性的反感应效应来解释物质的抗磁性。同一时期迈克尔·法拉第在这方面的成就超过了奥斯特及其法国的同辈。法拉第证明不存在所谓的反磁极。并用磁导率和磁力线的概念统一解释了磁性和抗磁性。不过,奥斯特研究抗磁体的方法仍具有很深的影响。

纪念

哥本哈根大学的奥斯特学院以其名字命名。

丹麦技术大学设有H.C.Ørsted Lecturer的荣誉称号。

美国物理教师协会“奥斯特奖章”。

丹麦的第一颗卫星命名为奥斯特。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385年8月14日:阿勒祖巴洛特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阿勒祖巴洛特战役(葡萄牙语:Batalha de Aljubarrota,英语:Battle of Aljubarrota)发生于1385年8月14日,国王João I及其将军Nuno Alvares Pereira指挥的葡萄牙军队和卡斯提尔国王Juan I的军队之间。背景随着百年战争

  • 1912年8月14日:金克木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金克木(1912年8月14日—2000年8月5日),男,字止默,笔名辛竹,安徽寿县人,中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梵学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家,与季羡林、陈玉龙并称“北大三支笔”,和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一起被称为“未名四老”。20世纪三十年代后到北京求学,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员,同时还掌握了英语、法语、

  • 1988年8月14日:恩佐·法拉利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恩佐·法拉利(1898年2月18日-1988年8月14日)法拉利汽车公司的创始人,就像奔驰(本茨)、福特、保时捷等人一样,他在汽车制造业也享有盛誉,人称“赛车之父”。恩佐·法拉利毕其一生,致力于提高赛车的性能以不断夺取桂冠。1947年,恩佐·法拉利创立了法拉利公司,并生产出第一辆法拉利125S汽车。

  • 地沟油的辨别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地沟油”是一种质量极差、极不卫生的非食用油。一旦食用“地沟油”,它会破坏人们的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的严重后果。所以“地沟油”是严禁用于食用油领域的。但是,也确有一些人私自生产加工“地沟油”并作为食用油低价销售给一些小餐馆,给人们的身心都带来极大伤害。因此“地沟油”这个名称已经

  • 古代蒙汗药的主要成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蒙汗药,多见于古典白话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蒙汗药为粉末状,多下在酒里,故成悬浮液,酒色显得浑黄。蒙汗药与酒配伍,真可谓“珠联璧合”,麻醉效果更佳,药力见效快,真是出门便倒,倒头便睡。在《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里,梁山好汉晁盖等人为智取生辰纲,用蒙汗药下到酒里,把官兵麻

  • 《南山集》案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南山案是发生于清圣祖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文字狱。由左都御史赵申乔举发翰林戴名世(人称戴南山)的作品《南山集》“狂妄不谨”、“语多狂悖”,而且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戴南山在《南山集》的《与余生书》中引用了方孝标的《滇黔纪闻》的南明永历的年号。康熙五十二年二月,戴名世因此被斩,方苞免死,以白

  • 《南山集》一案的缘由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南山集》案发生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此案件又称为戴名世狱。戴名世,子田有,号褐夫,安徽桐城人。在清军入关后,明朝参与力量曾转入西南地区继续抵抗,因而称为南明,时戴名世在编纂明史,所以经常在各地搜集明朝史料,但由于清已代明,且文字狱盛行,所以清朝一些史官在修撰明史时经常会有意无意的忽略一些史事

  • 1878年8月15日:大龙邮票发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1878年8月15日(具体发行日期迄今为止未见记载,一般认为大龙邮票的最早发行日期为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间),清朝政府海关试办邮政,首次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这套邮票共3枚,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蟠龙。概况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

  • 1995年8月15日:村山谈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村山谈话是时任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在199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50周年纪念日发表的谈话。该谈话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韩国等曾遭受日本殖民主义祸害的国家及日本国内部分人士的肯定。村山谈话的历史背景1995年8月15日,村山富市首相就历史问题发表正式谈话,对日本的殖民统治和侵略,村山

  • 1769年8月15日:拿破仑·波拿巴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意大利语:Napoleone Bu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历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