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385年8月14日:阿勒祖巴洛特战役

1385年8月14日:阿勒祖巴洛特战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200 更新时间:2024/1/30 9:25:25

阿勒祖巴洛特战役(葡萄牙语:Batalha de Aljubarrota,英语:Battle of Aljubarrota)发生于1385年8月14日,国João I及其将军Nuno Alvares Pereira指挥的葡萄牙军队和卡斯提尔国王Juan I的军队之间。

背景

随着百年战争的影响在伊比利亚半岛不断扩大,蝴蝶效应的风波也从西班牙地区影响到了葡萄牙。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葡萄牙人很快将面对卡斯蒂亚王国泰山压顶式的攻击。这场风波也最终催生出了葡萄牙人自己的强势君主,并为葡萄牙人日后的大航海伟业打下基础。

这一切,都要从1385年的阿勒祖巴洛特战役说起。

葡萄牙的大空位时代

1356年,英法百年战争的主战场从前10年的法国西北诺曼底地区,转移到了法国西南部的阿基坦公国。这块当年由安茹家族通过联姻带入英国王室的领地在法理上依然属于法王治下的采邑领地。那次历史性联姻的女主角不是别人,就是当年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中给法王路易了绿帽子的女公爵埃莉诺。他丈夫的麾下本可拥有的生力军,因为大西洋的风暴而阴差阳错的成为了葡萄牙人攻克名城里斯本的重要力量。

而今,葡萄牙人拦路借兵的后果,又在历史车轮的轮回下,压了葡萄牙自己。一支数目有限的英格兰、阿基坦本地与西班牙雇佣军组成的联合分队在当年的普瓦捷之战中击败了数目是自己两倍之多的法国大军。指挥英军的王太子爱德华一直以这块紧挨着伊比利亚的祖产为基地,不断打击法国人的抵抗意志。最终,南方的卡斯蒂亚王国因继承人问题而爆发了全面内战。

卡斯蒂亚原先的国王佩德罗一直与英国人关系暧昧,并在实际上获得葡萄牙人的支持。他的对手则是父亲阿方索十一世的私生子恩里克,拥有法国王室、阿拉贡王国和阿维尼翁教廷的支持。

虽然黑太子本人在1367年亲自出马,并在纳胡拉之战中击败了恩里克二世的卡斯蒂亚与法兰西联军,却因为无法与佩德罗继续好好合作而收兵返回北方。失去英军支持的佩德罗很快在恩里克二世与法国名将盖斯克兰的联手打击下节节败退。最终在法国主帅的营帐内,死于同恩里克二世的械斗。

恩里克二世随即将战争的矛头指向了曾经反对他的葡萄牙人,并将整个半岛上规模最大的卡斯蒂亚军队开进了小小的葡萄牙。两年后,再也无法支撑下去的葡萄牙国王费尔南多一世只能与西班牙人联姻媾和,却又由于自己的好色毁约而造成了长期敌对的延续。双方的敌对状态也就在亨利死后,延续了下去。为了获得来自英格兰的支援部队,葡萄牙人必须封锁卡斯蒂亚人的最主要港口--塞维利亚,阻止后者的海军战舰从这个隐藏在内河中的基地出发,拦截载有英国援军的运输船队。

1381年,两国海军便在瓜达尔基维尔河口的突然遭遇。由23艘桨帆船战舰组成的葡萄牙舰队,非轻易的击垮了对面仅有17艘战舰的卡斯蒂亚人。但自以为得胜的他们开始打劫沿海的西班牙村庄,被重新组织起来的卡斯蒂亚舰队反戈一击。葡萄牙海军历史上的首次重要战役,便在一败涂地中匆匆结束。只有1艘战舰侥幸逃出的他们,已经无力阻挡西班牙人继续进入大西洋,袭击葡萄牙、阿基坦沿海,甚至英格兰的港口。

在这种暗淡的局面下,费尔南多一世撇下自己的王国而去。由于没有儿子,葡萄牙王国在实际上进入了大空位时期。埃尔南多生前被迫与卡斯蒂亚人达成一个协议:

让自己的女儿贝娅特丽丝同私生子出生的亨利二世的儿子约翰一世结婚。他们的后代将成为葡萄牙的统治者。

得到消息的葡萄牙贵族群情激奋,已经成为葡萄牙首都与最大商贸城市的里斯本也因商人们的反对而拒绝承认这个协议。1384年,他们找来了费尔南多一世的异母兄弟若昂,推选他作为抵抗卡斯蒂亚入侵的领袖。一场私生子血统之间的较量,由此展开。

泰山压顶

1384年4月,6000卡斯蒂亚先头部队首先杀入葡萄牙境内,目标直指首都里斯本。其中包括了2000名骑士与各类骑兵,以及4000名步兵。葡萄牙将领佩雷拉决心阻止他们接近里斯本,但手里只有1000普通的长矛步兵,100职业弩手和300骑兵。

于是葡萄牙人只能驻守靠近边境的阿特罗斯。佩雷拉拿出了西欧拿出了当初米兰民兵对抗神圣罗马帝国重骑兵的办法,将主力步兵布置成一个硕大的空心方阵。使用长矛盾牌等近战武器的重步兵位于外侧,而标枪、弓弩手位于内侧。300骑兵也位于方阵的中心位置,随时准备反击。

正在围攻一个村庄的卡斯蒂亚人迅速做出反击。2000名骑士、重骑兵与标枪骑兵一起,从不同方向,分几路轮番攻击葡萄牙人的方阵。然而他们根本无法突破葡萄牙军队的阵线,并在对方步兵面前,损失惨重。眼看对方步兵如此强硬,卡斯蒂亚骑兵选择退出战场。他们的步兵也自知不是对手,一同撤退。

但阿特罗斯战役的胜利不能在根本上改变两国巨大的实力差距。仅仅1个月后,约翰一世亲自率领的真正主力部队就将里斯本团团包围。这支军队不仅有大量的西班牙骑士和骑兵,还有6000弩手、5000盾矛步兵以及1000标枪手。此外,更多辅助部队也伴随大军赶来。为了从海上断绝城市的对外联系与补给,53艘卡斯蒂亚海军的战船也随即封锁了这个重要港口。里斯本似乎已经无力阻挡。

这时,又是佩雷拉指挥的34艘葡萄牙江帆战舰与负责运输的全装帆船一起,勇敢的冲破了数量众多的敌舰封锁,将物资运抵城中。随即,这些船只紧紧贴着里斯本的城墙,船上的海员们用弓弩作为武器,原地驻守在船上。哪怕船体在退潮时会陷入浅滩的泥泞,也坚决不撤。整支舰队一下子成为了里斯本城墙之外的又一道坚固的临时防御阵地。

经过6个月的艰苦围攻,卡斯蒂亚人还是无法拿下坚决抵抗的里斯本。佩雷拉不断带领小股葡萄牙军队袭击驻守在他们周围的西班牙人。长期的军队大规模集结也在冬季引发了瘟疫。约翰一世不得不在无奈中,选择了暂时撤退。一直在里斯本坐镇的若昂便在贵族们的支持下,加冕为葡萄牙国王。

1385年6月,经过重新集结部署的卡斯蒂亚军队,在约翰的带领下再次入侵葡萄牙。为了一举拿下葡萄牙,卡斯蒂亚人凑集了超过30000人的军队。2000多名来自法国的骑士和重骑兵加入了约翰的军队,以此作为法国王室对卡斯蒂亚王室的一支持。约翰也从自己的国家及盟友阿拉贡那里弄来了6000骑士和重骑兵,8000名弩手和15000人的其他各类步兵。整支军队还带上了15门早期火炮,这是那个时代并不多见的事情。

已经成为国王的若昂一世也从葡萄牙各地凑集部队,但小小的葡萄牙当时能够集中的野战部队仅仅4000步兵,1700骑士与重骑兵,以及800多弩手。若昂也缺乏有力的盟友支持,除了依然困守在阿基坦地区的英格兰人。他们因为法国部队的介入而彻底倒向了葡萄牙一方,也希望葡萄牙的亲英王室能够抵挡卡斯蒂亚人的海上进攻。然而,已经是弱冠国王理查德二世统治下的英格兰,此时仅仅能够拿出700多长弓射手支援盟友,并且需要葡萄牙人自己的舰队负责接运。

山寨英格兰战术的胜利

尽管只有不足1000人的援军,若昂还是从这些经历过百年战争大场面的英格兰老兵身上,学到了丰富的人生经验。他们选择在阿勒祖巴洛特的一座小山上,建立坚固的防御阵地。当庞大的卡斯蒂亚-法国联军从北方南下时,他们可以从容的阻击对手。

若昂的军队在山丘上布阵,全军士兵挥汗如雨的在阵地前挖掘出了一条防御用的壕沟。葡萄牙军队在此战的布阵,基本遵循了英格兰战术体系的风格。大量下马的骑士与重骑兵在重步兵的支援下,组成了坚固的中央阵线,在他们身后是准备发动反击的第二线骑士部队。包括英格兰长弓射手和弩手在内的轻步兵部署在他们的两翼。远射部队之后是规模不大的两支骑兵预备队,每一侧仅有200贵族骑兵。尽管长弓射手数量严重不足,葡萄牙人还是将希望寄托于他们的山寨英格兰战术上。

早就在同摩尔人作战中洞悉灵活机动重要性的卡斯蒂亚人,并没有像法国军队一样发起猛攻。十多年前在纳胡拉战役中的教训依然历历在目,前一年与葡萄牙步兵的交手也让西班牙心有悸。于是,约翰二世选择绕过阿勒祖巴洛特的山丘,全军移动到了葡萄牙军队的南侧。他的侦察兵告诉他,那边较缓的山坡比较适合发动仰攻。但因为部队数量过多,卡斯蒂亚人在移动时,不仅无法逃脱葡萄牙人的眼睛,也无法在速度上取得优势。

确信对手将从南面发起攻击后,若昂与佩雷拉一起将全军撤出了原先的阵地,一个180度的转身,面向南方重新布阵。他们的部队数量仅仅是敌人的五分之一,所以在短距离的机动上速度更快。葡萄牙步兵们也再次在阵前挖掘了新的壕沟阵地,希望在最大程度上缓解对手重骑兵的冲锋。这些工作在中午后基本完成,卡斯蒂亚军队则在下午才完成了全军机动。

已经不想再等待下去的约翰在下午发布了进攻命令,比他还没有耐心的法国骑士们向着山坡上的葡萄牙军队发起了冲锋。然而他们在冲锋的过程中就被密集的弓弩火力大量杀伤。虽然骑士身上日益精湛的盔甲保护了他们本人不受伤害,但胯下战马的防护显然还无法屏蔽长弓箭头的伤害。葡萄牙和英格兰射手则可以站在高处,背靠阳光,在壕沟阵地后从容射击。不少法国骑士在冲到阵地之前就选择了撤退,一些因为战马受伤而落地的受害者则被不时冲出来的守军俘虏,带到后方关押。

面对这样的混乱场面,约翰没有任停止战斗的意思,更多的卡斯蒂亚骑士与步兵开始发起第二轮冲锋。和法国人不同的是,卡斯蒂亚的骑士们选择下马,砍断过长的骑枪,方便自己像步兵一样徒步进攻。顺势冲上山坡的卡斯蒂亚人很快就与堵上来的葡萄牙重步兵祥路相逢。秩序紊乱的西班牙人在阵列严密的防守者面前丝毫没有数量所能提供的优势,在冲顶与推搡中,根本无法突破葡萄牙军队的防线。

不少卡斯蒂亚步兵企图攻击两翼的英国和葡萄牙射手,但他们遭到了顺着山坡冲下来的葡萄牙骑士们的阻挡。这些部署在两翼的贵族骑兵,都是出生较高的青年贵族,很多人还没有结婚。军事贵族的熏陶训练,以及年轻人对于理想和信念的狂热,都让他们在数量众多的敌军步兵面前,表现神勇。当他们发觉无法继续抵抗源源不断涌来的步兵时,便策马转身,跑向后方。追击他们的卡斯蒂亚步兵很快被重新完成填装的射手们所阻止,不自觉的涌向战场的中央,加入到那些被壕沟和守军盾墙所阻挡的同僚中去。

结果,大量的卡斯蒂亚骑士和步兵被重步兵、射手与骑兵的交叉合击困在一起。虽然他们依然奋战了1个小时,却已经是在为生存而非胜利。当举着卡斯蒂亚旗帜的皇家旗手被砍倒后,他们的军队开始溃散,在慌乱中撤离了缓坡。葡萄牙人则顺势追杀下山,一路上又砍倒了不少敌军。不少卡斯蒂亚贵族和士兵一样,因为受伤而无法离开战场,只能呆在原地,等待被俘。

阿勒祖巴洛特战役对于葡萄牙这个国家来说,是最为辉煌的时刻之一。他们用仅有敌人五分之一的兵力,击退对手。大约有5000法国和西班牙贵族与士兵在冲击山丘的战斗中被杀,另有5000人在溃退中被追兵杀死。葡萄牙-英格兰联军死伤总数则在1000人之内,尽管对于部队规模有限的他们而言,这样的损失不轻,但获得回报却是异常丰厚的。卡斯蒂亚王国鲸吞葡萄牙的幻想就此破灭。

小国的进击

阿勒祖巴洛特战役的胜利,不仅让葡萄牙人保住了自己的独立,也让这个国家的精英们如梦初醒。此后的他们开始尝试使用海军来进行自己的战略决策。这样的觉悟在当时的世界是并不多见的。

若昂一世继续保持了同英国的联盟关系,并派出海军舰队进入北方的比斯开湾,攻击与英国为敌而与卡斯蒂亚关系暧昧的法国。之后,又有6艘桨帆船战舰与12艘全装的柯克帆船被武装起来,进入英吉利海峡。软弱的英王理查德二世向他曾经出手帮助过的葡萄牙人求援,希望后者定期保护脆弱的英格兰海岸不受法国和西班牙海盗的攻击。

若昂借机与英王理查德二世签订了著名的《温莎条约》,英国与葡萄牙正式结成松散的互助同盟,并将这个条约长期维持,延续至今。原本名不经传的葡萄牙舰队一时间成为了英吉利海峡到比斯开湾上的霸主,并成功杀入的直通法国首都巴黎的塞纳河,纵火焚烧来不及撤走的法国战舰,直接威胁到了诺曼底地区的首府鲁昂。

接着,从法国内地全身而退的葡萄牙舰队又来到英格兰的普利茅斯港。他们的6艘桨帆船战舰护送100多艘英国人的柯克帆船,搭载着7000英军士兵度过英吉利海峡,赶去解救被法国军队围困的港口城市布雷斯特。葡萄牙海军的努力与壮大,让这个过去不为人注意的小国,突然成为了欧陆列强天秤上的一个重要砝码。

卡斯蒂亚人终于在1389年承认了自己兼并葡萄牙计划的失败,两国一直拖到1411年10月,才签订了和平条约。若昂依靠自己的成功,坐稳了王位,并被人赞誉为葡萄牙的大帝,他也不再将目光仅仅停留在欧洲。

1415年,20000多人的葡萄牙军队渡过了直布罗陀海峡,进攻北非的港口城市休达。这一战被认为是大航海时代的发点。已是暮年的若昂亲自坐镇,他的小儿子恩里克伴随始终,后者在日后将成为著名的航海家王子。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12年8月14日:金克木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金克木(1912年8月14日—2000年8月5日),男,字止默,笔名辛竹,安徽寿县人,中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梵学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家,与季羡林、陈玉龙并称“北大三支笔”,和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一起被称为“未名四老”。20世纪三十年代后到北京求学,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员,同时还掌握了英语、法语、

  • 1988年8月14日:恩佐·法拉利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恩佐·法拉利(1898年2月18日-1988年8月14日)法拉利汽车公司的创始人,就像奔驰(本茨)、福特、保时捷等人一样,他在汽车制造业也享有盛誉,人称“赛车之父”。恩佐·法拉利毕其一生,致力于提高赛车的性能以不断夺取桂冠。1947年,恩佐·法拉利创立了法拉利公司,并生产出第一辆法拉利125S汽车。

  • 地沟油的辨别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地沟油”是一种质量极差、极不卫生的非食用油。一旦食用“地沟油”,它会破坏人们的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的严重后果。所以“地沟油”是严禁用于食用油领域的。但是,也确有一些人私自生产加工“地沟油”并作为食用油低价销售给一些小餐馆,给人们的身心都带来极大伤害。因此“地沟油”这个名称已经

  • 古代蒙汗药的主要成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蒙汗药,多见于古典白话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蒙汗药为粉末状,多下在酒里,故成悬浮液,酒色显得浑黄。蒙汗药与酒配伍,真可谓“珠联璧合”,麻醉效果更佳,药力见效快,真是出门便倒,倒头便睡。在《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里,梁山好汉晁盖等人为智取生辰纲,用蒙汗药下到酒里,把官兵麻

  • 《南山集》案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事件

    南山案是发生于清圣祖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文字狱。由左都御史赵申乔举发翰林戴名世(人称戴南山)的作品《南山集》“狂妄不谨”、“语多狂悖”,而且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戴南山在《南山集》的《与余生书》中引用了方孝标的《滇黔纪闻》的南明永历的年号。康熙五十二年二月,戴名世因此被斩,方苞免死,以白

  • 《南山集》一案的缘由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事件

    《南山集》案发生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此案件又称为戴名世狱。戴名世,子田有,号褐夫,安徽桐城人。在清军入关后,明朝参与力量曾转入西南地区继续抵抗,因而称为南明,时戴名世在编纂明史,所以经常在各地搜集明朝史料,但由于清已代明,且文字狱盛行,所以清朝一些史官在修撰明史时经常会有意无意的忽略一些史事

  • 1878年8月15日:大龙邮票发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1878年8月15日(具体发行日期迄今为止未见记载,一般认为大龙邮票的最早发行日期为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间),清朝政府海关试办邮政,首次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这套邮票共3枚,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蟠龙。概况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

  • 1995年8月15日:村山谈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村山谈话是时任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在199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50周年纪念日发表的谈话。该谈话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韩国等曾遭受日本殖民主义祸害的国家及日本国内部分人士的肯定。村山谈话的历史背景1995年8月15日,村山富市首相就历史问题发表正式谈话,对日本的殖民统治和侵略,村山

  • 1769年8月15日:拿破仑·波拿巴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意大利语:Napoleone Bu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历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

  • 2004年8月15日:《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发布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是为规范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制定。于2003年12月13日国务院批准,由公安部、外交部于2004年8月15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行。发布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外交部第74号令《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