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的职能

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的职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439 更新时间:2024/2/12 17:26:53

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的庭址在坦桑尼亚鲁沙。1994年1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955号决议设立了起诉应对199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在卢旺达境内的种族灭绝其他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负责者和应对这一期间邻国境内种族灭绝和其他这类违法行为负责的卢旺达公民的国际刑事法庭(简称“卢旺达刑庭”)。卢旺达刑庭于1995年正式成立。

卢旺达大屠杀惨案

1994年4月7日,震惊世界的卢旺达大屠杀开始。在其后的约100天里,有80万~100万人惨死在弯刀,锄头,棍棒和火器之下,一半多的图西族人口被灭绝,其杀人的速度数倍于当年纳粹用毒气残杀犹太人的速度。

国际社会(以美国、法国为主)没有及时干预。

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20世纪90年代卢旺达和南联盟所发生的大屠杀是整个人类的耻辱。联合国大会2003年12月23日宣布每年的4月7日为“卢旺达大屠杀国际反思日”。

主要职能

卢旺达刑庭的职能是起诉和审判两类犯罪嫌疑人,一类是在1994年一年间在卢旺达境内实施了灭绝种族及其它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的人(包括非卢旺达国民),另一类是在同一时期在卢旺达的邻国境内实施了此类罪行的卢旺达人。刑庭的管辖的罪行包括:灭绝种族罪、危害人类罪、严重违反1949年日内瓦四公约共同第三条的行为、严重违反日内瓦公约第二附加议定书的行为。

组织机构

卢旺达刑庭由分庭、检察官办公室和书记官处组成。卢旺达刑庭设3个审判庭和1个上诉庭,由16名任法官和最多(同一时期内)9名审案法官(ad litem judge)组成。每个审判庭由3名常任法官和最多(同一时期内)6名审案法官组成。卢旺达刑庭的上诉庭同时也是前南刑庭的上诉庭,组成上诉庭的7名常任法官中,2名来自卢旺达刑庭,另外5名来自前南刑庭。

检察官办公室由检察官领导,负责案件的调查和起诉。自卢旺达刑庭建立以来,其检察官一直由前南刑庭的检察官兼任。2003年8月,安理会在关于“完成战略”的决议中,决定增设卢旺达刑庭检察官一职,并由其组建卢旺达刑庭自己的检察官办公室。

书记官处负责卢旺达刑庭的行政管理和服务,由书记官长领导。

《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规约》

Statute of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Tribunal for the Prosecution of Persons Responsible for Genocide and Other Serious Violations of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Committed in the Territory of Rwanda and Rwandan Citizens Responsible for Genocide and Other Such Violations Committed in the Territory of Neighbouring States,between 1 January 1994 and 31 December 1994.

主要活动

自1995年11月卢旺达刑庭提出了第一项起诉以来,刑庭已对22名被告作出判决,其中9名被判处终身监禁。到2004年年底,刑庭审结和审理中的案件将涉及48名被告。2003年有21人在押候审。

2003年8月,安理会通过第1503号决议,要求卢旺达刑庭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落实“完成战略”,即在2004年底完成所有的调查和起诉,2008年底完成所有案件的一审,2010年完成上诉案件的审理。

卢旺达刑庭运作以来,审判了卢旺达前总理坎班达、14名前政府部长和其他高级军事将领和地方官员,对卢旺达及其周边地区的和平和民族和解发挥了积极作用。卢旺达刑庭的判例对国际刑法的实体和程序法都有深远影响。另外,卢旺达刑庭在证人保护、羁押设施以及辩护律师的管理等方面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对刚刚开始运作的国际刑事法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与中国的关系

浩培、铁崖担任前南刑庭上诉庭同时也是卢旺达刑庭上诉庭的法官。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方面称六日战争,阿拉伯国家方面称六月战争,亦称六五战争、六天战争,发生在1967年6月初,是“先发制人”战争的一个典范。战争结束战争开始后,苏联秘密向美国表示不会介入战争,但是要求美国尽快向以色列施加压力促使其停火。然而美国政府却并不急于在以色列取得优势的情况下要以色列停火。在

  • 197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它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每年6月5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

  • 2009年6月5日:著名播音员罗京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罗京,1961年5月29日生于北京市朝阳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播音员,新闻编辑部副科长,中共十七大代表。1979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1983年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主持《新闻联播》节目,与赵忠祥、宋世雄并称“播音三巨头”;2008年,罗京担任北京奥运会火炬手。2008年7月

  • 1963年6月5日:普罗富莫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1963年6月5日,英国炙手可热的政治明星、48岁的约翰·普罗富莫黯然辞职。他和一位19岁的女模特、一个应召女郎爆出了战后英国政坛最大的“性丑闻”。更为严重的是,这位主管国家安全的内阁高官是与苏联间谍“共享”此美女。在当时东西方冷战的狂热背景下,高官、性、间谍之间的内在逻辑被政客们充分利用,使整个事

  • 1910年6月5日:欧·亨利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欧·亨利(O.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又译奥·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国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其主要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二十年后》等。1862年9月11日,欧·

  • 1941年6月5日:大隧道惨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大隧道惨案发生于1941年6月5日,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为了动摇重庆国民政府的抗战决心,迫使其屈服投降,出动大量飞机对重庆进行的轰炸事件。1941年6月5日晚9点左右,日军出动24架飞机分三批轮番轰炸重庆,空袭时长达5个小时,因为当时未及时对市民进行疏散,所以大量民众拥向公共防空隧道(十八梯大隧道)中

  •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是:(一)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

  • 敦煌壁画的四大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1、敦煌石窟还有没有新洞窟?敦煌石窟,是敦煌地区石窟的总称,包括莫高窟石窟、榆林石窟、西千佛洞石窟、东千佛洞石窟、五个庙石窟。这些石窟分布在现今的甘肃省敦煌市、安西县和肃北县境内。目前已经发现石窟八百一十二个,其中分别为莫高窟七百三十五个、西千佛洞二十二个、榆林窟四十二个、东千佛洞七个、五个庙石窟六

  • 黄河花园口决堤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花园口决堤,又称花园口事件、花园口惨案。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为阻止日军西进,6月9日,国民政府决定“以水代兵”,下令扒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

  • 2020年5月26日:吴朋奉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吴朋奉(1964年11月2日-2020年5月24日),华语影视男演员。1988年,加盟零场121.25实验剧团,拜周易昌先生为师。接受Grotowski及传统民间技艺车鼓、番婆弄、鼓花、家将、太极等训练,现为台湾金枝演社客席演员,被誉为“台湾三金影帝”(金马奖、金钟奖、台北电影奖)。2020年5月2